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决定命运”是我们常说的一句话,换到刘邦和项羽身上的确十分适用,下面就累说说这两人的性格。
【刘邦的性格:市侩无赖】
楚汉争霸时,刘邦生于公元前256年,虽然很多人感觉他和秦始皇是两个时代的人物,但实际上刘邦只比秦始皇小3岁而已。到秦始皇死后,陈胜吴广起义,此时的刘邦已经40多岁了,要比后来与他同台竞争,生于公元前232年的项羽大了24岁(整整两轮)。
四十多岁的刘邦,前半生和如今大多数青年人一样少小离家,崇拜过牛人(信陵君),投靠过大咖(张耳),而后在满怀失忆中落魄回家。梦想和憧憬破碎,刘邦自此褪去了青涩与天真,换上了一副老男人的市侩与无赖。
该玩的都玩过了,该吃的都吃过了,这是一种典型的老男人才有的心态。在要脸面与要实惠时,果断选择后者。在得到实惠以后会发现,被抛弃的脸面会死皮赖脸的投怀送抱,原来这不是一道单选题而是一道多选题,只不过需要先丢掉的脸面而已。
老男人对于任何事,对任何人都可以做到“不要脸”的极致利己主义,一切都从利益最大化出发。所以刘邦可以对前来投奔的贤臣良将丝毫不摆架子,同时又可以在下属(韩信)飘飘然闹小脾气时一忍再忍,最后到了鸟尽弓藏的时候,又可以翻脸无情的生杀予夺。这一些列的转变就犹如川剧变脸一般,尽显无赖嘴脸。
除了对待下属,处事上也是如此,当初一进咸阳,刘邦可是想痛痛快快的潇洒一把,结果手下人就当面撅了刘邦,并说了一番大道理,这时候刘邦老男人不要脸的习性尽显,丝毫不为属下不给自己面子气恼,而是觉得对就去做,还军霸上了。《史记·高祖本纪》中这样记录了这件事:
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
所以伟人才会评价刘邦:
刘邦和贵族出身的项羽不同,比较熟悉社会生活,了解人民心理。
【项羽的性格:冲动天真】
与刘邦这个老男人不同,楚汉争霸时,项羽正是血气方刚的青年。二十多岁的男人,就犹如初生的牛犊,往往认为自己什么都行,什么都可以。当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项羽在冲锋陷阵这一点上的确是千古奇人。《史记·项羽本纪》中对年轻的项羽便有这样的描述:
籍长八尺馀,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力能扛鼎”一词,也被后世人用来形容一个人力量出奇的大。拥有过人之处,往往为人处世也会与众不同,项羽又恰好赶上了大时代的转折点,所以他成了历史的弄潮儿。“历史往往是由冲动的人推动的。”
这句话说的就是项羽这样的人。当初巨鹿之战前夕(公元前207年),按照上将军宋义的谋划,楚国援军是要作壁上观,让秦军先和赵国军队耗上一耗,这样楚国就可以坐收渔翁之利。要知道这可是楚怀王和上将军宋义商量好的对策,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但偏偏就出现了一只扇动翅膀的蝴蝶。
先回到巨鹿战场,如果按照预定的剧本,楚军作壁上观,秦军和赵国军队势必会继续僵持一段时间,这就给章邯和秦王子婴里应外合的机会,秦朝大概率就不会灭亡了。要知道子婴灭了赵高,和章邯被迫投降就是前后脚的事情,如果章邯稍稍推迟投降,子婴和章邯就可以力挽狂澜了。
一切从项羽看到秦军以后的冲动产生了改变,这位青年人的一时怒气上涌,推到了历史进程中最关键的多米诺骨牌。为了伯父项梁报仇,项羽一冲动杀了上将军宋义,再一冲动率领楚军破釜沉舟,与懵逼中的秦军主力展开了决战,不按套路出牌,有时恰恰是打破僵局的关键,这点前些年热播的《亮剑》主人公李云龙倒是很相似。
除了冲动,项羽还有些天真,遇上了老男人刘邦,这种不守信用的流氓无赖,他那种有些贵族遗风的行为准则就玩不转了,竟然硬是在占上风的情况下,屡屡被刘邦扳回局面。如果说鸿门宴时,项羽是顾忌杀了刘邦因其其他诸侯的反叛,情有可原。
但到了后来刀锋相见的时候,项羽的贵族作风屡屡败给了刘邦的流氓套路,这或成了历史的必然,成王败寇,只论输赢,而不再会有人注意当初的吃相是多么的难看。果然,在老男人面前,青年人就如娇羞的小娘子,任你矜持还是怒骂,他都会不要任何脸面去扯下你的衣裙,去利益最大化。
最终在滔滔乌江岸旁,力拔山兮的楚霸王,带着冲动后的惩罚,选择结束自己短暂而辉煌的一生。
在历史上,刘邦无疑是成功的典范,而项羽则是失败者。但在后来人的心中却未必如此,君不见“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不仅仅是对项羽的怀念,更是对那份青年人的率真的致敬,毕竟,我们都曾年轻,都曾懵懂过,也都曾为了一个人、一件事而义无反顾,且不计代价。
与成败相比,这或许才是人类真正的可贵之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