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释天

时间:2023-11-07 16:35:34编辑:奇闻君
帝释天——佛教天主

帝释天(梵文:?akro devānām indrah),全名为释提桓因陀罗,简称因陀罗,意译为能天帝。本为印度教神明,司职雷电与战斗,后被佛教吸收为护法神。

在梵文中,释迦(?akra)意为”能够、有能力”;提婆(deva)意为“天人,神明”;因陀罗(Indra)意为“王者、征服者、最胜者”。其全名释提桓因陀罗(?akro devānām indrah)合意即为“能够为天界诸神的主宰者“,即“能天帝”或“释天帝”,亦称因陀罗、憍尸迦、娑婆婆、千眼等。梵文汉译时为了符合汉语语序就将原语序反转,译作“帝释天”。

据诸经论所载,帝释天原为摩伽陀国之婆罗门,由于修布施等福德,遂生忉利天。此类记载系印度自吠陀以来,至佛教时代,将其因陀罗之神格具象化而成者。

佛经上说,释尊下生时,他化现七宝金阶,让释尊从忉利天一级一级地下来。下来时,帝释天在释尊的左前方,手执宝盖,和右前方的大梵天,一起侍候着释尊,为释尊引路。释尊成道后佛教产生,因陀罗成为释尊之守护神,称为帝释天。佛陀升于忉利天为母说法时,帝释天手持宝盖,任佛陀之侍从。

帝释天也有一个变化的过程。“吠陀”时代,他是手持金刚杵、骑着白象、投掷雷电的战争之神。佛教产生后,他是女人变成的帝王。佛教传入中国后,有的寺庙作少年帝王像,男人女相;有的作青年女后像并附有侍女三人。

帝释天入佛教后,其形像通常呈天人形,乘白象,右手执三钴杵、左手置于胯上。

其形象依《大日经疏》等说,头戴宝冠,身披璎珞,手持金刚杵,身骑六牙白象,住于须弥山,有诸天及众眷属围绕。帝释天不断七情六欲。据《譬喻经》说,阿修罗王之女容貌姝丽,帝释天以重金聘求,并且扬言,如若不允,即诉诸武力。阿修罗王大怒,遂爆发大战。经多次酣战,互有胜负,最后讲和,阿修罗王以女纳于帝释天,而帝释天则以甘露作为回报。

在中国寺庙里,帝释天多为少年帝王像,且是男人女相。在水陆画中,帝释天完全是一副中国后妃模样。于密教胎藏界外金刚院中,另有神王形等各种造像。法海寺壁画中帝释天凤衣凤冠,双手合十,象征她既有帝王女后之尊,又有虔诚护法之心。

三位侍女可能象征在忉利天时的三位夫人。侍女中一位给帝释天打方顶幡盖,以示庄严神威。另一侍女右手拈一牡丹花,左手托一牡丹花盆,以示艳丽富贵。最有趣味的是第三位侍女,双手捧一山石盆景,这是忉利天之山颠,浓缩为盆景。

为了表现帝释天居于忉利天,采用这种象征性手法,可见壁画画师对绘制内容的绝妙构思,女后、侍女,脸胖而俊,继承了唐代女性风度。侍女情态自然,容颜姣好,玉指素臂,丰腴圆润,服饰细腻,绘制技法真可谓巧夺天工。

上一篇:我爱你余秀华

下一篇:赶忙的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