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宣战

时间:2023-07-28 01:45:37编辑:奇闻君

关于八国联军侵华时,清政府对外宣战的说法由来已久。不考虑当时中国的国力,慈禧太后公然支持义和团屠杀洋人的教民、焚毁教堂,引得八国联军侵华,后又向十一国宣战,不得不弃紫禁城西逃而去。这是自清末以来为慈禧太后塑造的一个典型形象。

此说法最早足以追溯至清末,如光绪朝大臣、慈禧太后决策和战剿抚大计的御前会议的参加者恽毓鼎在《崇陵传信录》中所载:“今日之事,诸大臣均闻之矣。我为江山社稷,不得已而宣战”。曾亲历联军入京的官员李超琼于《庚子传信录》中也写道“二十五日,明诏宣战”。

在各种公开读物乃至学界都相信“清廷对外宣战”,后演化出慈禧太后向全世界宣战的说法。然而精通帝王之术的慈禧做事从未到如此荒唐的地步。

在大家的解读中,这份宣战的对象是:远人、彼等。也就是说,远不止十一国。凡大清国以外,全世界都欺负我。全世界怎么欺负她了?诏书上说:欺凌我国家,侵犯我土地,蹂躏我人民,勒索我财物。这就是“慈禧向全世界宣战的由来”。

持此说法者一般还引用“与其苟且图存,贻羞万古,孰若大张挞伐,一决雌雄”以证明清廷的战意。 然而通读上谕后可发现,这份诏书缺少一份宣战书该有的格式,甚至连一个国家的名字都未出现。

此时已经是1900年,与西方世界打了半个世纪交道的清廷不可能不知道宣战书如何写。在甲午战争时,清廷已经对日发过宣战上谕,宣战国双方国名、宣战理由、何时起宣布处于战争状态一应俱全。 而且有学者认为,该上谕起首有“内阁奉上谕”五字,文中和末尾则无有如同甲午宣战诏书中“用特布告天下”、“将此通谕知之”之类的文字,或像同时期“军机处寄各省督抚上谕”那样,有“将此由六百里加紧通谕知之”,或递送何处何人之类的要求性文字,说明这份上谕只传到了内阁,完全是一个内部性质的谕旨。

事实上,这确实是一份内部性质的讲话,有不少文章将其解读为“内部动员令”。如要求本国臣民“各怀忠义之心,共泄神人之愤”“无论我国忠信甲胄,礼义干橹,人人敢死;即土地广有二十余省,人民多至四百余兆,何难翦彼凶焰,张我国威,其有同仇敌忾”。

自1900年6月以来,进入京津地区的义和团民在濒于失控的状态下,清廷在剿抚之间不断发生激烈的争论,这份上谕显示出清廷一度有与列强一战的决心。然而随即受到以两广总督李鸿章为首的地方督抚的抵制。清廷也就找回理智,下令剿灭义和团而与各国交好。

列强已对清廷开战逾半月之久,清廷仍在幻想通过和谈平息事端。6月29日,清廷反以义和团“受害者”的身份向列强解释清廷对义和团剿抚两难的苦衷,一定“设法自行惩办”,请求各国谅解。7月3日,以光绪皇帝名义致俄、英、日三国“国书”,一再解释清廷苦衷,强调并未宣战,请求三国君主“设法筹维,执牛耳以挽回时局”。

此外,无论外国政府、使臣乃至国际舆论都未对清廷宣战做出任何反应。可见,慈禧太后向11国宣战或慈禧太后向全世界宣战确实是子虚乌有之事。

上一篇:圆光术

下一篇:唐朝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