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禽畜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在人类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我们的祖先发现某一些动物具有温顺驯良的性格,并且根据动物们的特点和他们生活的需要,学会了驯化饲养动物。
在我们的祖先饲养的动物中,就包括鸟类动物。他们可以从这些饲养的鸟类中获取其肉、卵和羽毛,也有作为其他用处。在我国古代文献《尔雅》中就有这样的记载:“二足而羽谓之禽。”禽也指鸟类的总称。
家禽是指人工饲养的鸟类动物,一般为雉科和鸭科动物,在人们的生活中主要指鸡、鸭、鹅这三种禽类。
同样在文献资料中有对“家畜”的解释,《三字经·训诂》中说:“牛能耕田,马能负重致远,羊能供备祭器”,还说“鸡能司晨报晓,犬能守夜防患,猪能宴飨速宾。”
人们也将这六种动物称之为家畜。六畜各有所长,在悠远的农业社会里,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基本保障。家禽和家畜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那么在我国古代文学尤其是在诗词中,有没有对家禽和家畜的描写呢?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六畜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描写鹅的诗:
比如我们非常熟悉的《咏鹅》,就是唐代诗人骆宾王在七岁时写的,诗歌以清新欢快的语言,抓住事物(鹅)的突出特征来进行描写:鹅由远至近的欢叫声,让人渐渐看清它“曲项”的外形和“向天歌”的得意神态,洁白的羽毛,和红色的掌蹼,以及鹅在水中游泳时优美的身姿,有声有色的情景。写得自然、真切、传神。
骆宾王通过白描的手法,简单的略加勾勒,鹅的鲜明形象就脱颖而出,一幅可爱的动态的形象: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描写鸡的诗:
鸡能啼鸣报晓,如成语“闻鸡起舞”。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鸡还被赋予了德。也就是鸡的德性:文﹑武﹑勇﹑仁﹑信。
《韩诗外传》卷二中写道:“君独不见鸡乎?头戴冠者文也,足傅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时者信也。鸡虽有此五德,君犹日瀹而食之者何也?”可见鸡这种家禽在古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如唐代诗人杜甫还专门写过一首《鸡》诗:
纪德名标五,初鸣度必三。殊方听有异,失次晓无惭。问俗人情似,充庖尔辈堪。气交亭育际,巫峡漏司南。
如《诗经》中的:“风雨潇潇,鸡鸣胶胶。”陶渊明的“鸡鸣桑树颠”。王维“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杜甫《羌村三首》:“驱鸡上树木,如闻叩柴荆。”
描写鸭的诗:
宋代词人辛弃疾的《鹧鸪天·鸡鸭成群晚不收》
鸡鸭成群晚不收。桑麻长过屋山头。有何不可吾方羡,要底都无饱便休。新柳树,旧沙洲。去年溪打那边流。自言此地生儿女,不嫁金家即聘周。
再如宋代词人晏几道的《鹧鸪天·斗鸭池南夜不归》:
斗鸭池南夜不归,酒阑纨扇有新诗。云随碧玉歌声转,雪绕红琼舞袖回。今感旧,欲沾衣,可怜人似水东西。回头满眼凄凉事,秋月春风岂得知。
再如南宋诗人陆游的《乌夜啼·金鸭馀香尚暖》:
金鸭余香尚暖,绿窗斜日偏明。兰膏香染云鬟腻,钗坠滑无声。冷落秋千伴侣,阑珊打马心情。绣屏惊断潇湘梦,花外一声莺。
苏轼的《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篓篙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描写马的诗:
马在古人的额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马耐力好,适合长途奔社。既有交通工具的属性,又在战争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骑兵必不可少的装备。马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写马的诗就更多了,如杜甫的《白马》:
白马东北来,空鞍贯双箭。可怜马上郎,意气今谁见。近时主将戮,中夜商於战。丧乱死多门,呜呼泪如霰。
唐代韩琮的《咏马》:
曾经伯乐识长鸣,不似龙行不敢行。金埒未登嘶若是,盐车犹驾瘦何惊。难逢王济知音癖,欲就燕昭买骏名。早晚飞黄引同皂,碧云天上作鸾鸣。
唐代元稹的《塞马》:
塞马倦江渚,今朝神彩生。晓风寒猎猎,乍得草头行。夷狄寝烽候,关河无战声。何由当阵面,从尔四蹄轻。
描写牛的诗
作为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古代中国,农耕文化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耕牛与农耕文明密不可分。牛这种家畜在古人的心目中占有重要地位,如在与农耕有着密切关系的《九九歌》里面就有“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的说法,耕牛当时是诗词歌赋中经常出现的一种动物,如唐代诗人元稹《田家词》:“一日官军收海服,驱牛驾车食牛肉。”
宋代诗人梅尧臣《耕牛》:“破领耕不休,何暇顾羸犊。夜归喘明月,朝出穿深谷。”
李白《咏石牛》:“自来鼻上无绳索,天地为栏夜不收。”
唐代元结《将牛何处去》:“将牛何处去,耕彼故城东。”
明代高启《牧牛词》:“日斜草远牛行迟,牛劳牛饥唯我知。”
唐代储光羲《牧童词》:“大牛隐层坂,小牛穿近林。”
描写羊的诗: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羊,祥也。”秦汉金石多以羊为“祥”,“吉祥”写作“吉羊”,可见羊在古人心中亦占有重要地位。最早写羊的诗应该是《诗经·召南》中的第七篇《羔羊》:
羔羊之皮,素丝五紽;退食自公,委蛇委蛇。羔羊之革,素丝五緎;委蛇委蛇,自公退食。羔羊之缝,素丝五緫;委蛇委蛇, 退食自公。
还有唐代李峤的《咏羊》:
绝饮惩浇浴,行驱梦逸材。仙人拥石去,童子驭车来。夜玉含星动,晨毡映雪开。莫言鸿渐力,长牧上林隈。
细肋胡羊卧宛沙,长宫殿使踏霜羓。蒺藜苗尽初蕃息,苜蓿盘空莫叹嗟。自乏良谋甘更鄙,犹能大嚼怏无涯。磨刀为削朝霞片,时饮清杯兴更佳。
描写狗的诗也有很多:
如宋代词人丘崈的《诉衷情》:
素衣苍狗不成妍。何意妒婵娟。不知高处难掩,终自十分圆。涵万象,独当天。照无边。乾坤呈露,何况人间,大地山川。
再如宋代词人释心道的《狗子佛性无》:
狗子佛性无,老蚌吐明珠。西川鸣杜宇,江南啼鹧鸪。
当然少不了爱吃肉的美食家苏轼的《予来儋耳得吠狗曰乌觜甚猛而驯随予迁合浦过》:
乌喙本海獒,幸我为之主。食余已瓠肥,终不忧鼎俎。昼驯识宾客,夜悍为门户。知我当北还,掉尾喜欲舞。跳踉趁僮仆,吐舌喘汗雨。长桥不肯蹑,径度清深浦。拍浮似鹅鸭,登岸剧虓虎。盗肉亦小疵,鞭箠当贳汝。再拜谢恩厚,天不遣言语。何当寄家书,黄耳定乃祖。
描写猪的诗:
猪这种家畜为人们提供了肉质,营养美味,猪肉的做法更是层出不群。在古诗中,猪经常被写为豚。如陆游的《过故人庄》: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再如唐代王驾在《社日》诗中写道: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膳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诗词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中国传统文化长河中的一朵美丽的浪花,与家禽和家畜有关的古诗词更是反映我国古代人民热爱生活的有力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