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清朝昏君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马嵬坡前含恨去,千秋万代笑昏君。”在这句诗中就提到过红颜薄命的杨玉环,也提到了后半生纵情声色的李隆基,世人总是在慨叹杨玉环红颜祸水,殊不知,造成这天下大乱的却是那九五至尊的唐明皇。
古代的皇帝对于国家而言,起到一个统帅的作用。若是皇帝能够贤明有才,那么王朝就会传之后代、经久不衰。若是皇帝没有起到一个好的领导作用,整日纵情声色,那么国家不管是从内部还是从外部都有分崩离析的危险。
然而,历史上有一个朝代,直至覆灭都没有出现一个昏君,但是却仅仅存在了不到300年,这究竟是哪个朝代呢?又是什么原因导致其走向灭亡呢?
一、来自关外的游牧民族
清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特殊的朝代。中国上下五千年一共历经了24个朝代,其中大多数的朝代都是由汉族人统治的,只有极少数的封建王朝是由少数民族建立的,而清朝就是由满族统治的王朝。
自1944年清军入关开始算起,清朝在中原统治的时间为268年,一共历经12位皇帝。十分可贵的是,相比较之前明朝的皇帝,清朝的12位皇帝之中,没有哪位皇帝可以算得上是昏庸无能的,就算最多也只能算是能力有所欠缺。而且清朝还是明君最多的朝代。
相反,明朝则是历史上昏君比较多的朝代。明朝的许多皇帝是出了名的荒唐,譬如明武宗朱厚照,一生贪玩。他爱好各种各样的珍奇动物,便建造了一座名为豹房的建筑,整日沉迷其中,堪称是明朝最会玩的皇帝。
又如嘉靖皇帝,虽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但是他的一生全部都耗在求仙问道之事上,多年不上朝,比起做皇帝,嘉靖更喜欢修仙,以至于民间都流传着一句话:“嘉靖者,家家净也”,以此来讽刺嘉靖在位期间民不聊生之态。
纵观历史上的昏君,无非就是如武宗这样纵情声色,亦或是像嘉靖那般任由大权旁落。清朝的皇帝们显然没有那么出格,即便是道光、咸丰等皇帝,虽说能力不足,但也是在尽力承担一个做皇帝的责任。
为何清朝12帝没有一个是昏君呢?这难道仅仅是一种巧合吗?
二、优秀的皇室子弟
清朝没有出格的皇帝,这得归功于清朝的选拔储君制度。自古以来,封建王朝都是立嫡长子为储君,而清朝并没有延续这样的制度。清朝的统治者是满族,游牧民族一直崇拜强者,因此每一任储君都是所有阿哥中最为贤德之人。
为了培养优秀的继位者,清朝的皇帝们十分重视子孙后代的教育。自清圣祖开始,皇子们到了一定的年龄之后,就会离开生母,集中起来由师傅们统一培养。同时,圣祖对于师傅的选择有着非常严格的标准,几乎都是儒学大家。
至于皇子们日常的作息规律,可以总结为四个字“卯如申出”。也就是说,皇子们早晨5点左右就要进入上书房读书,到了下午五点天暗了的时候才可以放学。即便是放学之后,很多皇子也会挑灯夜读,复习白天师傅所讲的功课。
也许有人会说,这样的作息时间还没有现在的学生辛苦。事实上并非如此,现代的学生尚且由寒暑假和各种各样的假期,清朝的皇子却没有那么多的休息时间,只有中秋节、万寿节等法定节假日才能够放假,一年的休息时间不超过十天。
至于皇子们的学习内容,可谓是五花八门,除了《四书》《五经》等文学著作之外,还需要学习满语和骑射。同时,这些师傅十分看重皇子们的言行举止,常常将历朝历代贤明的皇帝作为皇子们学习的榜样,教导他们为人处世的道理。
每年秋季,皇室权贵便会组织木兰围猎,此时正是的阿哥们大显身手的时候,狩猎成果最出色的阿哥很容易得到皇帝的青睐,甚至成为未来的储君。
综合清朝储君的培养和选拔制度,最终选拔出来的皇帝,或许资质平庸,但是绝对不会出现昏君,因此在历史学中也就有了“清朝无昏君”的说法。
三、清朝覆灭之必然
既然历史学中有“清朝无昏君”的说法,为何清王朝仅仅268年就走向了覆灭之路呢?主要问题是清朝没有搭上时代变革的末班车,统治阶级的固步自封造成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在此之前,中国可以说是世界上最繁荣的国家,直到清朝初年,依旧有许多国家的使者前往大清,希望能够交两国之好,共同发展,但是这都被当时的执政者给拒绝了。
到了乾隆晚年,清朝在对外战争中依旧占据优势,统治者们依旧沉溺在过往天朝上国的美梦之中不愿苏醒。而此时的西方国家,已经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不管是在技术还是军事方面都领先于我们的国家。
此时的西方国家开始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而得到原始资本的方式无非是殖民和掠夺,西方国家盯上了中国这块肥肉,他们迫切地想要从中国捞到好处。于是,列强依靠他们的炮火强行打开了中国的门户,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的条约。
到了清朝末年,西方列强变本加厉,通过一次次的战争索要越来越多的赔偿,要求割让越来越多的土地。而这些赔偿的银钱,自然是从百姓身上榨取的。至于割地问题,就不是赔偿那么简单了,这已经上升到了民族尊严问题。
在西方侵略我国的同时,先进的思想也随之传入。百姓们内心深处的民族意识也开始觉醒,他们意识到,要想实现人民的自由解放,必然要打倒列强、推翻清朝的统治。
面对百姓的觉醒,清朝统治者做过抵抗。但是十分遗憾的是,在当时的满清政府,由于一些制度方面的问题,有能力的汉军旗官员只占很少的一部分,就算他们有心要为清政府效力,也是分身乏力。
毕竟一方面要抵抗列强的侵略,一方面还要镇压国内的农民起义,这也是十分困难的。
而一些所谓的新政和改革,最终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而不是为百姓谋求福祉。最终,清政府的统治在辛亥革命的一声枪响之中,走上了末路。
清朝的覆灭,是历史发展的方向所注定的。当时世界上许多国家都经过了国内革命,摆脱封建统治,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在历史的洪流面前,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只能是随风而逝了。
小结:
清朝的皇帝大多是兢兢业业,不敢懈怠的,虽说不能称之为代代贤能,也不会落得个昏君的名声。但是,我们无法否认,在清朝时期,封建集权达到了顶峰,文字狱也戕害了一代代读书人,这一切也是因为统治阶级过于重视手中的权力。
虽说“清朝无昏君”,但是历史的洪流也绝不允许被逆转,在全世界都在宣扬人权和自由的时候,接受了新思想的仁人志士们也会挺身而出,他们会唤醒蒙昧的群众,带领人民实现自身的自由。
如果时光倒回几百年,按照清朝的立储制度,说不定能够创造千年不衰的朝代,甚至实现秦始皇所说的“传之万万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