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真实的唐僧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提起唐僧,映入大家脑海里的是86版西游记里没有是非辨别能力的僧人,还是《大话西游》里整天婆婆妈妈惹人厌的无厘头师傅?
不管你的回答是哪一个,都是对真实唐僧的一种误解。
让我们回到大唐时期,看一下真实的唐僧到底是谁,他又做了哪些事。
唐僧生平
玄奘(602年~664年),本名陈祎(yī),俗称“唐僧”,唐代著名高僧,被尊称为“三藏法师,他是佛教宗派“法相宗”的创始人。
唐僧在世时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取得真经并翻译经书,除此之外他还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编写了《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当时西域各国历史、文化的重要史料。
唐僧为什么要取经?他取得的经书是什么?在唐僧身上又发生过哪些趣事?下文将依次为您展开。
唐僧为什么要去西天取经
西天,指的是天竺国的灵山,天竺国位于现在的印度。
关于去西天取经的原因,主要还是因为当时的佛经以及注解有很大的争议。对于佛经的解释各派都有一家之言,很难形成统一。甚至一些非常重要的佛教理论,各派的分歧也很大。
玄奘通过研究发现前人所译的经书,在质量方面的确有很大的问题,所以才导致理解不一。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玄奘决定去西天重新取得经书,力求经书的原貌。
629年,玄奘开始一路向西出发,往印度赶去,一路上玄奘学习了大量的经书,并自学了梵文。
终于,在西行五万里之后,玄奘终于到达印度的佛教中心那烂陀寺。
公元643年,在离开大唐14年后,玄奘携带经书满载而归。
唐僧带回来的经书是什么?
玄奘从印度等地一共带回657部经书,其经书的内容涵盖大、小乘佛教经典。
玄奘翻译的经书比较著名的有《大般若经》、《心经》等。他翻译的这些经书很大程度上化解了众派对于佛教经典的争论。
关于唐僧的趣事
趣事一:道法高深
在印度期间,唐僧曾经作为论主,参加了一场佛学辩论大会。
这场大会声势浩大,来自18个国家的3000位大小乘佛教学者以及2000位外道(佛教以外的其他教派)参加了辩论大会。
玄奘作为论主,完美的回答了一个又一个的刁钻问题,一时名震整个印度,并被大乘尊为“大乘天”,被小乘尊为“解脱天”。
趣事二:还俗
唐初,因为经过连年战乱,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为了发展经济,唐初统治者对于佛教并不感兴趣,甚至排斥佛教。
唐太宗与唐高宗时期,两位帝王曾亲自劝说玄奘还俗。
原因可能有二:一是不鼓励佛教的传播,如果玄奘将经书翻译完成,将大幅度推动佛教的发展,并吸引更多的人参与佛教。其二是玄奘才思敏捷又熟悉西亚各国的风土人情,实在是难得一见的人才。虽然唐太宗、唐高宗多次劝说,但玄奘不为所动。
玄奘在世时共译经书75部,并且将中国的《老子》等经典翻译成梵文,传于西域各国。
唐僧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他同时也为佛教的发展贡献了巨大的力量。历史上真实的唐僧符合大家的预期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