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颊山雀
黄颊山雀又被称为花奇公、催耕鸟,主要分布于不丹、中国、印度、老挝、缅甸、尼泊尔、泰国等等地区。它们的繁殖期是4月到6月,雌鸟每窝大概会产3到7枚卵。黄颊山雀会将巢穴建造在树洞或者岩石和墙壁的缝隙里面,一些苔藓、草茎、草叶、松针、纤维等是它们筑巢的主要材料。
特征
黄颊山雀的体型较小,它的体长大约是11.8到15厘米,体重大约是14到22克。它的头顶和羽冠是黑色,前额部、眼部、头侧部是鲜黄色,眼睛后面有黑色条纹;上背部是黄绿色,下背部是绿灰色;喉部以及胸部是黑色,腹中部有一条宽阔的黑色纵带。与它这些特征相似的品种有黄腹山雀等。黄颊山雀的虹膜是暗褐色,嘴巴是黑色,脚是铅黑色或者暗蓝灰色。
生活习性
黄颊山雀喜欢生活在树林、果园、茶园、溪边等等地方,它们通常成对或者集成小群活动。它们的性格非常活泼,常常在树枝间跳来跳去、飞来飞去,一些昆虫和昆虫的幼虫是它们的主要食物,有时候也会吃植物的果实、种子等植物性食物。
现状和保护
虽然黄颊山雀在全球的数量没有量化,但是它在中国的数量一直就不是很多。之后,黄颊山雀被列入了《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无危物种——2012年评估、中国林业局2008年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黄颊山雀的介绍
黄颊山雀(学名:Parus spilonotus)小型鸟类,体长12~14厘米。头顶和羽冠黑色,前额、眼先、头侧和枕鲜黄色,眼后有一黑纹。上背黄绿色、羽缘黑色,下背绿灰色(西藏亚种) ,或上背黑色而具蓝灰色轴纹,下背蓝灰色 (华南亚种) 。颏、喉、胸黑色并沿腹中部延伸至尾下覆羽,形成一条宽阔的黑色纵带,纵带两侧为黄绿色 (西藏亚种) 或蓝灰色 (华南亚种)。相似种绿背山雀头无羽冠,脸白色;黄腹山雀脸白色,下体无黑色纵带。区别甚明显,野外不难识别。常见于中国西藏南部及云南极西部(指名亚种)和南方省份(华南亚种)的开阔林,高可至海拔24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