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采科夫不顾别人的劝阻,独自来到“死亡谷”。正是早春时节,但这里的草木早已郁郁葱葱,他登上山顶,向下望去,发现山谷里有一处类似陨坑的坑。他走近那个坑,忽然感到身体一阵不舒服,好像要呕吐,头昏脑胀。他看了一下手表,发现表上的指北针在疯狂地旋转。他意识到这里存在巨大的辐射场,对人体十分危险,他迅速地逃走了。
那天夜里,住在乡村的小旅馆里,日采科夫失眠了。他构思了一个古老家族的复仇情节:德克克勋爵在叶卡捷琳娜发动的政变中被杀后,他的画家儿子克比立志报不共戴天的杀父之仇,在给叶卡捷琳娜作画时,他在颜料里拌入从“死亡谷”里取来的土石物质。于是,在画中就产生了一种能致人于死地的辐射能量场。而叶卡捷琳娜把这幅画送给了大卫·奥尔洛夫,造成了这个家族300多年来的悲剧。
日采科夫买了一个小桶,冒险来到“死亡谷”,取了一桶土石样本,来到莫斯科,找到一位核物理学家——帕维尔教授。教授经过试验发现,这些土石材料有一种强大的能量场。这种能量场之强大,远远超过了一台远距离军用雷达所产生的能量,足以对人体产生破坏性作用。
图片来源于网络
帕维尔教授向俄罗斯国家文物管理局作了汇报,提出对圣彼得堡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春天里的耶稣》进行研究。得到批准后,2002年12月,研究小组进驻博物馆。
研究小组的工作进展很快。帕维尔教授先请油画鉴定专家对此画进行鉴定,专家认为这幅画分左、中、右3部分,分别属于3个人的创作风格。而中间部分,尤其是耶稣脸上的颜料格外的厚,从艺术表现手法而言,这是没有必要的。
帕维尔教授获得博物馆同意后,从画上耶稣脸部刮下一点点颜料粉末,经过化验研究,颜料的成分几乎与日采科夫带回来的样本相同。
研究小组发现,在画作的5米之内,确实存在一种巨大的能量场,指北针在这里偏离了方向,小白鼠在这里显得躁动不安,拒绝进食。最令人不解的是,把一杯水放在画像前,10分钟后,这杯水就带上了电荷,能够吸引碎纸屑。将这杯水与一杯普通的水分别倒入两个装有麦种的碗里,用前者浸泡过的那碗小麦长势更好。这样的试验反复多次,结果都一样。
研究小组认为:油画的确能产生一种强大的能量辐射,这种辐射能使人的大脑高频率振动,这种振动并非每个人都能承受。经试验表明,暴露在油画面前的人容易出现高血压、全身不适与头疼。如果长期遭受辐射,人就会大脑衰竭或患癌症死亡。
一个古老的复仇故事由此初见端倪,最后试验小组一致认为:这幅《春天里的耶稣》正是杀死博物馆7名管理员的凶手,加上之前杀死的26名奥尔洛夫家族成员,这幅画至少杀死了33人。2003年8月30日,《春天里的耶稣》这幅画从圣彼得堡博物馆的展厅里撤走了。
至此,通过日采科夫等人的步步深入研究,最终运用科学方法,揭开了“油画杀人”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