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高祖长陵为何建于前朝古都之畔?

时间:2023-05-18 00:21:35编辑:奇闻君

在陕西关中地区的渭河北部,有一片黄土台原叫咸阳原;

现在,这里是西安市西咸新区秦汉新城的所在地。

而在历史上,这里不仅是大秦帝国的都城所在地,更是整个西汉王朝的皇家墓葬区,除了西安东郊白鹿原的霸陵,跟南郊的杜陵,其他西汉帝王葬在这里。

距离西汉都城长安最近的两个西汉帝陵,分别是汉高祖刘邦的长陵,和他的嫡长子刘盈的安陵,长陵与安陵首字合起来就是长安的意思。

2000多年后的今天,在咸阳原上西汉诸陵构成了规模宏大、结构严谨的西汉帝王陵遗址带,那些已逝去的西汉帝王在这个地方长眠;

也是这块土地孕育了强盛一时的秦汉文化,有这样一句话:如果秦朝不过是历史的昙花一现,那么有着四百多年历史的汉朝才是汉文化的真正奠基者。

在汉代,汉民族的概念慢慢形成,以一种无言的方式向世界宣告自己的存在;

而这一切都源自于这座陵墓的主人:长陵,是汉高祖刘邦的陵墓。

刘邦是我国历史上首位平民出身的帝王,作为西汉王朝的缔造者,刘邦确实也为自己以及自己的子孙后代选了绝佳的“万年之地”—咸阳原。

01

汉高祖刘邦,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

确实我们后来人喜欢热衷评价他的功过是非,其实也在于他流氓英雄的矛盾性格;

他灭掉强秦、打败项羽成立大汉王朝,他的性格复杂、手段强硬,所以在他的陵墓上,确实留下了很多的未解之谜:

长陵是怎么来的呢?为何取名“长陵”?

为何要将自己的陵墓营建于咸阳宫畔呢?

疲敝羸弱的背景下,刘邦又是如何驱动千万人为他修建、守护陵墓?

而他的皇后吕雉竟然拥有跟他同样大小的陵墓,

这又是为何呢?

在秦朝末年,刘邦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泗水亭长,秦末农民起义天下大乱,刘邦不得已加入起义的队伍,后与项羽争天下,大获全胜统一中国,建立大汉王朝,强悍的秦朝就是刘邦亲手埋葬的。

我们都知道刘邦有一个左膀右臂,开国功臣,叫萧何。

楚汉战争的时候他作为刘邦的心腹坐镇后方,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功臣”。

每位皇帝登基以后都会考虑到修建帝陵的事情,毕竟帝陵不仅关系到帝王个人的享受,也是巩固政权的一种手段,更是在某个方面直接体现一个国家的实力,既是夸耀又是称赞。

因此萧何对刘邦说:

“陛下,修造帝陵,为我大汉立国之本帝陵宜宏大壮丽,以逞天子之威,抚臣民之心,震慑不臣”。

萧何劝刘邦修建帝陵就是为了扬大汉的宏壮、天子的威严,更是为了抚慰民心,震慑那些还有不臣之心的人。

但是萧何如此“为刘邦考虑”,为何却遭到了刘邦的反对呢?

其实这并不是第一次刘邦在修建大型宫殿上反对萧何。

未央宫,大家并不陌生,提到西汉都会想到未央宫这座大型的宫殿。

其实西汉刚建立的时候还没有未央宫,是在萧何的主张下修建的。

未央宫确实也是中国最负盛名的宫殿之一,在后世的诗词中,未央宫几乎成了汉宫的代名词。

“未央”一词,出自《诗经》:

夜如何其,夜未央

“未央”一词什么意思呢?

既是没有尽头的意思,又是没有灾难、平安长生的意思。

未央宫总面积约5万平方公里,是明清紫禁城的六倍有余,未央宫内约有主要建筑40余座,其中最大的是未央宫前殿,居于全宫正中,台基南北长400米,东西宽200米,最高处达15米。

今天,我们仍然可以找得到那个高大的夯土台基,规模宏大、非常的奢侈,所以让刘邦很不高兴,他斥责萧何:

“天下尚未安定,成败亦无定论,为什么要修建这样宏大的宫殿呢?”

天下都没有安定,你却要修建这样规模宏大的宫殿!

但是萧何很平静地回答说:

“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无以示重威”

陛下您富有四海,只有如此壮丽的宫殿才能配得上,才能充分地彰显出无上的尊严。

确实,作为一国之君,的确需要庄严肃穆、壮丽的宫殿,这样才能让四海宾服,彰显出大汉的威严!萧何确实很有远见。

但,刘邦之所以反对,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刘邦市井出身,天生的性格豪爽、喜欢享受,这样一个人怎么会反对修建耗资巨大而且壮丽的陵墓与宫殿呢?

其实这也是刘邦性格矛盾的一个地方,他虽然喜欢享乐,但并不糊涂。

刘邦之所以反对大兴土木,其实还要从他做泗水亭长开始说起:

秦末的时候,担任泗水亭长的刘邦押送一队“骊山徒”(专门为秦始皇修建陵墓的人)前往骊山。

我们都知道,秦始皇陵的规模异常的浩大,这些“骊山徒”这是害怕被送到骊山以后会面临着严酷的劳役,所以想办法半路逃跑。

没过多久,刘邦押送的“骊山徒”就剩不下几个人了。

这样的情况下,即便是刘邦能准时到达骊山,也会受到惩罚。

考虑再三,刘邦将剩余的“骊山徒”放掉,自己也落草为寇。

《史记.高祖本纪》: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

其实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些“骊山徒”的逃亡也促成了刘邦的反叛,如果不是如此的话,可能刘邦还在继续做自己的小小亭长,只是抬头望着四方的天。

或许那时候刘邦自己都不知道,是他亲手埋葬了这个让他落草为寇、流落江湖的秦王朝。

当时,秦始皇的陵墓耗时39年才完工,总共70万人为其修建,可见其规模、奢侈程度,而这也是秦王朝覆灭的一个原因。

之所以称之为“强秦”,就是因为秦朝确实是强大的;

西汉初期,民生凋敝,确实与当时强大的秦朝无法相提并论,经过战争的国家是一贫如洗,到了什么程度呢?

刘邦甚至是找不到四匹同色的马来给自己拉车,而大臣们呢?只能是坐牛车。

《汉书.食货志》:天下既定,民亡盖藏,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而修建帝陵确实耗资巨大,很容易引起百姓的反感,以至于不稳定,甚至是有人造反。

刘邦是真实经历过的,他知道其中的厉害。

如此悬殊的对比,强秦尚且不堪重负,更何况是民生疲敝的大汉呢?

如果处理不好的话,就很有可能出现第二个、第三个甚至是第四个刘邦。

所以,刘邦的顾虑还是很有道理的,他也是陷入两难的境地:

帝陵,是必须要修的,还要壮丽有规模,毕竟是一国的实力象征;

但是还要维护社会的稳定,避免亡国;

如何才能做到呢?

02

确实,我们后人看到的是刘邦建了帝陵,就是长陵,是西汉的第一座帝陵,意义非凡。

长陵的地点就选在咸阳原的最高点,在秦朝咸阳宫旧址之畔;

长陵的东边是陪葬墓区,陪葬墓区从陵园的东门,一直延伸到了泾河岸边,达7.5公里。

唐代诗人《长陵诗》写道:“长陵高阙此安刘,附葬累累尽列侯”。

长陵的陪葬墓区规模非常大,每个墓冢虽然占地不多,但是井然有序。

能够有陪葬资格的自然是跟随刘邦一起出生入死的功臣们,比如我们熟知的曹参、萧何、周亚夫等等,他们去世以后大都是陪葬在帝陵的。

我们拿周勃来说,他是在公元前209年开始跟着刘邦,深得刘邦的信任,名副其实的汉初名将,立下了汗马功劳。

周勃去世以后,自然当之无愧的葬入长陵陪葬区。

在周勃的墓葬中出土了三千彩绘兵马俑,这些兵佣大的差不多50厘米高,小的也要45厘米,虽说没有秦兵马俑那般高大,但是各个威武、手持武器、身披铠甲,看上去随时要踏入战场一样。

而且在周勃的墓中还发现了200多枚玉片,个别的玉片上还留有银丝。

可以推测:周勃是身穿银缕玉衣下葬的。

这在大汉是极高的下葬规格,可见周勃是当之无愧的功臣,刘邦的股肱之臣。

在长陵的北边,是面积非常大的长陵邑,呈方形,长780米,周长3120米。

陵冢位于陵园的南部,高祖陵在西,吕后陵在东,相距只有280米。

巨大的帝陵封土堆呈覆斗形,底部东西宽153米,南北长135米,整体高31.94米。

在长陵的内外,修建的不是豪华的宫殿就是便殿等建筑,可以说是刘邦的另一座大型宫殿。

寝殿是重要的祭祀场所,

长陵的寝殿内,有汉高祖的衣冠、几杖象生的东西;

每天都会有专人恭恭敬敬的送上四次饮食,而且还要严格的遵守

“随谷漏,理被枕、具盥水、陈严具”

这样的日祭于寝的礼仪制度。

而便殿,听字面的意思就是方便祭祀人员的场所,在祭祀之前,供人们休息的地方。

而且便殿内是供奉着皇帝生前穿过的衣物。

其实不管从哪方面来看,刘邦的长陵规格确实不低,而刘邦修建陵墓破土动工并没有让大汉走上秦朝的老路,刘邦是怎么做到的呢?

说到这里不得不佩服刘邦的指挥,他精心谋划的长陵可以说是一箭四雕,陵墓得以顺利修建,而其他的目的也达成了,不愧为开国皇帝。

03

刘邦的长陵是如何得以顺利修建的呢?

我想这也应该是刘邦的长陵为何要建在咸阳之畔的原因。

秦朝国都就是在咸阳,提到咸阳宫大家就会不约而同地想到阿房宫

《汉书.贾山传》:秦非徒如此也,起咸阳而西至雍,离宫三百。《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咸阳宫的规模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而且异常的富丽堂皇;

但是当年楚霸王项羽攻入咸阳城,一把火将其付之一炬;

大火足足烧了三个月,咸阳宫也在大火中成为一片废墟。

虽说咸阳宫被烧毁,但毕竟规模较大,大火不可能烧得那么干净,还是很多可以用的材料,可供修建长陵使用;

而且因为咸阳宫被烧成废墟,恰好为刘邦节省了一大笔拆迁的费用,毕竟如果这里还和以前一样繁华、人来人往的话,光拆迁的费用就不容小觑。

长岭之所以选在咸阳宫畔还有一个目的就是通过渭桥将咸阳原与长安连接为一个整体,咸阳搜集的材料不仅可以供修建长陵,还可以供应长安的未央宫。

刘邦以一种胜利者的姿态俯瞰前朝故都,还轻松了解决了修建长陵的经济问题,不得不说刘邦的眼光确实长远、有谋略。

04

对刘邦来说,长陵不仅仅是自己的“万年之地”,更发挥其最为重要的作用,就是维护稳定!

刘邦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这里不得不提的是长陵北面的长陵邑,长陵邑设立的目的就是为了守护刘邦的长陵。

陵邑又被称之为邑县,需要迁徙大量的人口在陵墓旁,是帝陵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刘邦的长陵邑并不是单纯的守护陵墓,而是还有两个非常重要的作用:

西汉建立初期,羸弱疲敝,极不稳定,对刘邦威胁比较大的就是实力不容小觑的秦末贵族势力与军事集团,这些人确实让刘邦感到很头疼;

这部分人不仅有钱,而且可以做到一呼百应,如果处理不好的,是很麻烦的存在。

而且,在西汉初期,刘邦分封异姓诸侯王,同样让他寝食难安。

为了能够消除这些贵族势力的威胁,刘邦借着修建长陵邑,将这些关东贵族和豪强迁徙到了咸阳原,充盈长陵邑的人口,对他们实行怀柔。

原本人烟稀少的关中地区一下子聚集了大量的劳动力,人口激增,经济上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而那些贵族、豪强的威胁也被刘邦这样轻易的解决了。

05

确实我们这样看的话,刘邦在为自己修建长陵的同时还解决了棘手的问题,确实是精心谋划的布局,但刘邦的思虑远不止于此,长陵以北的长陵邑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作用。

这还要从公元前200年刘邦围困白登山说起:

是谁如此彪悍能围困的住灭强秦、败项羽的刘邦呢?而且是围困了七天七夜,让刘邦如此狼狈,其实不用多猜,大家就可以想得出来是匈奴。

其实提到匈奴大家都不陌生,尤其是汉代,卫青、霍去病之所以立下功劳就是因为大败匈奴

匈奴是以游牧和掠夺为生,是一个让人闻风丧胆的存在。

秦朝统一中国以后,秦始皇也是考虑到了匈奴的问题,让蒙恬率领30万大军主动出击攻打匈奴,收复河套地区,然后再榆林地区吞并驻扎。

除此以外,蒙恬还将修复了秦赵燕诸国的长城,并且沿着黄河至阴山一线构建城塞,可以说是构建了一条强大的匈奴防线

但是随着秦始皇去世,胡亥篡改遗诏登基,杀害了蒙恬,让30万大军没了主心骨。

到了秦末农民起义此起彼伏,胡亥下令让守卫长城的军队南下,但在巨鹿之战中全军覆没;

自此,蒙恬这只抵御匈奴的军队彻底地消失了。

就这样匈奴径直南下,即便是刘邦建立西汉以后,威胁依然存在,并且达百年之久。

对于疲敝羸弱的大汉来说,压根没有能力主动攻打匈奴,刘邦修建长陵邑,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就是作为北方的哨卡,抵御匈奴的南下。

说到最后

刘邦通过自己的大智慧不仅成功地修建了长陵,而且还以长陵为基础,达成了三个目标,可以说是“一箭四雕”,不得不承认其高明。

西汉的陵园都是由帝陵与后陵组成,按照规矩,后陵应该要远远的小于帝陵,毕竟再古代封建王朝,皇权是至高无上的,而吕后的后陵,竟然与刘邦的帝陵规模相近,这不得不说吕后这个人,是一个权力欲望极强的人。

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去世,葬入长陵;

吕后实际上成为大汉的实际统治者,她的后陵更是在不断地扩大规模,这个与刘邦共度一生的大汉皇后,确实非比寻常。

上一篇:地震是因为什么原因引起的

下一篇:美丽女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