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秦朝征百越,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在大部分人的认知中,秦朝当初是派了一支50万人的军团南征百越,秦朝末年天下大乱时,这支军团并没有回国支援,眼睁睁地看着秦朝最终走向了灭亡。
事实上,秦朝当年与百越打了两场仗,前后出动的人数达110万,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根据现代学者推测,秦朝时总人口大概在2500万到3000万之间。秦朝南征百越,累计调动了国内总人口的二十五分之一到三十五分之一上前线,而负责此次战争后勤的总人数必定更加庞大。
首先我们都知道,战争是有伤亡的,秦——百越之战则注定会是一场“绞肉机”之战。首先,秦朝的总体实力和秦军的战斗力必然是远远强过百越方的,百越必然有巨大且惨烈的损失。而此次战争的作战地点,主要集中在岭南地区,这里既湿润,又酷热。秦军主要由北方人构成,他们无法适应南方湿热的气候,所以秦军也注定要在战争中被灭掉半条命。
据《淮南子》和湖南等地的地方志记载,秦军第一次南征百越是在秦始皇二十八年,也就是公元前219年,是秦朝统一的第三年,秦始皇刚灭了六国,就迫不及待地再次集结军队去攻打百越。
此次秦军共出动了50万人,其中大概有40万是前几年灭楚后留在楚国的秦军,有不少于10万是楚国当地人。大军分五路进发,战争前期形势还很乐观,秦军一路攻城略地,最远打到了今广州附近,西瓯国的首领也被秦军杀死。可是到了战争后期,双方逐渐陷入僵持状态,秦军主要由北方人组成,他们的出生地大概都在如今的陕西、山西、河南等地,无法适应南方燥热且湿润的气候,所以军队中就爆发了瘟疫,死伤无数,很多士卒失去战斗能力。
而且百越人与中原人生活习俗不同,他们没有城市也没有固定的居所,战争前期他们被秦军接连击败好几次后,就都躲进了深山中。由于秦军远道而来,对当地不熟悉,与当地人又语言不通,找不到可以指路的向导,百越人躲入深山中,时常利用自己懂地形的长处游击作战,秦军吃了不少苦头,却也无可奈何。
秦军只能选择在地势相对平坦的地方屯田,可是百越人时常的突袭和军中瘟疫的传播,已经让秦军减员不少了。在公元前218年,秦军迎来了灾难的一天,百越人又在一位首领的号召下重新聚集了起来,组成了一支大军,他们在某天半夜向秦军营地发动了突袭。
黄沙漫天,一场厮杀过后,秦军被迫后撤,在战场上留下了三十万具尸体,五十万大军一战损失三十万,秦军此次是殃了气。百越那边的情况也不容乐观,此次他们回光返照发动突袭,损失也大到难以承受。
之后秦军面对的形势就比较尴尬,进也不能进,退也不能退,前线的将领把事情汇报给了朝廷。于是在秦始皇33年,也就是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派50万人屯戍南方,让他们去百越人的地盘上生存、繁衍。并增援十万大军,加上之前剩下的一共三十万人,准备第二次征发百越。
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为兵……以谪徙民五十万人戍五岭,与越杂处。
这支部队就是现代人所谓的“50万百越军团”,实际上这压根就不是一支正规军,主要由逃罪的犯人、入赘给媳妇家的男子和商人这三类在当时社会地位较低的男子。他们要完成的战略目的,是在“五岭”地区屯戍,也就是在当地半农半兵,一方面“开发”当地,另一方面阻止百越人越过“五岭”北袭。
得到朝廷的增援后,秦军又发动了第二次南征百越的战争,这场战争打得十分顺利,因为百越人所有的反抗力量全都在前一场战争中被消灭了,所以此战只打了一年左右,秦朝就征服了整个百越地区。
而这参与这场战争的人,有一半在战争和他们无法适应的气候中丧命,另一半则留在了当地,以赵佗为首建立了南越国,他们的文化都被“越化”了,他们放弃了中原文明,融入了当地相对落后的蛮夷文化。
事实上,秦朝就是被秦——百越之战拖垮的,大家都知道陈胜当年“入伍”就是朝廷让穷人家的孩子去屯戍渔阳,陈胜在家好好种他的田,无缘无故被拉了壮丁,而且他要去的部队所需要执行的任务都是九死一生的,“戍死者十(分之)六七”。
陈胜是活脱脱被逼到谋反的,戍卫渔阳也是死,谋反也是死,为何不选择谋反呢?于是大泽乡起义就爆发了,反秦起义就爆发了,秦朝最后在三年之中就丢了天下。
与征发陈胜类似,朝廷派去屯戍五岭的50万人,全都是强行征调的。为了征调这五十万人,朝廷让无数的家庭四分五裂,让无数的家人天各一方。秦朝最初只是强拉赘婿、逃犯、商人入伍,后来发展成拉这三类人的儿子、孙子,最后发展成直接去平民区强行拉壮丁。
所谓“国虽大,好战必亡”,秦朝如此好战,它的好战是侵略无罪的百越,它的好战是强行逼迫百姓加入到九死一生的战争之中,这样一个强大的王朝,看似无懈可击,实际上其内部长期离心离德,土崩瓦解只是在一瞬间而已!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