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让我们来区分一下科幻与奇幻。但这是不可能做到的,稍作思考就能知道为什么。想想超能力,想想西奥多·斯特金令人惊叹的小说《超人类》中的变异生物。如果读者相信这种变异生物有可能存在,那么他会把斯特金的小说视为科幻。但如果他认为这种变异生物不仅现在而且永远也不可能存在,就像巫师和恶龙一样,那么他读的这本书就是奇幻小说。奇幻涵盖了普遍认为不可能的事物,而科幻则涵盖了普遍认为在特定情况下可能出现的事物。但这实际上是一种主观判断,因为我们并不能客观地分辨出什么是可能的、什么是不可能的,这更多的是凭借作者和读者的主观臆断。
幻想文学有别于一般的文学,其内容多少会有点超出“常理”——生活上的常理。比如一个经典的例子,卡夫卡的《变形记》,就是从主人公变成了一只大甲虫开始的。这种情节在现实中不会发生,因而它可以看做是幻想文学。
当然,幻想文学之下有两个非常特别的子类——科幻和奇幻。这也是今天要讲的主要问题:科幻和奇幻到底是如何被区分出来的。上面的引用截取自菲利普·迪克的一段话,笔者并不完全同意,但是有一点是赞成的——“这更多的是凭借作者和读者的主观臆断”。
阅读量限制,所以笔者也只能举出有限的例子——也多为科幻。
科幻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困扰了众多学者许久。科幻为什么难以被界定?就是因为科幻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在挑战思维定势的东西,它是很难被一个框全部给约束住的。吴岩在《论科幻小说的概念》一文中提到过四种定义:科普族类、广义认知族类、替代世界族类、STS族类。
然而除开科普族类定义,其它三种定义都不可能明显将科幻与奇幻的边界理清。但是科普族类本身的局限性又相当大——科幻显然不是为科普而生的。
那为什么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却能认出“这是科幻”,也能辨别出“这是奇幻”?
首先,任何幻想作品——包括科幻与奇幻,在创作设定的时候实际上都进行了架空。这种架空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世界观。就比如《流浪地球》这篇小说。地球发动机与联合政府,以及太阳氦闪,都是这篇小说所做的设定。如果再举奇幻的例子的话,一个印象不是很深的例子,《夏日之龙》里的龙就是一种架空。
这种架空形成了与现实世界的不同之处。而我们判断科幻与奇幻,实际上就是从这个不同之处出发的。“科幻”这两个字里带了个“科”字,这个“科”字就是判断的依据。
为什么说“这更多的是凭借作者和读者的主观臆断”?因为我们对于科学两个字,实际上已经产生了先入的,主观的经验了。假如提到科学,脑海里最先闪过的应该是什么画面?实验室?烧瓶?这种画面就象征着一种期待,科学应该是这样。
而当这种期待带入进判断体系里时,我们就会天然地认为“这是科幻”,“这是奇幻”。这种判断是一目了然的——当然也是能够在阅读过程里修正的。
然而很多科幻小说往往并不只有一处架空的地方。例如某些科幻小说里,会描写人有超能力——有解释的,比如阿西莫夫在《第二基地》里用一套“科学术语”解释过心灵能力;也有不解释的,比如菲利普·迪克的短篇小说《乌布》(虽然在这篇小说里,拥有“超能力”的并不是人——而是一头猪)。这就回到我们在开篇里引述的菲利普·迪克的话中,菲利普·迪克所提的关于“超能力”的问题了:你相信一头会读心的火星猪把他的意识转移到了吃他的人身上吗?
然而我为什么说《乌布》是科幻?问题在于画面元素,这是判定科幻的第二个要素——虽然并非全部。《乌布》里的火星也好,宇宙飞船也罢,都是符合人们预期的科幻元素。再举例子,《星球大战:新希望》的第一个画面:
图源网络难道我还要等到死星炸了奥德朗才一拍脑袋说“这原来是科幻”吗?
当然也有拿宇宙空间当背景的奇幻——“碟形世界”系列。
图源网络,这不一眼奇幻风格当然,画面并不能决定全部,但是已经能造成一种预设了。而这种通过画面的判断来自哪里?本质上还是预设的经验,通过经验,“我认为科幻就是这个风格”。
所以在科幻的预设风格中,一点超能力(甚至一点“魔法”——在星战系列里,达索米尔女巫使用原力的方法是吟唱,但这并没有破坏星战整体的科幻画风)并不会影响其整体的画面问题。我们会无视这个黑箱,因为我们知道,“这个世界是符合我们预期的科学的”。
那奇幻呢?你相信喷火龙吗?
看看吧,这就是问题所在了。奇幻作品里也有我们所预期的元素,“魔法”、“喷火龙”等等。但是,魔法到底是什么,喷火龙到底又是什么?当然,你可以说这是作者负责的事情——不过星战社区里倒是有些有趣的地方,有时候爱好者得给创作者的设定冲突擦屁股。所以实际上我们也不妨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喷火龙和“科学”的冲突到底是什么。
就好像《流浪地球》。诚然,整个半球的发动机在远处看起来会很美很壮观,但是假如发生在现实,那根本就是无稽之谈。然而我们认为,《流浪地球》是科幻,因为它是“科学的”。《流浪地球》对现实进行了扭曲加工,从而形成了一个完全不同于我们宇宙的环境,而《流浪地球》的故事是发生在那里的,在那里,苹果可以掉在地上,但是发动机也能推动地球。但又是符合我们对“科学”的预期的。但假如把发动机换成巨石阵——然而依然能推动地球,那就画风突变成奇幻了——因为在我们的经验里,这压根就是荒谬的,不科学的。我们无须解释发动机为什么能推地球,因为发动机在大家印象里就是干这种事的。但是巨石阵不行。
然而并没有多少人会去想“巨石阵为什么不行”。也许有人会想多点,发动机推地球是因为动量守恒,巨石阵怎么可能做到。
但是问题在于,发动机在现实世界都推不动地球。既然发动机能推地球了,那巨石阵为什么又不行呢?不科学?那科学到底是个啥?能讲得出流浪地球里发动机怎么推的地球吗?那为什么不能构造巨石阵能推动地球的详细设定?
那问题来了,现在巨石阵推动地球是科幻,还是奇幻?
只是我们潜意识认为,巨石阵不可能罢了。魔法同理。“科学的方法”,或者“合理性”,不过是存在于人类经验中的东西罢了。真要抓科幻,不符合科哲学的有。真抓奇幻,设定自洽的佳作也有。但在人们的印象里,科幻奇幻并不因为自洽区分,而是——
就像菲利普·迪克说的那样,感觉罢了。就好像“机械人炼金术战争”系列,有人说这是科幻,我觉得这就是奇幻风。不管作者对“炼金术”以及由其制作的机械人做了多少有意思的设定。
摆了,就说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