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泰国的中国汽车厂里,我听到了一些“碎我三观”的秘密……

时间:2024-08-16 13:23:34编辑:奇闻君

2024年8月8日,老汉又跑到比亚迪工厂去了。

这已经是今年不知道第几次,往罗勇的中国电动车工厂里跑了。

那天,比亚迪在泰国发布了一款油电混动的SUV,于是邀请了一堆记者前去观礼,发布会之前漫长的上午,则安排大家参观工厂。

参观工厂的环节,比发布会本身更有意思。

比亚迪的工厂,让人印象最深刻的特征,是硕大、干净、安静——

首先是大。

整个工厂面积60多万平方米,不要说在泰国,在全球范围内也算得上大厂。

进入任何一个厂房,都是一眼望不到尽头的深邃长廊,五花八门的机械,各种巨大的电子显示屏,以及中泰双语的标语。

与这种硕大相对应的,是极度的干净与安静。

巨大的工厂中,看不到几个忙碌的活人。

大部分正在移动的物体,不是机械臂,就是无人车。总装车间里倒还有几个人,但是血肉之躯也不过是机器的辅助。

劳动场面,没有蒸汽时代工人阶级的“挥汗如雨”和“热火朝天”,反而有一种安静和从容,看上去比我想象的要轻松得多。

再然后,就是压倒性的干净。

虽说是工厂,但是任意一处地板,都比我自己家的卧室的地板,还要来得干净。

各种奇形怪状的货运机器人,在一尘不染的轨道上低调地行驶着,不仔细看的话,还以为是扫地机器人。

接待我们参观工厂的,是厂子里的中国工程师——或者说是教练员们。

比亚迪的中泰员工,大致在1∶4的比例。

中国企业初来乍到,一时半会招不到那么多的熟练产业工人,也不可能老去日本人那儿挖,于是只能先从中国和其他国家,抽调来一批中国老师傅,像教练一样培养泰国本地工人。

一旦教会了,老师傅们便会离开泰国,调往其他地方,而将泰国工厂留给武功大成的泰国徒弟们,去操控运营。

由于我们这波参观者,大多是中国人,因此给我们当导游的,就是比亚迪的“中国老师傅”们。

当然,所谓老,也没多老,二三十岁罢了。

我们的第一站,是总装车间。

很多所谓的“泰国制造”,不过是将别国造好的零配件,在泰国进行组装,混一个“Made in Thailand”的名号。

但是比亚迪,在“本土化生产”这事儿上,相当彻底。

比亚迪的泰国工厂,实际上由冲压工厂(把金属块砸成门门框框)——焊装工厂(用发射激光的机械臂把零件焊接成一个车壳子)——涂装工厂(上漆)——总装工厂(把车壳子和沙发、轮胎拼起来),四个部分构成。

边上,还有生产电池、电机、底盘等“高科技核心密件”的研发中心。

所以,比亚迪的厂子,就真的是从一块铁到一辆车,将造车的全过程都在泰国搞定。

造出的每一辆车,都是泰国的GDP,还给泰国带来了数千个岗位的就业,培养了一批电动车产业的人才。

对泰国而言,这个工厂,是不折不扣的“战略资产”。

带我们参观总装车间的,是来自中国的S师傅。

由于比亚迪工厂的竣工仪式刚刚过去不久,所以这个总装车间,大家基本都来过了,没啥好介绍的。

一聊之下,发现他的大学,正好是老汉的老家,而且他也是我的读者,于是大家顿时放松了下来,互加了微信,开始进入私聊模式。

咱们搞传媒的,其实最烦正儿八经的新闻发布会,反而最喜欢这种无拘无束的聊天。

只有一线人员的心声,才能让你窥见真相。

进入私聊状态之后,S君话开始多了起来。

你可以明显感到,比亚迪的一线人员,对于比亚迪的状态,有一种天然和深刻的自信。

他告诉我们,在中国“教练”的指导下,从泰国招募的产业工人,进步极快,已经出现了一批电动车产业的标兵。

目前,工厂一分钟能生产两台电动车,而随着生产流程的完善,人员的到位,工厂的生产效率还在不断提升,最终将达到年产15万台的高峰。

生产车间中,大部分标识都是英泰语,只有“招之能战,战之能胜”这样文化标语,显示出这是一家中资工厂。

无论是休息区、培训工位,还是生产岗位,到处都是显示屏,一键扫码,便能查询流程,寻求协助,还有大量的“品质员”在生产线上来回巡视,随时准备解决突发状况。

在充满科技感的车间里,甚至有一个用木材搭建的“生活区”,乍一眼像是进了农家乐,墙上的光荣榜贴满了“生产标兵”的照片,边上是明显由泰国工人画的熊猫与大象的板报。

而S哥,也不断用熟练的泰语,和泰国工友交代着些什么。路过的泰国工人,也都能用一些专业的中文短语和中国的“教练员”们沟通。

中泰两国的工人,在这里以一种奇特的方式,合而为一。

离开总装车间,我们又来到了“焊装车间”。

这就是电视里常看到的,巨大的机械臂,在车身上“指指戳戳”冒出火花的地方。

接待我们的,换成了焊装车间的另一个中国工程师W哥——同样很年轻,安全帽下架着一副眼镜,说起话来眉飞色舞,瞅着不像“攻城狮”,更像是B站科技区的某个up主。

这位年轻的工程师,性格更为开放,在我们的撩拨下,干脆利落地放弃了写好的“导游词”,直接跟我们热火朝天地聊起来。

他的身上,同样渗透着一种强烈的自信。

这位W君,是真正的技术宅,对全球范围内的行业技术格局如数家珍——并且出于了解,他不但对比亚迪充满自豪,也对整个中国电动车行业充满自信。

他甚至对在泰日企的江河日下,有一种胜券在握的轻蔑。

“我们比亚迪无论是XXX技术,还是XXXX激光XXX技术,都是目前全球领先的,在泰国市场也只有我们能做到。”

“去某日企参观的时候,我真的大失所望——那个什么6S标准,不是你日本人教我们的吗,可是根本你们日本人都做不到啊,反倒是比亚迪真的贯彻了日本人当年吹的牛。”

“我们到(日企)他们那一看,那都是哪个年代的老技术了,他们现在还舍不得淘汰。真是风水轮流转,和40年前中日的技术差距比起来,现在简直倒过来了……”

“虽然现在还没到那个临界点上,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早晚会突破那个临界点,让旧技术失去与新能源相抗衡,甚至共存的必要。”

听他讲话,特别让人涨志气。

老汉我虽然也是电车党,但是那多半是一种文科生自以为是的“信念”。

而从专业技术人员的口中,听到硬核的,专业的,来自于真实体会的分析预测,能够让人更直观地感受到,那股我们无法把握却能隐隐感知的历史洪流,浩荡无边的节拍,东流入海的方向。

下午,是比亚迪的新车发布会。

比亚迪老总亲自登台,英文演讲,然后由泰国的产品经理上台,介绍新车——一款漂亮的混动SUV,在泰国叫“海狮6DM-i”,实际上就是中国的“宋plus”。

全场高潮,是公布价格的瞬间。

我和身边的老总悄悄打赌,这车多少钱。

老总说,这车,怎么也得120万泰铢吧。

我说:搞不好不到100万。

最后公布,不到94万——比我猜的还惊人。

泰国市场主流的SUV,无论是电是油,通常都要100万以上,因此比亚迪的新车,还是适合泰国的“混动车”,出一个不到百万的价格,相当于在泰国市场上投下了一刻重磅炸弹。

现场一片骚动。

泰国记者纷纷抢着向自家总部,传递这个消息。

临走时,我凑上去,找到了比亚迪泰国的柯育滨经理。

比亚迪的老板,并不比他的工程师更难采访,他爽快的和我聊起来,一遍感叹“现在真卷”,一边不无得意地向我透露,比亚迪接下来,在泰国还有更多的“大动作”……

在比亚迪的泰国工厂,一个中国人,很难长久地保持冷静。

在这里,你能看到中国出海企业今非昔比的浪潮,看到历史某种波澜壮阔的航向。

没有什么地方,能够更强烈地让你感受到——中国已经今非昔比,

中国企业早已不是当初的追赶者,而是成为了领航者,

成为了当初偶像们,而今追赶的对象。

过去,我曾以为中国企业奇迹般的表现,是偶然抽中了历史的彩票,搭上了浩荡天风的便车。

但是,当你多去几次罗勇工业园,你会开始觉得,是中国人自己,用双手推动了历史的车轮,用双翼扬起了,这股席卷全球的罡风。

老汉曾经写过,中国汽车品牌超越日企,在崭新的技术时代中成为领航者,只是时间问题。

现在我感到,自己当年的标题党,搞不好写对了。

那不是一个关于未来的幻梦,而是一个正在不断抵达的“未来进行时”。

关于未来,我选择相信中国。

不是因为我相信什么热血沸腾的口号,或者不假思索的教条。

而是因为我相信这些人,那台上演讲的中国人,流水线上值班的中国人,实验室里埋头的中国人。

一切平凡,而伟大的中国奋斗者。

他们打造的未来,我愿意去期待。

文:老汉

上一篇:国务院:到 2035 年,新能源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

下一篇:塞尔维亚再度爆发大规模抗议,武契奇此前曾表态:有人酝酿政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