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官赐福,是一句古人常说的吉利话。比如清代小说《醒世姻缘传》第六十七回里有:“又到三官庙叩头,祝赞天官赐福,地官赦罪,官解厄。”道教奉天、地、水三神,也叫三官。天官为三官之一,全称为“上元一品赐福天官”,又称紫微大帝,就是人们所说的主管人间的福气分配的福神。
至于福神的来历,与木星有关。古时人们将木星称为岁星,认为它所在的地方有福,能降福于民,所有又称之为福星,因此民间有“福星高照”的说法。后来,像道教许多神被“人化”的过程一样,人们又将自己尊崇并信得过的人推上了这个神位。福神的来历原型是什么呢?登上福星神位的,是唐代的道州(今湖南道县)刺史阳城。
阳城,字亢宗,唐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史载其一生与世无争,好学乐施,以忠义卓行称著。阳城自小家贫,无钱买书,天性好学的他请求在官府的书院里无偿做些杂务,借此机会读书。6年后,他考中进士,但不愿为官,隐居中条山。宰相李泌敬佩阳城才德,多次向唐德宗推荐他,最终他出来做谏诤官。后来阳城因为讲义气,将一个被贬远方后悄悄潜回的官员朋友藏在家里,被唐德宗贬为道州刺史。阳城到道州后,励精图治,关心民情。史载他“治民如治家,宜罚罚之,宜赏赏之”。他生活非常俭朴,月俸除留足吃用外,其余全归官府所有,并常常把官府规定给自己食用的肉等放在道旁,与民共享。
另一方面,对于朝廷摊派的税收,他经常抵制,并因此得罪朝廷,只好请辞回家。道州人中多有侏儒,朝廷曾要求当地官员每年进贡几名到宫里做官奴。阳城在任时,上书唐德宗要求废除这项不人道的制度,并愤然直言:“我们这里只有个子矮的百姓,但没有个子矮的奴才”。唐德宗看后十分惭愧,废除了该制度。道州百姓感怀阳城的恩德,纷纷以阳城的名字给子孙起名,后来又将之作为神灵供奉起来,称其为道州的福神。此后民间各地纷纷传开,道教也就顺应民意,将他推上福神宝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