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鹗续写的《红楼梦》后四十回中,探春远嫁与赵姨娘相拥而泣的一幕,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不知道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贾家元迎探惜四春中,探春能力最出众。脂砚斋曾批语贾探春的风筝谜语【庚辰双行夹批:此探春远适之谶也。使此人不远去,将来事败,诸子孙不致流散也,悲哉伤哉!】
“远适”就是指远嫁。贾家抄家时,如果贾探春没有远嫁,一定会团结所有贾家人共克时艰,不至于“树倒猢狲散”。
脂砚斋批语将探春比喻成贾母般存在,认为她有能力带领贾家人,是极高评价。在地位和尊崇不如贾母时,探春若有此作为,必然是强大的个人能力作为支撑。
贾探春的风筝谜语、金陵十二钗判词、[分骨肉]曲子都体现出她远嫁的谶语。尤其[分骨肉]三个字更证明她远嫁之地太过遥远,此生不能再回还。
古代女人出嫁,有句俗语叫“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一旦出嫁就属于婆家的人,对娘家要次一等对待。
女子出嫁后,最幸运的是离着近,还能“常回家看看”。那些远嫁的女子要回娘家,基本是奢望。
所以,像贾敏嫁给林如海身在姑苏和扬州,就没办法回京城的娘家。贾母至死没见过女儿,林黛玉也七八岁前没去过外祖母家。
李纨从金陵嫁到贾家后,也是不能回娘家,她父母不方便来探视,李婶娘就经常借进京的机会探看李纨。
另外像王夫人、王熙凤也是如此。好在她们各有兄弟在京城。
那个年代,出嫁的女儿孤零零身在异地,都算是薄命人。一旦出嫁回家省亲要看婆家的脸色,远嫁回家就是个梦想。尤其上位者,像贾元春省亲这种事,历史上根本不存在,为曹雪芹杜撰而来。
贾探春远嫁异国为王妃,想要省亲涉及国与国之间的外交。在那个交通讯息社交都不方便的时代,没有任何可能性。
[分骨肉]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去了就回不来了,要接受现实,所以“告爹娘……莫牵连”。
贾探春之所以薄命,就是基于庶出身份,远嫁异国的无奈,倒不是结局一定惨,相反,探春的结局还非常好。
关于探春远嫁的目的地,之前撰文分析是那个“真真国”,在西海沿子,也就是现在的斯里兰卡,古代叫锡兰。
曹雪芹在《红楼梦》设定了两种命运。
一种以林黛玉、甄英莲、晴雯为首的“莲命”,都可怜;
一种以贾探春、李纨、娇杏为首的“杏命”,都侥幸。
娇杏本是丫头,被贾雨村看中后恢复自由身,纳为妾。不久生了儿子,雨村嫡妻又死了,反将娇杏扶正成了诰命夫人。
娇杏的经历是对贾探春远嫁后结局最好的伏笔。关于贾探春远嫁后的结果,第四十回她房中的陈设就是最好影射。
(第四十回)案上设着大鼎。左边紫檀架上放着一个大观窑的大盘,盘内盛着数十个娇黄玲珑大佛手。右边洋漆架上悬着一个白玉比目磬,旁边挂着小锤。
贾探春房中的陈设,每一个都有吉祥的寓意。
一,大鼎。
鼎为国之传承重器,大禹铸九鼎为华夏之传承,鼎代表皇权传承。
贾探春房中有鼎,暗示她成为王妃后,像娇杏那样生育了儿子。王子长大后还继承了王位。探春“侥幸”母凭子贵成了一国之太后。太后的身份当然要比贾元春的贵妃还要尊贵。
《红楼梦》个人房中,只有探春房间描写了有鼎。
二,大观窑。
“大观”二字点出了大观园的出处。“大观”为北宋徽宗的年号,大观窑是北宋皇家御用窑。
探春房中的“大观窑”盘子,与秦可卿房中陈设影射金陵十二钗不同,指明她未来的王妃身份。
三,佛手。
佛手是个吉祥物。为供养佛事之物,代表福德、富贵。
佛手是香橼的变种,但香橼内心苦涩,没有福德一说。
贾探春有佛手,代表她的福德多。能够凭普通妃子生养王子继承王位,并成为太后。
贾元春没有佛手只有香橼,证明她没有福德。她虽贵为贤德妃却无恩无宠,最后惨被赐死,更奢谈生儿育女。
另外,整部《红楼梦》也只有贾探春有真佛手。她给了板儿一个佛手,换给了巧姐儿。巧姐儿就有幸[留余庆],显然佛手的福德就是影射。
四,白玉比目磬。
磬是和合之音;比目寓意夫妻恩爱;白玉代表地位、品德和尊贵。
白玉比目磬预示贾探春远嫁异国后“日边红杏倚云栽”,不光人生达到了顶峰,更得国王爱她。她也争气生了儿子继位国王。
贾探春在异国他乡实现了人生最顶峰,比之贾元春的贵妃,不知好上多少。但独在异乡为异客,那种远离故土的孤寂是难以言喻的。贾探春身份再高,也难逃薄命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