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天舞干戚

时间:2023-07-21 23:08:01编辑:奇闻君

刑天舞干戚是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之一,刑天是《山海经·海外西经》中的人物,原是一个无名的巨人,因和黄帝争神座,被黄帝砍掉了脑袋。“刑天”这个名字的意思就是:天者,颠也;刑者,戮也。天就是天帝,“刑天”就表示誓戮天帝以复仇。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刑天舞干戚的神话故事!

刑天舞干戚的神话故事:

刑天出生在南方,成长为一名巨神后,被炎帝相中,做了炎帝的属臣。身材巨大的刑天,不仅勇武骠(biao)悍(han),而且还有较高的音乐素养和才华。他一直跟随着炎帝,帮助炎帝治理国家,教导人民从事生产。为表示他对炎帝慈善的性格和开明的国政的敬佩,刑天为炎帝作了一组歌曲,以赞美炎帝的功绩和德政。这组歌曲的题目叫做《下谋》,其中一支歌曲叫《扶犁》,想必是歌颂炎帝教导人民从事稼(jia)穑(se)的。还有一支歌叫做《丰年》,也是赞美当时幸福快乐的生活的。

刑天非常敬佩炎帝,对炎帝的仁爱和慈善常常赞不绝口。

但是,刑天也有自己的个性,他觉得炎帝仁爱有余而勇武不足,尤其是在与黄帝的矛盾冲突中显得过于懦弱,过于忍让,所以,刑天对炎帝在阪泉之野一仗的失败愤愤不平,对战败后忍气吞声、不思反抗的炎帝更感到不满。他多次劝炎帝起兵复仇,夺回失去的中央天帝的宝座。可炎帝根本不听刑天的劝告,甘心屈驾于黄帝之下,过委曲求全的日子,并不想起兵与黄帝抗争。面对不想用战争和武力报仇雪耻的炎帝,刑天又急又恼,想来想去,还是等待时机,劝说炎帝起兵反击黄帝。

不过,性格火暴的刑天最终是无法在等待的寂寞中消磨时光的,他很想凭借自己高大的身材和无敌的勇气,单独会会黄帝,逼迫黄帝让出天帝宝座,只是炎帝看管得太紧,刑天无法脱身。

蚩尤起兵反抗黄帝的失败,更增添了刑天的复仇决心。蚩尤的起兵曾点燃起刑天的希望,蚩尤的被杀则增加了刑天的仇恨。他实在是忍无可忍,决定自己偷偷跑出去,找黄帝说个明白。

就这样,怒不可遏的刑天拿起一把大板斧和一面巨大的盾牌,不顾炎帝的三令五申,怒气冲冲地向中央天庭跑去,他恨不得立即就与黄帝决一死战。刚刚接近中央天庭,刑天就遇到了天庭卫兵的层层堵杀和围剿,但勇武过人的刑天根本没把这些卫兵当回事,几个回合便把那些卫兵杀得人仰马翻。他雄赳赳、气昂昂地逼近了天庭。眼看着一路势如破竹的刑天很快就要来到天庭的门口,几个卫兵便连滚带爬地跑到黄帝那儿。黄帝一听到一个无名的小神胆敢和自己分庭抗礼,立即勃然大怒。他站起身来,提起一口宝剑,出了天庭大门,准备好好教训一下这个胆敢犯上的家伙,让他知道黄帝是不好惹的。

刑天一见黄帝提着剑出了天庭,便大吼一声,痛骂黄帝的不仁不义,声称要为炎帝报仇雪耻。然后,他便举起大板斧,向黄帝凶猛地砍去。黄帝当然不能示弱,挥舞起利剑与刑天在云端里拼力争杀起来。两位大神你来我往,斧剑交加,谁也难以取胜对手。不知争杀了多长时间,他们从天界杀到了人间,一直杀到西方常羊山的附近。

常羊山是炎帝诞生的地方,在常羊山北面不远,就是黄帝子孙聚居的轩辕国。可以说,黄帝和刑天来到了是非之地。正因为如此,两位大神拼杀得越来越激烈。刑天毕竟年轻,没有黄帝的多谋善断,也没有黄帝的作战经验,因此,一打到常羊山,刑天便感到有些紧张,方寸多少有些慌乱。机敏的黄帝抓住这个间隙,乘刑天注意力不集中的机会,猛地向刑天的脖颈砍去一剑。

这一剑正砍上了刑天的脖子,刑天那颗巨大的头颅立即滚落下来,刑天成了无首的巨人。

刑天感到脖颈上一阵剧痛,伸手一摸,才知道头已被黄帝砍去了。他不免更加慌乱起来,便蹲下身子,伸手去寻找自己的脑袋,可是找来找去,就是找不到。刑天没有了脑袋,当然也就没有了眼睛,什么也看不见,怎么能找到脑袋呢?这时的黄帝,发现刑天在摸索自己的头颅,便害怕刑天找到头颅安在脖颈上,将来又是一件麻烦的事。于是,他用力一挥宝剑,将常羊山猛地一劈。刹那间,常羊山轰隆隆地坍塌下来,刑天的头被埋葬在那里。

刑天得知常羊山已经坍塌,意识到无法再找到自己的脑袋了,他将永远首身异处,他将永远成为一个没有头颅的巨人。想到这里,他不禁哈哈大笑起来。刑天的狂笑让天地战栗,刑天的狂笑让敌手心寒。刑天不能承认自己的失败,他是以笑声表达自己绝不屈服的勇气。

他高高地站立在常羊山旁,继续挥舞着他的大斧子,继续挥舞着他坚硬的盾牌,他要与看不见的对手继续拼争下去。他坚强得令黄帝吃惊。他没有头颅,就把自己的上身当做头颅;他没有了眼睛,就把两只乳头当做眼睛;他没有嘴巴,就用宽厚肥大的肚脐做嘴巴。这样,刑天的样子更加凶猛,更加威武。

他仍然在喊,他仍然在拼杀,手中的板斧和盾牌在空中飞舞着,划出一道道巨大的弧线,刮起一阵阵强劲的旋风。他虽然看不见对手,但是胸前的眼睛却仍然喷射着战斗的火焰,他虽然不能吼叫,但肚皮上的嘴巴仍然倾吐着愤怒的咒骂,他的头虽然被砍掉了,但他的英勇品格和顽强精神还在,他的威猛气势和坚韧的毅力还在,他没有失败,他不可能失败。为了实现自己的誓言和决心,他就在常羊山附近不停地挥舞着自己的板斧和盾牌,头颅虽然已经被埋葬了,但奋斗不息的气魄却影响着整个神界和人间。

对这位勇猛顽强的斗士,黄帝十分钦佩。他深知这位忠贞刚烈之士是神界中不可多得的,因此对断头的刑天非常惋惜。

孤独而勇武的刑天,终于疲乏地倒下了。他在常羊山无休止地挥舞着盾牌和板斧,气力越来越少,最后累死在常羊山边。不过,刑天只剩下一口气时,双手还没有停止挥舞。

勇猛刚强的刑天,终于深深地打动了黄帝,他决定要厚葬这位刚直不阿的汉子。于是,他命令手下的众神,把刑天的遗体葬在常羊山旁,整个世界都为刑天的精神所感动。

不过,还有人说,刑天并没有累死,至今仍然在常羊山边挥舞着板斧和盾牌,在这个世界上昭示着自己永恒的毅力和坚强。

刑天舞干戚的出处:

刑天舞干戚的故事出自《山海经·海外西经》。《山海经.校注》云:“刑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葬于常羊之野。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而舞。”

根据《山海经》的记载,刑天是炎帝的战将,武艺高强,勇猛善战。在炎黄帝战争中贡献非常。炎帝在阪泉战败,退居于南方,刑天不甘心,他联合蚩尤部落对抗黄帝。蚩尤兵败被杀,刑天也被黄帝斩下头颅。

“刑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乃出于东周的《山海经.海外西经》。话说刑天与天帝(黄帝)争夺神位宝座。二者相斗,黄帝终断刑天首级,并把他葬于常羊之山。但刑天魂魄不灭,竟以乳为目、脐为口,手执干戈漫舞。晋·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有云:“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同物既无类(有的版本是“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刑天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刑天是中国上古神话中最具反抗精神的人物,刑天为炎帝近臣,自炎帝败于阪泉,刑天一直伴随左右,居于南方。但刑天不甘心失败,他一人手执利斧和盾牌,直杀上中央天帝的宫门之前。黄帝亲自披挂出战,双方杀得天昏地暗。刑天终于不敌,被黄帝斩下了头颅。黄帝把它的头颅埋在常羊山里。刑天虽断了头,却仍不泯志。没了头颅的刑天又突然再次站起,把胸前的两个乳头当作一双眼睛,把肚脐当作嘴巴,左手握盾,右手持斧,向着天空猛劈狠砍,战斗不止。与黄帝再决雌雄。

东晋诗人陶渊明亦深受感动,做《读山海经》诗曰:“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晨讵可待!”刑天与黄帝的争斗,乃是炎黄战斗的延续。刑天部落虽然失败,但刑天那种绝不屈不挠绝不服输的顽强的战斗精神,深深地烙印在后世人民的心中,常为后人称颂。刑天,象征着一种永不妥协的精神。

由于黄帝是作为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圣帝,而炎帝作为古代重要部落的一支也在神话传说中被神化与正化。刑天的“历史”定位或是感情定位一直难以确定。许多文献称其为凶神,对他的反抗行为一笔抹杀,能被古代价值观所推崇的大概只有其“锲而不舍”了。刑天,作为一个古代神话中的“特型角色”,他那独特的个性是由封建社会皇权意识所决定的。刑天的勇猛、忠心、武功等等正是对古代帝皇座下武将的理想化写照。刑天的精神,从封建的护主精神衍生而来,在经过数千年文化历史的浸染中走到了现在,他所代表的现代意义更具有英雄主义的浪漫与悲壮色彩。可以说,刑天精神与骑士精神有异曲同工之处,在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并存的今天,它更容易被中国年轻人理解与尊重,也更容易走上世界文化的“神坛”。

这正是: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上一篇:乾隆身高

下一篇:五虎平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