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南汉墓博物馆位于沂南县城西三公里的北寨村,是在沂南北寨墓群基础上修建的一座专题性博物馆,主要向人们展示北寨墓群墓葬文化及出土遗物,传播汉代民族文化。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沂南汉墓
地理位置
沂南县
占地面积
4017.2平方米
类别
墓穴
目录
1基本介绍
2墓穴概况
3文物出土
4考古之谜
5文化价值
本段基本介绍
沂南汉墓博物馆南北长66.4米,东西宽67.5米,占地面积4017.2平方米。馆内设墓室保护房、文物陈列室等。所有建筑外形,集仿古与园林风格于一体,均仿照东汉时期的建筑,给人们一种身处其时,身临其境的体验。博物馆内正中偏北位置,是原址完整保护、闻名遐迩的北寨汉画像石墓(一号墓),该墓规模宏大,墓室结构复杂,画像雕刻精美,内容极其丰富,是我国现已发现、保存较为完美的,为中外学者高度关注的一座汉画像石墓。
本段墓穴概况
折叠一号墓
沂南汉墓
沂南汉墓
一号墓坐北向南,用280块预制石材筑成,其中画像石42块,画像73幅,画像面积44.2平方米。墓南北长8.7米,东西宽7.55米,由前中后三个主室,东三个侧室,西两个侧室组成,总计为八室。室与室之间都有门直通。整个墓室的构筑是由地面、台子、支柱、墙壁、横额、中柱、过梁、横枋、拦角石、盖顶石等先后顺序垒筑起来的,建筑技术相当先进。墓门高2.74米,由门楣、横额和东、西、中三个立柱组成。门的横额和立柱上均刻有画像。立柱部分分别刻有伏羲、女娲、东王公,西王母及羽人、玉兔捣药等祥瑞图像。门楣横额部分则表现出一战争场面。前室面阔两间,进深两间,从地面到墓顶高2.8米,室中有八角形擎天石柱。顶部是用石条构成几个方形重叠而上的抹角结构藻井,既美观又大方。前室画像内容不少,但主题是祭祀,主要表现了墓主人死后的衷荣,分布于东、南、西三壁横额上。肃穆虔诚的致祭者 或躬立,或跪伏于地,足见墓主人的官位之高。前室四壁、北壁上横额及八角擎天柱上,则刻有大傩驱鬼、伐鼓、拥彗和神灵、祥瑞图像。中室高3.12米,面阔两间,进深两间,亦有八角形擎天柱。中室画像内容更为丰富,有车马出行,丰收宴享,乐舞百戏等,主要表现了墓主人的高贵身份和富足逸乐的生活。中室的四壁,刻有苍颉造字、卫姬请罪、尧舜禅让、荆轲刺秦王、孔子见老子等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并有榜题"苍颉、齐桓公、卫姬、苏武"等12处28个汉字,这些画像生动细腻,令人惊叹。后室由一个斗拱分隔成两间,仅有一个侧室,很显然是一带便池的厕所。拱的式样同中室一样,梁拱也是由整块石头雕成。分布于后室隔墙上的画像,主要描写了墓主人的闺房内的生活,有侍女持奁图、仆人洗涤图等
沂南汉墓博物馆一号画像石墓以气魄雄伟、结构谨严见长,表现出汉代建筑艺术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它是汉代民间艺术家集体创造的作品,是将两汉建筑艺术、雕刻艺术、绘画艺术综合起来而去粗存精,推陈出新的作品。一号墓早年被盗,仅存有少量残破的陶器和铜镞,墓主姓名无考。
折叠二号墓
二号墓在一号墓的南面偏东,两墓相距20米。是东汉晚期较大的砖石墓。除两个耳室和一个后室的券顶完整外,其余各室的券顶均不同程度的损坏。由于墓早期被盗,墓券顶砖的丢落,使墓室内积满淤泥,经精细清理,出土完整和可复原的陶器、石器、铜器、银器等80余件及100多枚铜钱,另有铁刀和漆器腐朽的痕迹。沂南汉墓博物馆大站东侧为拓片陈列室,展有一号墓画像拓片。图像清晰,资料丰富,给人们参观以更多便利。院内东侧则陈列有从沂南各地收集而来的34块汉画像石,内容有:车马出行、大禹治水、祥禽瑞兽等。为研究沂南汉代历史及汉画像石墓分布情况,提供了大量的实物资料。
本段文物出土
1954年出土,定名《百戏图》。此图从左至右可分为四部分,杂技演出成为主要内容:第一部分是表演"跳丸弄剑"和"载竿"节目的,载竿技巧高超,一人额顶十字长竿,上有三儿倒悬翻转表演。顶竿者脚下尚有七个圆盘。表演者要瞻上顾下,力量灵巧均达极高水平。第二部分是乐队,有磬、钟、建鼓、琴、埙、排箫等多种乐器,共十五人演奏,可见当时之盛况。第三部分是"刀山走索"和"鱼龙曼衍"之戏,前者惊险,一人在地下立着刀尖朝上的索上拿顶倒立,两端还各有两人在索上相对表演,一似手挥流星,一似双手执戟。后者气魄雄伟,既有鱼龙之巨型,又有人扮之大鸟。第四部分是"马戏"和"鼓车"表演,马上或作倒立,或耍流星,人欢马跃,技巧高超;鼓车更是隆隆如闻其声。这些节目如手技、倒立、走索、顶竿、马上技艺、车上缘竿等。
2007年4月2日,沂南阳都故城汉墓的清理工作基本完成,考古专家初步断定,这是一座东汉时期的砖石混合汉画像石墓。汉墓前室里保存着较为完整的汉画像石,同时出土的还有陶耳杯、五铢钱等文物发掘过程中,考古人员陆续发现了铁鸳鸯席镇、陶耳杯、五铢钱等文物。在清理前室东西立柱间的墓土时,考古人员发现了陶耳杯,这种状似现代碟子的东西在汉代是一种酒器。考古人员清理墓土时发现了铁鸳鸯席镇。据介绍,汉代没有凳子、椅子,汉代人是席地而坐的。席是当时的坐具。席在人们起身、落座时常会移动,又容易卷角,席镇的功用就是在席的四角将席压住。
本段考古之谜
2008年10月16日,山东省沂南县文物部门在砖埠镇发现东汉墓葬群。考古人员对墓葬群进行了抢救性发掘,除出土釉陶壶等大量文物外,又有新的发现,考古人员在对1号墓的发掘清理中,发现石壁上有多幅独特的人物画像,头冠奇特各异,人物全部盘腿打坐。据临沂市文物考古队介绍,这种造型在以往出土的画像里是没有的,有史可查的资料还没有见到,画像人物身份成为考古之谜。
本段文化价值
该墓价值极高,博物馆方出于保护目的,将所有地面均铺上地毯,防止灰尘。最令人震惊的是整个墓室的石刻装饰,形式是浮雕加线刻,内容则涉及当时墓葬文化中所流行的一些图景,如阴阳两界、车骑出行、庖厨宴饮、乐舞百戏等。石刻保存极好,观之越发显得精美。那些浅浮雕加线刻,其处理手法轻盈洗练,显示当时作者找到手法语言后所获得的自由酣畅的感觉。墓室的东北有一小室,内有一个长约20厘米的微型茅坑,是死者在阴间的厕所。茅坑制作精巧,一丝不苟,令整个墓穴一下有了人间的烟火味。
沂南汉墓博物馆位是在文明遐尔的沂南北寨汉画像石基基础上修建的一座专题性博物馆,主要向人们展示北寨汉墓群及出土于沂南县各地的汉画像石。该馆所藏汉画像石及其它文物,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佛教等多方面内容,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研究价值。为研究沂南汉代历史及汉画像石墓分布情况,提供了大量的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