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指出一点,鸣梁海战和露梁海战并不是同一次战争,鸣梁海战发生在1597年,是朝鲜和日本两方战争。而露梁海战发生在1598年,是明朝、朝鲜、日本三方战争。韩国电影《鸣梁海战》将朝鲜将领李舜臣塑造为以一敌十的千古英雄,但在我看来实在言过其实。
在鸣梁海战之前,日本人早就用计策离间李舜臣和朝鲜皇帝的关系,后来因为朝鲜水师全军覆灭,没有可用的将领,这才想起被打压下去的李舜臣。当时朝鲜方面只有12艘板屋船,双方实力极为悬殊。为此,李舜臣选择在鸣梁海峡与日军决战,而鸣梁海峡的海流每隔3个小时就会逆转,这对朝鲜方面极为有利。
最后,朝鲜以阵亡34人的代价换取敌人8000多人阵亡,但其实日军总数都没有8000人,这一点应该是被夸大的。
鸣梁海战是朝鲜和日本一场以少胜多的海战,不过这场海战有很多疑点。
这场海战发生时间公元1597年,也是我国明朝万历二十五年。
公元1597年日本组织十几万陆军和近一万海军进军朝鲜,最后由李舜臣带领海军胜利为主。
传说当年朝鲜李舜臣和日本指挥官藤堂高虎开战,日本出动一百三十多艘战船和近二百艘后勒船,而朝鲜只出动十几船板屋船,最后的给果不用我说,按数量人数来说肯定日本赢,不过让大家失忘,是我们朝鲜王国战神李舜臣带领十几艘板屋船把日本打得他妈也不认识。
我们来看看这场海战的伤亡,日本在这决战死几千人,海船被击沉击伤共一百多艘,返过来我看朝鲜这边的,李舜臣带领十几艘战船无一击沉,人数伤亡几十人。
此时此景,我对李舜巨崇拜如那长江的涛涛江水,如果能穿越,我想回去朝鲜找李舜臣学习海战以少胜多的兵法,这样我就可以带领我国海军横扫世界。
当然我这里也举例一些,如果还有更多这场以少胜多海战的历史真相,可以讨论讨论。
明万历25年,日本庆长2年,日本水军在日朝第二次战争的漆川梁海战中毁灭性打击了朝鲜水师,朝鲜水师仅剩12艘小型船只,而日本水军则沿海推进。
同年9月7日日水军前锋抵达兰浦达洋面,在这里与朝鲜李舜臣的12艘战船遭遇。朝鲜水师开始诱惑日本水军,9月16日,日水军将领藤堂高虎带领中型关船30艘甩开大部队开始追击,准备与朝鲜水师决战。结果被朝鲜水师 引诱到一片陌生水域,而此时海水退潮,日本水军前面的几艘船被朝鲜埋在浅海底的铁索和木桩挡住归路,遭到朝鲜水师掉头围攻。来岛通总等数十名日本人阵亡,搁浅的战船也被放弃。
这次海战朝鲜水师损害轻微,但是终究寡不敌众,所以傍晚开始急速撤退。日本水军不熟悉海况,不敢继续追击朝鲜水师,也害怕再中这样的圈套。9月17日,藤堂高虎等日将再次来到战场上巡视,没有发现朝鲜水师,至此鸣梁海战结束。
所以,我们不必去在意影视剧里面表现出来的东西,很多都是包装、拔高了不知多少层。打掉了七八艘船、歼灭了几十个日本人的小战斗,能吹成全歼日本水军舰队、干掉几千日本人的大胜仗,意淫能力登峰造极。真正的历史,当时如果没有明朝水师的帮助和牺牲,朝鲜早已亡国。
鸣梁海战发生于公元1597年10月26日,是由朝鲜将领李舜臣指挥的反击日本侵略者进行的一场海战。此战李舜臣充分利用天时、地利、人和,以少胜多,取得了鸣梁海战的胜利。
朝军战船(乌龟铁舰)从船身到船顶,都有铁甲覆盖,具有优良的防御能力,四周有七十多火枪口,船首带有大口径火炮可以很好的攻击远处的敌船,船前后装有锋利撞杆,可用以近战撞击敌船,为防近战时敌人跳上船,船身设有许多铁钉,铁钩。同时鸣梁海峡海域狭窄,李舜臣在海峡内拉起钢索,限制舰船机动性,以削弱日军舰船的数量优势,且动员百余艘民船挂上军旗,以壮声势。李舜臣以12艘军舰100余艘改装民船,对敌战舰130余艘,后勤200余艘,充分利用天时、地利、人和,击沉四十余艘战舰,击毁90余艘敌舰,歼灭日军三千余,以少胜多,取得鸣梁海战的胜利。
此战与公元1958年11月19日进行露梁海战不同,此战仅有朝军参战,露梁海战是明朝联军参战,有些人在这点可能不是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