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再现文学之美

时间:2024-08-13 23:57:53编辑:奇闻君

刘宗智 济南报道

改编自作家李娟同名散文作品的迷你剧《我的阿勒泰》日前播出,辽阔诗意的美学风格引发观众热烈讨论,也再次将文学作品影视化这一话题推至眼前。事实上,业界关于文学作品影视化的探索一直未曾停歇,从四大名著等古典文学,到风靡大江南北的《四世同堂》《围城》等现代经典作品,再到题材新颖、受众广泛的网络文学,文学改编成就了许多热门影视作品,而成功“出圈”的影视作品同样反哺了文学的创作和传播。

诗意

5月7日晚,由马伊琍、周依然、于适主演的电视剧《我的阿勒泰》正式播出,反响热烈。《我的阿勒泰》改编自李娟同名散文集,是难得一见的由散文改编的影视作品,也是首部入围戛纳电视剧节主竞赛的长篇华语剧集。

2010年,《我的阿勒泰》首次出版,它成为李娟“阿勒泰”系列的代表作,也成为她再版次数最多的散文集,截至目前,已再版超过4次,发行近百万册。在李娟细腻的文字中,读者可以看到阿克哈拉村的第一场烟花、夏牧场上鼓胀的帐篷和奇多的雨水、热闹非凡的乡村舞会与弹唱会......这里有生命的痕迹,有日常的闪光,有现实的苦寂,也有纯真的传说。

实际上,相比小说,散文没有明确的故事线、人物关系和戏剧冲突,同时还要尽量保持原著的质感和风格,因此影视化难度较大。从《我的阿勒泰》已播出的前三集剧情中可以看出,散文诗意的气息和元素得以保留:旷野中的苍茫景象、杂货铺里的“小鸟”牌香烟、牧业大队经过时被疯抢的裤子、水汽交织歌声的大澡堂、妈妈走在大街上格外引人注目的充电式话机、会齐声呼喊“白娘子”的孩子......明亮纯粹的生命力穿透影像,阿勒泰的鲜活和旷远,被描绘得让人心驰神往。

故事性

由散文改编为影视作品,《我的阿勒泰》并不是个例。此前,国内不少优秀的散文作品曾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如电影《边城》改编自沈从文的散文,《八月未央》改编自严歌苓的同名散文,电影《永生羊》根据新疆作家叶尔克西·胡尔曼别克的同名散文改编而成。

在文学影视化的过程中,更多影视创作者将目光投向了小说及纪实文学。整体而言,影视改编倾向于挑选故事性强的小说作品,但也不是每一部小说都适合被改编。将人物置于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和现实生活环境中,侧重表现人物命运跌宕起伏的小说,比较符合影视改编挑选资源的标准。与之相比,散文化、诗意化的小说,往往因为故事性不够强或社会背景、生活环境不够具体,而缺少影视改编的机会。比如,萧红的《生死场》和《呼兰河传》都属经典作品,虽然前者被改编成了评剧电视剧,后者被改编成连环画,但是都没有引起大的反响。萧红小说散文化的笔法导致文本故事缺乏连贯性,给影视改编制造了难度。

余华早期的先锋小说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却鲜有作品被改编。余华放弃先锋写作后,创作了《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这两部作品可谓制造了影视改编的“轰动效应”。电影版的《活着》由张艺谋执导,葛优、巩俐主演,著名导演加知名演员的“规格”,显示了原著小说的影视改编价值,主人公福贵的经历大起大落,充满了戏剧色彩。小说《许三观卖血记》凭借精彩的故事“漂洋过海”,被改编成了韩版电影,成为影视剧跨文化语境改编较为成功的案例。余华小说的“触屏”经历,充分显示了作品的故事性对影视改编的重要。

根基

在文学作品影视化改编的发展历程中,严肃文学占有最为重要的位置。这得益于严肃文学的两点优势,第一是严肃文学具有浓厚的现实主义底蕴,彰显时代精神,为影视剧提供了丰厚的题材和精神内核滋养。第二是大多数严肃文学作品具备好的故事架构,人物形象鲜明,为改编提供了扎实厚重的文本基础。

张艺谋曾表示,“仔细看中国电影这些年的发展,会发现好电影几乎都是根据小说改编的”。可以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严肃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为影视改编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而影视改编拓展了文学作品的生存途径,二者之间一直维持着良好的互动关系。

中国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中的诸多经典之作,大多通过影视改编的方式呈现于银幕,有些借助影视改编提升了影响力,焕发了第二次生命力。以《红楼梦》为代表的四大名著以及《聊斋志异》等古代小说,皆被改编成了影视作品,剧中的演员形象及故事情节镌刻在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中,成就了诸多银幕荧屏经典。改编自柯蓝散文《深谷回声》的电影《黄土地》,改编自刘恒小说《伏羲伏羲》的电影《菊豆》,改编自苏童小说《妻妾成群》的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改编自陈源斌小说《万家诉讼》的电影《秋菊打官司》,改编自莫言同名小说的电影《红高粱》等,都是从文学到影视的佳作。

影视改编文学作品的过程,不单纯是对文学作品的呈现,也包含着对文学作品的改造和重塑。口碑大剧《人世间》的同名长篇小说是2019年第十届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原著小说内容扎根于现实,深度还原真实的时代样貌,是一部充满真挚情感的现实主义力作。相比原著小说朴实、平稳的精彩叙事,电视剧呈现更多的是张弛有度的戏剧冲突,忠于原著的同时也会合理作出取舍,大胆构思人物和重构剧情,呈现出高密度的剧情看点。原著精彩,影视化改编的作品也同样令人惊喜,剧集《人世间》不是靠强情节推动,而是以生活的点滴来打动人心,这就需要大量的细节铺垫,需要温暖的底色,需要用每一句台词、每一帧画面来吸引观众,通过艺术化的手法真实还原人物及其所在环境,从而唤醒观众的集体记忆,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人世间》的成功不仅体现了经典文学作品改编的厚度、内涵,还让观众看到了纯文学作品的魅力。

“富矿”

随着《大江大河》《琅琊榜》《都挺好》《庆余年》等影视佳作取得良好反响,网络文学凭借悬念丛生的故事、天马行空的想象以及庞大的粉丝群体,成为影视改编资源中的一匹黑马。穿越类、玄幻类、宫斗类、言情类、都市类网络小说纷纷被改编,造就了新世纪以来网络小说影视改编的热潮,《步步惊心》《甄嬛传》《何以笙箫默》等借助影视“声名大噪”,这些作品的影视剧知名度超过了网络小说文本的知名度,网络文学正在成为影视改编的“新宠”。

其中,“盗墓笔记”“鬼吹灯”等玄幻系列知名IP尤受青睐。鬼吹灯系列的影视改编,自2015年电影《寻龙诀》便拉开了帷幕,至今已有9年。9年来,这一系列影视类型多点开花,集结了孔笙、管虎、费振翔等知名导演,正午阳光等知名影视公司也为其投石问路,收获了一批核心受众。而盗墓笔记系列同样以其独特的探险故事,俘获了无数读者的心。随着影视化改编的浪潮,这一系列小说被搬上了大银幕和小荧屏,衍生出了众多电影和电视剧作品,热度居高不下。

悬疑题材的小说同样受到影视改编的青睐,如《长安十二时辰》《叛逆者》《风起陇西》等剧,也以精致独到的艺术审美广受好评。现实题材也吸引了大量观众的关注,如阿耐创作的网络小说《大江东去》《都挺好》《欢乐颂》等,其影视化作品给原著带来了更高的知名度,成为家喻户晓的知名IP,甚至版权远销海外。

不过,“流量快餐”的红利并不持久,网络文学改编剧极易落入故事同质化、人物模式化、过度娱乐化的窠臼,优秀的严肃文学改编作品能洞悉人性、洞察社会,历经时代考验后仍具有独特价值和现实意义,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上一篇:影视公司2023财报观察:回暖是主流、洗牌正加速

下一篇:影视剧取景地成暑期游“黑马”!“影视+旅游”上演怎样的文旅大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