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远征勇,魂归野人岭!虽死犹荣.可惜一代英才了!为对军,中国远征军出国联合英军,同古一战,损失惨重,中国远征军200师回国多少人?同古200师伤亡两千歼敌四千 野人山撤退1万只剩两千五。:200师是当时最精锐的机械化加强师,全师1万多人。装备精良。可惜这么精锐的部队经过野人山区撤退回国,戴安澜将军由于没有得到及时救治去世,精锐部队撤退回国人数只有2500人。实在可悲可叹。
远征军200师回国多少人
同古血战
同古(Toungoo),是居于首都仰光(现已至内比都)至曼德勒铁路线上的第一大城,西联普罗美(Prome),东接毛奇,是阻止北侵的重镇。
3月2日,英印军总魏菲尔飞抵缅北的腊戍(Lashio),会晤在那里的,请求中国尽可能派遣第5军进入同古。3日,一天之内3次召见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命令他火速把部队开到同古,占领阵地。中国远征军第5军第200机械化师,在戴安澜率领下,孤军深入,急速向同古方向前进。8日,戴师抵达同古,仰光已于同日陷落。
根据这个情况,中国远征军决定,由第200师在同古及其以南地区,阻止北犯,掩护我军主力于平满纳(Pyinmana)附近集结,在英军协助下,“实施会战,击破当面之敌后,收复南”。9日,戴师接替英军防务并掩护其撤退完毕后,派出部队到同古以南30多公里的皮尤河
(Pyu)一带担任警戒。19日,第55师团搜索部队约500人来到皮尤河南岸,其摩托车队快速急驶上皮尤河大桥。预先进入埋伏地段的戴师一部用电器,大桥塌落,突遭,乱作一团。中队随即从两翼用猛烈扫射,向公路两侧森林逃跑,“敌共伤亡少尉以下官兵约二百人”。
皮尤河前哨战,是侵缅受到中国远征军的打击,同时也拉开了同古战斗的序幕。20日,中外的同古保卫战打响。
第200师一部在完成皮尤河阻击后,进至同古以南前沿阵地鄂克温(Oktwin),也尾追而至。20日,敌以1个联队附炮4门,向中队阵地猛攻。21日又增炮2门,用6门大炮向中队阵地继续攻击,敌机并轮番轰炸同古。中队英勇还击,歼敌300余人,中队虽伤亡140余人,但阵地仍岿然不动。此后,不断增兵,猛犯鄂克温,但始终没有得逞。戴安澜誓死与敌抵抗到底。22日,他在给夫人王荷馨的信中写道:“余此次奉命固守同古,因上面大计未定,其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心全部牺牲,以报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3月24日,在正面进攻鄂克温阵地的同时,又以一部向同古以北8公里的克永冈机场迂回攻击。机场北部中国工正在铁路,团长惊恐失措,向后撤退,仅有1营兵力与敌,当晚机场沦陷。戴安澜调整部署,将鄂克温、坦塔宾前沿阵地放弃,集结全师主力保卫同古。
攻陷鄂克温后,即兵临同古城下。尽管第200师官兵浴血奋战,但整个作战态势对中国远征军已非常不利。自3月17日起,敌机多次轰炸同古,市区房屋多被炸毁。19日,戴安澜急电会驻滇参谋团(驻在腊戍,代表指挥远征军的机构),要求派飞机助战。但是,负责盟军空中作战的英国空军,此时已一片惶恐,根本不愿派机助战。21日,日机英军马格威(Magwe)空军。英军飞机还未升空,就被炸毁、创伤40多架,美空军志愿队6架飞机也同时被毁。至此,英国在缅空军全部覆灭,取得了的制空权。美空军志愿队虽在腊戍附近还有8架驱逐机,但因机种限制,只能以防御为主,连腊戍都有“坐视敌机横行之慨”,根本无力飞往前线。这给中国远征军在作战,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25日,同古已三面被围,只有城东通往瓢背中国第5军指挥所的道路尚控制在中方手中。戴安澜命令火烧森林,以阻敌前进;同时紧缩正面战线,加强工事,严阵以待。傍晚,从城南开始渡河向中国守军攻击,敌机30余架轮番轰炸,中队沉着应战。同日,下令新编
第22师急赴同古增援第200师,并决定于27日向发起攻势。26日,在空、炮、战车配合下,以3个联队猛攻同古,第600团阵地被突破,敌军冲入市区,双方发生激烈巷战,中队伤亡惨重。同日,日机90架轰炸同古以北的平满纳,火车站被炸毁,中国大量援军不能
继续前进,同古日益危急。
27日,主力再次猛攻同古,中国守军顽强抵抗。下午,敌军施放糜烂性弹数百发,中队许多官兵中毒,形势十分严峻。戴安澜向、何应钦发出“十万火急电”,报告第200师由于得不到援军配合,“本月二十七日不能开始攻击”,要求批准“继续在同古附近攻击敌人”。
28日,增援部队第56师团到达。对中队再施弹,中队与敌军反复冲杀,虽伤亡较大,但士气旺盛,拼命坚守阵地,并击退了偷袭第200师指挥部的。
同日,第5军开始向同古及其周围的发动攻击。由于各部队地形生疏、言语不通、天气酷热、饮水缺乏、联络不畅等原因,战斗收效甚微。于是下令,以第5军为主力,于29日或30日在叶达西(Yedashe)附近,再向。
29日拂晓,第200师因弹尽粮绝,援军迟迟不至,已陷于最后苦战。企图截断中队后路,一举包围歼灭第200师。计划,因不切实际,亦无法进行。
此时,远征军如果与继续胶着,仰光方面势必大量增援,第200师只有坐以被歼,远征军亦有全军覆没的危险。为此,杜聿明不顾的强烈反对,下令放弃同古。至30日拂晓,全师安全渡过西当河,撤至叶达西。
历时12天的同古保卫战,是中国远征军入缅后大规模军事行动。第200师官兵在强敌压境、后援不至的情况下,以高昂的斗志,同4倍于己的第55师团,沉重打击了的嚣张气焰。承认,这是南进以来受挫,“是战役中最艰苦的一战”。名将、
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忠诚爱国,勇谋兼备,在强敌进逼时,带头宣布阵亡后的人,并命令团、营、连、排、班长都预立遗嘱,指定人,表达了第200师官兵与城共存亡的决心。
编者按:200师是当时最精锐的机械化加强师,全师1万多人。装备精良。可惜这么精锐的部队经过野人山区撤退回国,戴安澜将军由于没有得到及时救治去世,精锐部队撤退回国人数只有2500人。实在可悲可叹。
戴安澜临终嘱托我一定要把200师带回国
“这样的报道很有意义,可以让大家了解真实的战争、真实的远征军!”昨日,原中国远征军200师副师长郑庭笈之子、湖北省副郑心穗接受本报专访,讲述作为远征长、副师长远征的事迹,200师为何不去的原因,以及戴安澜将军最后的。
“指挥部队在同古和鬼子巷战”
“我是在昆仑关战役的时候开始和戴安澜将军一起战斗的,当时他在昆仑关战役中率荣誉1师3团击毙了将领中村正雄。”郑心穗的郑庭笈因在血战昆仑关一战中击毙名将中村正雄而名噪一时,1942年,他出任第5军200师少将步兵指挥官兼598团团长,参加远征军印缅,4月任第5军200师副师长。
据郑心穗回忆,生前很少讲起远征军的故事。“因为那个年代,全对远征军的认识远不如今天,但是和在一起生活几十年,还是从他那里听说不少远征军的故事。”
“告诉我,同古战役的时候,他是598团团长兼全师步兵总指挥,当时为了安全起见,大家建议师长戴安澜率指挥部撤到色当河对岸,我率三个团在同古城和作战,戴安澜师长明确指示把城内的指挥权交给我,而且强调没有他的命令,任何人不得后退一步。”生前告诉郑心穗,同古战场上,两军阵地相距只有二三十米,中队在同古城和巷战。“对于同古一战,记忆十分清楚,他说有一位副团长总是冲在最前面,杜聿明、戴安澜师长还有我都批评他,让他待在指挥岗位上,可他还是不听,在3月23号就牺牲了,生前经常提起他。”
曾经告诉郑心穗,同古突围成功后,记者问郑庭笈,为什么中队能在易攻难守的同古坚守12天后迅速撤退。“开玩笑地说,因为他们是草鞋兵,过河不用脱靴子。当时英队看不起他们,把远征军叫做草鞋兵,因为他们穿的都是草鞋!”同古一战,中队以2000人的伤亡歼军5000多人,赢得了盟队的尊重。
“收到阵亡通知书,母亲千里寻夫”
“母亲告诉我,1942年4月初,她收到了牺牲的阵亡通知书,要我们去领抚恤金,母亲怎么也不肯去,因为她觉得还活着。”为了寻找已经被下了阵亡通知书的,母亲冯莉娟从出发,辗转昆明等地,不远千里赶到中缅边境的保山,想去寻找丈夫。
冯莉娟到达中缅边境的时候,恰好赶上200师走出野人山回国。“当时我母亲看到先头部队有我的指挥车,赶忙上前问警卫员郑庭笈在不在,结果警卫员告诉她郑副师长就在后面。”夫妻相逢后,郑庭笈开玩笑地说:“你能做到坚信我还活着,看来我们夫妻还是心有灵犀的!”
郑心穗告诉记者,类似的事情不止发生在身上,根据回忆,当时很多战士牺牲后,家人都不愿意相信,跑到中缅边境去寻找。
“戴安澜嘱托一定要把部队带回国”
郑心穗说,他和戴安澜的后人一直都是。“‘’之前,我们两家就来往密切,非常关心戴师长几个孩子的生活。我和戴安澜在战火中结下了深情厚谊,我们下一代人把它延续了下来。”
“很多人一直有疑问,为什么200师不去而是坚持回国?当时38师选择去几乎没什么伤亡,但是200师翻越野人山死伤惨重。”郑心穗说,生前曾多次聊起这个话题,当时第五军杜聿明坚持要回国,200师负责断后,一旦200师转向方向,第五军主力部队就会全部在面前。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和戴安澜的个人性格有关,他是个很有血性的人,他觉得中队必然要回到祖国的土地上,直到死,他都觉得这个选择是对的。”郑心穗说。1942年5月18日,200师遭遇伏击,师长戴安澜身中数弹。“戴将军负伤的时候我不在身边,当时他正在指挥部队一个口子。之后,一边安排人员照顾戴将军,一边指挥部队继续行军。”
8天后,由于伤口感染,戴安澜在茅邦的克钦山寨牺牲。“戴将军临死前把我叫到身边,对他说,部队的指挥权交给他,一定要把部队带回国。”郑心穗说,戴安澜生前写给家人的信中曾经用“勇敢、有智慧、思维严密”来评价郑庭笈,最终也没有辜负他的信任,把200师带回了中国。
将军远征勇,魂归野人岭!虽死犹荣.可惜一代英才了!作为一代名将,痛哭戴安澜将军是真的吗?据悉,为纪念戴安澜将军赋诗:“食肉负雄姿,看万里长征,与敌周旋欣不忝;马革裹尸酹壮志,惜大勋未集,虚予期望痛何如?”戴安澜将军是一代名将,曾血战古北口,后立下台儿庄战役部分战功、因昆仑关一役"当代之标准青年将领"之赞誉。
痛哭戴安澜将军
戴安澜将军是一代名将,曾血战古北口,后立下台儿庄战役部分战功、武汉会战中击败瑞阳公路第九师团主力、徐州会战中击退艾山阵地进攻、昆仑关战役中击毙中村正雄少将等战功,因昆仑关一役"当代之标准青年将领"之赞誉。
2009年9月10日,在“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人物”评选活动中,戴安澜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为纪念戴安澜将军赋诗:“食肉负雄姿,看万里长征,与敌周旋欣不忝;马革裹尸酹壮志,惜大勋未集,虚予期望痛何如?”
1943年3月,毛 主 席为纪念戴安澜将军赋诗《海鸥将军千古》:“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戴安澜将军
戴安澜赴缅作战时,妻子王荷馨带着四个子女住在贵阳。覆东、藩篱、靖东、澄东四个孩子的名字,寄寓着戴安澜“覆灭东洋”“筑起藩篱抵御日本侵略”“平靖东洋鬼子”“澄清东洋鬼子”的心愿。
“当时,大哥正在读初中。那天他在学校操场玩双杠,一个同学跑过来问他是不是戴安澜?他说是。这个同学就告诉他,戴安澜已经在打仗牺牲了。听到这 个消息,哥哥惊得手一松,从双杠上掉了下来。”戴澄东说,幸好200师的将士们并没有撇下他们的戴师长,而是决心将他的遗体带回国内。“工兵营将一棵攀枝 花大树锯下来,将树干掏空,作为棺木,将的遗体入殓,由工兵营负责护送,跟随部队前进。”
由于天气炎热,开始腐坏,抬着继续行军不行,将戴师长的遗体留在更不行。无奈之下,他们决定将师长的遗体火化。
士兵在瑞丽江的江心滩上堆放好木材,将棺木放在上面。为防止突袭,重连在两侧山头警戒。“点火后,两岸的士兵举手敬礼,士兵大都哭了。烧到一 半的时候,在浓烈的火光中,有一股蟒状的火焰夹杂着许多火星向天空飞去,战士们看了高声呼喊‘师长成龙上天了!’心情才得到了些许宽慰。”戴澄东说,这个 富有神秘色彩的细节,他听几位经历过这件事的提起过。
后来,部队后撤到滇缅边境时,一位老华侨为戴将军痛歼、为国捐躯的英雄事迹所感动,主动将为自己准备的一口楠木棺材献出,并护送装有遗骨的棺木一直走到村镇的尽头。
从云南到贵州,再到广西,戴安澜的灵柩每到一地,民众都要自发地加入迎送的行列,拜祭这位英雄。
1943年4月1日,委托李济深,为戴安澜在全州香山寺前了悼念安葬仪式。的挽词是:“食肉负雄姿,看万里长征,与敌周旋欣不 忝;马革裹尸酹壮志,惜大勋未集,虚予期望痛何如?”毛也派人送来一首挽诗:“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 吉归。沙场竟殒命,斗志也无违。”、、、等也敬送挽联。
战争胜利后,戴安澜将军的迁往安徽芜湖小赭山。
痛哭戴安澜将军
中国远征同古一战,让日寇尝到了戴安澜的厉害,也英美看到中人的厉害!与数倍日寇作战,中国远征2000价歼寇5000人,顺便收复棠吉!打出了中国远征军的威风!从而不可一世日寇对他心生敬畏!然而对戴安澜的评价是什么呢?据悉,第五十五师团在其记录中说:“当面的敌人是重庆军第二○○师,其战斗意志始终旺盛。……虽说是敌人,也确实十分英勇,军官饭将及其部下对其勇敢均表称赞。”
对戴安澜的评价
同古之役使得盟军乃至敌方对中人有了重新认识。
第五十五师团在其记录中说:“当面的敌人是重庆军第二○○师,其战斗意志始终旺盛。尤其是担任撤退掩护任务的部队,直至最后仍固守阵地,拼死抵抗。虽说是敌人,也确实十分英勇,军官饭将及其部下对其勇敢均表称赞。”
八年战争期间有许多杰出的将领,铁血将军戴安澜是其中一位卓越的人物。铁血并不是他的手腕有多残酷,而是对待敌人毫不手软。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对戴安澜将军的评价都是无比之高的。戴老离世之后,美国为了表彰他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所作出的贡献,向他授予一枚勋章,他也因此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斗争中第一位此等殊荣的中人。
罗斯福并对此作出高度评价,他说:“中华陆军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将军于1942年同盟国战场协同援英时期,作战英勇,指挥卓越,完成所负任务,实为我同盟人之优良楷模。”而国内媒体更称之为“域外死忠第一人”。
他是伟大的,在那样一个恶劣的战争条件下,将生死置之度外,将大义放在的位置。在弥留之际,伤口已经溃烂发出了腐臭味,却得不到处理,这种痛苦不亚于吞来得痛快,可他却没有一句怨言。或许对他而言,唯一的遗憾就是没能在祖国的故土上离去,所以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坚定不移的像着祖国的方向死去。他的死是痛苦的,却饱他对祖国真挚的热爱。他的死同时又是光荣的,他完成了作为军人的使命,就是将自己奉献给战场,让自己死得其所,能够为战争的胜利献上自己一份力。
1942年3月29日,同古保卫战进入第11天。从仰光机场出动百余架次飞机对同古城进行狂轰滥炸,敌人施放的毒随风飘散,但是同古防线仍然没有被突破,城内守军始终没有动摇或败退的迹象。第二○○师残存的官兵们已经记不清究竟打退了多少次进攻。
这一天,在震天动地的炮火声中,戴安澜向杜聿明发去了一封电报:“敌与我接触战自19日至28日,凡十余日矣。我已濒弹尽粮绝之境,官兵两日无以果腹,仍固守同古铁路以东阵地……自交战之初,敌势之猛,前所未有,尤以24日至今,敌机更不断轰炸,掩护其战车纵横,且炮兵使用大量弹,昼夜轮番向我阵地进攻……援兵不至,我虽欲与同古城共存亡,然难遏之凶焰……何益之有?”
杜聿明
据杨鸿恩回忆,此时,第二○○师损失惨重,有的连只剩下五六个人,实在难以再支撑下去。
杜聿明下令让第二○○师在29日晚上突围,但他的想法遭到仍坚持对敌发动攻击战的的坚决反对,两人在里激烈争吵。要求杜聿明服从命令。杜聿明直接与远在重庆的联系。权衡再三,最终同意让第二○○师撤离同古。杜聿明不顾的强烈反对,断然下达撤退命令。
经过一夜苦战,到30日拂晓,第二○○师官兵终于成功突围。戴安澜最后一个撤离。在他的周密部署下,全师在行动中连一个伤兵也没有丢失。
至此,历时12天的同古保卫战以中队主动撤退宣告结束。占领了一座空城,中队则退守100英里外的彬文那。12天里,第二○○师9000余名官兵与20000血战同古,据战史《战史》记载,第二○○师伤计约2500人,歼军5000余人。同古保卫战是防御战期间作战规模最大、坚守时间最长、歼灭敌人最多的一次战役。
《戴安澜列传》:“……敌酋英机在日本议会上承认,同古之役为旅顺攻城以来从未有过之苦仗。”
《快报》:“阿奇博尔德·珀西瓦尔·韦维尔元帅说:‘我原以为中国人不能做什么……现在看来他们确实能够做点什么。’”
:“近代立功异域,扬大汉之声威者殆以戴安澜将军为第一人。”
同古一战之后,日本,继续北进。他们这样描述:“在远征的途中,我们看到的始终是印的手,英国人的,中国人的尸首。”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最后一个胜仗是著名的仁安羌大捷:4月19日,第六十六军新编第三十八师师长孙立人仅率一团,在仁安羌与数倍于己方的作战,歼方一个精锐大队,解救出被围困多日、濒临绝境的英缅军第一师7000余人,以及士、记者约500人,轰动一时。
局部胜利难挽大局颓势。在东线取得突破之后,采取远途强袭的作战方式,于4月29日占领滇缅公路缅方起点腊戍,切断了与云南之间的重要交通线,然后立刻西进,从侧后方进攻曼德勒。5月1日,曼德勒陷落。
战略中枢腊戍、曼德勒相继落入敌手之后,远征军的补给线被截断,回国之路也被截断。怀着一腔热情、期待异国扬威的10万青年,他们的悲剧命运就此开始。
戴安澜剧照
4月30日,中国远征军长官罗卓英下达全线撤退的命令,中国远征军各部陷入一片混乱。在闫廷春的印象里,最后的逃亡来得那么突然。“夜里,我们见到在那儿,和打了两三个小时。后来折回来找师部,师部已经撤了,找不到。营长就说,他来负责指挥(往回)打,弟兄们整理一下背包,留一套换洗衣服,多余的东西就扔掉。”
5月18日,此前孤军深入敌后、向北转移的第二○○师遭遇第五十六师团的阻击,混战之中,戴安澜中弹受伤。
戴安澜长子戴复东说起当时的情况:“我腹部中弹,不能动了,没办法背,身边的人就砍了几截树枝,做成一个简易担架,把他搁在上头,抬着往前跑。当时没有急救包,干净棉花、盐水也都没有,哪怕有一小瓶酒也好啊……”
突出重围后,第二○○师不足3000人的残部抬着受伤的师长,在暮色中进入了缅北大山,向着祖国的方向走去。
为了不影响行军,戴安澜一直在担架上带伤指挥,行进途中屡次询问距离云南的远近。部下问他:“下一步往哪里走?”戴安澜让随从拿出地图,指了指云南瑞丽,示意部队从此路线回国。
多年后,很多远征军跟戴澄东讲:“当时你给我们指了一条回来的活路”。
也许是预感到自己来日无多,戴安澜叫来第二○○师步兵指挥官兼五九八团团长郑庭笈,断断续续地留下最后的嘱托:“如果我殉国了,你一定要把部队带回祖国……”
戴安澜
5月26日,距离云南仅100公里的北部芳邦村,戴安澜38岁的生命走到了尽头。
弥留之际,戴安澜叫随从替他整理了仪容,并扶他坐起,朝着北方,也就是祖国的方向,他最后看了一眼。
最后一眼,一眼深深。
戴安澜牺牲的消息传回国,电令:务必将戴师长遗体抬回祖国。据郑庭笈回忆录记载:“5月29日,因为天气炎热,戴师长遗体流脓水发臭,不能再继续行走,又不能留在,乃决定火化。我们将戴师长的棺材遗体在原木上火化后,拣出遗骨,按部位用绸布包好,装在木箱里,跟五九八团团部行进。”
戴安澜遗骨随部队回到祖国。
英雄,魂兮归来。
对戴安澜的评价
战争中,国在正面战场与对峙,虽然国的将官中有不少败类,或临阵退缩,或倒戈投敌,但是也有一批优秀的将领,堪称当时中的军魂,对上他们的时候也是心惊胆战。
张自忠:第33集团军总。张自忠当选第一名将首先是由战绩决定的,他曾在台儿庄战役中重创日寇坂垣师团,临沂大捷;收复枣阳桐柏,鄂北大捷;还过襄东大捷,被老百姓称为活关公。同时还因为他是时期牺牲的将领。但最主要的,是因为人们对张自忠悲剧经历的同情,这样一位正直的、人格高尚的却曾被误认为人人喊打,简直是奇耻大辱李宗仁:第五战区长官。
李宗仁有点类似名将第二名的,先打出里程碑的一战,然后销声匿迹。台儿庄战役共歼敌两万余人,是开始后中队在正面战场上取得的战役规模的大捷,而且对手是日本的王牌师团,在上也被称为是日本建立现代化以来遭受的第一场引人注目的大惨败。台儿庄战役后,李虽然又参加了武汉、随枣、豫南等会战,但没出什么彩。后来,干脆被高吊了起来,和冯玉祥、李济深等一样,位高权轻。不过,只凭台儿庄一战,李宗仁也可以无愧于名将的称号。
杜聿明:第5军。参加过古北口长城和八一三淞沪。以桂南会战中取得昆仑关大捷而一举成名。虽然有人认为这次胜利的一个很重要因素,是5军作为中国第一个机械化部队,火力强于,但对手毕竟是号称日本钢军的坂垣师团中村旅团(薛岳万家岭战役面对的则是一个二流师团)。1942年杜聿明作为远征军副出征,虽然戴安澜在东瓜获胜,孙立人在仁安羌也大败,但最终远征军还是失败了。对于这段历史,众说纷纭,功过是非很难说清,因为有些战略决策不经过亲自实践,很难判断对错。
孙立人:新1军。八年,孙立人在国内除了参加过淞沪会战外,基本上没打过仗,他的功勋主要是在建立的。尤其是远征军入缅作战时,他在仁安羌一战中,以少胜多,大败,救出7000多英军和记者,、罗斯福、英王乔治都给他授勋章,由此声名大振。他的得票排在第四我想也缘于此。不过,我并不认为英国人的命比中国人的命更值钱。欣赏孙立人的是他对日本俘虏的态度,对那些曾沾满中国人鲜血的,尽管成了俘虏也照样格杀勿论,此举大快人心。
薛岳:第九战区长官。薛岳从爆发到胜利是连年征战,功勋累累,被称为歼敌最多的将领,仅四次长沙会战就歼军十余万。但使他名声显赫、排名靠前的主要还是万家岭大捷,此战全歼一个师团,是八年绝无仅有的。叶挺盛赞此战与平型关、台儿庄三足鼎立。有人称薛岳为中国第一战将,就数量而言,薛岳是受之无愧的。不过,薛岳虽军事上成就显着,但治理湖南却颇遭物议,为了谋取暴利,他把湖南大米广东,结果使湖南百姓在丰收之年饿死无数,百姓编骂他。
卫立煌:第二战区副长官。卫立煌排第六基本上是合适的。时他指挥的最着名的是忻口战役,该战役对进行了沉重打击,歼敌数万,如果不是刘峙在河北大溃退,使得娘子关门户大开,也许会取得忻口大捷也未可知。但忻口战役毕竟是个不败而败的战役。1943年卫立煌担任第二次远征军长官时远征,取得的才是名副其实的胜仗,该战消灭了盘踞的,了滇缅公路,成果辉煌。卫立煌是的五虎将之一,但其他四将都是空有其名,只有卫是名副其实的虎将,但恰恰是这员虎将最不为蒋信任。
:第八战区副长官。北方最着名的将领。1933年就参加了长城,1936年又大败进犯绥远的和蒙满德王的部队,取得了百灵庙大捷。七七事变后,参加了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太原保卫战等。1940年,又歼军和王英的数千人,收复五原城,取得了五原大捷,这是全国以来国收复失地的战役,影响很大。在平型关战斗后的总结中曾表示了对晋绥军的不屑,晋绥军的战斗力也的确一般,但显然是晋绥军中的一个异数。
戴安澜:第5军200师长。曾参加过古北口长城、台儿庄大战等。在昆仑关战役中,率部与日寇浴血奋战,直至身负重伤才下战场。1942年作为远征军先头部队赴作战,在着名的东瓜保卫战中,率孤军与数倍于己之敌作战,击毙日寇5000余人,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后又率200师收复棠吉。因上级指挥失误,远征军被迫撤退回国,途中被伏击,戴安澜负伤不治,壮烈牺牲。戴安澜与杜聿明的关系颇似张灵甫与王耀武的关系,两位长官的结局相同,两位同为名将的下属结局却大相径庭,令人感慨不已。
张灵甫:第74军58师长。张灵甫曾三次闻名,一次是前因杀妻而闻名,再一次是作为战争时被我军击毙的为数不多的高级将领而闻名(曾尊张灵甫为第一烈士)。这都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张灵甫一生最光彩的是在八年间,他跟随王耀武,几乎年年对日作战,战功赫赫。尤其是在万家岭战役中,担任团长的张灵甫率一支小部队偷袭德安张古山,随后又坚守该阵地数昼夜,身负重伤,消寇数以千计,对万家岭大捷的取得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事后,郭沫若专门派田汉编剧,歌颂德安大捷,张灵甫在剧中以真名出现,一时间闻名天下。
王耀武:第74。1937年参加淞沪会战、保卫战。1938年参加武汉会战中的万家岭战役。1939年参加南昌会战、长沙会战。1941年指挥74军参加上高会战,重创日寇,被誉为铁军。后参加第二次、第三次长沙会战,浙赣会战,鄂西会战,常德会战,长衡会战。1945年指挥了中的最后一次会战——湘西雪峰山会战。从之初到结束,王耀武年年对日作战,几乎是无役不予,而且战绩颇佳。王耀武精明强干、头脑清晰,被高级将领称为国内少有的几个明白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