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孟良崮战役简介?
1947年3月,蒋介石眼见其有生力量被解放军一点点消灭,转而对山东和陕北解放区实施了重点进攻。蒋介石调集了24个整编师、60个旅,共约45万人,组成3个兵团,由顾祝同任总司令坐镇指挥,采取加强纵深、密集靠拢、稳扎稳打、步步推进的战法,气势汹汹地向山东根据地扑来。陈毅、粟裕率领华东野战军灵活机动,忽打忽停,寻机歼敌,但因敌军高度集中,未能达到预期目的,便于5月上旬率主力转至蒙阴、新泰、莱芜以东隐蔽集结,寻找战机。 国民党军司令顾祝同见解放军东撤,即令各部“跟踪进剿”,并特命第1兵团司令汤恩伯率领整编74师以及25师和83师,进军沂水。于是,我军就此拉开了孟良崮战役的帷幕。
整编74师原为国民党军74军。该师全系美械装备,为甲种装备师,号称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是蒋介石指定的典范部队。师长张灵甫毕业于黄埔军校第4期,在陆军大学甲级将官班受过培训,抗日战争时期,曾被誉为模范军人。
孟良崮上双方展开了争夺战,战况非常激烈。华东野战军23师夺取万泉山后,立即向74师中心阵地发动攻击。
国民党整编第74师及整编第83师一个团共3万余人全部被歼!
华东野战军以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气魂,在广大人民的大力支援下,一举全歼国民党军精锐“五大主力”之一整编第74师,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军队,粉碎了国民党军对山东的重点进攻。
孟良崮战役简介过程
孟良崮战役简介 :
孟良崮战役是解放战争期间,陈毅、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在沂蒙山区进行的一次大规模运动战和阵地战相结合的重大战役。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取得了战役的胜利,国民党军整编第74师被完全消灭。1947年初,莱芜战役以后,国民党为实施重点进攻计划,在山东战场上集中了约24个整编师、60个旅约45万人。吸取了以往分路进攻常被分割歼灭的教训,决定采取集中兵力,密集靠拢,稳扎稳打,齐头并进的战法。计划第一步完全占领鲁南解放区,第二步实现其占领整个山东解放区的目的。3月下旬,国民党军集中24个整编师60个旅约45万人,向山东解放区发起进攻,到4月上旬完成了第一步计划,随即稳步向鲁中山区推进。孟良崮战役胜利结束了。国民党整编第74师及整编第83师一个团共3万余人全部被歼!蒋介石痛失虎将,哀叹74师被歼是他“最可痛心、最可惋惜的一件事”。陈毅司令员兴之所至,挥笔写下了气壮山河的诗篇:“孟良崮上鬼神嚎,七十四师无地逃。信号飞飞星乱眼,照明处处火如潮。刀丛扑去争山顶,血雨飘来湿战袍。喜见贼师精锐尽,我军个个是英豪。”
孟良崮战役1947年3月,国民党军改变战略方针,由对解放区全面进攻改为对山东、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进攻山东的国民党军集中24个整编师60个旅约45万人的兵力,编成3个兵团,由陆军总司令顾祝同指挥,采取密集靠拢、稳扎稳打的战法,于4月上旬成弧形向鲁中山区推进,企图与华东野战军主力决战于鲁中或迫使其北渡黄河。
华东野战军决心寻机歼灭进犯的国民党军,但除于4月下旬在泰安歼灭1个整编师外,由于国民党军行动谨慎而未获战机。针对上述情况,中国共产党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指示:国民党军密集不好打时,忍耐待机;一不要性急,二不要分兵,将主力集结于机动位置;只要主力在手,总有歼敌机会。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毅、副司令员粟裕遵照这一指示,于5月上旬调整部署,将主力后撤至莱芜、新泰以东地区隐蔽待机。
顾祝同得悉华东野战军主力撤退,即令所部向博山、沂水一线疾进。担任右翼进攻之第1兵团司令官汤恩伯不待相邻兵团统一行动,即以整编第74师为骨干,在整编第25、第83师配合下,于5月11日自垛庄、桃墟地区进攻坦埠,企图占领沂水至蒙阴公路;另以第7军及整编第48师北攻沂水,策应整74师作战。
华东野战军原拟首先集中兵力,截歼孤立、暴露之国民党军右翼第7军及整48师,11日晚获悉处于中间战线之整74师冒进,便于就近集中主力加以割歼,当即改变决心,首先歼灭该师。第2、第3、第7、第10纵队分别钳制和阻击河阳、新泰、莱芜地区的国民党军第7军、整编第11师、第5军等部,使其不能向整74师靠拢,而集中主力第1、第4、第6、第8、第9纵队,实施中央突破和断其退路,歼灭整74师于坦埠以南、孟良崮以北地区。
至13日,整74师先后占领杨家寨、马牧池等地。当晚,华东野战军担任迂回穿插任务的第1、第8纵队,分由整74师的两翼寻隙向纵深楔进。第1纵队第3师攻占曹庄及其以北高地,构成对蒙阴整65师的正面阻击。该纵队主力则攻占黄斗顶山、天马山、界牌等要点,切断整74师与整25师的联系。第8纵队攻占桃花山、磊石山、鼻子山等要点,切断了整74师与整83师的联系,一部占领孟良崮东南之横山、老猫窝。与此同时,第4、第9纵队从正面发起攻击,占领黄鹿寨、佛山、马牧池、隋家店一线。
第6纵队从鲁南铜石急速北进,于14日晨抵达观上、白埠地区。整74师在其外围各要点失守后,仓促向孟良崮、垛庄收缩;华东野战军随即加速进攻。第4、第9纵队经彻夜猛攻,进至唐家峪子、赵家城子一线;第6纵队在第1纵队一部协同下,于15日拂晓攻占垛庄,切断整74师的退路;第8纵队攻占万泉山,同第1、第6纵队打通联系,形成对整74师的四面包围。
孟良崮战役的真相:
在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军有很多败仗都是输得糊里糊涂,从战略战术上一开始,就注定了他们的败局。但1947年5月间的孟良崮战役,却是一场双方的战略意图及战术方案都已互相明明白白的硬仗,双方的主将也都是指挥高手,没有哪一方是糊涂虫。而从整体兵力上看,当时,国军有24个整编师共45万人,比在山东的解放军多十几万人,且装备精良弹药充足,还有坦克与飞机助阵。但,孟良崮一役,国军却仍败于解放军,其精锐之师整编第七十四师遭全军覆没。1947年4、5月间,国民党45万大军,由陆军总司令顾祝同统率,一字儿摆开,步步为营、稳打稳扎,向山东的陈毅、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九个纵队加一个地方军区共27万人)推进,意欲将陈、粟部逼至胶东海边,先予以包围,尔后相机剿灭。为了打破国军的进攻,避免被围歼的危险,并且打击一下因国军占据了延安而生的嚣张气焰,华东野战军全权负责军事指挥的粟裕,策划了几次部队调动,以寻求战机。
最后,决定了“在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战略,即全力围歼敌之精锐、王牌的第七十四师,从而既能威震对方,又可消灭敌人有生力量,撕开敌人的合围圈。
当解放军在正面以五个纵队即以十多万兵力对国军第七十四师实施围攻,以四个纵队分别从左、右隔开其与国军第八十三师、二十五师的接壤,再以一个纵队从后面堵住其退路时,第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很快就明白了粟裕要围歼自已的计谋。不过,此时解放军对其虽已有合围之势,但张灵甫凭其七十四师32000人的兵力及该师丰富的作战经验,他只要向左或右方转进,便可与国军八十三师或二十五师靠近会合,因他与这二个师都只相距10多公里。一旦与其中一支会合,张灵甫的危险便会解除,粟裕指挥的解放军便不是那么容易能围歼七十四师了。更何况,国军45万兵力大部就都在周边100多公里范围内,随时都会开了过来。
然而,对党国颇为忠心且尽职军旅的张灵甫不但没有迅速撤离,面对险情,他反而作出了“将计就计”的决策,将部队拉上了就近的孟良崮山麓,主动让解放军来包围自已,从而,使自已的七十四师做一个“钓饵”,在解放军十多万兵力围住他的同时,周边的40多万国军则有了从外面又反包围解放军的机会。张灵甫相信,周边几十万国军,近则只有10来公里,远也不过100多公里,他们开到这孟良崮,最多不过是半天、一天的时间。而凭七十四师的强大军事实力与孟良崮的险要山势,他张灵甫在此坚守一天二天都不成问题的。他认为,只要四面的国军一围过来,他的七十四师不但能解围,而更能实行“中心开花”的效果,使国军创造出在孟良崮围歼陈粟华东野战军的大捷奇迹。
确实,张灵甫将部队一拉上孟良崮,国共双方的主帅主将便一下子明白了此时战役性质的重大变化及其意义。
孟良崮战役双方损失如何?
一九四七年五月华野主力5个纵队在孟良崮,一举包围了国民党御林军整编74师,击毙中将师长张灵甫,全歼74师,并且还一度在战斗中歼灭国民党的其他增援部队。在举世瞩目的孟良崮战役结束后,人们一直在探讨在这次的整个战役中我军的具体伤亡是多少?还有在孟良崮战役前后我们的部队到底经历了些什么?
据解密的电报单的记载:“歼灭七十四师付出代价较多,但意义极大,证明在现地区作战只要不性急、不分兵,是能够用各个歼击方法,打破敌人进攻,取得决定胜利。而在现地区作战,是于我最为有利,于敌最为不利。现在全国各战场除山东外,均已采取攻势,但这一攻势的意义,均是帮助主要战场山东打破敌人进攻,蒋管区日益扩大的人民斗争其作用也是如此,刘邓下月出击作用也是如此。而山东方面的作战方法,是集中全部主力于济南、临沂、海州之线以北地区,准备用六、七个月时间(五月起)六、七万人伤亡,各个歼灭该线之敌。该线击破之日,即是全面大胜之时,尔后一切作战均将较为顺利”。
从以上电文上看,解放军的之歌纵队在孟良崮一定是受了不小的损失的,但实际的损失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来看看一些记载中的具体数字。对于孟良崮战役这场内战中的重大战役研究已经很多了,但对于解放军伤亡数字,我们目前所能看到的公开出版物均众口一词:1万2千余,其中伤9300多,亡2000多,其他减员800多。而与参战的5个纵队16个师相比较,似乎并没有一般想象的那般“惨烈”。特别是对照国军的损失数字,俘19000余,毙伤13000余(含阻援6000),那么,自下而上仰攻,武器又远不及74师的解放军,伤亡竟少于74师!
稍微懂一点军事知识的人都知道,在进攻战斗中,进攻的部队的损失是一定大大大于守卫部队的。永远没有那种守卫部队伤亡大于进攻部队的,除非守卫部队是用大刀和长矛,而你是有枪有炮的。克霍斯在当年我们的攻击部队是面对国军主力第一的全美械装备的整编74师,这可是国民党军队中王牌中的王牌啊!不用说装备,光说说人家的单兵素质,那一定是比我们的高,而且人家是在山头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的,而张灵甫本人还是这场战斗的亲自指挥者。那么我们的部队是如何可以杀敌无数,而自己有基本没受损失呢?
据央视的《电影传奇-红日》中说,在孟良崮的华东烈士陵园中,现在已找到姓名的烈士就有2700多人,这个数字原超过了诸多战史上的2000人,把无名烈士也考虑进去,显然将超过3000人,单单阵亡数字就缩水至少1/3,那么按这个比例,总损失数字至少缩水4000人。
官方数据:孟良崮战役的结果,解放军共歼灭32000多国民党军,其中毙伤13000多人,俘虏19000多人。战役中解放军方面也损失很大,共损失12000多人,其中牺牲6000余人。
孟良崮战役的启示:在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军有很多败仗都是输得糊里糊涂,从战略战术上一开始,就注定了他们的败局。但一九四七年五月间的孟良崮战役,却是一场双方的战略意图及战术方案都已互相明明白白的硬仗,双方的主将也都是指挥高手,没有哪一方是糊涂虫;而从整体兵力上看,当时,国军有二十四个整编师(有的师相当于军建制)共四十五万人,比在山东的解放军多十几万人,且装备精良弹药充足,还有坦克与飞机助阵。但,孟良崮一役,国军却仍败于解放军,其精锐之师整编第七十四师遭全军覆没。
一九四七年四、五月间,国民党四十五万大军,由陆军总司令顾祝同统率,一字儿摆开,步步为营,稳打稳扎,向山东的陈毅、粟裕指挥的华东解放军(九个纵队、一个地方军区共二十七万人)推进,意欲将陈、粟部逼至胶东海边,先予以包围,尔后相机剿灭。为了打破国军的进攻,避免被围歼的危险,并且打击一下因国军占椐了延安而生的嚣张气焰,华东解放军副司令、全权负责军事指挥的第一主将粟裕,策划了几次部队调动,以寻求战机。最后,决定了“在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战略,即全力围歼敌之精锐、王牌的第七十四师,从而既能威震对方,又可消灭敌人有生力量,撕开敌人的合围圈。
当解放军在正面以五个纵队即以十多万兵力对国军第七十四师施实围攻,以四个纵队分别从左、右隔开其与国军第八十三师、二十五师的接壤,再以一个纵队从后面堵住其退路时,第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很快就明白了粟裕要围歼自已的计谋。不过,此时解放军对其虽已有合围之势,但,张灵甫凭其七十四师三万两千人的兵力及该师丰富的作战经验,他只要向左或右方“转进”,便可与国军八十三师或二十五师靠近会合,因他与这两个师都只相距十多公里。
一旦与其中一支会合,张灵甫的危险便会解除,粟裕指挥的解放军便不是那么容易能围歼七十四师了。更何况,国军四十五万兵力大部就都在周边一百多公里范围内,随时都会开了过来。
然而,对国民党颇为忠心且尽职军旅的张灵甫不但没有迅速撤离,面对险情,他反而作出了“将计就计”的决策,将部队拉上了就近的孟良崮山麓,主动让解放军来包围自已,从而,使自已的七十四师做一个“钓饵”。在解放军十多万兵力围住他的同时,周边的四十多万国军则有了从外面又反包围解放军的机会。张灵甫相信,周边几十万国军,近则只有十来公里,远也不过一百多公里,他们开到这孟良崮,最多不过是半天、一天的时间。而凭七十四师的强大军事实力与孟良崮的险要山势,他张灵甫在此坚守一、二天都不成问题的。他认为,只要四面的国军一围过来,他的七十四师不但能解围,而更能实行“中心开花”的效果,使国军创造出在孟良崮围歼陈毅、粟裕的华东解放军的大捷奇迹。
确实,张灵甫将部队一拉上孟良崮,国共双方的主帅主将便一下子明白了此时战役性质的重大变化及其意义。蒋介石立马知道了张灵甫的用意,看清了这个歼灭陈毅、粟裕统率的华东解放军的机会(因为平日国军想找解放军决战,却往往找不到解放军主力),连忙飞到徐州,亲自敦促顾祝同赶紧指挥各路国军开往孟良崮,对解放军实施反包围。
1947年3月,蒋介石眼见其有生力量被解放军一点点消灭,转而对山东和陕北解放区实施了重点进攻。蒋介石调集了24个整编师、60个旅,共约45万人,组成3个兵团,由顾祝同任总司令坐镇指挥,采取加强纵深、密集靠拢、稳扎稳打、步步推进的战法,气势汹汹地向山东根据地扑来。陈毅、粟裕率领华东野战军灵活机动,忽打忽停,寻机歼敌,但因敌军高度集中,未能达到预期目的,便于5月上旬率主力转至蒙阴、新泰、莱芜以东隐蔽集结,寻找战机。国民党军司令顾祝同见解放军东撤,即令各部“跟踪进剿”,并特命第1兵团司令汤恩伯率领整编74师以及25师和83师,进军沂水。于是,我军就此拉开了孟良崮战役的帷幕。
整编74师原为国民党军74军。该师全系美械装备,为甲种装备师,号称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是蒋介石指定的典范部队。
师长张灵甫毕业于黄埔军校第4期,在陆军大学甲级将官班受过培训,抗日战争时期,曾被誉为模范军人。
孟良崮上双方展开了争夺战,战况非常激烈。华东野战军23师夺取万泉山后,立即向74师中心阵地发动攻击。
国民党整编第74师及整编第83师一个团共3万余人全部被歼!
华东野战军以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气魂,在广大人民的大力支援下,一举全歼国民党军精锐“五大主力”之一整编第74师,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军队,粉碎了国民党军对山东的重点进攻。
张灵甫张灵甫,陕西长安人,名钟灵,字灵甫,后以字代名,1903年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张灵甫幼年时,在乡下读私塾。10岁进小学念书。18岁时,考入西安市陕西省第一师范学校,在校期间,张灵甫喜好文史,亦经常舞文弄墨,字画俱佳。
1925年张灵甫从师范学校毕业后,经陕西同乡,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推荐、与刘志丹等陕西有志青年,到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步科,1926年10月毕业后,被分配到第一军第二师任见习军官,不久正式任排长,参加了北伐战争,在马回岭战役中右腿负伤,伤愈后,升任连长。1929年,张灵甫调任独立第十二旅连长。年底,参加蒋介石、唐生智之间的战争,右臂负伤。1930年参加中原大战。战后升任陆军第一师营长。1931年8月,参加蒋介石对石友三之战。不久升任团副。
1934年,张灵甫随第一师师长胡宗南从湖北黄陂追击红四方面军。因在“追剿”有功被提升为中校团长,时年31年。年底,张灵甫部队驻川北广元时,经人介绍,与四川姑娘吴海兰结婚。吴贤惠漂亮,知书达理,同事们都称张娶了个好太太。但张灵甫心胸狭窄,因无端猜疑其妻有外遇,用手枪将她杀死。此事传出后,各界反映强烈,要求严惩凶手。蒋介石闻知此事,大骂“娘希匹!不争气”立即电令胡宗南将张灵甫解往南京,监禁法办。由于张是胡的心腹干将。胡对他很照顾,既没绑,也没派人押送,而是让他出差似的自己到南京认罪,一路上,由于盘缠用光,好在他写得一手好字,就靠卖字解决食宿。到南京后,被蒋介石关进“模范监狱”。张灵甫在监狱里也很自由,并没有被当成真正的犯人。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后,抗日战争爆发,南京国民政府下令,所有服刑官兵,除“政治犯”外,一律调服军役,戴罪立功,并保留原来军阶。张灵甫的老上级王耀武也趁此机会向蒋介石求情:“张钟灵这个人作战很有本事,现在抗战需要干部,莫不如让他出来戴罪立功。”蒋介石本来就不打算严肃处理这个“不争气”的学生,听王耀武一说,便顺水推舟:“那就交给你,要好好教育他,让他重新做人。”于是,张被秘密释放。回原来的老部队第七十四军五十一师师长王耀武手下当了上校候差员,以静待动,一旦有合适的位子,便出去带兵。他还经字代名,将原名张钟灵改为张灵甫。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打响,张灵甫出任第七十四军五十一师一五三旅三0五团上校团长,率部随七十四军开赴淞沪前线,参加了保卫上海的战斗,12月,又参加了南京保卫战,并在战斗中负伤。1938年初,升任一五三旅副旅长。9月,升任该旅旅长,参加了武汉会战。不久,第七十四军驻防长沙,张灵甫带领第一五三旅官兵帮助当地群众重建被焚毁的家园;并以军纪严明受到群众的赞誉。
张灵甫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