哈雷彗星最早记录

时间:2023-07-08 10:56:01编辑:奇闻君

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载出自哪里

出自《春秋左传·鲁文公十四年》。确切的哈雷彗星最早记录是公元前613年(春秋鲁文公十四年)的“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春秋左传·鲁文公十四年》这是世界第一次关于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

从公元前240年(战国秦始皇七年)起,哈雷彗星每次回归,中国均有记录。 对哈雷彗星的记录有时是很详细的。其中最详细的记录,是公元前12年(汉元延元年)“七月辛未,有星孛于东井,践五诸侯,出何戍北率行轩辕、太微,后日六度有余,晨出东方。十三日,夕见西方,犯次妃,长秋,斗,填,蜂炎冉贯紫宫中。大火当后,达天河,除于妃后之域。南逝度犯大角、摄提。至天市而按节徐行,炎入市中,旬而后西去;五十六日与苍龙俱伏。”(《汉书·五行志》)中国古代彗星记录较精确可靠。

我国虽然有悠久而系统的哈雷彗星记录,但没有人进行整理研究,只是一些原始材料。打一个不太确切的比方,就像春秋时楚人卞和献给历王的那块璞玉,要成器还要有一番精心的雕琢。而哈雷正是做了这样的工作,因此,哈雷获此殊荣是当之无愧的。

扩展资料:

实际上,我国典籍中还有更早的哈雷彗星记录。如《春秋》、《左传》、《史记》、《文献通考》等著名历史典籍中,都有鲁文公十四年秋七月,有星孛于北斗的记载。鲁文公十四年是公元前613年。不少中外学者把这次记录也看成是哈雷彗星最早的一次回归记录。

哈雷彗星的原始质量估计小于10万亿吨。如取近似值,彗核平均密度为每立方厘米1克,则彗核半径应小于15公里。估计它每公转一圈,质量减少约20亿吨,这只是其总质量的很小一部分,因此它还会存在很久。

哈雷彗星最早记录

彗星是一种特殊的星体,其中最着名的就是哈雷彗星,76.1年就绕太阳一圈,出现在人类的视野里,这也是唯一一个可以用肉眼看见的彗星,那么你知道关于哈雷彗星最早的记载是什么时候吗?又是出自哪里的呢?下面让笔者来给大家讲解一下。

哈雷彗星

哈雷彗星是每76.1年环绕太阳一周的周期彗星,肉眼可以看到。因英国物理学家爱德蒙·哈雷(1656-1742)首先测定其轨道数据并成功预言回归时间而得名。周期彗星表编号:1P/Halley。

哈雷彗星是唯一能用裸眼直接从地球看见的短周期彗星,也是人一生中唯一可能以裸眼看见两次的彗星。其它能以裸眼看见的彗星可能会更壮观和更美丽,但那些都是数千年才会出现一次的彗星。

哈雷彗星多大

哈雷彗星的原始质量估计小于10万亿吨,如取近似值,彗核平均密度为每立方厘米1克,则彗核半径应小于15公里。估计它每公转一圈,质量减少约20亿吨,这只是其总质量的很小一部分,因此它还会存在很久。

哈雷彗星的彗核是个又丑又脏的家伙。其模样长得与其说像一个带壳的花生,不如比作一个烤糊了的土豆更为贴切。表皮裂纹累累,皱皱疤疤,其脏、黑程度令人难以想象。它最长处16公里,最宽处和最厚处各约8.2公里和7.5公里,质量约为3000亿吨,体积约500立方公里。哈雷彗星彗核的密度很低:大约1克/立方厘米,说明它多孔,可能是因为在冰升华后,大部份尘埃都留了下来所致。哈雷彗星的表面比煤灰还黑的,这让它大量的吸收太阳的辐射而使温度为30~100℃。彗核表面至少有5~7个地方在不断向外抛射尘埃和气体。

哈雷彗星最早记录

中国史书上对哈雷彗星的出现有详细记载。论记录时间之早,首推《春秋》(目前公认)。《春秋》说:鲁文公十四年(公元前613年)“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关于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论所记内容之早,则首推西汉的《淮南子》。《淮南子·兵略训》说:“武王伐纣,东面而迎岁,至汜而水,至共头而坠,彗星出,而授殷人其柄。” 据中国天文学家张钰哲推算,这是公元前1057年哈雷彗星回归的记录。

哈雷彗星下次什么时候

哈雷彗星下次回归大约在2061年底-2062年上半年。

彗星在接近太阳的时候挥发出物质,那彗星好像自己有一台发动机一样,会因为自己的喷射物质而改变轨道。

其次是因为彗星会受到行星引力的影响而稍稍改变回归日期,曾经看过一片资料,说1986年哈雷彗星回归因为八大行星影响造成了早105天回归,本人不知道这个数字数否准确,但说明行星的影响还是不小的,而且目前的条件还不能预报,只能事后来当诸葛亮。

上一篇:罗马假日女主角

下一篇:刘婉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