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瞻

时间:2023-11-15 02:18:05编辑:奇闻君

贺循(260年-319年8月28日),字彦先。会稽郡山阴县人,两晋时期名臣,孙吴后将军贺齐曾孙、孙吴中书令贺邵之子。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贺循早有名声,与纪瞻、闵鸿、顾荣、薛兼并称“五俊”。初任五官掾、阳羡县令、武康县令、太子舍人等职,在地方颇有政绩。后退居会稽,参与讨伐石冰之乱,又拒绝叛将陈敏的封赏。琅玡王司马睿(晋元帝)出镇建业后,贺循应邀为其效力,历官吴国内史、军谘祭酒、太常等职,对朝廷礼仪多有补助。太兴二年(319年),贺循去世,年六十。获赠司空,谥号“穆”。贺循善作文章,博览群籍。有文集五卷(一作二卷),今已佚。

人物生平

世胄高门

贺循的祖先庆普,在西汉时传授《礼》,即世人所称的“庆氏学”;贺循的族高祖贺纯,学识渊博享有盛名,避汉安帝刘祜之父清河孝王刘庆之讳,改为贺姓;曾祖贺齐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名将;祖父贺景官至灭贼校尉;父亲贺邵,在孙皓时官至中书令。

天策元年(275年),贺邵被孙皓所枉杀,其家族被流放到临海郡,当时少年贺循也随家迁居。直至太康元年(280年),吴国灭亡,贺循才得以返回家乡。

声名鹊起

贺循节操高尚,童年时即异于常人,言行举止必定守礼仪、懂谦让,与纪瞻、闵鸿、顾荣、薛兼等齐名,并称“五俊”。被会稽国相丁乂请为五官掾,扬州刺史嵇喜察举他为秀才,出任阳羡县令,他以宽宏仁义为立身之本,不求考绩优异。

之后,贺循转任武康县令。武康县的风俗习于厚葬,遇到凶忌之日即停殡不葬,贺循对这些习俗都加以禁止。他的政令教化广为流传,临近的城邑都纷纷效仿。但因贺循在朝中无人举荐,所以久久无法进升。著作郎、文学家陆机曾上疏举荐贺循,认为他可任尚书郎。朝廷在许久后,才召贺循补任太子舍人。

建始元年(301年),赵王司马伦篡位,转贺循为侍御史,但他以患病为由离职。后来被任命为南中郎将长史,但贺循未赴任。

守节不出

太安二年(303年),张昌起义爆发,李辰在江夏郡起兵叛乱,朝廷征镇都无力征讨、望风而逃。李辰的副帅石冰占领扬州,驱逐了会稽国相张景,用曾任宁远护军的程超取代他,又命自己的长史宰与兼领山阴县令。十二月,江南豪族王矩、顾秘、周玘等起兵讨伐石冰,推举顾秘任都督扬州九郡诸军事,向各州郡传布檄文,杀掉石冰所任命的部将官吏。贺循也在会稽起兵响应。石冰的大将抗宠当时有数千士兵,屯驻在郡中的讲堂。贺循向抗宠移传檄文,陈述叛降的利弊,抗宠于是逃跑,程超和宰与都向贺循投降,会稽郡得以平定。贺循派人迎接张景回郡后,立即遣送士兵、闭门不出,不参与论功报赏。

永兴二年(305年),右将军陈敏起兵叛乱,诈称朝廷诏书,任命贺循为丹杨内史。贺循推脱说自己患有脚疾,手不能握笔,又服用寒食散,披头散发、袒露身体,来表示自己不能被任用,陈敏最终不敢逼迫他。当时扬州的世族豪强大多被迫就范,有的因年老多病,也被加封官职,只有贺循与吴郡世族朱诞没有参与其中。

霸朝儒宗

永嘉元年(307年),陈敏之乱平定,征东将军周馥建议让贺循兼领会稽国相,不久后任吴国内史,朝廷公车以贤良科征召他,贺循都没有就任。同年九月,安东将军、琅玡王司马睿(即晋元帝)出镇建业,采纳司马王导的建议,派他拜访顾荣与贺循,二人接受邀请前往司马睿处,贺循被任命为吴国内史,参与商议军政事务。东海王司马越又任命贺循为参军,征召为博士,但贺循都未应征。

永嘉五年(311年)五月,司马睿被任命为镇东大将军,因镇东军司顾荣逝世,便延引贺循代理此职。贺循称自己病重,十多次上奏推辞,司马睿亲自写信劝说,他也没有应召。其后,司马睿承制任命贺循为军谘祭酒。贺循以患病为由推脱,经多次催逼而不得已,才带病赴朝。贺循因羸弱患病而无法上朝拜谒,司马睿便就地为他加朝服,赐宅第一区以及车马床帐衣褥等物,贺循辞让,没有接受任何赏赐。

建武(317年-318年)初年,贺循升任太常。朝廷有犹豫不定之事,都向他咨询,贺循常常据礼回答。

太兴二年七月乙丑日(319年8月28日),贺循去世。朝廷追赠司空,赐谥“穆”。

上一篇:超模图片

下一篇: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