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国玉玺

时间:2023-06-12 18:46:14编辑:奇闻君

传国玉玺

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历朝历代的皇帝们有着不同的爱好,金银珠宝、书法字画、美女佳人都有人喜欢。

不过,有一样东西可以说皇帝必争之宝,没有哪个皇帝不爱的,什么呢?那就是传国玉玺!这个东西就是皇帝办公专用的印章,你发个命令传个圣旨,如果没有传国玉玺盖个章那就不权威。所以历史上每个皇帝都是有传国玉玺的。

咱们现在去博物馆,可以看到一堆历朝历代皇帝留下来的玉玺。可正是这个东西,也是很多皇帝心里的痛。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99.999%的传国玉玺都是假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真正的传国玉玺只有一个,那就是2000多年以前秦始皇用过的那个。

秦始皇传国玉玺八个篆字“命名与天、即寿永昌”

你要知道秦朝之前那是没有传国玉玺这个东西的。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为了显示权威,这才让人用上等的美玉做了个印章。上面刻了丞相李斯亲笔写下的八个篆字“命名与天、即寿永昌”。之此之后这块儿玉玺就成了皇权的象征,一代代传了下去。可惜传着传着这块儿真正的传国玉玺就在战乱中失踪了,没人知道它去哪了?

后面的皇帝没办法,只好自己刻个高仿品将就着用,就这样留下了一堆高仿的传国玉玺。那么秦始皇这块真正的传国玉玺到底丢哪了?有民间传言秦始皇南巡游玩时,经过洞庭湖时出现狂风大浪,致使传国玉玺遗失在洞庭湖之中了。关于传国玉玺是否遗失在洞庭湖学者意见不一,下面让探索君为大家解开真正的谜团。

一、洞庭湖君山岩壁神秘二字点燃秦始皇玉玺争端

《史记》记载秦始皇南下巡视经常的地点

在湖南有一名历史学者名叫黄军建,黄军建早点从事修订岳阳地方志的工作,修订岳阳地方志需要查阅著名史学家司马迁那部《史记》。在《史记》里黄建军注意到了这样的一行字:“渡淮水之衡山、南郡、浮江至湘山祠”这行文字描述的是秦始皇活着的时候,南下巡视所经过的一些地点,而文中最后提到的湘山祠,恰好就在岳阳附近的君山岛上。

这位君山岛位于洞庭湖里边,是一个面积不足1平方公里的小岛。黄建军发现按照《史记》记载,君山岛就是秦始皇这次南巡的终点。为什么说是终点呢?原因也在《史记》里面写得很清楚,是秦始皇在这里遇到了危险。《史记》里说秦始皇南巡的船队在来到君山岛附近的时候,突然遭遇到了狂风大浪,差点把船都给掀翻了。

这件事让秦始皇那是勃然大怒,他认为是君山附近的水神在作怪,就命令三千军队砍光了君山岛上的树,将岛上的红土裸露在太阳底下暴晒。秦始皇为什么这么生气呢?黄军建认为在遭遇了这次风浪之后,不仅使自己的军队没办法继续前进,南巡进行不下去了,关键是连珍贵的传国玉玺也遗失在洞庭湖里了。

洞庭湖君山岩壁神秘二字

可是有人在查阅《史记》之后提出了质疑,说《史记》里面只写了秦始皇在君山岛遭遇了风浪,没写秦始皇遗失了传国玉玺情节啊!没错,不过黄军建说他手里还有玉玺遗失的证据!这证据同样也是在君山岛上,岛上有一面被湖水冲蚀得很厉害的岩壁。

仔细看会发现岩壁上隐隐约约记刻着两个字,什么两个字呢?咱们一般人可看不懂,可黄军建得出了结论,说这是“永封”二字。说是秦始皇在遗失玉玺之后,才一怒之下刻上去的,把这个山永远封掉了。并说这个地点正是传国玉玺落入湖中的具体地点。而这个地方风浪大、水位极高,以当时的条件,是没有办法打捞上来的。

明知宝贝就在水中,却无法打捞,这实在让人恨得牙痒痒,可就在无数人扼腕叹息的时候,有个人却站起来说,先别着急惋惜,这还不一定是传国玉玺失踪的地方呢,此人是陈湘源,是一个研究当地历史文化的专家,可他又为什么这么说呢?陈湘源的理由又是哪些呢?

二、破解君山岩壁神秘二字找到答案

岳州刺史张说的游洞庭湖湘

在好多年以前,陈湘源到君山岛上游玩,打算绕过东边的一处悬崖前往小岛的西岸,发现了黄军建提到的那面石壁。也看到了黄军建所说的“永封”二字,可陈湘源并不认识石壁上的字,出于职业的敏感,陈湘源用粉笔仔细的将字迹勾画出来,并把石刻上面的字都临摹到本子上,逢人就问。可是问遍整个岳阳城谁也不认识这写的是什么。

没办法陈湘源只能到处查阅古籍,这一查不要紧,敢情不是他第一个人发现的,早在唐朝的时候,就有一个大诗人看过了。他叫张说,唐朝开元4年(公元176元),时任岳州刺史的张说,到洞庭湖游玩时也在君山岛上看到了。因为看不懂,他还写了一句诗“岩坛有鹤过,壁字无人识”。张说虽然身为大文豪,即也很坦然地承认石壁上的字他不认识。

这也说明早在1000多年前的唐代,岩壁上的字就已经有了,而且还成了当时岳州的一个不解之谜。这么一来陈湘源的劲头就更大了,一定要解开石壁之谜,弄清楚上面写得到底是什么。

秦始皇传国玉玺现在在哪里?揭秘传国玉玺投入洞庭湖之谜

也就在这个时候,陈湘源听到了黄军建的那个说法,说石刻上的这两个字,写得是“永封”二字。他第一反应就是不相信,为什么呢?很简单,如果这两个字真是秦始皇他老人家刻上去的话,那应该用得是秦朝的通用文字小篆。

可是陈湘源把相关古籍查了个遍,查了“永、封、山”有一百多种写法,发现了小篆里的“永封”二字,压根就不是这么写的,也没有这个君山岩壁这种写法,这就证明它不是篆字,也说明他不是汉字。

再一问黄建军本人,你怎么知道上面写的是“永封”两个字啊,黄军建告诉他,这是我综合了君山岛当地居民的各种传说,再加上《史记》当中秦始皇南巡的相关记载推测出来的,所以这个法法不一定站得住脚!

猜测洞庭湖君山岩壁神秘二字为咒符

之后陈湘源开始想这两个字是否为少数民族的字、还是那些外星人所留下来不为人知的图案呢?要说陈湘源也是真有毅力,硬是把各种汉字、甚至是各种少数民族的文字都查了一个遍,可最后的结果还是让他大为吃惊。很明显这石刻上的内容不是咱们中国流传过的任何一个文字。就在这个时候,陈湘源身边的一个朋友的一句话让他是茅塞顿开。

他朋友说这个图案会不会是道士画的符?一语惊醒梦中人,对啊,道教里的符咒那可是一门大学问,咱们常说的符画符,就是因为道士所画的符号不走寻常路,咱们外人看不懂啊。还有如果说通灵的传国玉玺掉到这里的水里了,这石刻上的咒符用来镇压传国玉玺,那也是有可能的。他就连夜让女儿前往北京,找到北京著名的白云观当时已经93岁高岭的震阳子等道教高人,可惜啊对教号符号极有研究的震阳子,直接否认了符咒的说法。

在之后的五年之中,陈湘源还是没有找到可以准确定论文字的结果。这五年陈湘源就在失望中度过。这要换了别人,估计早就放弃了,可是陈湘源很有毅力,不达目的决不罢休!陈湘源使出了最后一招,他撰写了一篇名叫《君山摩崖石刻谁能识》的文章,投寄到了《中国文物报》寻求帮助。正是这份毅力,让他等来了希望的曙光。

三、传国玉玺找到答案引起另一个问题

洞庭湖君山岩壁神秘二字引来了大批的学者

就在陈湘源为揭开岩壁二字之谜而冥思苦想的时候,投稿发出去不到十天,居然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并收到了河南龙门石窟研究所所长温玉成教授的回信。很快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巫白慧教授、玄奘研究中心副主任孙宝刚教授在内的一批著名专家学者都赶到了岳阳,在陈湘源的带领之下,大家在现场进行了细致地考察和分析,经过论证:岩壁上的这二字果然即不是汉字、也不是符号,而是来自古印度的神秘文字叫作古梵文。

这两个字在印度哲学、神学里都是最神圣的字,意思是说我把诸神请来了,诸神你要保护我!这个也是我们现在能见到的唯一的一幅唐代梵字悉悬体摩崖石刻。故事说到这,石刻的神秘面纱终于被揭开了,那么这个神秘的石刻究竟是不是如传说所说的那样,和秦始皇南巡有关呢?秦始皇的传国玉玺真的藏身在这里吗?答案很快就出来了.经过研究,岩壁上的古梵字刻于公元7至8世纪之间的唐朝,远远晚于秦始皇南巡的年代,所以传国玉玺在这里的可能性基本上可以排除。

西天引经走水路回来的高僧法显

不过这个重大发现在改写中国佛教流传史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个更大的疑问。众所周知,在中国历史上唐玄奘前往西天取经,来回走的都是旱路,而据专家推算,在与玄奘同一时期的唐朝,应该还有一个西行取经后走水路返回的高僧,就是他在君山岛留下了神秘文字。可是这个人他又会是谁呢?因为探索君调查资料,西天取经的高僧,除了玄奘以外,还有个高僧法显,他回来的时候就是走的水路!

秦始皇传国玉玺现在在哪里?揭秘传国玉玺投入洞庭湖之谜

在陈湘源教授成功破解了秦始皇玉玺遗失在洞庭湖之谜之后,有一部分人对他很是不理解、甚至反感。因为觉得陈教授石刻和秦始皇之间的联系,学术上是成功了,但是给当地的旅游带来了影响。尽管这个,探索君还是想给陈教授点个赞,毕竟因为还是需要真相的!

什么是"传国玉玺

传国玺文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汉书”文曰“昊天之命 皇帝寿昌”。两者不同,今人以为第一说最正确。宋哲宗时所得的传国玺,当时就有人怀疑是章惇、蔡京造的假。明清两代也时有假玺出现。明孝宗曾获过所谓的传国玺,孝宗皇帝当时就认为是假的;清初时,宫内藏有三十九方各色御玺,其中一方被认为是秦制传国玺,公元1746年,经乾隆皇帝钦定,证实是仿刻赝品。1924年11月,末代皇帝溥仪被逐出宫时,张壁、鹿钟麟等人仍在追索着传国玉玺。“辽史”记为“大魏受汉传国之宝”,应该是“大魏受汉传国之玺”,唐武则天时改“玺”为“宝”,应该是那时代改的。“辽史”记:“传国宝,秦始皇作,用蓝玉,螭纽,六面,其正文“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鱼鸟篆,子婴以上汉离祖。王莽篡汉,平皇后投玺殿阶,螭角微玷。献帝失之,孙坚得于井中,传至孙权,以归于魏。魏文帝隶刻肩际曰“大魏受汉传国之宝 ”。唐更名“受命宝 ”。晋亡归辽。自三国以来,僭伪诸国往往模拟私制,历代府库所藏不一,莫辨真伪。圣宗开泰十年,驰驿取石晋所上玉玺于中京。兴宗重熙七年,以《有传国宝者为正统赋》试进士。天祚保大二年,遗传国玺于桑干河。“宋史”记:“宝。秦制,天子有六玺,又有传国玺,历代因之。唐改为宝,其制有八。五代乱离,或多亡失。”。“魏本纪”中曾记录在一座毁坏的泥像中得玉玺二,其文皆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其一刻其旁曰“魏所受汉传国玺”。

上一篇:平行宇宙理论

下一篇:饮雄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