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刘娥不女皇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近日,电视剧《清平乐》的热播,让广大观众认识了北宋首位垂帘听政的女性,她就是章献明肃皇后刘娥。史书上对这位堪比吕后、武则天的皇后评价颇高,认为她“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究其原因是因为刘娥垂帘十一年,最终还政于宋仁宗,保全了自己的名节。
那么问题来了,刘娥究竟有没有想当皇帝的想法呢?我认为,她是有这个打算的。
《清平乐》刘娥垂帘听政
称帝试探
除了穿衮服祭祖庙,迟迟不肯还政于宋仁宗看出刘娥有称帝之心外,听政期间她还多次试探群臣,投石问路。据《宋史》记载,刘娥将时任宰相的鲁宗道召进宫,几句寒暄之后露出了她真实的目的,笑着问鲁宗道说:“你觉得唐朝武则天这个人怎么样?”(唐武后何如主?)
鲁宗道不愧是著名谏臣,一句话堵死了刘娥的所有后招,“武则天是唐朝罪人,几乎葬送了整座江山社稷。”(唐之罪人也,几危社稷)
两个人都是对话高手,深知对方要表达的言外之意。刘娥是想试探自己称帝的阻力,鲁宗道则是在告诫刘娥:你要是改朝称帝,你就是大宋罪人。
知开封府程琳在上朝时,也曾献上《武后临朝图》,意思很明显是想让刘娥效仿武则天称帝。很难相信这是程琳自作主张,宁愿自己背上千古骂名也要请刘娥称帝,这背后若是没有刘娥授意,他程琳有这个胆量?面对群臣的沉默,刘娥愤怒地把《武后临朝图》掷于地上,说:“吾不作此负祖宗事”,算是给了自己一个台阶下。另外,还有方仲弓上书,“请刘娥参考武则天,立刘氏庙”一事,最终也是受到鲁宗道的直谏而终止。
可见,刘娥称帝的想法很明显,可惜大宋臣民不给她这个机会。从北宋时期的社会背景、风气以及刘娥个人实力来看,她都无法成为第二个武则天。
社会背景
北宋是一个注重礼法的朝代,男尊女卑,并不像唐朝女子那样彪悍。除此之外,宋朝士庶界限模糊,刘娥无法效仿武则天改革科举,从寒门提拔庶族集团来支持自己。如果刘娥强行称帝则会孤立无援,势必将独自面对所有反对者,所谓孤掌难鸣,阻力实在太大。
宋朝士族衰落,加上选官推行“家不尚谱牒,身不重乡贯”的政策,工、商、杂,任何人都有机会考试做官。也就是说,不管刘娥提不提拔庶族子弟,人家都有机会做官,如此一来何必冒天下之大不韪拥护你改朝换制呢?
再者说,宋初风气纯正,提倡皇帝与士大夫共同治理国家,这些士大夫都是读书人,骨子里充斥的都是礼义廉耻。以士大夫为基础的文官集团敢于直谏是宋朝政治一大特色,他们“上可邀宠,下可取誉”,自由民主,忠于职守,秉着“祖宗之法不可变”的方针,无论如何无法接受外姓人接掌赵家天下。
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宋真宗病重时,刘娥已经开始干预国政。有了武则天前车之鉴,名臣寇准秘密奏请宋真宗废掉刘娥,将其效法武后的野心扼杀在摇篮里。后来不知怎么,刘娥知道了这个消息,跑到宋真宗面前哭哭啼啼。看她楚楚可怜,本就摇摆不定的宋真宗也就任由她去了。之后,寇准辞官,刘娥趁机提拔丁谓出任宰相,我觉得这是她想要“称帝”迈出的第一步。
《周易·家人》云:“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中国历来禁制女人干政,宋朝对此也制定了严密的亲属回避法,限制宗室、外戚的进用,以避免出现汉、唐时期外戚专权,宦官祸国的悲剧。这些法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群臣,也约束着刘娥不敢造次。
《清平乐》刘娥(吴越饰)
个人实力
除此之外,刘娥个人条件也是她无法成为“武后第二”的原因。
史书记载,刘娥父亲刘通作为嘉州刺史,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去世,属于家道中落。不得已,刘娥靠卖唱为生,嫁给了银匠龚美。因此,刘娥并没有像武则天一样拥有开国功臣的老爹,也没有前朝皇室的母亲,她所拥有的唯有“性警悟,晓书史”这一优势。
同时,相较于武则天,刘娥在用人手段上也要相差许多。寇准辞职后,刘娥扶持丁谓上位,自己靠丁谓、曹利用、冯拯三人得以垂帘听政。可是没多久,刘娥认为不再需要他们,便采纳王曾的建议,借山陵事件,处置了丁谓。
身边缺少帮手,刘娥第一时间想到了“前夫”,提拔并重用“前夫”龚美。可惜龚美出身不行(银匠),个人政治能力有限,终究不能成为刘娥强有力的手段。钱惟演因为将自己妹妹嫁给龚美,从而攀上了刘娥这道关系,不过此人文学造诣还可以,政治上却是一塌糊涂。
可见,刘娥在驭人方略上有所欠缺,缺少稳固的力量支持。为此,刘娥也曾拉拢知开封府刘综、龙图阁直学士刘烨,想要跟这两个同姓外戚扯上关系,也好在将来称帝时作为帮手,可是这俩人根本不买账。在当时,刘娥并不能建立拥护自己的政治集团,也就失去了与政敌抗衡,甚至称帝当政的资本。
因此,刘娥有称帝的时机,并无称帝的条件。
《清平乐》剧照
不过,刘娥听政十一年,几乎享尽了皇族的尊荣,名为太后,实则为帝。据史料记载,刘娥出行所用仪仗、生日、制令、尊号,都是按照皇帝的规制来。在继位之初,刘娥报复贬谪反对她的人,比如寇准、李迪;同时启用有才能的官员,晏殊、王曾等,行使的均是皇帝的权利,所施仁政在后世得到很多学者的认同。
总而言之,刘娥虽无皇帝之名,却已拥有皇帝之实,虽未能成为史上第二个“武则天”,却也在青史上留下美誉,终以“宋朝第一位垂帘听政的皇太后”之身份,以“与吕、武齐名”之声望,永载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