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知道张皇后的一生是什么样的吗,接下来小编为您讲解
张皇后是明仁宗朱高炽的原配妻子,指挥使张麒之女。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张氏被封为燕王世子妃;永乐二年(1404年),朱高炽被立为太子,张氏被封为皇太子妃。迈上晋升道路后,太子妃张氏没有得意忘形,她对眼前的紧迫局势看得十分清楚——永乐帝朱棣不喜欢太子朱高炽,两个小叔子朱高煦、朱高燧对太子之位虎视眈眈。
一盘“死局”如何解?太子妃张氏走了一步“高招”!她博得了“婆婆”徐皇后和“公公”永乐帝朱棣的喜爱。《明史》载:“后始为太子妃,操妇道至谨,雅得成祖及仁孝皇后欢。”徐皇后以恭勤孝顺赢得了马皇后的喜爱(开国马皇后不是孙媳马皇后的血亲,却是“儿媳”徐皇后学习的榜样),自然也会喜欢贤惠孝顺的太子妃张氏。
乐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太子朱高炽登基。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仁宗朱高炽驾崩,享年48岁。朱高炽做了10个月的皇帝,张氏也做了10个月的皇后,但是仁宗对张皇后十分敬重,“中外政事,莫不周知”。
朱瞻基即位后,宣德元年(1426年),张皇后被儿子尊为皇太后,也成为了明朝第一位皇太后。宣德初年,张太后协助儿子宣宗朱瞻基处理政务,“军国大议多禀听裁决”,“皇太后亦每事咨询,不敢以听政自居,擅外廷议”。张太后对股肱之臣常亲自慰问赞誉,文有“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武有张辅、于谦、周忱,他们齐心辅佐朱瞻基,开创了国泰民安的盛世,史称“仁宣之治”。
正如《历朝贤后故事图》册中所绘,朱瞻基“亲掖銮舆”的画面在那时是常事。宣德三年(1428年),皇太后出游西苑,朱瞻基亲自扶着张太后的车舆登上万岁山。宣德五年(1430年),张太后前往昌平谒祭成祖长陵、仁宗献陵,朱瞻基亲自佩弓背箭,骑马在前引导,到达河桥时,又下马扶车。
谁料,母慈子孝的好景不长。宣德十年(1435年)正月初三,38岁的朱瞻基驾崩。为了稳定大局,张太后在乾清宫中当着文武大臣们的面,指着只有9岁的皇太子朱祁镇哭道:“这就是大明的新天子啊!”在奶奶的助力下,朱祁镇即位,奶奶张氏升为了太皇太后。众臣请张太皇太后垂帘听政,张氏回绝说:“不能破坏祖宗之法,凡事付内阁议处。”张太皇太后则在教育小皇帝和委任内阁辅政大臣等重大问题上尽职费心,在奶奶搭起的内阁班子“三杨”、英国公张辅等人的辅佐下,正统初期平稳过渡。
正统七年(1422年)太皇太后张氏的人生画上了句号。
“婆婆”不好当,张皇后想一碗水端平不容易,养女孙皇后VS被废胡皇后
张皇后在还是太子妃的时候,她的母亲彭城伯夫人在老家河南永城见到了主簿孙忠的女儿孙氏,小姑娘娇美聪慧,颇得怜爱。永乐八年(1410年)成祖朱棣打算为皇太孙朱瞻基选妃,10岁的孙氏就被彭城伯夫人推荐,因为年纪尚小,朱棣令太子妃张氏代为抚育。这下孙姑娘在宫中养了7年,与皇太孙朱瞻基成为了青梅竹马。
永乐十五年(1417年),朱棣正式下诏选皇太孙妃。司天监称“星气见奎娄,当在济河间求之”。朱棣派太监前往山东济宁,最终选定了锦衣卫指挥胡荣的第三个女儿胡善祥为皇太孙妃。而养在宫中的孙氏只得了太孙嫔的名份。成祖朱棣的决定是万难更改,张太子妃再喜欢养女孙氏,也只得接受她为太孙嫔的事实。等到仁宗朱高炽在册封孙氏为皇太子嫔时,特意赐其“服妃冠服”以示抚慰。轮到朱瞻基即位后,尊张氏为皇太后,张氏考虑到胡氏的皇后之位、孙氏的妃嫔之位已定,虽然儿子朱瞻基偏爱孙氏,但绝不可再生事端。不过,宣宗朱瞻基册立孙氏为贵妃,赐金宝、金册。明代贵妃有宝自此开始。中宫夺位大战也由此拉开序幕。
宣德二年(1427年)十一月十一日,孙氏为朱瞻基生下长子朱祁镇,才10日的婴儿就被立为皇太子,也暗示了胡皇后的地位不稳。在朱祁镇刚出生不久,朱瞻基就召见众臣首次表达了废黜胡皇后的意思,试探众臣的反应。结果,有溜须拍马之辈,有不赞成的,还有拖延的。朱瞻基见众人意见不统一,又试了两次,还是没有什么进展,众臣之中内阁首辅杨士奇坚决反对。为了得到杨士奇的支持,朱瞻基单独召见他,最终以“趁着胡皇后生病,劝她主动辞让退位”达成了一致。朱瞻基特意将此事绕过了张太后,暗示胡皇后主动辞位,孙贵妃一再的演好绝不接受中宫之位的戏码。期间张太后得知此事,虽然极力反对,但也无法改变儿子的心意。没多久,宣德三年(1428年)三月初一,朱瞻基册贵妃孙氏为皇后,终于实现了多年来的心愿。
胡氏被废后,退居长安宫,赐号“静慈仙师”,一心清净修道。张太后怜悯胡善祥贤淑,无故被废,常召她至清宁宫,与自己同住。内廷朝宴,又安排胡氏位居孙皇后之上,孙皇后既不乐意又不敢言。张太后崩逝后,胡氏痛苦不已,一年之后也去世了,只以嫔御礼葬于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