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苏

时间:2023-08-06 17:27:28编辑:奇闻君

常言道:落叶归根。尤其是在更加遵循传统的古代,如果没有赶上天灾人祸,以及无能为力的个人因素,人死一定要葬回祖坟的。

但作为在“唐宋八大家”中占据三席的苏家,苏洵的两个儿子却没有下葬至祖坟,兄弟俩也没有埋在客死之地,而是跑到了河南莲花山。不仅如此,当地还有“苏坟夜雨”的灵异事件,这是怎么回事呢?

一、苏子的人生

不得不说,苏东坡的命运不错。在学堂军事化的高压管理之下,在父亲言传身教的氛围之中,苏东坡不仅打下了夯实的文化基础,还比同龄人更具备文学修养,他的弟弟也是这般。

在那个把文人、士子捧上天宋朝,“学而优则仕”是最完美的出路。但步入仕途的苏东坡显然没有做好当官的准备,打起了政治上最忌讳的“十三不靠”。改革派上台,他就攻击改革派;保守派上台,他又抨击保守派。所以王安石和司马光这两个政治上的死对头对于苏东坡的看法却是出奇地一致——老苏这人太讨厌了!

之后的事情显而易见,无论谁把控朝政,苏东坡为首的蜀党基本全是从中央被踢到地方进行基础建设去了。苏轼更是从浙江开始,几十年中辗转大半个中国,甚至还在海南岛那个未开发的地方待过三年,一度盘缠用尽,儿子也夭折了。

最后一代才子痢疾复发,死在了江苏常州。不过生前却留遗嘱葬于河南郏县。

二、小峨眉山

佛教有四大名山,道教也有三大圣山。三座圣山的山形都状若莲花,有如两朵莲花的山形位于辉县,人称“老爷顶”,也有状若四朵莲花的武当山金顶,最厉害的当属郏县境内的莲花山中顶,足足有九朵!在道众的心中,中顶的地位要远高于其他两顶。

这座位于郏县西北的莲花山建有钧天台。《庄子》中记载黄帝到崆峒山拜见道教始祖广成子,求治国修身之道。之后在钧天台悟道。北魏时期,统治者为纪念老子,在这里建了玄元行宫祖师庙。唐高宗追封老子为“玄元皇帝”,故庙宇规模得到扩建。

绍圣元年,苏辙任汝州知州,哥哥苏轼从河北贬到广东路过辖区。兄弟相聚浏览了当地风景,在郏县登临钧天台,北望莲花山。这里背靠嵩山奇峰,面临汝水旷川,风景秀丽。

并且莲花山余脉下延,“状若列眉”酷似家乡峨眉山。而且当地“土厚水深”,既宜在世人生存,也适合亡人灵魂安息,极符合北宋文人的理念,是难得的理想葬地。

遂兄弟二人相约将来终老之时,归葬于此。哥哥离开后,弟弟苏辙于郏县安排相关事宜。

三、三苏坟

苏辙在汝州郏城县买地,家族安居在附近的许昌。碰巧自己三儿子的媳妇黄氏死了,在征求哥哥同意后,苏辙将黄氏下葬在郏城的苏家墓园内。有人既然安葬此地,便不作他迁之想了。

苏轼也答应前往许昌定居,并派儿子将其他地方的田产变卖,准备搬家。但搬家未完,苏轼就病死了。按照兄弟俩生前商量好的,苏东坡的灵柩运至郏县安葬。

政和二年,七十四岁的苏辙病故于颍川,诸子将苏辙葬于其兄苏轼墓旁。而他们的父亲早就葬回眉山老家苏坟山下了。

在元朝至正年间,郏县县令杨允到苏坟拜谒,心中有感,觉得兄弟两位都是文豪,这与苏老先生的敦敦教诲是分不开的。虽然父子之墓相隔数千里,但是精神必然联结在一起。所以设置了苏洵的衣冠冢。这样,原来的“二苏坟”变成了“三苏坟”。

四、苏坟夜雨

苏坟有个灵异现象叫“苏坟夜雨”,最早见于清朝,说得是说在晴天的晚上也能听到雨声。

当时清代郏县县令张笃行拜谒三苏坟,夜深人静之时,忽听门外雨声大作。饶有兴致的张笃开门观看雨景,却惊奇地发现屋外不但没有下雨,反而皓月当空,遂写词留念:“风声瑟瑟雨声哗哗,风大不鼓衣,雨大不湿襟。”后人屡试屡验,称其为“苏坟夜雨”。

其实苏坟自元、明、清三朝不断种植柏树,整个墓园郁郁葱葱。古柏林立,高大挺拔,加之墓园内地形特殊,就会发出像极打雷落雨的声音。这些并不只是晚上能听见,白天也能听见。只不过白天声音嘈杂,不易分辨而已。

园中古柏大都向西南倾斜,传说是苏家人在遥望四川眉山老家。

五、如今的三苏园

苏家子孙多在许昌居住,已经在当地繁衍生息十几代人。而他们祖上的苏家墓园已经成为三苏园。

三苏园中包括埋葬苏家父子的苏家坟,祭祀用的苏家祠以及不远处的广庆寺。

其中广庆寺在苏轼之前就存在,只不多随着苏家兄弟的安葬“寺因坟而大显”,寺内僧侣自发守护苏坟。

三苏祠中,保存有建于元代的“三苏”泥塑坐像。保存如此完好的元代泥塑像,全国范围内都极为罕见,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上一篇:秦国爵位

下一篇:中国古代有狮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