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的局面是怎么形成的,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匈奴族,是一个随水草迁移的游牧民族,主要活动于陕西北部和蒙古高原一带。远在战国时期就不断南下进行掠夺战争。秦始皇统一中国,为安定北方,一再派兵遣将进行征剿,甚至连接各国旧长城以防御,但问题仍未得到解决。
汉政权初期匈奴和汉朝的战争
汉政权建立后,从公元前205年至公元前105年的100年间,至少有20万西汉人被匈奴掠为奴隶,更有几十万人在战争中被杀,严重威胁了西汉王朝的统治和社会的安定。
西汉从高祖刘邦开始直到武帝刘彻即位之初,一直很重视北防匈奴的问题。但由于在巩固统一和加强中央集权中发生了一连串的皇权与割据势力的战争,尔后中央内部诸吕专权,政局混乱,所以一直无法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一问题。
在匈奴方面,冒顿单于迅速发展自己的力量,有“控弦之士”数十万。
公元前200年,刘邦率兵32万抵抗匈奴,结果被围于平城白登山(今山西大同市东)7天7夜,最后靠贿赂冒顿单于的妻子,才免于遭难。此后西汉开始实行嫁宗室公主给单于的“和亲”政策,才勉强稳定了局面。在吕后当政时期,匈奴单于写信侮辱吕后,西汉政权装聋作哑,对于匈奴在边界的不断攻掠,也只能被动防守而已。
汉武帝改变对匈奴的政策,卫青成为实践者
西汉文、景两帝统治时期,国内形势稳定,国力强大起来,这是汉武帝对匈奴改变和亲政策为打击征剿政策的基础。而使征剿政策取得成功的实践者,第一个便是出身低贱的外戚子弟卫青。
公元前129年初,匈奴骑兵又大举入侵上谷郡(河北怀来县),武帝决心采取强硬的措施,发兵四路进行抗击。他破格任用卫青为车骑将军,专领一路兵马。
当时,对卫青的领兵和破格提拔,满朝文武都产生不满。这不仅因为卫青的外戚身份,也因为他不过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第一次重大的军事行动中便被委以重任,其后果真难预料。
当战争的奏报频繁达于朝廷之后,几乎所有官员都大吃一惊:
其他三路领兵的名将公孙敖、公孙贤、李广都出师不利,先后败绩,只有卫青一路以锐不可当之势,连战连捷,直捣匈奴祭祖圣地龙城(今蒙古人民共和国鄂尔浑河西侧的和硕柴达木湖附近)追杀匈奴将士700余人。
这次胜利,使武帝非常高兴,立即赐卫青为关内侯。
第二年秋天,武帝决定主动出击,命卫青率骑兵三万,北出雁门关,征伐匈奴。在进军途中,汉军与匈奴骑兵突然遭遇。在这紧急关头,卫青临危不惧,一马当先,直冲敌阵.汉军将士尾随其后,如急风骤雨,使匈奴骑兵措手不及,乱成一团,纷纷奔逃。卫青再次取得歼敌数千的重大胜利。至此,汉军士气更加高涨。
河南之役的全胜导致匈奴分割为两部分
公元前127年春天,卫青与匈奴的又一次重大战役在河南(今河套地区)激烈展开。
当时匈奴非常骄横,以河南地区为根据地,出兵东取汉朝的上谷、渔阳两地(今北京密云西南)。匈奴河南兵力空虚,给了汉朝一个收复河南的良机。汉武帝立即命卫青和另一将领李息率精兵4万迅速出击。卫青没有从长安北上对据守河南的敌军展开正面攻势,而是从云中(今内蒙托克托)迅速迂回河南地以北的敌后,切断了匈奴守军的北退之路。然后乘敌惊恐之机西渡黄河,又急行军西进数千里,大败匈奴,杀死匈奴骑兵3300余人,俘获几千人,夺得牛羊100余万头,终于收复了秦代开发的河套地区,不久置朔方郡。
这次“河南之役”,卫青竟“全甲兵而还”,取得前所未有的重大胜利。这一战不仅免除了首都长安的危险,而且终于迫使匈奴退到漠北,把匈奴分割成东西两部分。卫青以战功被封为长平侯。
匈奴失去河南宝地,开始疯狂反扑,企图夺回失地。这使汉朝边地各处又受到严重威胁。
公元前124年,汉武帝再命卫青率10万汉兵,分四路征伐匈奴右贤王。当时,匈奴右贤王已得到汉兵出塞的情报,但他根本不相信汉军会很快到达远在千里的王庭,因此照常饮酒作乐,毫不防备。卫青恰恰利用了敌人的这一错误估计,马不停蹄挥师急进,连夜包围了右贤王王庭。在人喊马嘶、刀光剑影的激战中,右贤王才从醉梦中惊起,带着妻子儿女和几百名亲兵仓皇北逃。结果匈奴大小官员50余人,部众1500多人被卫青俘获,并夺得牲畜数十万,大胜而回。
卫青因屡立战功,又被汉武帝封拜为大将军,统帅所有讨伐匈奴的军队。这位以外戚关系起家的将军,以自己赫赫战功饮誉全国,威震塞北。
卫青的外甥霍去病的崛起
正当卫青屡战屡胜、功建塞外之时,另一位由外戚起家的武将也在战争中应运而起,他就是卫青的外甥霍去病。
霍去病的父亲叫霍仲孺,本山西平阳人(今临汾),年轻时被县官派到汉武帝姐姐平阳公主家为奴仆。在为奴期间,他与另一女奴卫少君私通,生下了霍去病,而这卫少君正是后来受武帝宠幸的卫子夫的姐姐。姨妈卫子夫的入宫,和舅舅卫青的封侯,也给这位外甥带来了好运。他十几岁的时候便随舅舅出入宫廷,并在他的身边长大。
18岁那一年(公元前123年)他随卫青出征,并担任了指挥800骑兵的骠骑校尉。战斗中,他成了卫青的重要将领,在今山西北部与卫青共同歼灭匈奴2万多人,迫使匈奴王庭北迁,使汉朝北边得以初步稳定。以功被封为冠军侯。
河西之战的胜利的意义-丝绸之路的恢复
公兀前121年春,霍去病被任命为骠骑将军,独领一万全精兵进攻河西走廊。当时,匈奴右贤王有十几万强悍善战的骑兵,据险固守,并借此控制西域各族与中原的往来,联合羌人,不断袭扰汉朝西部地区并威胁首都长安。汉武帝乘北部匈奴屡遭挫败,无暇他顾的时机,准备以强有力的打击,解除西部威胁并勾通西域,实现对匈奴单于的战略包围。
霍去病率兵出发,不负重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兵锋西指,数战皆捷,仅6天就击败匈奴5个部落,几乎活捉单于的儿子。然后避实就虚,越过焉支山(今甘肃山丹县东南),昼夜兼程,疾驰1000多里,直趋右贤王腹地,与匈奴大战连日,阵斩卢侯王、折兰王及部众9000人,生擒浑邪主的儿子及相国、都尉等高官贵族,使河套西匈奴遭到沉重打击。为不给匈奴以喘息之机,
同年夏,霍去病又率军数万,在失去别部配合的情况下,历尽千辛万苦,直插居延海,深入2000余里,向浑邪王、休屠王匈奴主力的左后方发动突然攻击,此战俘获单于部下相国、将军等高官显贵及单于阏氏(妻子)、王子百余人,俘杀敌军3万余人,终于迫使匈奴退出河西走廊。
不久,浑邪王率4万余匈奴投降,被汉朝安置于北部边防各郡。又在河西走廊设置了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郡。此后,河西走廊无匈奴骚扰,汉朝与西域的联系得到加强,道路畅通,“丝绸之路”上那悠扬的驼铃终于代替了往日的战马嘶鸣。
霍去病取得河西之战的重大胜利,使他成为声威几乎与卫青齐名的将军,这一年他刚20岁。汉武帝为表彰他的功尹,赐给他食邑6400户,并在长安特意为他修建起了一座漂亮的侯府。但霍去病对这些似乎兴趣不大,却留下“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豪言壮语。
“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的局面实现
与吕氏家族那些子弟正相反,卫青与霍去病出身微贱,起家于外戚,却能谨慎自重,不避辛苦,建功立业,从而使卫氏与霍氏两家的地位直线上升,成为朝野侧目的两大势力。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集中10万骑兵,由大将军卫青和骠骑将军霍去病率领,分东西两路,准备彻底击溃匈奴。卫青率西路军,从定襄横越沙漠,北进千余里,正遇单于军队,激战一天一夜,只有单于等少数人乘乱逃脱,其主力1.9万余人被全歼于杭爱山下。
霍去病率东路军,飞速北上,深入沙漠2000余里,所向披靡,在狼胥居山(今乌兰巴托以东)大败匈奴左部,虽未找到单于,却杀、俘匈奴7万多人,活捉匈奴数王及贵族军官80余人,匈奴左部几乎全军覆灭。
这次打击,使匈奴一蹶不振,再也无力抵抗汉军,只好渡沙漠而逃,形成了“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