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地支怎么算

时间:2023-05-10 08:47:36编辑:奇闻君

知识点:天干地支怎么算收集:慎刚团 编辑:梅花姐姐
本知识点包括:1、求天干地支的计算方法, 2、天干地支的月份和时辰怎么计算 3、天干地支是怎么计算的???一天24小时是 怎么表示... 4、天干地支怎么算 5、什么是天干地支?如何计算 。


《天干地支怎么算》相关知识

一.公元后的: 天干:甲4 乙5 丙6 丁7 戊8 己9 庚0 辛1 壬2 癸3 如1894年末尾一个数是4就甲年,依此类推 地支:子4 丑5 寅6 卯7 辰8 巳9 午10未11申0 酉1 戌2 亥3 换算:1894除以12,余数是几,就在地支中找几. 二.公元前的: 天干:甲7 乙6 丙5 丁4 戊3 己2 庚1 辛0 壬9 癸8 如公元前7年就是甲年依此类推 地支:子-9 丑-8 寅-7 卯-6 辰-5 巳-4 午-3 未-2 申-1 酉0 戌-11 亥-10 换算:如公元前221年,-221除以12,余数是几,就在地支中找几

知识拓展:

1:【关于天干地支和年份之间的计算!】


知识要点归纳:

1、计算公元后年份的口诀是;“公元年数先减三,除10余数是天干,基数改用12除,余数便是地支年”.以1911年为例,年份减3得基数1908,除以10得余数8,对查天干次序(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得"辛",再将基数1908除以12恰好除尽,余数为0(可理解为1之前即12),再循环对查地支次序(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得"亥",故1911年为辛亥年.

2、计算公元前的年份,“公元前年数先加三,除10余数是天干,基数改用12除,余数便是地支年”,而查干支次序时均自后向前倒查即可.以公元前40年为例,年份加3得43为基数,除以10得余数3,倒查天干为“辛”,再将基数除以12得余数7,倒查地支为"巳",故公元前40年应为"辛巳"年.

2:天干地支计算年份比如2008-3/10=天干这个我还知道那2008-3/12=地支是怎么计算的呢你们说的我明白,我问的是比如2008-3=2005是吧,那2005/12=地支是怎么回事呢,结果是167.333我怎么去取余数算地支呢


知识要点归纳:

这是通过现有的万年历计算的出的公式.不过公式应该有问题吧?(2008-3)/10取余数之后才是天干吧?地支也是一样啊,也是需要取余数.

地支的计算和天干其实是一样的.明白了天干,地支应该也明白的.

我们先说天干,天干共10个,那么必然10个一循环,2008年的天干和1998年的天干一样.同1888年的也一样.同公元8年的一样.这个你应该都明白了.那么我们只要知道干支中的第一位“甲”在公元哪年就可以了.我们完全可以通过万年历计算出来是***4年(十年一循环,1984年,1994年,2004年,2014年都是.那么公元4年也是),这样第4年表示天干的第一位,年数和位就差了3位.其实我们考虑一个问题,如果公元1年就是甲子年那就非常好办了,也不用除10减3什么的了,只要看看年份的尾数是多少,直接找就是了,但现在不是,而是差了3个数,那么年份减去3,再除10取余一样能得到结果.

(2008-3)/12取余=地支是一样的道理,我们可以计算出来,公元4年是甲子年,这倒是一个不错的巧合,六十年一轮回的第一年就在公元10年之内.这样,所有的年份除以12之后都可以和公元1年到12年的地址对应了,而公元1年到12年的地支计算同1、2、3..的位置相差3位,于是也是减3,然后取余,得到地支.

取余数,需要整除,整除不了就剩下余数了.3除以2,结果是1余数也是1,10除以3,结果是3,余数是1.10除以4,结果是2余数是2,在算干支的时候我们不需要理会整除的结果,只看余数.(若还不明白余数可以在百度上搜索一下,很多.)

2005除以12,结果的167,余数是1,于是对应的就是12地支中的第一位--子.

3:用天干地支怎样算年份


知识要点归纳:

我来答吧年份减三后除以10或12所得的余数就是天干或地支举例:2008年(2008-3)/10余数为5 (2008-3)/12余数为1 天干:甲1 乙2 丙3 丁4 戊5

4:【计算天干地支的年份如果(2012-3)除以12是个无限循环小数,怎么取余数,2012是不是壬辰年?我怎么算的167余41666666666的呢,哪里有五啊】


知识要点归纳:

取余数,就是比如2012-3=2009,2009除以12为167余数为5,子丑寅卯辰,故5为辰.2012年是壬辰年.

除法得余数,这是小学数学的内容吧?这个你叫我怎么解释呢?余数怎么会有小数点呢?

5:如何用天干地支计算年月日时?


知识要点归纳:

  中国古代的一种纪年法.即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为十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为十二支,把干、支顺序配合.如甲子、乙丑等,经过六十年又回到甲子.周而复始,循环不已.我国农历现仍沿用干支纪年.

  干支纪年萌芽于西汉,始行于王莽,通行于东汉后期.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朝廷下令在全国推行干支纪年.有人认为中国在汉武帝以前用干支纪年.可是,这就是太岁纪年,用太岁所在纪年,干支表示十二辰(把黄道附一周天分为十二等分).木星11.862年绕天一周,所以太岁约86年多走过一辰,这叫做“超辰”.在颛顼历上,西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是太岁在丙子,太初历用超辰法改变为丁丑.汉成帝末年,由刘歆重新编订的三统历又把太初元年改变为丙子,把太始二年(前95年)从乙酉改变为丙戌.还东汉的历学者没用超辰法.所以太岁纪年和干支纪年从太始二年表面一样.但是用天干和地支搭配纪年的表现方式相传自黄帝时期就开始了,在殷墟商代考古发现过六十甲子表的残片.

  1.干和支的含义:干支是天干,地支的合称.

  干指天干,共有10个符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支指地支,共有12个符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2.干和支组合后用于纪年.即: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顺序搭配组合成干支,用于纪年.按此排法,当天干10个符号排了六轮与地支12个符号排了五轮以后,可构成60干支.续排下去又将恢复原状,周而复始,即如民间所说“六十年转甲子”.

  [编辑本段]六十年甲子(干支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编辑本段]结合实际了解“十二地支”

  1.用十二种动物分别与十二地支相配成为“十二生肖年”.(见下图)如凡是含有“子”的干支年,就是“鼠年”,这一年里出生的人都是属“鼠”;凡是含有“丑”的干支年就是“牛年”,这一年进而出生的人都是属“牛”.以此类推.(如下表)

  十二生肖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子鼠 丑牛 寅虎 卯兔 辰龙 巳蛇 午马 未羊 申猴 酉鸡 戌狗 亥猪

  2. 以十二地支来表示十二时辰.

  一日有二十四小时,而我国传统则以十二个时辰来表示,即一时辰是二小时.(如下表)

  二十四小时和十二时辰对照表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23-01:01-03:03-05 :05-07:07-09:09-11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11-13:13-15:15-17:17-19:19-21:21-23

  [编辑本段]公元纪年和干支纪年的转换

  1.天干的确认

  天干按公元纪年末尾数字确认.

  公元前 :

  0为辛,1为庚,2为己,3为戊,4为丁,5为丙,6为乙,7为甲,8为癸,9为壬.

  公元后:

  0为庚,1为辛,2为壬,3为癸,4为甲,5为乙,6为丙,7为丁,8为戊,9为己.

  2.地支的推算

  地支可分为奇数组和偶数组.(公元后奇数公元纪年配偶数组,偶数公元纪年配奇数组.公元前则相反.)

  奇数组: 偶数组: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子 寅 辰 午 申 戌 丑 卯 巳 未 酉 亥

  计算地支时,用6去除公元纪年去掉末尾数的数字(如:2009年则用6除2009).除以6所得的余数就可得出地支.

  但是,由于末尾数字的差异,所得地支也就不同.如此可得出:

  公元前:

  末位数字是0,1的,余0为第5个,余1为第6个,余2为第1个,余3为第2个,余4为第3个,余5为第4个.

  末位数字是2,3的,余0为第4个,余1为第5个,余2为第6个,余3为第1个,余4为第2个,余5为第3个.

  末位数字是4,5的,余0为第3个,余1为第4个,余2为第5个,余3为第6个,余4为第1个,余5为第2个.

  末位数字是6,7的,余0为第2个,余1为第3个,余2为第4个,余3为第5个,余4为第6个,余5为第1个.

  末位数字是8,9的,余0为第1个,余1为第2个,余2为第3个,余3为第4个,余4为第5个,余5为第6个.

  公元后:

  末位数字是0,1的,余0为第5个,余1为第4个,余2为第3个,余3为第2个,余4为第1个,余5为第6个.

  末位数字是2,3的,余0为第6个,余1为第5个,余2为第4个,余3为第3个,余4为第2个,余5为第1个.

  末位数字是4,5的,余0为第1个,余1为第6个,余2为第5个,余3为第4个,余4为第3个,余5为第2个.

  末位数字是6,7的,余0为第2个,余1为第1个,余2为第6个,余3为第5个,余4为第4个,余5为第3个.

  末位数字是8,9的,余0为第3个,余1为第2个,余2为第1个,余3为第6个,余4为第5个,余5为第4个.

  口诀:公元后:05-26-41-62-83,意为末位数字0或1的余0为第5个,末位数字2或3的余0为第6个,末位数字4或5的余0为第1个,末位数字6或7的余0为第2个,末位数字8或9的余0为第3个.

  公元前:05-24-43-62-81,意思如上.

  如此就可以推算出年份.

  比如公元后2009年,天干9为己,再用200÷6=33……2,公元后末尾为9又余2的是第一个,偶数组第一个是丑,算出地支.组合起来为己丑年.

  答案:2009年为己丑年.

  [编辑本段]速查干支农历纪月法

  自商代历法开始,将每年的第一个月的地支定为寅,称为“正月建寅”,以后各月按地支顺序类推.正月天干的计算方法为:若遇甲或己的年份 ,正月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为戊寅;遇上丙或辛之年,正月为庚寅;遇上丁或壬之年,正月为壬寅;遇上戊或癸之年,正月为甲寅.依照正月之干支,其余月份按干支推算即可.

  例如:2006年为丙戌年,其正月为庚寅,二月为辛卯,三月为壬辰,余类推.

  [编辑本段]速查干支纪日法

  从已知日期计算干支纪日的公式为:

  G = 4C + [C / 4] + 5y + [y / 4] + [3 * (M + 1) / 5] + d - 3

  Z = 8C + [C / 4] + 5y + [y / 4] + [3 * (M + 1) / 5] + d + 7 + i

  其中 C 是世纪数减一,y 是年份后两位,M 是月份,d 是日数.1月和2月按上一年的13月和14月来算.奇数月i=0,偶数月i=6.G 除以10的余数是天干,Z 除以12的余数是地支.

  计算时带[ ]的数表示取整.

  例如:查2006年4月1日的干支日. 将数值代入计算公式.

  G =4*20 + [20 / 4] + 5*06 + [06 / 4] + [3 * (4 + 1) / 5] + 1 - 3 =117

  除以10 余数为 7 ,天干的第7位是‘庚’.

  Z =8*20 + [20 / 4] + 5*06 + [06 / 4] + [3 * (4 + 1) / 5] + 1 + 7 + 6 =213

  除以12 余数为 9 ,地支的第9位是‘申’.

  答案是:2006年4月1日的干支日是庚申日.

  比较简单的公元纪年法及公元前纪年法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时辰 所指时间 天干 地支

  子时 夜半 23-1 鼠 甲4 子4

  丑时 鸡鸣 1-3 牛 乙5 丑5

  寅时 昧旦 3-5 虎 丙6 寅6

  卯时 日出 5-7 兔 丁7 卯7

  辰时 食时 7-9 龙 戊8 辰8

  巳时 隅时 9-11 蛇 己9 巳9

  午时 日中 11-13 马 庚0 午10

  未时 日昳 13-15 羊 辛1 未11

  申时 晡时 15-17 猴 壬2 申12

  酉时 日入 17-19 鸡 癸3 酉1

  戌时 黄昏 19-21 狗

  戌2

  亥 人定 21-23 猪

  亥3

  公元干支纪年法:

  如:2000年(庚辰) 2000 红色部分为天干 即 :庚0 地支:用2000除以12等于166余8 即:辰8

  公元前纪年法:

  如:公元前781年(庚申) 781 天干:11-1=10 即:庚0 地支:781除以12等于65余1 13-1=12 即:申12

  公元前314年(丁未) 天干:11-4=7 即:丁7 地支:314除以12等于26余2 即:13-2=11 即:未11

  公元前57年(甲子) 天干:11-7=4 (甲) 地支:57除以12等于4余9 13-9=4 (子)

  公元前1年(庚申) 天干:11-1=10 (庚) 地支:13-1=12 (申)

猜你喜欢:

1:求天干地支的计算方法,

提示:天干:甲、乙、丙、盯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干=(年份-3)/10……余数 余数为几就数几个地支=(年份-3)/12……余数 同上比如今年(2013-3)/10……余数为0 数十个就是癸(2013-3)/12……余数...

2:天干地支的月份和时辰怎么计算

提示:干支纪年法 首先,将天干、地支编号如下: 天干:甲、乙、丙、盯戊、已、庚、辛、壬、癸 4 5 6 7 8 9 10 1 2 3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 如要将公元纪年换算成干支纪年,以公元年的尾...

3:天干地支是怎么计算的???一天24小时是 怎么表示...

提示:天干地支是依据二十四节气相关信息计算出来的. 一天24小时各时辰几点到几点可以参考下图资料,例如子时是晚上23:00:00到第二天的凌晨00:59:59.

4:天干地支怎么算

提示: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取义于树木的干和枝 天干有十:甲、乙、丙、盯戊(wù)、己、庚、辛、壬(rén)、癸(guǐ); 地支十二:子、丑、寅、卯(mǎo)、辰(chén)、巳(sì)、午、未(wèi)、申、酉(yǒu)、戌(xū)、亥。 天干地支组合成如下...

5:什么是天干地支?如何计算

提示:天干地支简称干支,是夏历中用来编排年号和日期用的。 天干是:甲、乙、丙、盯戊、己、庚、辛、壬、癸,也叫天干;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也称十二地支。干支还是阴阳之分: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盯...

上一篇:思考题

下一篇:九乡溶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