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7年

时间:2023-10-30 11:14:35编辑:奇闻君
七年战争简介:历史上第一次世界性的大规模战斗

七年战争发生在1754年至1763年,而主要冲突则集中于1756年-1763年。当时欧洲上的主要强国均参与了这场战争,其影响覆盖了欧洲,北美,中美洲,西非海岸,印度,以及菲律宾。

这场战争由欧洲列强之间的对抗所驱动。大英帝国与法兰西王国和西班牙帝国在贸易与殖民地上相互竞争。同时普鲁士王国,这个日益崛起的强国与奥地利帝国正同时在神圣罗马帝国的体系内外争夺霸权。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之后不久,列强间进行了“伙伴交换”("Switched Partner"):普鲁士王国与大英帝国建立了联盟,同时互为传统对手的法兰西王国和奥地利帝国缔结了同盟关系。英普同盟日后陆续有德意志小邦(特别是汉诺威)以及葡萄牙帝国参与,而法奥同盟则包括瑞典,萨克森,以及后来加入的西班牙帝国。俄罗斯帝国起初与奥地利帝国结盟。但在1762年沙皇彼得三世即位后改变了立场,并同瑞典一样与普鲁士王国单独缔结了合约。

1763年法兰西王国,西班牙帝国与大英帝国签订的《巴黎和约》(Treaty of Paris 1763),以及萨克森,奥地利帝国与普鲁士王国签订的《胡贝尔图斯堡和约》 (Treaty of Hubertusburg)共同标志着战争的结束。这次战争在欧洲以攻城战,对城镇的纵火,以及造成惨重损失的野战而著称。战争总共造成了约900,000至1,400,000人死亡。

七年战争中的外交战:欧洲形成了两大军事联盟

外交是这一计划的另外一面,她派遣密使,远赴各地,以激起对腓特烈的敌意,并为奥地利争取盟友。她注意到俄罗斯日渐壮大的力量,这力量是由彼得大帝缔造,而当时由伊丽萨白统帅;她已看出,腓特烈对这位女沙皇的恋情所做出的尖刻品论;她内心也乐意重新与英国结盟,但这个协议已受到英国片面承认西里西亚归普鲁士所有而遭到破坏。英国为了取得波罗的海的木材,还和俄国签订一项补助协议,要求俄国在立沃尼亚保留5.5万的驻军,以阻止腓特烈采取任何向西的冒险行动。

英国几百年来和法国一向是敌人,三番两次的,法国鼓动并且支持苏格兰与英国对立,不断准备侵入英国本土,当时,法国是唯一能在海上,在殖民地世界向英国挑战的国家了。决定性的击败法国,赢得其在美洲和印度的殖民地,英国将成为世界的霸主,所以老皮特天天在议会发表演说,鼓吹战争,当时英国和奥地利、俄国是盟友,皮特的说法是只要把法国的同盟者普鲁士拉过来,组成英、奥、普、俄对法大同盟,英国就可以赢得半个世界了。英国议会被他说服,遂向普鲁士提出共同防御的建议。

腓特烈非接受这项建议不可,因为形式的发展,已经使他的胜利显得黯淡无光了。面临奥地利的威胁,更坏的是,俄奥联盟,他是招架不住的;面对如此困境,只有英国,可以施以援手,如果他在英国所提出的盟约上签字,那他就可以利用英国来阻止俄国对他的攻击;而一旦俄国退缩了,那奥地利也不会贸然挑起战争。1756年1月16日,他和英国签订《威斯敏斯特协定》,规定英国和普鲁士将共同抗击入侵德国的外国军队,他希望这协定将可防止俄国攻击普鲁士,英国却希望这协定能保护汉诺威。

法国、奥地利和俄国无不觉得这条约的签订,等于被他们的盟国给出卖了。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中的英奥同盟和法普同盟并没有被正式废止。玛利亚·特蕾莎通知英国大使,说他获知英国竟然与“我个人及我家族永久的敌人”签订协定,深为震惊。路易十五抱怨普鲁士欺骗了他;而腓特烈辩解说,这条约完全是防御性的。蓬帕杜夫人想起腓特烈曾戏称她为裙子陛下,路易想起腓特烈曾嘲弄法国国王的道德。当时法国国库空虚,陆军疲惫,海军能在大洋上航线的船只只有45艘,而英国却有130艘。就在这样的环境下,法国却为盟国所抛弃,如今,法国找哪一个结盟好呢,找俄国吗?英国已经用金钱将其摆平,找奥地利吗?那也是法国几百年的世仇了,就在不远以前,法国还违背誓言,加入普鲁士一方对他进行攻击。

正好在这时,奥地利不失时机的向法国提出了 “逆转联盟”,这个天才的设想出自考尼茨-里特贝格亲王的心中,他是十八世纪欧洲所产生的一位最能干、最深入和最坚决的外交家。七年战争将是一场腓特烈大帝与道恩元帅间的军事决斗,也是一场考尼茨和老皮特之间的智力较量。腓特烈说:“考尼茨有一颗全欧洲最聪明的脑袋。”当1749年,他将与法国联盟的计划呈献给女王的时候,女王以她的睿智理解了这一和她家族几百年敌人和解的谋略。女王的心思是放在收复西里西亚上面,考尼茨认为和英国结盟,无论如何也不能达到这个目的,因为英国的力量是在海上;至于和法国和俄国联手则是必须的,因为他们的力量是在陆上。一旦和这些国家联手,则击溃腓特烈并非不可能。他分析法国和普鲁士联盟将会有什么结果,结论是一个新的陆上强权将会挑战法国的陆上霸权,腓特烈不是常常在只顾自己的情况下,出尔反尔的出卖盟友吗?

当玛利亚·特蕾莎1753年任命考尼茨为首相时,他依靠女王的支持,说服了维也纳宫廷那些德高望重的反对派,1755年8月21日终于使联和法国的提议成为国策,他给驻法大使下达正式指令,要求他运用一切力量争取路易十五和蓬巴杜夫人。路易十五指定首相贝尔尼主教和蓬巴杜夫人全权负责秘密谈判。奥地利大使以女王的名义提出建议,认为法国应该放弃和普鲁士的盟约,而且和奥地利结盟并在战争中资助它,他辩称腓特烈二世是一个不可靠的盟国;路易注意到这样的协定,可能使他卷入奥地利挑起的对普鲁士的战争,但是不能保证奥地利在对抗英国的战争中有所帮助;而且,明显看出普鲁士的军队要比奥地利更善战。他指示首相贝尔尼主教回复奥地利大使,说法国没有明显证据证实腓特烈和英国有勾结,所以暂时不打算改变法国和普鲁士的联盟关系。考尼茨就在等待,等他得到英普签订防御同盟的时候,他就知道他的计划已经实现了。无论腓特烈怎么解释,路易十五已经不大相信他的诚意。作为对应,1756年5月1日《凡尔赛协定》签署,法奥形成防御同盟,欧洲传统的联盟关系完美逆转。签约国声称,他们只是维持欧洲大陆的均势,奥地利没有承诺反英,法国也没有答应反普,除非普鲁士有明显的侵略行为。路易十五认为普鲁士除非疯了,才会打第一枪,所以他心安理得的认为他签这个条约是百分百的和平行为。

考尼茨的目的还没有完全达成,因为法国当时还没有同意参加对普战争。他现要做的,就是想办法让腓特烈自己跳出来进攻奥地利。同时,他轻而易举说服俄国的女沙皇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参加这个新的联盟,她早就想除去普鲁士这个西进陆上的绊脚石了。另一方面,考尼茨又不得不避免她热情过火,因为奥地利的军队在1757年之前还没有完全准备妥当从事大规模战争。

当时,英国自信她和腓特烈签署的同盟,足以保卫汉诺威,于是放任一群好战之徒在大洋上四处搜捕法国船只,但没有宣战的表示。法国也准备攻击英伦三岛作为报复,并派遣一支包括15艘战舰的舰队,由路易·弗朗索瓦·阿尔芒·黎塞留公爵元帅率领下,攻打地中海的梅诺卡岛。这个岛是英国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中取得的。为了增援岛上薄弱的驻军,英国派出海军上将宾率领的十条战船赴援,在直布罗陀又有三条英舰加入,1756年5月20日,双方在梅诺卡岛附近相遇,梅诺卡岛之战法军被击退,但英舰受损较大,以至宾海军上将放弃援救梅诺卡岛的行动,率队退回直布罗陀,岛上守军因孤立无援而投降。法国获得在地中海的一个战略据点,黎塞留公爵在巴黎被视为英雄人物而受到欢呼致敬,而宾海军上将则在朴茨茅次基地他的旗舰上被吊死示众,因为他被不公正的指责为玩忽职守。1756年5月17日,英国对法宣战,但是找那个是启动七年战争序幕的人,自然是腓特烈二世莫属了。

七年战争的开端:普鲁士要面对整个欧洲的敌对

腓特烈二世曾试图要萨克森选侯加入他的同盟,并慷慨的答应把哈布斯堡家族的属下的波西米亚划给他作为报偿,萨克森选侯奥古斯特三世对于这种邪恶的假慈悲嗤之以鼻,遂命令他的将领抵抗腓特烈二世的前进,而自己却退往华沙继续当他的波兰国王。萨克森的力量太小,不足以抵抗一支欧洲最精锐的部队;只好退守皮尔纳要塞里;腓特烈二世长驱直入德累斯顿,他马上命令去搜寻那些足以证明萨克森参与瓜分普鲁士的文件原本,波兰王后亲自拦阻普军,要求他们尊重她王室成员的不可侵犯性;腓特烈下令将她拖开,于是文件落入普军的手中。

玛利亚·特蕾莎从波西米亚调动一支军队增援萨克森守军,腓特烈二世于1756年10月1日在罗布西茨战役击败了这支军队,半个月后皮尔纳守军投降,腓特烈将1.4万萨克森守军编入自己的军队,因为这样要比把他们当俘虏来养合算的多。他还宣布萨克森为被征服国家,掠夺其国库,征收其赋税。这年冬天,他将萨克森所获之档案公诸于世。但玛利亚·特蕾莎立即声称这些文件是伪造的,并通告法国、俄国和所有基督教国家,帮她抵抗这个凶恶的侵略者,这个再度将欧洲卷入战火的罪魁。欧洲国家普遍认同匈牙利女王的控诉,日耳曼诸侯由于害怕腓特烈二世一旦获胜,会遭到和萨克森一样的命运,所以在帝国会议上一致同意对普鲁士宣战(1757年1月17日),并组成一支帝国军队,以对抗普鲁士国王的行动。考尼茨乘机提醒路易十五,法国曾经允诺,奥地利一旦遭受攻击,即帮助抵抗侵略一事。蓬巴杜夫人虽曾盼望和平的享受权利,却倾向于参战了。玛利亚·特蕾莎女王对于她的帮助感激不已,送她一副高贵的绘画,上面嵌有77278里尔的珠宝。通常优柔寡断的路易十五这次也迅速下定决心,5月1日和奥地利签署第二份同盟协定,法国答应每年支付1200万弗洛林的补助装备两支日耳曼军队。还答应派出一支10.5万人的法军参战;法国并承诺,除非奥地利收复西里西亚的主权,否则永远不与普鲁士媾和。一旦战略目标达成,法国接受奥属尼德兰五个边境城市。而奥属尼德兰其他地方则移交西班牙王室,以作为西班牙割让意大利公国的补偿。法国计算过,如果他得到比利时,那就算他将殖民地全部丢给英国,也不足为惜。考尼茨已经为他的国家赢得了一次重大的外交胜利。2月2日,俄、奥两国相互承诺,各派出八万军队参战,以支持战争的进行,直到西里西亚重新划入奥地利版图,考尼茨转而拉拢瑞典,保证胜利后将全部波美拉尼亚划给瑞典。瑞典出兵2.5万人,由法国、奥地利支付军费。波兰在其国王奥古斯特三世国王主持下,也宣布加入俄、奥同盟。至此,整个欧洲除了英国,丹麦、荷兰、瑞士、土耳其外,都联合在一起与腓特烈二世为敌。

英国此时发现预计的反法大同盟因为糟糕的英普同盟彻底流产,也企图抛弃腓特烈二世。乔治二世惊恐的看到,他所心爱的汉诺威毫无保留地暴露在敌军前进途中。而腓特烈的远水,根本就救不了汉诺威的近火,无法给予实际的援助。此时,考尼茨又送上一个致命的诱惑,假使他不参加欧陆战争,即可保证汉诺威不受侵犯。此时,腓特烈二世的机运真是稍纵即逝。1756年11月被任命为国务大臣的老皮特,倾向于放弃普鲁士和汉诺威任其自生自灭,英国应集中其全部力量,致力于殖民地战争。可是不久以后,他就看出,一旦法国战胜普鲁士,就会成为欧陆的主人,也就是英国的主人,他认为英国应该拨款支援腓特烈二世,使他能将法军牵制住,而使英国在海外能大打出手。因此在1757年1月,英国与普鲁士签订第二次盟约,并答应给予他援款,并派军队保卫汉诺威。但是,老皮特不久就因为惹翻了国王被解职(4月5日),于是,对腓特烈的援助就耽搁了下来,几乎有一年之久,他都是孤军奋战,以16万的军队,抵挡比他多一倍的敌军(法军10.5万,帝国神圣罗马帝国联军2万,奥地利军13万,俄军6万。瑞典军1.6万)。在老皮特下台的同一天,匈牙利女王的丈夫,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兰茨一世,一个看起来温顺和善的人(实际上是共济会老大),正式宣布腓特烈二世是一个不法之徒,不受帝国法律保护,并号召所有善良的人一起讨伐这个人类的败类。

七年战争中的奇景:腓特烈大帝率军大败欧洲联军

更多的坏消息传来,奥军收复西里西亚大部,一支由哈迪克中将率领的小分队突入柏林,而谣传法军和瑞典军都在向此地靠拢,一旦柏林失陷,他的家人,武器和弹药都将落入敌手,他急速的回援他的首都,途中他得到新的消息,称法军和瑞典军并没有移动的迹象,而哈迪克的奥军骑兵只有3400人,而当地的卫戍部队不知虚实,竟然不敢抵抗,任由他勒索重金以后而离去(10月16日)。不久传来另一好消息,不知为什么,占领东普鲁士的俄军无缘无故撤退了(小阿普拉克辛以为女沙皇病重自动退兵)。现在只要对付开入萨克森的法军和帝国联军就可以了。心事重重的腓特烈二世改变行军路线,领着他的军队抵达莱比锡以西的罗斯巴赫附近。在这个地方,他那支仅剩2.1万人,疲惫不堪的军队,终于面对面的和4.1万法国和帝国联军遭遇。联军虽然拥有优势,但苏比兹深知自己的部队杂乱无章,而帝国军更是多数是新教徒,对普鲁士作战毫无热情可言。因此并不打算进行会战,他计划用当代最流行的军事艺术---警戒线战术,威胁腓特烈的后方交通线,迫使腓特烈不战而后撤,最终被挤在一个狭小的空间,落入三路大军的合围中而投降。在不断的变换阵地中,法军和帝国军的配合出现了问题,帝国军萨克森-希尔德豪森的约瑟夫大公爵的迂回部队没能得到法军的严密掩护,行动出现了脱节。在罗斯巴赫一座屋顶上观战的腓特烈二世,当即抓住了战机,命令塞得利茨的3800骑兵出击,当即把联军右翼冲垮了,在敌军重整之前,普鲁士王弟亨利亲王的7个步兵营突入法军中央,90分钟之内,罗斯巴赫战役就结束了(11月5日),联军损失7000人而普军只有550人,腓特烈二世下令善待俘虏,并邀请被俘的军官与他同桌进餐,他请求大家原谅菜肴不够,因为,绅士们,我想不到你们来的这样快,来的这样多。

英国和腓特烈二世同意感到高兴,对这位新的盟友建立起信心,伦敦街上大放烟火庆祝他的生日,而虔诚的美以美教徒声称这位不信教的英雄为唯一的救世主。7月29日已经回到政府的老威廉·皮特是普鲁士国王的坚定支持者,他谴责坎伯兰公爵签署的停战协定,他说服国会拨款保卫汉诺威及帮助腓特烈二世,以前国会只愿意拨款16.4万英镑在汉诺威建立观战部队,这次在罗斯巴赫大捷的影响和老皮特的鼓动下,决心每年拨款120万英镑建立一支参战部队,老皮特和腓特烈二世同意公同选择布伦瑞克公爵的胞弟,普鲁士国王的妹婿斐迪南亲王作为这支新军队的统帅,斐迪南年方36岁,是一位长的英俊,有教养而且英勇的人;他的小提琴也拉的很好,柏尼曾说:“他可能凭这些条件获得美好的前程,”他当时是普军内仅此于腓特烈二世的第二号人物。

腓特烈二世没有多少时间去高兴。黎塞留公爵统帅的一支法军,仍然控制着汉诺威大部。在罗斯巴赫之战的同一天,4.3万奥军包围了施韦德尼茨,此为普鲁士在西里西亚的补给中心;腓特烈二世在那里留有4.1万人防守,由于逃亡和死亡的缘故,已经减少到2.8万人了;这些军队是由贝费恩公爵指挥,他没能解除围困,1757年11月11日,要塞投降,落入奥军手中的有战俘7000,银币33万和足以供8.8万军队两月之久的补给品。胜利者和洛林亲王和道恩元帅的军队会合以后,增加到8.3万人,继续向西里西亚首府推进,同年11月22日,他们击溃了贝费恩公爵的残余部队,布雷斯劳陷落,至此,西里西亚大部分地区重归哈布斯堡家族。腓特烈二世觉得自己有理由觉得他在罗斯巴赫的胜利已抵不上这次失败。不过那次胜利,却使他恢复了勇气,他的军队也恢复了活力。法军在萨克森的掠夺,在提高士气方面对他帮助很大。腓特烈驱使他的士兵在12天里行军270公里,越过泥泞地带和西里西亚的残部会师。12月3日,腓特烈二世的4.3万人,在通往布雷斯劳的陆上与7.2万奥军相遇,在那天下午,腓特烈二世对他的军官发表演讲,已经勾勒出拿破仑军事演说的轮廓:先生们,你们不会不知道,正当我们忙于阻击法军和神圣罗马帝国的军队时,这里却陡降不幸。施魏尼茨陷落了;伯弗恩公爵败北了;布雷斯劳失守了,我们的粮草弹药全完了;西里西亚也大部分沦陷了。说真的,如果不是因为无限信任你们和你们的素质,而你们作为祖国的勇士和儿子,多次显示过这种素质,这尴尬处境将使我难以应付。

你们之中几乎没有人不是战功显赫。你们为祖国和为我所做的一切,我都了如指掌,并将永志不忘。因此,我对这次战役也十分相信。祖国有权期待你们拿出勇气,你们不会缺乏勇气。决战时刻已经来临。如果让奥军继续盘跨西里西亚,我便一事无成。我要晓告诸位:查理亲王的兵力虽两倍于我,但我要冲破战争艺术的束缚,哪里发现敌军,就在哪里进攻。问题不在于敌军的数量,或是他们占据了有利位置。我们依靠勇气,依靠缜密的计划就能成功。我必须铤而走险,否则,一切都会付之东流。我们必须打败敌军,否则,就让我们在敌军炮火下为国捐躯。我就是这样看待这一战役的,我就要这样行动了。把我的决心传达给全体官兵吧。让他们准备接受即将到来的考验吧。告诉他们,我要求他们不折不扣地执行命令。至于你们,我想到你们是普鲁士人,难道我会认为你们会辜负这一称号吗?如果诸位之中有人怕与我分担这一切风险,他可以今晚就退伍,而不会受到任何斥责。!

七年战争局势的变化:普鲁士军队遭遇巨大打击

1758年4月11日,英国为一连串胜利所鼓舞,答应在10月间给腓特烈67万英镑的额外补助,并承诺不片面谈判。当时腓特烈已经无法再他的领地征收更大的税收了,他开始在萨克森征税,发行不足的货币,雇佣犹太银行家兑换外币。在1758年春季重新拉出了一支14万人的军队。4月,他再次带兵7万南下,目标直指维也纳。但是,在摩拉维亚的奥尔米茨城下他碰到钉子,他包围了这个要塞,但工兵不足使他无法强攻,运送补给的4000辆大车又完全被道恩元帅重建的一支军队所掠获。徒劳的对峙到7月后,听到维利姆·维利莫维奇·费尔莫尔指挥的一支新的俄军部队会合瑞典人正在横扫东普鲁士,已经打到离柏林只有几天路程的地方了。他只好放弃南下的企图,带领1.5万精锐往北救援,途中会合了两只部队,使全军达到3.4万人,足以一战,8月25日,曹恩道夫战役他所喜爱的斜行战术,由于地形的关系而实战不利,而俄国人在战斗中所表现的坚韧和勇敢,也是普鲁士人所难以遇到的,弗里德里希·威廉·冯·塞德利茨和他属下的骑兵,为普军赢得了一天战争中对阵厮杀所能赢得的一切荣誉。在傍晚,俄国很有秩序的撤退,死伤和被俘1.8万,而普军也有1.2万损失。

当腓特烈二世正在北方时,道恩在南方稳固地推进,把他的弟弟亨利亲王的军队包围在萨克森的德累斯顿,他的攻击因腓特烈的急速会援而改变了目标,同时,第二只奥军开始进入西里西亚,包围尼斯,腓特烈于1758年9月26日离开德累斯顿,急于解尼斯之围,但是道恩据有坚不可摧的阵地,拦住了他的去路,腓特烈不愿后退,遂在离敌人不远的地方扎营,等候来自后方的补给四天之久,同年10月14日早晨5点,他的大营突然遭到了不明攻击,不久就明白了,乘着浓雾展开奇袭的正是道恩的全部主力,腓特烈二世不顾生死的置身于火网之中,力图重整阵线,但是他的努力太晚了,以3.7万对抗8万人,无论如何也没有胜率,全靠凯斯元帅和他的部下全员战死拖住敌军,他才能杀开一天血路突围,他在战场上留下9450具尸体,万幸的是道恩元帅也顾虑阵型散乱而没有穷追,他才得以逃脱。

腓特烈二世又考虑到自杀,他的军队的数量、素质、训练都在下降,而对方任何损失都能迅速补充,加上有道恩这样一位能干的将领来领导奥军,很明显的,除非奇迹出现,否则,普鲁士不可能获胜。而腓特烈却根本不相信奇迹。霍克齐战役的第二天,他的姐姐威廉明娜去世,他自童年开始的另一半不复存在。他那天写了一份“为自杀辩护”的文章,并且说:“一旦我选择这样做,我就能结束这场悲剧”。1758年的战局悄然在厚厚的积雪中结束了。

春季到来,新的法军开上战场。1759年4月13日,在贝尔根地方(法兰克福附近),一支由布罗伊公爵二世指挥得当的法军,让布伦瑞克的斐迪南亲王首尝败绩,但是8月1日,在明登战役中,斐迪南重振声威,以一支由日耳曼、英国和苏格兰人组成的4.3万部队,决定性的击败了布罗伊元帅和康塔德斯侯爵所统率的6万法军,而自身的损失相当轻微,使他能分出1.2万支援腓特烈二世,以弥补国王在东部战役的惨重损失。

7月23日,彼得·谢苗诺维奇·萨尔特科夫上将统率5万俄国和哥萨克人组成的部队,在帕尔齐希战役,击溃一支2.6万人的普军;这是腓特烈二世特别留下,以防守自波兰到柏林的通路;这样,在俄国人长驱直入普鲁士首都的道路上,再也没有任何阻碍了。腓特烈二世别无其他选择,只有依赖他的兄弟守住德累斯顿,抵挡道恩的军队;而他自己则亲自挥军对抗俄军。途中经过补充,他的军队已有4.8万人,但是劳东率领的1.8万奥地利骑兵,却在这时却从道恩的军营开出,加入俄军阵容,使得萨尔特科夫的军队高达6.8万人。1759年8月12日,这两支军队,展开了自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以来一场最惨烈的厮杀,对腓特烈二世来说,也是一次最悲剧的战争。库勒斯道夫战役初期的12个小时,他似乎略占优势,接着敌人的预备队,由恩斯特·吉迪恩·冯·劳东所率领的1.8万奥地利骑兵杀出,将筋疲力尽的普鲁士军击溃。腓特烈二世发疯的在战场上去阻止他的军队后撤,他冲锋三次,座骑三次战死;放在他口袋里的一个小金盒子,挡住了一颗可能结束他生命的子弹。他对自己能逃脱死亡厄运深为不满。他大喊:“为什么没有一颗子弹射中我呢?”他的士兵要求他退到安全地带;他们中有许多也立即中弹身亡。他恳求的叫喊道:“孩子们,现在,请不要离开你们的国王、你们的父亲---我啊!”但是,再也没有办法叫他们前进,他们中的许多人在烈日下打了6个小时,没有喝一口水,他们逃走了,而他也跟着走了;留下死伤和被俘的士兵共有2万多,而他的敌人损失不过1.57万。

七年战争中的海上争霸:英国逐渐称霸整个大西洋

七年战争最重要的不是在欧洲大陆,因为在那里只不过造成了微不足道的变化。它的主要战场在大西洋、北美以及印度。大英帝国形成的第一步,是在17世纪把荷兰人的海上霸权转移到英国手上,第二步是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结束后签订的《乌特勒支条约》,它使英国垄断了大西洋两岸的三角贸易,急速的扩充了舰队。到1758年,英国已有156艘外洋军舰,而法国只有77艘。建立帝国的第三步,就是削弱法国的海军,此计划由于黎塞留公爵在米诺卡岛的胜利而受到阻扰,但是英国海军上将爱德华·博斯科恩1759年4月在葡萄牙外海摧毁了一支法国舰队,以及在基伯龙湾的另外一次胜利而获得恢复。结果是法国和他殖民地的贸易,从1755年的3000万里尔降到1760年的400万里尔。

大西洋霸权即以获得胜利,而英国征服法属美洲的道路已经打开。当时新法兰西自大湖地区直至密西西比流域,封锁着新英格兰向西扩张的道路。这是英国殖民者所不能容忍的。加拿大和路易斯安娜是新法兰西的两扇门户。而最近的是加拿大,当地居民的补给和保护是部队是由圣劳伦斯抵达,而这扇门是由位于大河河口的布里顿角岛上的法国建成的路易斯堡要塞来防守。杰弗里·阿默斯特爵士奉命征服加拿大,1758年6月2日被一支42艘舰船组成的英国舰队所包围,舰上共有1.8万士兵,由爱德华·博斯科恩海军上将指挥。这要塞是由6200人和10条船防守;自法国来的援兵,在途中被英国舰队拦截。守军的顽强防御很快被英国炮火粉碎。

7月26日,要塞投降,这是英国征服加拿大的开端。此一进展因法将路易斯·约瑟夫·德·蒙卡尔姆的的战略和英勇而稍有耽搁。他在加拿大取得接二连三的成功,1756年他攻取奥斯威格要塞,控制安大略湖,1757年,他迫降乔治·华盛顿上校,1758年,他以3800人打败1.5万英国军队。但是他的好运中止了,来自法国的补给断绝。在他防守魁北克时,詹姆斯·沃尔夫率领9000英军翻越悬崖,抵达亚伯拉罕平原,1729年11月13日一战双方的主将都战死在战场上,最后的胜利者是英国人,第二年9月8日,法属加拿大总督投降,这个省份遂落入英国人手里。

同时,英国的企业,航海,军事、商业均忙于吞并印度。不列颠东印度公司在马德拉斯、孟买和加尔各答都建立的坚强的据点,而法国人则在本地治理和金德纳哥尔建立据点。所有这些据点的权利,在莫卧儿王朝统治衰退之际,都大大扩充了自己的权利。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期间,英法双方已经大打出手,亚琛条约仅仅使战事中断而已。七年战争使战火复燃。一支英国舰队在一位叫克莱武的小伙子率领的东印度公司军队支援下,攻取了法国据点金德纳哥尔,6月23日,以3200人的部队在普拉西战役击败孟加拉总督的5万军队,取得了在印度的霸权。英法舰队进行了三次不分胜负的交战,但英国可以自由的补给,而法国的基地却在印度洋深处的毛里求斯。英国的胜利指日可待,1759年,法国舰队在拉利·图兰德率领下围攻马德拉斯,但是无法阻止英国从海上获得补给。1760年1月22日,乔治·珀科克的英国舰队获得决定性的胜利。第二年1月16日,弹尽粮绝的本地治理投降。这决定了是英国独占印度而不是英法瓜分印度。

七年战争中的神奇一幕:俄国女皇病逝拯救普鲁士

那支被追猎的普鲁士之狐,在1759年到1760年冬天,在忙于提高和贬低币值,征调和训练人员,写作和出版诗集。4月年,萨尔特科夫自俄国领10万人重现进入战场,劳东在西里西亚有3万人,与亨利亲王的3.4万人对抗;道恩的主力部队在德累斯顿,而腓特烈与之对抗的只剩下4万人。法军有12.5万人,而斐迪南只有7万人,围攻普鲁士的敌军仍然比他多一倍。勇悍的奥地利新秀劳东在1760年首开记录,6月23日兰茨胡特战役歼灭了一支1.3万的普军,8月15日,腓特烈从道恩的包围圈中脱身,在李格尼茨战役小挫劳东,进入布雷斯劳,但到了10月9日,一支由费莫尔率领的哥萨克和道恩的参谋长弗朗茨·莫里茨·冯·拉西伯爵的部队联合攻入柏林,并掠夺军事仓库,且征收一笔数额达200万的银币后退走。

11月3日,腓特烈的4.4万部队和道恩的5.3万部队进行了托尔高战役。他使用侧翼突击的老方法,但特遣部队的行动却被对方察觉而无所作为,腓特烈的正面遭到奥军的猛烈攻击,他又一次三匹马战死,一颗子弹击中了他的胸部,他被震晕了倒下来失去知觉,仅仅是靠着汉斯·恩斯特·卡尔·格拉夫·冯·齐腾的骑兵的灵活反击,道恩意外受伤才使得奥军先撤出战场,奥军损失1.126万,腓特烈的损失统计从1.5万到2万不等。冬季到来,再度给予这位劫后幸存者以喘息的机会。

1761年是外交年,极度关心汉诺威的英王乔治二世上年末去世了,他的孙子乔治三世对汉诺威不感兴趣,下令结束这一耗费大量英镑的战争,英国驻汉诺威的驻军锐减,斐迪南亲王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家族领地后撤。法国陆军大臣舒瓦瑟尔转向西班牙,两国签订家族协议,对付共同的敌人。奥地利最富于攻击力的将领劳东奉命率领7.2万奥军5月和俄军会合,完全切断东普鲁士和勃兰登堡的联系,并准备占领柏林。9月1日,奥军再度攻取Schweidnitz要塞获得其补给。10月5日,主战的英国陆军大臣老皮特在下院遭到反对,被迫辞职。国王的老师布特伯爵把首相纽卡斯尔公爵赶下台,他要求腓特烈承认失败,割让西里西亚,腓特烈拒绝,英国遂停止援助。整个欧洲,包括许多普鲁士人都要求腓特烈让步,他的士兵已经失去战斗的意志,他们声称如果再次受到攻击,他们宁愿投降。1761年底,腓特烈二世发现自己孤独的对抗一打以上的敌人。他承认,只有出现奇迹才能解救他。

一次奇迹终于挽救了他,1762年1月5日,痛恨腓特烈的俄国女沙皇去世,继位的彼得三世是腓特烈的崇拜者。当腓特烈接到消息后,马上下令给所有的俄国俘虏以衣服、鞋子和食物,并把他们释放。2月23日,彼得宣布结束与普鲁士的战争,5月22日,瑞典随之与普军媾和。同月,10万土耳其军队对匈牙利展开攻击。6月10日,俄军重现投入战场,然而这次却是以普鲁士的盟国身份参战。彼得三世穿着一袭普鲁士军装,并自动请求为“国王,我的主人”服务,这是有史以来最为颠倒的情形之一(最聪明的腓特烈靠最白痴的彼得三世才得以活命)。腓特烈心胸舒暖,他的军队士气恢复。不过他也同意他的敌人的看法:彼得三世时疯了,尤其是彼得建议去攻击丹麦,收复荷尔斯坦因的时候。腓特烈只好静静的看着这个可怜的王子自己毁掉自己。6月28日,彼得在一次他妻子发动的政变中被推翻,几天后被暗杀。继位的叶卡捷琳娜二世命令俄军立即回国。当时腓特烈正准备攻击道恩,遂要求俄军司令将女沙皇的命令拖三天宣布,他利用这三天打了一次博克施道夫战役,7月21日,谨慎的道恩在损失2000人的情况下后撤。他更愿意等待俄普联军分裂。7月23日,普军重现占领Schweidnitz要塞。而俄国终于退出战局。10月29日。亨利亲王率领2.4万人在萨克森弗赖堡战役击败3.9万的帝国议会军。这已经是七年战争的最后一战了。

整个西欧的资源当时已经耗尽,其中尤以普鲁士为甚,14岁以上的孩子统统都被征调,农村荒芜,而商人由于毫无交易而破产。奥地利当时人多钱少,国债高达1亿古尔登。西班牙帝国参战不久就被打的落花流水,英国舰队发动哈瓦那战役和马尼拉战役,夺取了古巴和菲律宾。法国破产了,他的殖民地失去了,海外贸易几乎停顿。英国急需和平来巩固他所获得的财产。1762年9月5日,英国首相布特勋爵约翰·斯图尔特派遣使节赴巴黎会见法国陆军大臣舒瓦瑟尔公爵,如果法国愿意割让加拿大,英国将同意归还西印度群岛的贸易中心瓜德罗普岛和马提尼克岛,同意归还菲律宾和古巴。同意法国在印度保留五个非武装的贸易点。老皮特在下院激烈的斥责这些条款,但是舆论支持布特勋爵。11月5日,英、法、葡、西签订《枫丹白露条约》。

只剩下普奥两军在相互对峙,1763年2月,匈牙利女王玛利亚·特雷西亚为情势所迫,不得不和她最痛恨的敌人签订和平条约,日耳曼诸国恢复到战前的状况,什么都没有改变,消失的只是青春和热血,回想30年前,这对相互厮杀的君王竟然差一点成为夫妻。腓特烈答应支持女王的儿子约瑟夫成为罗马王,继承神圣罗马帝国。帝国恢复和平。腓特烈二世回到了离别六年的柏林,贫困而悲伤的群众站在两边欢迎他,这个当代第一名将年仅51岁,背已驼,脸已皱、消瘦如柴,牙齿尽落,头发半白,饱受胃痛、腹泻和痔疮的折磨,他认为,如今最适合他的地方,就是残废军人养老院。可是普鲁士境内几成一片焦土,1.3万住家被摧毁,上百个城镇成为废墟,数千家庭灭门,据他自己估计,18万普鲁士军人战死在战场上,50万平民死于医药和食物匮乏,占当时国家总人口的1/9,有些地方,仅剩老弱妇孺在耕地。他要做的就是重建和平和繁荣,以赎前罪,他又活了23年,孤独的死去时他只相信身边的狗是忠诚的

七年战争的战争影响:英国逐渐成为欧洲头号强国

英国

英国是在七年战争中最大的赢家,法国在《巴黎和约》中被迫将整个加拿大割让给英国,并从整个印度撤出,只保留5个市镇,英国成为了海外殖民地霸主,迈向日不落帝国的传奇。但英国将这次的大帝国战争(法国-印第安战争)的战费转嫁在北美殖民州身上,引起了当地居民的不满。七年战争完后13年,美国独立战争爆发。

法国

《巴黎和约》成为了法国君主制时期的最屈辱的事件之一。法国放弃了印度、加拿大、密西西比河东岸。虽然法国仍然拥有密西西比河西面的纽奥良和瓜德罗普岛,但是这次失败标志着法国失去了新大陆。法国的外交策略黯然失败,声望也显著下落。这次战争亦使路易十五失去了人民的支持。并且在他死后成为了法国的最不得人心的国王之一。间接为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埋下伏笔。

奥地利

奥地利继上次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和第二次西里西亚战争后再次不敌普鲁士。玛丽娅·特蕾西娅而后一直对叶卡捷琳娜大帝和腓特烈二世有敌对情绪,并在晚年致力于瓜分波兰来寻求失去西里西亚的补偿。

俄罗斯

俄国在七年战争中巩固了其在东欧的势力。俄国沙皇在战争后期的倒戈行为引来奥地利和法国的一片骂声、却赢得了普鲁士的友谊;日后叶卡捷琳娜皇后罢黜不守信义的前沙皇、自己登基为女皇;并更趋于向西扩张,踊跃于瓜分波兰。俄国名将鲁缅采夫亦在此战中成名。

普鲁士

腓特烈因为俄罗斯在战争后期的沙皇倒戈至普鲁士才保住了西里西亚,使他获得“军事天才”及“大帝”的荣誉;但他终其一生也只是让普鲁士崛起,并没有成为能和英、法、奥、俄相提并论的欧洲列强(great power);只能算是比瑞典、西班牙略强的中等强国(middle power),较好听的称呼是——“半个列强”。而且巨大的战争也使王国本土成为一片废墟,不过战后的腓特烈全力投入重建和平和经济的工作让普鲁士的地位变得稳定。后来普鲁士军被拿破仑打的几乎灭绝,直到俾斯麦的出现才真正的让普鲁士强大。

七年战争包括30余次会战,它对军事学术的重大影响主要在于:它暴露了当时欧洲军队盛行的分兵把口式的“警戒线战略”和以威胁敌军补给线为主要目标的“机动战略”以及呆板的线式战术的缺点。这些战略战术是封建雇用军时代的产物,适合于军队人数少、代价昂贵(补充不易,打掉了非常可惜,因而必须千方百计避免决战,保存实力)、对补给线依赖性极大等特点,并且曾经在17世纪以来的一些战争中发挥过重要作用。但是到七年战争时期,随着各国经济承受能力的提高,军队人数增大,火力加强,后勤补给制度也不单靠补给线,因而一味照搬过去的战略战术显然已经不合时宜了。新的历史条件呼唤集中兵力、以歼灭敌军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的决战战略来取代警戒线战略和机动战略,同时呼唤便于利用地形地物发扬火力、保存自己的比较灵活的战斗队形和战术来取代死板的线式战术。不仅陆上作战的线式战术有这个问题,海上作战的线式战术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七年战争在这些方面提供了新的经验。仔细分析这次战争中某些会战的胜负原因,可以看出几十年后法国革命战争和拿破仑战争中臻于完善的决战战略和疏开队形的端倪。

七年战争的历史评价:历史上第一场“世界大战”

七年战争是法国革命战争前欧洲各主要国家都相继卷入的最后一次大规模战争,由于战场范围广,有人称之为“世界战争”。在远东,俄国为了保证后方安全,于1755年唆使准格尔汗王达瓦齐和阿睦尔撒纳发动叛乱,一系列战争直到1760年才结束,牵制了乾隆帝的大部分兵力,因此中国清朝也间接地参与了战争。这次战争最大的赢家是英国。这是多种因素决定的。首先,英国是世界上第二个经历资产阶级革命的国家,比较彻底地摧毁了束缚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封建势力。七年战争前夕,它正处于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的世界第一次产业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加产业革命,促使英国的经济军事实力获得长足的进展,这是它克敌制胜的物质基础。

与此同时,以老威廉·皮特为核心(战争爆发时任陆军大臣,1756年起组阁)的英国统治集团的战略指导也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皮特力主以金钱收买欧洲大陆上新兴的军事强国普鲁士为英国打仗,牵制法国的兵力,以便英国发挥其海军优势争夺法国的海外殖民地。按此方针,英国尽可能避免直接卷入欧洲大陆上的地面作战,仅对法国沿海要地实施袭扰或封锁,间接配合普军的行动。英国本身有利的岛国地位保证了它的本土不易遭受对方袭击。

皮特推行的这一套政策实际上是英国的传统国策。正如后来俾斯麦所指出的:“英国的政策从来就在于在欧洲寻找肯用自己的身躯维护英国利益的傻瓜。”他指的是雇用“朋友”并唆使它们同英国的主要敌人为敌的政策。七年战争时英国的实践是这种传统政策最典型的表现。

七年战争是联盟战争。一切联盟战争都要求盟国之间协调一致,共同对敌。而七年战争的两大集团内部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战略上的分歧,尤以法奥俄集团更为严重。这个集团的各成员国不仅战略目标各异,形不成合力,而且互相拆台,使它们雄厚的战争潜力得不到应有的发挥,结果授敌以可乘之隙,犯了联盟战争之大忌。

七年战争的历史结局:欧洲大陆格局被重新洗牌

1761年战局中,12月16日发生了一个重大事件。这就是鲁缅采夫将军指挥的俄军在波罗的海舰队的配合下,攻占了普鲁士的坚固要塞科尔贝格科。布图尔林元帅(接替染病的萨尔特科夫)统率的俄军在波美拉尼亚站稳脚跟后,与瑞军建立了联系,以便共同从北面对柏林实施突击。在1761年的战局中,普鲁土丧失了南西里西亚,被切断同波兰(普鲁土的粮食供给地)和波罗的海的联系。普鲁士已陷入困境。但是,形势发生了变化。1762年1月5日女皇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病死,腓特烈二世的追随者彼得三世即位,使俄国退出战争,并且把俄军占领的全部土地归还给普鲁士。此后,在5月5日同普鲁士签订了同盟条约,从而拯救了普鲁士,使其免于彻底覆灭。继俄国之后,瑞典也于1762年5月22日退出战争。

在1762年的战局中,普军在俄国切尔内绍夫军(临时编入普军)的援助下,把奥军逐出西里西亚和萨克森,并在弗赖堡附近的交战中战胜了帝国军队。但是,战争已把交战各方拖得精墟力竭,因此,普法于11月3日签订初步和约,普奥于11月24日订立停战协定。

以俄国退出战争为标志,七年战争进入了尾声。最终导致战争结束的是这样两个具体原因:一是战争已把交战各国拖得精疲力竭,任何一国已无力改变既成的胜负格局;二是由于俄国转而同普鲁士结盟,在1760年的战局中,普军又重新夺回了西里西亚和萨克森。基于这一情况,普鲁士和法国于1760年11月3日签订初步和约,普鲁士和奥地利于同年11月24日签署停战协定;英国和法国于1763年2月10日签订巴黎和约(1761年参战的西班牙和葡萄牙也加入了该和约)。1763年2月15日,以普鲁士为一方、奥地利和萨克森为另一方,签订了结束七年战争的胡贝尔图斯堡和约。

根据上述和约和协定的确认,普鲁士巩固了它对西里西亚的领有权;英国取得了加拿大和法国割让的密西西比河以东的所有领土,并且用梅诺卡岛换取了塞内加尔,用古巴换取了佛罗里达的一部分;奥地利放弃了收复西里西亚的要求;法国丧失了北美和南亚的大部分殖民地,但重新获得英国归还的贝尔岛、瓜德罗普、马提尼克、圣路西亚、加利,以及北大西洋的密克隆和圣皮埃尔岛;西班牙在付出代价后,重新获得古巴和菲律宾。一场规模空前的世界性战争在经历了七年激烈、曲折、复杂的角逐之后,宣告结束。

七年战争是法国革命战争前欧洲各主要国家都相继卷入的最后一次大规模战争,由于战场范围广,有人称之为“世界战争”。在远东,俄国为了保证后方安全,于1755年唆使准格尔汗王达瓦齐和阿睦尔撒纳发动叛乱,一系列战争直到1760年才结束,牵制了乾隆帝的大部分兵力,因此中国清朝也间接地参与了战争。这次战争最大的赢家是英国。

上一篇:僵尸鹿

下一篇:显卡品牌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