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皆有灵

时间:2023-11-07 19:23:04编辑:奇闻君

先说答案

万物被造化设定好了神奇的枢纽功能——我们称之为“灵”,万物正是因为有了“灵”这个造化枢纽,而能由“造化之能”呈现出“造化之为”,“造化之为”在时间的尺度上体现为生命的从生到死,体现在生命融汇在天地间的,一轮又一轮的超质能循环之中。

关于出处

首先,并没有看到这句话出自哪位中国的古人。

古籍中常见的类似语句,出自《道德经》第三十九章中: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其致之一也。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

这里的“神”,指的就是造化之良能;

这里的“一”,在正统的华夏思想文化看来,指的就是“道”;

“神”得“一”,才能造物有为。

从这个角度去理解题主所说的“万物皆有灵,有灵以为生。”这句话,就是前文答案中的意思了。

这句话中的万物有灵,和西方的所谓泛灵论(animism)有本质的区别,也是不同文化看待世界的根本观点的不同,而产生的差异。

一些解释

《道德经》中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在正统的华夏思想文化看来,生命是怎么来的呢?

我们用现代的概念去试着阐释它。

地球生物圈最大的奥秘可以看作太阳光转化为了复杂结构化的有序信息。

水,二氧化碳,叶绿体,在太阳光的作用下,完成了结构合成。
光结构,来自太阳,我们可以把它称之为阳气;

碳结构,来自地球,我们可以把它称之为阴气。

阴气和阳气,是化合反应的原材料。

这个由太阳光转化为信息结构的功能,在中国文化里,被称之为神,也就是我们前面说的“造化之良能”。

神的能力从何而来呢,“神得一以灵”。

这个“一”,就是前面说到的那个“道”,也就是一个永生之物,一个生死发生的根源。

“灵”,是阴阳化合反应的前提,也就是说可以认为它的作用是“冲气以为和”。

如果说,“神”是操作工,那么,“灵”就是反应机制和反应公式。

如果没有了灵,就会出现“神无以灵,将恐歇”的后果。

神歇了,那么造化车间就停工了,所有的生命机能,都会陆续的开始出现紊乱。

灵,中国人人为,它住在灵府中。

灵府就是心。

这个心,不单是解剖学意义上的一团肉,这个心,是指在胎儿孕育,开始胎动的那瞬间,能让一团肉动起来的东西。

灵,就住在那里,解剖学意义上的,一团肉的那颗心,可以认为是灵府的篱笆。

天地间,因为神得一而灵,所以才可以造化万物。

人体也是如此,因为人的神得一而灵,所以才可以成之为生命。

正常的灵,就像君主那样,住在灵府中,指挥者操作工神,去完成人体生命活动的一切指令。

没有灵,生命的一切都会紊乱,由乱而病,病久而亡,生命也就没有生命了。

这就是对“万物皆有灵,有灵以为生。”这句话的解释。

1、“万物皆有灵”,是一种看待世界的视角,“皆有灵”代表了古人对生命的尊重,“灵”代表了对生命平等的尊重,是一种极高的境界!

2、以我们目前当下的认知而言,我们会从所谓的科学角度来解读世界,会承认诸如“植物、动物、微生物”等这些是生命的一种存在形式,不会承认“岩石、土地、空气、垃圾”等这些存在形式有生命。

3、但我们需要知道,世界的样子并不全是我们“眼中”看到的样子,也不是所谓的科学能全部解读的样子!我们的视野非常有限,只能看到光谱内非常窄的范围,还有大量根本无法用眼睛看到的东西;科学只是研究和认知世界的一种方法,还没有达到可以穷尽世界所有万事万物的程度,所以科学也只能解释它能解释的东西而解释不了它解释不了的东西!

4、什么可以超越“视野、科学”而让人类“走的更远”、更“接近事物的本原”?—-意识和思想!

5、“万物皆有灵,有灵以为生”就是这种意识和思想的体现,是人类超越自身认知局限和科学解释的一种表现!

6、“万物”代表了一切存在形式,无论是人类看的见的还是看不见的,科学能解释的还是不能解释的;“皆有灵”以平等的视角看待他们的存在,不因人类自认为站在“灵”的顶峰而对其他万物心生藐视,不怀敬畏;“有灵以为生”则进一步扩大了视野,让思想走的更远,不论他是什么样的存在形式,不论它是不是人类认知到的和承认的存在形式,只要“有灵”它就是生命,就应该得到尊重、得到敬畏,人类就应与之和睦相处、和谐相处。地球是万物的地求,宇宙是万物的宇宙,这些都不是人类可以独占并独享的!

上一篇:颐和园铜牛

下一篇:有地将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