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十三铠

时间:2023-08-04 01:58:40编辑:奇闻君

汉唐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两个顶峰时代,而唐朝则更是将华夏武功发挥到极至。唐军是一支以汉人为主力兼有各民族士兵的混合战队,其武功极盛时曾远达里海地区。汉朝战匈奴,历经百年终告全胜。

唐时的突厥其力量不弱于匈奴,而唐朝却一战定天下。李靖夜袭阴山,活捉突厥可汗,可谓千古奇功。后来唐朝军队开疆拓土,外蒙古和西域尽为中华版图。实为中国封建社会的辉煌时代。与其军队的精良装备有莫大关系。

唐朝疆域图

唐代时,中国军队无论装备、素质、士气还是将帅能力都达到了冷兵器时代的一个高峰。唐军的武器精良,战斗力强悍,为公认的事实。

当时唐军野战常用的阵形之一是“锋矢阵”,冲在最前面的是手执陌刀(一种双刃的长柄大刀)、勇猛无畏的轻装步兵,接着是步、骑兵突击,后列则有弓弩手仰射,直到完全击溃对方。陌刀的攻击力极为可怕,列阵时“如墙而进”,肉搏时威力不减,李嗣业便是一员善使陌刀的猛将。骑兵方面则是轻重骑兵结合,一般使用马槊和横刀。

唐军铠甲

唐军的铠甲抛弃了魏晋的具装铠,演变为以明光铠为代表的唐十三铠,明光铠是一种护胸镜锃亮的板式铠甲,非常华丽,而且重量更加轻,但是防御力却大大的提升。唐朝的甲制共有13种,其中明光铠、光要铠、细麟铠、山文铠、乌锤铠和锁子甲都是铁甲,由铁制成。

据《唐六典》记载,唐十三铠,有明光、光要、细鳞、山文、鸟锤、白布、皂娟、布背、步兵、皮甲、木甲、锁子、马甲等十三种。

其中明光、光要、锁子、山文、鸟锤、细鳞甲是铁甲,后三种是以铠甲甲片的式样来命名的。皮甲、木甲、白布、皂娟、布背,则是以制造材料命名。以明光甲使用最普遍。明光铠一词的来源,据说与胸前和背后的圆护有关。因为这种圆护大多以铜铁等金属制成,并且打磨的极光,颇似镜子。在战场上穿明光铠,由于太阳的照射,将会发出耀眼的“明光”,故名“明光铠”。

明光甲及戎服

唐军骑兵

唐军骑兵通常配备的长兵器是马槊,类似丈八蛇矛,前端尖锐扁平,既可挑砍,也可直刺,近身肉搏则用横刀。

唐军骑兵有轻重之分。玄甲兵据说是唐太宗所创,身披铁甲,马匹也有具装,马匹的具装通常又可分为保护马头的“面帘”,保护马颈的“鸡颈”,保护马胸的“当胸”,保护马躯的“马身甲”、保护马臀的“搭后”和竖立在马臀部的“寄生”(似乎是为了保护骑兵后背用的)。

重骑兵虽然不多,但是由于防护好,冲击力大,历来也是野战冲锋的主力,尤其是在地域开阔的西域,有很大作战空间。

唐军的军马主要有四种:产于呼伦贝尔草原的蒙古马(三河马)、西域的哈萨克马、焉耆马、和威尔勒马。尤其是后两种,因其高大健壮、长颈高扬、步辐伸展流畅,对缰绳反映灵敏,是唐军正规骑兵使用最多的马种。

斥候相当于现在的侦察兵,同时也担当一些骚扰打击和擒拿奸细的任务,一般是机动性很强的轻骑兵,往往游离于大军左右,侦察军情。

唐军步兵

唐军一军12500人,军下设营,营下为团,每团200人(有时以300人为团),团设校尉。每团辖2

旅,每旅100人,旅设旅帅。每旅辖2队,队50人,队设二队正。每队分

为5火,每火10人,火置火长。来源主要出自巴蜀、三河和颖川地区;而又以陇西勇士组成的骑兵战斗力最为强悍。

图为西方绘画师笔下的唐朝士兵

唐军士兵每人具弓一、矢三十、胡禄(箭囊)一、横刀、砺石、解结锥、毡帽、毡裘等装备,有条件者往往还有私马。牙兵是节度使的亲兵,一般是最精锐的士兵。

横刀为唐军近身肉搏利器,即所谓“唐样大刀”,刀身窄而微弯,是后来日本刀的鼻祖。陌刀是唐军步战利器,陌刀也称拍刀,为长柄两刃刀,长约三米,类似三尖两刃刀,主要是精锐的士兵使用,威力很大,唐军名将李嗣业是陌刀好手。

图为今人想象的唐朝陌刀武士

唐军盾牌有方形和圆形两种。方形盾有手牌、彭牌、燕尾牌、推牌等多种样式,主要为步兵使用。圆形盾,又称团牌。因其小型而灵活,多用于骑兵,但是步兵也有使用的。

方盾常见的样式为底缘齐平,上端由两重弧线组成葫芦形,中脊隆起的形状,后来在铁盾上再安装上上下两个利钩,就成了一种新型兵器--钩镶,可攻可守。西凉团主要装备的就是这种钩镶,属于唐军中的排矛兵。

唐军弓弩

唐军军用弓分为长弓、角弓、稍弓和格弓四种,其中长弓为步兵用弓(西凉团主要装备),角弓为骑兵用弓,而稍弓和格弓则是禁卫军专用的远程投射兵器。

图为唐弓

唐军的弩箭在当时是十分厉害的远程兵器,是军队专用的先进武器(弓箭在唐代不属管制兵器,民间也可拥有。)唐军一般使用四种弩,伏远弩射程三百步(450米),擘张弩射程二百三十步(345米),角弓弩射程二百步(300米),单弓弩射程一百六十步(240米)。骑兵较多使用擘张弩,弩箭威力、准确和射程在弓箭之上,但射速和灵活性较差,要成为熟练的弩手需要专门的训练。

上一篇:大西王

下一篇:贻误战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