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一:“钲”这个字怎么念?
拼音: zhēng, 笔划: 10部首: 钅 五笔输入法: qghg 笔顺编号:3111512121
击奏体鸣乐器。中国古代打击乐器。铜制。古代的
钲有两种形制,其一指殷周时代的“铙”(与现在所称
的铙钹不同),《说文》:“钲,铙也,似铃,柄中,上
下通。”其实当时的钲与铙在形制上有所不同。钲用于
军事,见后汉李尤《钲铭》:“申严号令,誓饬师旅;以
肃纪律,万众是听”;其二系指古代传自南方民族的锣
形乐器,唐杜佑《通典》云埂“钲……有如大铜叠,悬而
击之,以节鼓,呼曰钲。”宋陈□《乐书》也记载钲是来
自南方的乐器。泰国、缅甸、印度尼西亚等国均有编钲。
钲也用于仪仗乐队。《明会典?大驾卤簿》:“金钲四
面,铜质、竹匡,用红梗系钲于匡。钲径九寸五分。”这
种用于鼓吹乐的钲,悬挂在双龙架上,形如铜锣,以木
槌敲击发音。
相关词语: 钲鼓 钲@ 云钲 钲鼙 钲铙 钲人 钲歌 银钲 司钲 神钲 锋钲 鼓钲 金钲 鸣钲
问题二:钲这个字念什么 是多音字吗?
\是多音字
钲1
(钲)
zhēng(ㄓㄥˉ)
[1]古代的一种乐器,用铜做的,形似钟而狭长,有长柄可执,口向上以物击之而鸣,在行军时敲打。
钲2
(钲)
zhèng(ㄓㄥA)
[1]化学元素“镄”的旧称。
------〖词性与应用〗-------
钲(钲)
zhēng
【名】
[1]古代乐器名。形如钤,有柄可执,行军时用
钲,铙也,似铃,柄上下通。――《说文》
钲,铃也。――《广雅?释器》
司铎授钲。――《东京赋》
方叔率止,钲人伐鼓。――《诗?小雅?采芑》
又如:钲鼓(古时行军击钲使士兵肃静,击鼓使士兵前进。后用钲鼓为军事的代称);钲歌(即铙歌,军乐);钲人(掌管鸣钲击鼓之事的官吏);钲@搭酃?
[2]钟身正面的上部
于上谓之鼓,鼓上谓之钲,钲上谓之舞。――《周礼?考工记》。孙诒让正义:“程瑶田云:『鼓上,为钟体之上段正面也,谓之钲。』”
部首: 钅 笔画: 5 外笔画: 5
笔顺码:3111512121
问题三:钲鸿基的钲读什么???????????????????????
钲 zheng 一声问题四:征字下面心字怎么读
惩:征字下面心字读 chéngchéng
惩的繁体字是:惩
⑴ ㄔㄥˇ⑵ 戒止:~前毖后。
⑶ 处罚,警戒:严~。~罚。~办。~戒。~治。~一警百。
⑷ 苦于:“~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⑸ 郑码:OIIW,U:60E9,GBK:B3CD
⑹ 笔画数:12,部首:心,笔顺编号:332121214544参考词汇
问题五:杲 这个字怎么读
杲拼音:[gǎo]
来自百度汉语|报错
杲_百度汉语
[释义]
1.日出明亮。 2.明亮;光明。 3.高远。 4.白。5.姓。
问题六:屈、钲、潼、三字草书怎么写
屈、钲、潼问题七:treyarch怎么读 。。。。。 20分
读存档,顺便让你反思反思。问题八:钲字粤语怎么读,求帮忙,谢谢
两个发音都ok,zing1或zing3,分别同音字为:贞,正问题九:“隼”这个字怎么读,象征着什么
隼拼音:[sǔn]
[释义] 鸟类的一科,翅膀窄而尖,上嘴呈钩曲状,背青黑色,尾尖白色,腹部黄色。饲养驯熟后,可以帮助打猎。亦称“鹘”。
问题十:曹操北征乌桓这个字音怎么读
乌桓[wū huán]亦作“ 乌丸 ”。古时北方少数民族名。原是 东胡族 的一支, 西汉 初被 匈奴 击败,迁移到 乌桓山 ,因以为名。 汉 建安 十二年 曹操 破 乌桓 ,徙万馀落至中原,其势遂衰。见《汉书?匈奴传下》、《后汉书?乌桓传》。后世诗文中亦泛指北方少数民族或其居住地。 南朝 陈 徐陵 《武皇帝作相时与北齐广城主书》:“ 庸 、 蜀 、 氐 、 羌 之兵, 乌丸 百虏之骑,以此众战,谁能御之?” 元 张昱 《白翎雀歌》:“ 乌桓 城下白翎雀,雄鸣雌随求饮啄。” 明 王清 《塞上感怀》诗:“梦回绝域 乌桓 地,战罢空山 敕勒 营。”
“乌桓”,中国古代民族之一。亦作乌丸,乌桓族原为东胡部落联盟中的―支。原与鲜卑同为东胡部落之一。其族属和语言系属有突厥、蒙古、通古斯诸说,未有定论。公元前3世纪末,匈奴破东胡后,迁至乌桓山(又曰乌丸山),遂以山名为族号,大约活动于今西拉木伦河两岸及归喇里河西南地区。公元前119年(西汉武帝元狩四年),汉军大破匈奴,将匈奴逐出漠南,乌桓又臣属汉朝,南迁至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塞外驻牧,代汉北御匈奴。公元49年(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五年),乌桓又从五郡塞外南迁至塞内的辽东、渔阳及朔方边缘十郡,即今辽河下游、山西河北北部及内蒙古河套一带驻牧。乌桓在两汉时先后两次南迁,逐渐发展壮大,但受汉护乌桓校尉管辖,分成若干部落,各自为政,一直没形成统一的部落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