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历史悠久,每一个朝代都有其独有的社会制度和历史文物。通过历史学家和文物学家的不断发现和探索,许多朝代的文物重见天日,喜欢研究历史的人对四羊方尊并不陌生,它是我国发掘价值数亿的文物,但是四羊方尊是哪个朝代的?相信还是有很多人不知道。
读过初中历史课本的人想必都会记得,那张“四羊方尊”的图片以及它1938年出土湖南宁乡的说明。
“‘四羊方尊’是由广宗出土,只是被人带入湖南。”不久前,广宗的这一“新说”,立即掀起了学术界的轩然大波。于是,广宗与宁乡的纷争也风生水起。
带着众多疑问,记者走进广宗,采访相关学者、历史见证人。
一尊雕塑——引发一个或将改变历史的话题
在广宗县城东新区,坐落着一个占地15亩的“四羊方尊”历史文化公园,这个2007年建成的公园成了广宗县一个文化符号,一张历史名片。
记者在该公园看到,院内树木繁茂,绿草如茵。公园中央,耸立着一个高8.16米的“四羊方尊”雕塑,造型庄严、雄奇、独特,充满了浑厚的历史文化色彩。
两个月前,广宗县文化历史博物馆建设研讨会在石家庄召开,会后省城的几位专家来到广宗考察,并参观了“四羊方尊”历史文化公园。有一个戴着眼镜的学者叫梁勇,是石家庄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他看着“四羊方尊”的雕塑惊叹不已,当看到解说词中注有:“据传‘四羊方尊’于民国年间出土于汉代广宗王刘如意墓冢”时,他大为震惊。于是,他翻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并对广宗相关人士进行了走访。
据县政协文史办公室干部王增勉介绍,1990年,广宗县原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永修和他拜访一位名叫王缄三的老人,老人1931年——1938年在民国县党部任执行委员、宣传部长(1992年5月去世,享年91岁)。当时王缄三向二人讲述,1931年,祖籍湖南宁乡县黄材区月山乡龙泉村的姜榓荣考取了广宗县长。1933年秋,姜榓荣得知广宗境内不断有盗墓贼在沙丘平台和西汉广宗王刘如意墓盗掘文物,随即派警察追查,将被盗文物收到广宗县府,保存在县衙西侧监狱内一个叫“四间房”的密室里。
王缄三回忆说,看管密室的人名叫牛可久,是县政府理财所的所长。有一次,姜榓荣与王缄三、牛可久等五位党部委员一起到“四间房”查看文物。姜县长把一件青铜器放到台子上,并称之为“四龙四羊尊”。世界三大自然之谜 七星巨棺 神之谜 武则天墓之谜
王增勉对记者说,根据王缄三老人的回忆,1937年中原形势危机,第二年姜榓荣辗转回到家乡湖南宁乡县,“四龙四羊尊”从此在广宗县失踪。巧合的是,姜榓荣回到宁乡不久,“四羊方尊”就在月山乡龙泉村姜家开荒地里出土。
梁勇认为,这一系列证据链充分证明,姜榓荣是一位爱国人士,或许不愿让国宝落入日伪政府之手,当年将文物转移宁乡县埋在家乡地里。由此证明,这件国宝青铜器很大可能出土广宗,民国时期被带入到湖南掩埋“二次出土”。
此消息经媒体刊发后引起学术界热议,至此,广宗县与宁乡县开始了关于“四羊方尊”身世的纷争。
“四羊方尊”出土广宗县之说引起了宁乡县的强烈反应,他们提出两点质疑。
质疑一
“河北广宗说”时间不符、常识错误
湖南省博物馆原馆长高至喜称,当地农民姜景舒1937年在自家红薯地里发现了“四羊方尊”,只是当时以为刨在了“石头上”,没有继续往下刨,第二年才刨出了四羊方尊。这与1938年姜榓荣返乡时带入的说法不符。另外,高至喜称,四羊方尊上面的锈迹是黑亮的,只有在南方的酸性土壤中才会形成,广宗的碱性土壤环境不会形成。
质疑二
若“二次出土”姜榓荣为何缄口不语
“如果姜榓荣为保护四羊方尊从河北带入湖南老家埋藏的话,方尊发现后,姜就在老家为何不回应?”高至喜称,姜榓荣系自己的老师,从未对他提起此事。湖南省文物局文物保护处处长熊建华认为,姜榓荣在1938年回到宁乡,可能带回的是类似四羊方尊的器物,而因器物之间的形似,有可能被广宗当地老人误认为是四羊方尊。
对以上种种质疑,广宗方也一一给予回应。
回应一:1937年发现与1938年发现没有任何区别。因为姜榓荣是1935年从广宗卸任,他有充足的时间返回家乡珍藏这件国宝。即便是1937年发现它也并不意外。另外,由于青铜器的铜、锡、铅含量不同,呈现黑、红、黄等不同颜色。四羊方尊的青铜器本身是黑色。其次,黑色锈斑若是酸性土壤所成,也并不能证明宁乡的唯一性,广宗县也有酸性土壤。
回应二:姜榓荣缄口不语,是因为他珍藏国宝的初衷,本来是为了保护国宝,防止动乱中落入侵略者之手。但是,后来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使他陷入可能被怀疑侵吞公产的境地,所以只能三缄其口。 截至目前,“四羊方尊”出土“广宗说”与“宁乡说”已经进行了激烈辩论。双方各自列举证据,唇枪舌剑。此事也引起全国各媒体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