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安史之乱

时间:2023-11-13 02:25:01编辑:奇闻君

这是个大题目,简单解答吧。

这是一个双方比烂的过程,安禄山父子、史思明父子更烂一些,于是唐朝获胜了。

1、安史叛军的失误。

五路进攻,只有安禄山从范阳——洛阳——长安一路打通了,其他山西方向、江淮方向、西南方向、河曲攻略都以失败告终,被郭子仪、李光弼、鲁炅、张巡挡住。如果坚决一点儿,各路进攻互相协调,估计就是全国糜烂,唐军胜利难度更大;

叛军怕唐军失败,于是自己杀自己玩儿,安庆绪杀了安禄山,史思明杀了安庆绪,史朝义杀了史思明,史朝义没人可杀了就自杀。

(安禄山)

2、唐朝平叛的两大失误,以及身在唐营心在燕的一批人。

李隆基准定是叛军一伙儿的,安禄山本来过不了潼关,但李隆基先杀了封常青和高仙芝,又逼迫哥舒翰离开坚城和叛军野战,结果全军覆灭,丢了潼关,也丢了长安;

李隆基的儿子唐肃宗李亨也是叛军一伙儿的,在郭子仪收复长安、洛阳之后,防备他老爹比平叛更重要,没有对安庆绪赶尽杀绝,给了叛军喘息余地。至于李亨后来只信任宦官,使唐朝军队指挥体系混乱,闲置郭子仪,这些都不算事儿;

这父子俩的存在,安史之乱多延长了四年。

父子俩的亲信宦官也是叛军一伙儿的,鱼朝恩等宦官顶上叛军几个师,谗言郭子仪,逼反了仆固怀恩这个第二次收复洛阳的大功臣,吓坏了李光弼这个太原保卫战的大功臣。

3、平叛基本过程。

第一阶段,一年左右。叛军方安禄山进攻洛阳、长安。史思明稳固后方、偏师进山西失败;唐军方是退守潼关,收复山西。李隆基放弃潼关、长安,马嵬之变放弃杨国忠、杨玉环,李亨自立为帝;

第二阶段,一年左右。安禄山死,叛军进攻李亨大本营,进攻山西,偏师进攻河曲,进攻西南,进攻江淮;唐军方是郭子仪回援大本营,平定河曲。李光弼太原保卫战大胜史思明。鲁炅守南阳一年,张巡守睢阳十个月;

第三阶段,两年左右。唐军方郭子仪收复长安,收复洛阳,停了一年再进攻退守邺城的安庆绪,被史思明援军击败,再失洛阳;叛军是一路退到邺城,史思明降唐又叛,援助邺城安庆绪,杀安庆绪,再占洛阳;

第四阶段,三年半左右。唐军方肃宗死了,仆固怀恩收复洛阳,逼降安史余孽田承嗣、李怀仙等,安史之乱平;叛军方是史朝义杀了史思明,丢了洛阳,手下众叛亲离,史朝义自杀。

根本不是几百字能说清楚的,刚写了一篇安史之乱的文,还没来得及发,三千字,从中抽一些内容解答。

大唐平定安史之乱,大抵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昏头转向不知所措,大唐辉煌百年,本土百年未发生战事,战备松驰,安史叛军如秋风扫落叶,仅用了35天的时间,就占据了大唐的东都洛阳。

回过神来的唐军在各地都开展了有效的抵抗,特别是张巡许远在睢阳,颜真卿颜杲卿兄弟在太原,都有力的遏制了叛军,而高仙芝哥舒瀚先后固守潼关,也是安史叛军迈不过的坷。

原本形势有利于李唐,但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长,唐玄宗李隆基和他的太监们一通瞎指挥,固守潼关的唐军主动出击迎来大败,让安史叛军攻破潼关,唐玄宗李隆基出逃,在马嵬坡失去了他的江山和爱情。

这一阶段从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到十年六月。

第二阶段安史自乱阵脚,李唐迎来喘息之机,长安沦陷李唐危在旦夕,原来这是安史叛军最好的机会,但安史叛军却内部起火,李唐的头号克星安禄山被自己的儿子安庆绪给干掉了,而李唐新登基的唐肃宗李亨重用郭子仪李泌一武一文两大支柱,稳定了政局,在军事上也逐渐呈压倒性趋势,安禄山死后第二年,郭子仪就率兵收复了长安和洛阳

可以说,如果不是后来李唐再度犯低级失误的话,安史之乱平可平定在第二阶段。

但李唐的问题还是在于朝堂,后戚太监干政,随后唐军与安军决战邺城,唐军拥有六十万大军,安军不过十万余部,但这次决战的总指挥,唐军竟然没有让郭子仪担纲总指挥,太监鱼朝恩成为这次决战的最高司令官,一地鸡毛,平已降了唐军的史思明又临阵反水,结果唐军以多击少竟然被打得溃不成军。

这阶段从天宝十五年到乾元二年(公元759年)3月。

第三阶段,叛军秋后蚂蚱,唐军拖拖拉拉。

史思明虽再举反旗,但几经折腾,安史叛军也没有多少家底了,而他的命运和他的大哥安禄山一样,很快也是被儿子所杀,李唐这边李亨也死了。

此时的叛军已经起了不多大波浪,反而,如何平定叛军成了政治问题而不是军事问题。

大唐内部派系重重,平安史之乱最大功臣郭子仪最后时期基本被废,自己拥有几十万大军,李唐却最终选择向回纥借兵,宝应元年,由仆固怀恩任兵马副元帅率唐军联合回纥军与史朝义在洛阳进行决战,最终一举平定叛军。

这一阶段从乾元二年(公元759年3月)到宝应元年(公元762年)

安史之乱自此结束,从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到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历时七年,大唐从此由盛转衰。

答疑人:今日头条历史自媒夜狼文史工作室主编夜狼啸西风

上一篇:全国最穷的泗县

下一篇:黑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