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鱼礁是什么?有什么具体作用?人工鱼礁是改善近海鱼类生态环境很有效的方法,随着人们的过度捕捞和破坏海洋的行为越来越严重,人工鱼礁的全面推广已经迫在眉睫,许多人其实对人工鱼礁还不是很清楚,所以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这人工鱼礁以及发展历史和分类,一起来看看吧。
人工鱼礁是什么
人工鱼礁是为了改善海域生态环境,营造海洋生物栖息的良好环境,人为在海中设置的构造物,其目的是,为鱼类等提供繁殖、生长、索饵和庇敌的场所,达到保护、增殖和提高渔获量的目的。目前国内外已经广泛的开展人工鱼礁建设,进行近海海洋生物栖息地和渔场的修复,而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人工鱼礁的具体作用
1、上升流作用
众所周知,世界四大著名渔场(加利福尼亚、秘鲁、加那利和本哥拉海流)都属上升流水域。人工鱼礁使海流向上运动,形成上升流作用,把海底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促进浮游生物大量繁殖,给鱼虾等水生生物提供了充足的饵料。
2、涡流作用
在岛、礁和岬角等不规则地形处可产生涡流,各种规模的地形涡流,引起上下水层混合,溶解氧和饵料丰富,成为鱼虾类的良好索饵场所。而由于鱼类的侧线对低频波压力变动有感觉,这也是集鱼的重大因素。
3、阴影作用
大多数鱼类都有昼沉夜浮、趋弱光和喜欢在阴影里生活的习性。人工鱼礁就提供了最理想的场所。
4、逃避场作用
人工鱼礁为鱼类躲避大风大浪和敌害提供隐藏场所。同时可以阻止底拖网作业滥捕,避免底质与植被破坏。
5、水温作用
鱼类的生长繁殖有不同的适温范围,多数鱼类能对0.03—0.05℃的温度变化做出反应。大型人工鱼礁的礁体内外和上下会产生不同的流态,各处温度会有较大差异,可为鱼类提供适宜的环境。
6、附着作用
人工鱼礁投放后会被大量的生物所附着,如藻类贝类等,海藻的生长能消耗大量的氮、磷等有机物,同时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而贝类等通过滤食消耗掉大量浮游植物,净化了水质,减少了赤潮。通过人工鱼礁建设,由增殖贝类,进而增加甲壳类、鱼类,修复业已损害的生物食物链,使重点海域、海湾的海洋环境质量得到恢复与改善,使濒危珍稀野生动物得到有效的保护,海洋渔业产业结构趋向合理。
7、趋触作用
鱼类趋集于鱼礁是一种本能,不同鱼种对鱼礁的依赖程度是不同的,有的鱼种一生都在鱼礁区度过,有的是阶段性在鱼礁区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