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钗之年是古代的一种年龄代称,大家都知道在古代,及笄之年就意味着长大了,到了可以嫁人的年纪了,而金钗之年则是在及笄之年的前面,古代女孩子的金钗之年可能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出嫁前一两年的年纪,不过古代嫁人早,所以金钗之年也算年纪很小的时候,那么你知道金钗之年有什么讲究吗?今天咱们奇闻之旅的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金钗之年有什么讲究~
金钗之年有什么讲究?
女子12岁称金钗之年,13岁称豆蔻年华,15岁称及笄之年,16岁称碧玉年华,20岁称桃李年华;在古代,女子出嫁得比较早,一般在及笄之后就开始嫁人,所以在正式出嫁前,就得先找好婆家!因此女孩子到了12岁之后,就要开始梳妆打扮自己了,并且需要佩戴金钗,为以后能够更好的找到自己的如意郎君~所以人们将金钗之年特指为女子12岁,而金钗是作为女子12岁的代称和别称;后来金钗之年是指代女子十二岁的年纪就一直被后世沿用,当然,在现代就直接说是十二岁了,而不是说今年是金钗之年,因为估计没多少人知道。
关于“金钗之年”这个说法,最早见于南朝梁武帝所著“头上金钗十二行”,由此可见金钗之年指的就是女子12岁,据说在古代,女子十二岁时要在头上佩戴钗饰,家中为了庆祝女孩子告别童年,会送给女孩子一只金钗作为礼物,也就意味着这个时候女子可以开始打扮了;再过一年,女孩子十三岁了,古人通常称呼女子为“豆蔻年华”,取的是女孩子美貌初具,而含苞未开之意。对比现今年龄称谓的简单化,古人对不同阶段年龄创造出细致化的称谓,从出生到百岁之后都有特定的称谓表示,不用直接说出自己或他人多少岁,一看称谓便知!
古人的年龄称谓来源不一,大多根据不同年龄的生理特征而命名,但也有一些是因袭前人所言而成为固定称谓的,在所有的年龄称谓中,“九十”的称谓可谓最多最有趣,比如“鲐背”,鲐是一种鱼,背上的斑纹如同老人褶皱的皮肤,又人到暮年,皮肤上生出老年斑如冻梨之皮,故又称“冻梨”,是不是非常的有意思呢~
以上就是小编今天介绍的金钗之年有什么讲究,看完后你有什么看法吗?欢迎留言与小编一块探讨,咱们今天的内容就分享到这啦,下期再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