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色问题

时间:2023-05-10 13:21:36编辑:奇闻君

知识点:四色问题收集:滑饺沤 编辑:月季姐姐
本知识点包括:1、什么是“四色问题”? 2、什么是四色定理 3、为什么地图只需四色即可染完 4、数学上所谓“四色问题”的研究 5、四色原理 。


《四色问题》相关知识

证明方法将地图上的无限种可能情况减少为1,936种状态(稍后减少为1,476种),这些状态由计算机一个挨一个的进行检查.这一工作由不同的程序和计算机独立的进行了复检.在1996年,Neil Robertson、Daniel Sanders、Paul Seymour和Robin Thomas使用了一种类似的证明方法,检查了633种特殊的情况.这一新证明也使用了计算机,如果由人工来检查的话是不切实际的.

  简易证明

  四色定理:将平面任意地细分为不相重迭的区域,每一个区域总可以用1,2,3,4这四个数字之一来标记,而不会使相邻的两个区域得到相同的数字,即至多存在四个两两相邻的区域.

  证明:

  假设:任意多个相邻区域的组合区域中,不存在任何内部区域.

  给定区域A、B,且A、B相邻,因为A、B间不存在内部区域,则A、B必然相交于一条曲线,曲线端点为a、b.外部两条为曲线aAb、aBb将相邻区域A,B围成一个组合区域,视为X.

  任意第三个区域C与A、B两两相邻,则必然与X相邻,同理C与X只相交于曲线a1b1,产生曲线的端点为a1,b1.

  若a1、b1同时在aAb或aBb其中一条曲线上,则有两种情况:

  1、区域C只与A,B其中一个区域相交

  2、区域C与其中一个区域的组合区域包含另一个区域,与假设矛盾.

  所以a1,b1必然分别在aAb,aBb两条曲线上,则区域C必将与X相交于曲线a1a b1或a1b b1,即相交曲线包含a或b点.

  令A、B、C三个区域组成的组合区域为Y.

  任意区域D,与A、B、C三个区域两两相邻,如上图,则D必将与Y相邻,由上述证明可知,则D与Y的相交曲线必将至少包括a、a1、b1中的两点,无论是那两点,则D必将与A、B、C其中某两个区域包含第三个区域,即必将有一个区域成为内部区域,与假设矛盾.

  即得出结论一,四个两两相邻的区域中至少有一个区域属于内部区域.

  因为内部区域与外部区域无法相邻,所以不存在一个外部区域E,使得A、B、C、D、E五个区域两两相邻.(结论二)

  假设,存在一个内部区域F,使得A、B、C、D、F五个区域两两相邻.

  因为A、B、C、D、F中,至少有一个是外部区域.以A为例,A为外部区域,因为A与其他四个区域两两相邻,则A必然与四个区域分别相交于至少一条曲线.

  若将A移除,则另外四个区域分别与A相交的曲线就与外界相通,即四个区域都变为外部区域,而四个区域又是两两相邻的,与结论一相悖.

  即得出结论三,不存在一个内部区域F,使得A、B、C、D、F五个区域两两相邻.

  因为平面中,除了内部区域都是外部区域,所以通过结论二和结论三得出结论四,即不存在一个区域G,使得A、B、C、D、G五个区域两两相邻.即至多存在四个两两相邻的区域.

  四色定理得证!

  注释:

  内部区域:即完全包含于其它区域的区域.

  外部区域:存在边际曲线不包含于任何其它区域的区域.

  组合区域:有两个或多个区域共同覆盖的区域.

知识拓展:

1:海伦公式的证明方法是什么?


知识要点归纳:

用三角公式和公式变形来证明.

设三角形的三边a、b、c的对角分别为A、B、C,

则余弦定理为cosC = (a^2+b^2-c^2)/2ab

S=1/2*ab*sinC

=1/2*ab*√(1-cos^2 C)

=1/2*ab*√[1-(a^2+b^2-c^2)^2/4a^2*b^2]

=1/4*√[4a^2*b^2-(a^2+b^2-c^2)^2]

=1/4*√[(2ab+a^2+b^2-c^2)(2ab-a^2-b^2+c^2)]

=1/4*√[(a+b)^2-c^2][c^2-(a-b)^2]

=1/4*√[(a+b+c)(a+b-c)(a-b+c)(-a+b+c)]

设p=(a+b+c)/2 则p-a=(-a+b+c)/2,p-b=(a-b+c)/2,p-c=(a+b-c)/2,

上式=√[(a+b+c)(a+b-c)(a-b+c)(-a+b+c)/16] =√[p(p-a)(p-b)(p-c)]

所以,三角形ABC面积S=√[p(p-a)(p-b)(p-c)]

2:初一证明完全平方式题证明16x²-8x+1是完全平方式


知识要点归纳:

16x²-8x+1

=(4x)²-2×4x×1+1²

=(4x-1)²

∴它是一个完全平方式

3:勾股定理的3种证明方法


知识要点归纳:

证法1】(梅文鼎证明)

作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设它们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b ,斜边长为c.把它们拼成如图那样的一个多边形,使D、E、F在一条直线上.过C作AC的延长线交DF于点P.

∵ D、E、F在一条直线上,且RtΔGEF ≌ RtΔEBD,

∴ ∠EGF = ∠BED,

∵ ∠EGF + ∠GEF = 90°,

∴ ∠BED + ∠GEF = 90°,

∴ ∠BEG =180°―90°= 90°

又∵ AB = BE = EG = GA = c,

∴ ABEG是一个边长为c的正方形.

∴ ∠ABC + ∠CBE = 90°

∵ RtΔABC ≌ RtΔEBD,

∴ ∠ABC = ∠EBD.

∴ ∠EBD + ∠CBE = 90°

即 ∠CBD= 90°

又∵ ∠BDE = 90°,∠BCP = 90°,

BC = BD = a.

∴ BDPC是一个边长为a的正方形.

同理,HPFG是一个边长为b的正方形.

设多边形GHCBE的面积为S,则

,

∴ BDPC的面积也为S,HPFG的面积也为S由此可推出:a^2+b^2=c^2

【证法2】(项明达证明)

作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设它们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b(b>a) ,斜边长为c.再做一个边长为c的正方形.把它们拼成如图所示的多边形,使E、A、C三点在一条直线上.

过点Q作QP‖BC,交AC于点P.

过点B作BM⊥PQ,垂足为M;再过点

F作FN⊥PQ,垂足为N.

∵ ∠BCA = 90°,QP‖BC,

∴ ∠MPC = 90°,

∵ BM⊥PQ,

∴ ∠BMP = 90°,

∴ BCPM是一个矩形,即∠MBC = 90°.

∵ ∠QBM + ∠MBA = ∠QBA = °,

∠ABC + ∠MBA = ∠MBC = 90°,

∴ ∠QBM = ∠ABC,

又∵ ∠BMP = 90°,∠BCA = 90°,BQ = BA = c,

∴ RtΔBMQ ≌ RtΔBCA.

同理可证RtΔQNF ≌ RtΔAEF.即a^2+b^2=c^2

【证法3】(赵浩杰证明)

作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设它们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b(b>a) ,斜边长为c.再做一个边长为c的正方形.把它们拼成如图所示的多边形.

分别以CF,AE为边长做正方形FCJI和AEIG,

∵EF=DF-DE=b-a,EI=b,

∴FI=a,

∴G,I,J在同一直线上,

∵CJ=CF=a,CB=CD=c,

∠CJB = ∠CFD = 90°,

∴RtΔCJB ≌ RtΔCFD ,

同理,RtΔABG ≌ RtΔADE,

∴RtΔCJB ≌ RtΔCFD ≌ RtΔABG ≌ RtΔADE

∴∠ABG = ∠BCJ,

∵∠BCJ +∠CBJ= 90°,

∴∠ABG +∠CBJ= 90°,

∵∠ABC= 90°,

∴G,B,I,J在同一直线上,

所以a^2+b^2=c^2

【证法4】(欧几里得证明)

作三个边长分别为a、b、c的正方形,把它们拼成如图所示形状,使H、C、B三点在一条直线上,连结

BF、CD.过C作CL⊥DE,

交AB于点M,交DE于点L.

∵ AF = AC,AB = AD,

∠FAB = ∠GAD,

∴ ΔFAB ≌ ΔGAD,

∵ ΔFAB的面积等于,

ΔGAD的面积等于矩形ADLM

的面积的一半,

∴ 矩形ADLM的面积 =.

同理可证,矩形MLEB的面积 =.

∵ 正方形ADEB的面积

= 矩形ADLM的面积 + 矩形MLEB的面积

∴ 即a的平方+b的平方=c的平方

【证法5】欧几里得的证法

《几何原本》中的证明

在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一书中提出勾股定理由以下证明后可成立.设△ABC为一直角三角形,其中A为直角.从A点划一直线至对边,使其垂直于对边上的正方形.此线把对边上的正方形一分为二,其面积分别与其余两个正方形相等.

在正式的证明中,我们需要四个辅助定理如下:

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组对应边和这两组边所夹的角相等,则两三角形全等.(SAS定理) 三角形面积是任一同底同高之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任意一个正方形的面积等于其二边长的乘积.任意一个四方形的面积等于其二边长的乘积(据辅助定理3).证明的概念为:把上方的两个正方形转换成两个同等面积的平行四边形,再旋转并转换成下方的两个同等面积的长方形.

其证明如下:

设△ABC为一直角三角形,其直角为CAB.其边为BC、AB、和CA,依序绘成四方形CBDE、BAGF和ACIH.画出过点A之BD、CE的平行线.此线将分别与BC和DE直角相交于K、L.分别连接CF、AD,形成两个三角形BCF、BDA.∠CAB和∠BAG都是直角,因此C、A 和 G 都是线性对应的,同理可证B、A和H.∠CBD和∠FBA皆为直角,所以∠ABD等于∠FBC.因为 AB 和 BD 分别等于 FB 和 BC,所以△ABD 必须相等于△FBC.因为 A 与 K 和 L是线性对应的,所以四方形 BDLK 必须二倍面积于△ABD.因为C、A和G有共同线性,所以正方形BAGF必须二倍面积于△FBC.因此四边形 BDLK 必须有相同的面积 BAGF = AB^2.同理可证,四边形 CKLE 必须有相同的面积 ACIH = AC^2.把这两个结果相加,AB^2+ AC^2; = BD×BK + KL×KC 由于BD=KL,BD×BK + KL×KC = BD(BK + KC) = BD×BC 由于CBDE是个正方形,因此AB^2 + AC^2= BC^2.此证明是于欧几里得《几何原本》一书第1.47节所提出的

4:【说明方法有哪些,如何表达它的作用】


知识要点归纳:

 常见的说明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引资料、作假设等11种.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及写作目的,选用最佳方法.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1)举例子(举例说明法)  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法.  例如《向沙漠进军》一文中,就举出了新疆和内蒙古沙荒区治沙成功的事例,说明“沙漠是可以征服的”.  运用举事例的说明方法说明事物或事理,一要注意例子的代表性,二要注意例子的适量性.  (2)作引用(引用说明法)  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可以引资料说明.引用一些文献资料、诗词、俗语、名人名言,可使说明更具说服力.引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传说,谚语俗语,诗词句等.充当说明的内容或依据来说明、介绍事物.  例如《中国石拱桥》一文,就引用了唐朝张嘉贞的话,说明赵州桥的设计和施工巧妙绝伦.  (3)作比较(比较说明法)  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  例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一文中,为了说明宴会厅的建筑面积,作者运用了做比较的方法:“有五千个席位的宴会厅又是另一番景象.它的面积有七千平方米,比一个足球场还大,设计的精巧也是罕见的.”  在作比较的时候,可以是同类相比,也可以是异类相比,可以对事物进行“横比”,也可以对事物进行“纵比”.  (4)列数字(数字说明法)  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据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  例如《死海不死》一文中说明死海的长、宽、深的文字.《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一文中,也用一系列数字来说明庄严的人民大会堂是首都最宏伟的建筑之一.  (5)分类别(分类说明法)  要说明事物的特征,往往从单方面不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属性的异同,把事物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  分类别是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的重要方法.  运用分类说明法,要按照一定的标准,对事物和事理的不同方面分别加以说明.  (6)打比方  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说明文中的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同修辞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不同的是,比喻修辞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而说明多用明喻和暗喻,借喻则不宜使用.  (7)摹状貌  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可以进行状貌摹写,这种说明方法叫摹状貌.  (8)下定义(定义说明法)  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有时为了突出事物的主要内容和主要问题,往往用简明扼要的话给事物下定义,使读者对被说明对象有个明确的概念.例如《统筹方法》一文中,作者运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给统筹方法下定义:“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语言简明、扼要、准确.  下定义的时候,可以根据说明的目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考虑.有的着重说明特性,如关于“人”的定义;有的着重说明作用,如关于“肥料”的定义;有的既说明特性又说明作用,如关于“统筹方法”和“应用科学”的定义.  (9)作诠释  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这种方法叫诠释法.  定义法和诠释法常采用“某某是什么”的语言形式.形式相同,如何区分呢?一般来说,“是”字两边的话能够互换,就是定义;如果不能互换,就是诠释.  例如,“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这句话,改成“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是人”,意思不变.“雪是在云中形成的一种固态降水物”这句话,如果改为“云中形成的固态降水物是雪”就不成.由此可以辨别,前一句是定义说明,后一句是诠释说明.  (10)画图表  为了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还可以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有些事物解说更直接、更具体.  一篇说明文单用一种说明方法很少,往往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采用什么说明方法,一方面服从内容的需要,另一方面作者有选择的自由.是采用一种说明方法,还是采用多种说明方法,是采用这种说明方法,还是那种说明方法,可以灵活,不是一成不变的.  (11)作假设  假设说明即用假定的环境来预设将出现的状况说明书事物的方法.  例如《太阳》中:“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将到处是黑暗,到处是寒冷,没有风霜雨露,没有草木野兽,自然也不会有人.”这就强调了太阳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  引用说明法:也叫引资料.引用一些文献资料、诗词、俗语、名人名言,可使说明更具说服力.例如《中国石拱桥》一文,就引用了唐朝张嘉贞的话,说明赵州桥的设计和施工巧妙绝伦.

5:【证全等三角形能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证明同一个问题么.】


知识要点归纳:

能,可以用边角边,边边角,角角边,角边角等,证出即可.

猜你喜欢:

1:什么是“四色问题”?

提示:在给地图着色的时候,我们总是给相邻的不同区域涂上不同的颜色,使这些区域互相之间有所区别。那么,画一张地图,要用多少种不同的颜色呢?如果一张地图需要用四种颜色着色,我们就称它为“四色地图”;如果需要用五种颜色,我们就称它为“五色地图...

2:什么是四色定理

提示:四色定理又称四色猜想、四色问题,是世界三大数学猜想之一。四色定理是一个著名的数学定理,通俗的说法是:每个平面地图都可以只用四种颜色来染色,而且没有两个邻接的区域颜色相同。 1976年借助电子计算机证明了四色问题,问题也终于成为定理,...

3:为什么地图只需四色即可染完

提示:地图只使用四种颜色,是因为四色定理的存在。 四色定理是一个著名的数学定理,通俗的说法是:每个平面地图都可以只用四种颜色来染色,而且没有两个邻接的区域颜色相同。四色定理的本质就是在平面或者球面无法构造五个或者五个以上两两相连的区域...

4:数学上所谓“四色问题”的研究

提示:没有所谓的答案 地图四色定理(Four color theorem)最先是由一位叫古德里(Francis Guthrie)的英国大学生提出来的.德·摩尔根(Augustus De Morgan,1806~1871)1852年10月23日致哈密顿的一封信提供了有关四色定理来源的最原始的记载。

5:四色原理

提示:世界近代三大数学难题之一。四色猜想的提出来自英国。1852年,毕业于伦敦大学的弗南西斯·格思里(Francis Guthrie)来到一家科研单位搞地图着色工作时,发现了一种有趣的现象:“看来,每幅地图都可以用四种颜色着色,使得有共同边界的国家着上不同...

上一篇:苏辙

下一篇:僵尸先生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