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知识分子为何称为臭老九?
文革时,知识分子排在“地、富、反、坏、右、叛徒、特务、走资派”之后成为第九位改造对象,因此被称作“臭老九”。
“臭老九”是历史形成的民间说法。建国初期起,“地(主)、富(农)、反(革命)、坏(人)、右(派)”这五类人是国家要进行改造的对象。而文革开始后,又有“叛徒、特务、走资派”也加入改造对象的类别中。
随着文革影响的扩大,知识分子也成为改造对象。因此知识分子也就排在了“地、富、反、坏、右、叛徒、特务、走资派”八类改造对象之后,作为第九类需要进行批判改造的对象,所以就把知识分子称为“臭老九”了。
扩展资料
知识分子被称作“臭老九”的历史溯源
知识分子被称为“第九种人”,最早可以追溯到13世纪的元帝国时期。中国虽然是一个等级制社会,但历朝历代的政府并没有象印度那样明文划定公民的社会等次。由政府出面用文件形式界定帝国公民社会等次则是元帝国的独创。
蒙古蛮族入主中国后,依据和蒙古人亲疏关系的远近及当亡国奴的“资历”,把帝国臣民分为四等:
第一等是蒙古人;
第二等是色目人(中亚细亚人);
第三等是“汉人”,即金帝国所属的中国人;
第四等是“南人”,即南宋帝国所属的中国人。
上述的等级划分是粗线条的,元政府又依职业的性质,把帝国臣民更细致地划分为10级:
一、官(政府官员);
二、吏(不能擢升为官员的政府雇员);
三、僧(佛教僧侣);
四、道(道教道士);
五、医(医生);
六、工(高级工程技术人员);
七、匠(低级手工技术人员);
八、娼(妓女);
九、儒(知识分子);
十、丐(乞丐)。
知识分子都是臭老九
臭老九是形容社会第九层的知识分子,连强盗娼妓都是排名第七、八名。连强盗娼妓都不如的臭老九,现代人可能对这个词很陌生,但是在七十年代以前出生的人中国人来说,这个词一点都不陌生。跟笔者一起来看看臭老九的来历。
排名第九的知识分子
臭老九的来历不是毛泽东提出来的,而是历史形成的民间说法。从建国初期开始,就有“地(主)、富(农)、反(革命)、坏(人)、右(派)”的说法,这五类人属于专政、改造的对象。而文革开始后,又有“叛徒、特务、走资派”也成为专政、改造的对象。
随着文革的深入,知识分子也成为改造对象。从而知识分子排在了“地、富、反、坏、右、叛徒、特务、走资派”之后的第九位,加上当时公认知识分子爱摆“臭架子”,所以就把知识分子称为“臭老九”了。
对于七十年代以前出生的中国人来说,“臭老九”一词并不陌生,它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代名词。这顶文革时期发明的“桂冠”,中国知识分子戴了近二十年之久。
在四等人之外,还有一个十等人的说法,即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盗八娼九儒十丐。知识分子排在倒数第二,仅比乞丐强一点,连强盗和娼妓都不如,“臭老九”的说法就由此而来了。在蒙古贵族看来,汉人和南人无论读书与否都仅仅是俘虏而已,留他一条性命充作苦力就算优待有加,根本不必当人看。蒙古贵族文化落后,只重僧道医工,不知发挥读书人的长处,不对他们大加杀戮就已十分宽大了。
解放后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后有极左思想的人把知识分子排在地主,富农,反革命,坏分子,右派分子,特务,叛徒,走资派的后面,名列第九。流入民间,对知识分子谑称“臭老九”。这就是臭老九的来历。
这里有必要对“臭老九”这个词的词义作些特别的解释。
“臭”字人们容易理解,就是不光彩令人讨厌的意思。“老九”这两个字就颇令人费解了。这要从中国的等级制社会说起。中国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从古至今,中国人依据其社会地位的差别被人为地划分为几个高低贵贱不同的等级,就象印度的种姓制度一样。
顾名思义,老九就是第九等人,也就是说在社会等级上被划分为第九个等次。那是一个绝望的等次啊!一小撮儿极左思想的人还不满足,认为仅此不足以表达他对知识分子的蔑视厌恶之情,就在“老九”前面再加个“臭”字,臭老九那是一个更绝望的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