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职学子暑期调研:继光勋业映山乡 青春热血耀田埂

时间:2024-08-18 08:05:00编辑:奇闻君

6月30日至7月5日,来自台州职业技术学院各学院的19人组成的“青潮”暑期社会实践团,在指导老师带领下前往浙江台州椒江、温岭、临海等地,从“人、迹、物、魂”四个角度出发研究戚继光抗倭事迹。此行旨在探索如何将戚继光精神与当代教育中的“五育”相结合,将戚继光精神与时代性相结合,融入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是最好的营养剂”的作用,使其更好地融入课堂,启迪青年学子们的精神世界。

寻迹历史:踏上遗址之旅,感悟戚继光英雄抗倭的震撼瞬间

在戚继光研究会发起人兼顾问王英础引领下,台州职业技术学院“青潮”暑期社会实践团的成员们踏上了探寻历史的征途。他们来到了昔日的隘顽湾,如今它已融入岙环街村的宁静之中。王英础在队伍中起历史的向导的作用,带领大家穿梭在田间地头,最终在一片不起眼的角落,发现了被岁月尘封的古城墙遗址。王老师遗憾地指出,部分城墙已难逃岁月的侵蚀,被改造成房屋或耕地,但抗倭那份不屈的精神却永远镌刻在这片土地上。

图为王英础和村民叶学根带领实践团队穿梭在松门镇街道,并进行讲解。肖振邦 供图

随后,实践团一行前往台州市温岭长沙村,这也是长沙之战的旧址。王老师再次化身历史的讲述者,为成员们详细介绍了台州大捷中的第八站——长沙大捷。

在王老师以及温岭市人民代表、松门镇村民叶学根的带领下实践团来到松门镇,这里曾是松门卫的所在地,其为戚继光抗击倭寇提供了坚实的后盾。实践团的成员们穿过了熙熙攘攘的街道,来到了两座历经风雨却依然屹立不倒的城门——南城城门与翁城城门前。松门卫原有的四座城门,如今仅剩此二门,它们如同历史的守护者,静静地诉说着沧海桑田。

学者揭秘:独家访谈戚继光研究专家,揭秘不为人知的抗倭秘密

戚继光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林汝志以其专业的视角及丰富的历史知识,为实践团丰富了对于椒江区戚继光遗迹的认知。访谈中,林副会长详细讲述了椒江区内晏清门和南护城河的历史背景。通过林副会长的介绍,实践团成员们不仅了解了遗址的地理位置、建筑结构等基本信息,还深入挖掘了背后所蕴含的丰富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

图为林汝志为实践队成员生动讲解戚继光抗倭故事。马天宇 供图

谈及戚继光精神时,林副会长将其高度概括为“卫国安民,惟实创新,戮力同心,战务必胜”这十六个字。他解释说,这十六个字不仅是对戚继光将军一生功业的精准总结,更是祖国在抵御外侮、保卫家园历史演变过程中所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

实践团成员纷纷表示,要将这种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他们也将继续深入挖掘和整理台州抗倭历史文化遗产,让这段光辉的历史永远铭记在人们心中。

文化盛宴:品味抗倭特色美食,体验非遗文化独特魅力

实践团成员们有幸分别采访到了鸳鸯阵、黑虎拳以及戚家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并亲身体验了这些古老技艺的魅力。

体验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们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将鸳鸯阵、黑虎拳、戚家刀等非遗文化以社团模式引入大学校园。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的大学生能够接触到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了解并传承戚继光精神。这一想法得到了传承人们的赞同和支持,他们表示愿意为大学生社团提供指导和帮助,共同推动非遗的传承与发展,让这些古老的技艺能够在大学校园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图为戚家刀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叶荣伟带领实践团成员体验长刀。马天宇 供图

成员们不仅深入了解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扬,还意外地踏上了一场关于抗倭特色美食与文化典故的美妙邂逅。成员们分别从网络和采访中了解到金团、光饼、糟羹、食饼筒,并有幸品尝到了金团以及光饼。

此外,在探访过程中,成员们还了解到了“间间亮”这一独特的传统习俗。据说,在戚继光抗倭时期,为了照亮倭寇的位置,当地百姓自发地在夜晚点亮灯火,形成了“间间亮”的壮观景象。队员在了解完此典故后感慨道:这一习俗不仅体现了临海人民对戚继光及其将士们的深切敬意,也彰显了民族在危难时刻团结一心、共克时艰的伟大精神。

图为实践团团成员集体办公归整相关资料。肖振邦 供图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结束后,台州职业技术学院“青潮”实践团团队负责人就本次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了总结汇报,针对本次三下乡活动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归因与反思,并组织团队成员集体汇总整理活动资料和活动照片。参加本次社会实践的台职青年学子们纷纷表示这一次暑期社会实践很有收获,在以后成长学习过程中将坚持传承发扬戚继光精神,实现历史教育与现代教育有效结合。(记者 蒋宇骏 通讯员 吴涵)

上一篇:古城“颜值经济”,生动诠释文旅融合新理念

下一篇:合肥高新区上半年消费品零售额超16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