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尧受舜文言文翻译
1. 帝尧授舜的文言文翻译
原文:
尧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而老,令舜摄行天子之政,荐之於天。尧辟位凡二十八年而崩。百姓悲哀,如丧父母。三年,四方莫举乐,以思尧。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於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而卒授舜以天下。尧崩,三年之丧毕,舜让辟丹朱於南河之南。诸侯朝觐者不之丹朱而之舜,狱讼者不之丹朱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丹朱而讴歌舜。舜曰“天也”,夫而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是为帝舜。
译文:
尧在位七十年得到舜,又过二十年因年老而退位,让舜代行天子政务,向上天推荐。尧让出帝位二十八年后逝世。百姓悲伤哀痛,如同死了生身父母一般。三年之内,各地没有人奏乐,为的是悼念帝尧。尧了解自己的儿子丹朱不成材,不配传给他天下,因此才姑且让给舜。授权给舜,天下人就都得到利益而只对丹朱一人不利;传给丹朱,天下人就会遭殃而只有丹朱一人得到好处。尧说:“总不能使天下人受害而只让一人得利”,所以最终还是把天下传给了舜。尧逝世后,三年服丧完毕,舜把帝位让给丹朱,自己躲到了南河的南岸。诸侯前来朝觐的不到丹朱那里去却到舜这里来,打官司的也不去找丹朱却来找舜,歌颂功德的,不去歌颂丹朱却来歌颂舜。舜说“这是天意呀”,然后才到了京都,登上天子之位,这就是舜帝。
2. 帝尧受舜翻译:三年,四方莫举乐,以思尧
一、尧担心自己的儿子不能担当大事。
\r《史记》中,有两处点明了尧对儿子丹朱的失望。\r其一:有大臣举荐(或者是恭维)丹朱,曰:\\“嗣子丹朱开明。”
尧曰:\\“吁!顽凶,不用。”\r其二:\\“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以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
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而卒授舜以天下。”
\r由此可见,尧对自己儿子非常了解,他认为儿子没有掌管天下的本领,如果把权力给了儿子,那么天下可能因此而不安。用历史的眼光看待尧反对儿子受帝位的原因是:丹朱如果得了天下后,而可能造成天下大乱,近而引来杀身大祸,说得更严重一点,可能殃及家族。
尧明哲保其子身,更为了保其家族,而不授权予丹朱。\r二、尧、舜本一家。
\r尧并不是因为舜能干,而就把位子让给他,尧选择继承人时,除儿子外,也想在自己的家族中寻找。《史记》中记载:\\“尧曰:‘悉举贵戚疏远隐匿者。
’众人皆举荐舜。尧曰:‘然,朕闻之。
吾其试哉。’”\r从图中足以看出尧和舜本是同根而生,有血源关系,只不过从穷蝉起被废为庶人,直到舜这一代都是老百姓罢了。
\r三、尧和舜的翁婿关系。\r尧为了试探舜的品行,观其品德,\\“尧妻之二女”。
笔者通过通读全文,理解为\\“二女”为:其一是尧把二女儿嫁给舜;其二为:尧把两个女儿都嫁给舜。因为后文中有一句\\“尧二女不敢以贵骄事舜亲戚,甚有妇道。”
由此可见,尧绝对不是随便把自己身边的女子给舜当妻子,而是自己的女儿,不管是一个也好,两个也罢。\r尧的用意很明显,嘴上说让二女观其品行,其实早有心把帝位传给舜,要不谁能下这样的血本。
也正是有了这层关系,尧死后,\\“百姓悲哀,如丧父母,三年,四方莫举乐,以思尧。老百姓如此方式悼念尧,大家还不是为了尧和舜的翁婿关系。
另外,也正是有了这层关系,尧死后,其子丹朱也有疆土,全家仍然富贵。
3. 【英语翻译(及尧受终之后,)舜又以天下让卷(善卷).卷曰:“昔
试译如下:(到唐尧去世以后),虞舜又要将天子的位子让给善卷.善卷说:“从前唐尧统治天下时,不行教化之令而百姓纷纷跟随他,不行奖赏之令而百姓努力劳作.社会上分配平均,百姓安居乐业,不知道有哀怨,也不知道有欢喜.现在你却盛大地制作华丽的服饰使百姓眼花缭乱,很复杂地弹奏五音以扰乱人们的耳目,盛大地创作《韶》乐以愚昧人们的心智,天下之乱,将从此开始.我即使做了天子,哪又有什么用处呢?我立于宇宙之中,冬天穿着皮毛衣服以御寒,夏天穿着絺葛衣服以纳凉;春天耕种,形体足够劳动;秋天收获,身体足够安养;太阳出来开始劳作,太阳下山便休息,逍遥自在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我要天下的位子干什么呢!可悲啊!你不了解我啊!”最终还是不接受舜之让位而离开了,进入深山隐居,没有人知道他住的住处.。
4. 求≤孝感动天文言文翻译
孝感动天,
《二十四孝》中第一个故事,讲述的是虞舜孝心感动上天。《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诗选》,由历代二十四个孝子从不同角度、不同环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而成。
原文
虞舜,瞽瞍之子。性至孝。父顽,母嚚,弟象傲。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鸟为之耘。其孝感如此。帝尧闻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让焉。
释义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历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后人有诗赞曰:队队春耕象,纷纷耘草禽。嗣尧登宝位,孝感动天心。
舜对家人祸心的不嫉恨,体现的是一种“宽恕”、“隐忍”的精神,于是就有“忍人之所不能忍”,最终“成人之所不能成”的人生智慧。
摘自《百度百科》‘孝感动天’词条。
5.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文言文翻译
唐太宗问魏徵:“君主怎样能够明辨是非,怎样叫昏庸糊涂?”魏徵答:“广泛地听取意见就能明辨是非,偏信某个人就会昏庸糊涂。从前帝尧明晰地向下面民众了解情况,所以有苗作恶之事及时掌握。
舜帝耳听四面,眼观八方,故共、鲧、欢兜都不能蒙蔽他。秦二世偏信赵高,在望夷宫被赵高所杀;梁武帝偏信朱异,在台城因受贿被下臣侮辱;隋炀帝偏信虞世基,死于扬州的彭城阁兵变。所以人君广泛听取意见,则宦官不敢蒙蔽,下面的情况得以反映上来。”唐太宗说:“好啊!”
原文:
上问魏徵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昔尧清问下民,故有苗之恶得以上闻;舜明四目,达四聪,故共、鲧、欢兜不能蔽也。
秦二世偏信赵高,以成望夷之祸;梁武帝偏信朱异,以取台城之辱;隋炀帝偏信虞世基,以致彭城阁之变。是故人君兼听广纳,则贵臣不得拥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上曰:“善哉。”
扩展资料:
赏析与启迪
通过“明”与“暗”、“兼听”和“偏信”的对比,“兼听”与“偏信”的利弊一目了然。一个善于兼听的人,无疑是一个明智的人,一个乐于纳言的人,一定是一个有胸怀的人。
人的潜意识里,亲疏有别。血缘情感亲近与否,关系着一件事情的判断与解决方式的不同,在信任的程度中就会有很大的差别———对最信任的人说的话,不会怀疑或极少怀疑,而对旁人说的话,则半信半疑甚至完全不信。
事实上,你最信任的人说的话,不见得客观公正,而旁人说的话未必就是错的。关键是怎样将反馈回来的信息加以整理和分析,作出正确的判断。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6. 请问有谁知道尧 舜 禹的禅位故事
《史记故事》
——五帝本纪第一
黄帝姓公孙,名轩辕。一生下来就能说话,自幼聪明伶俐。成年后见多识广,通晓天下。
轩辕的时候,炎帝的后代衰败没落,诸侯都互相侵占,黄帝趁此时混乱,打败了炎帝。后来黄帝把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
黄帝有二十四个儿子,最终获得姓氏的只有十四人。黄帝逝世后他的孙子也就是昌意的儿子高阳继位。高阳去世后是玄嚣的孙子高辛继位。高阳和高辛都很有才能,与黄帝一样使国家国泰民安。高辛也从不为自己着想,从来都是以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所以臣民们甘心臣服。高辛逝世后帝尧接任,他的仁德就像上天无处不在,他的智慧像神明无所不能,接近他,便感觉到恰似太阳。尧看到哪些地方的民众忍辱负重,便前去安抚。
帝尧用人也十分妥当,他的继承人是一个平名百姓“虞舜”。舜同样也很谦让,待尧去世后他便把自己的位让给要的儿子丹朱,自己隐居山中,而臣民每天上朝不去拜见丹朱而参见舜;有告状的不去找丹朱而去找舜。后来舜按捺不住,终于又当上了帝王。
舜也仿照尧的方法禅位给禹,禹也像舜一样等舜去世后再把位置还给舜的儿子,但大臣却只给禹进谏,最后禹也回来了。
黄帝、帝颛顼、帝喾、尧、舜就是指五帝。
——五帝本纪第一
黄帝姓公孙,名轩辕。一生下来就能说话,自幼聪明伶俐。成年后见多识广,通晓天下。
轩辕的时候,炎帝的后代衰败没落,诸侯都互相侵占,黄帝趁此时混乱,打败了炎帝。后来黄帝把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
黄帝有二十四个儿子,最终获得姓氏的只有十四人。黄帝逝世后他的孙子也就是昌意的儿子高阳继位。高阳去世后是玄嚣的孙子高辛继位。高阳和高辛都很有才能,与黄帝一样使国家国泰民安。高辛也从不为自己着想,从来都是以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所以臣民们甘心臣服。高辛逝世后帝尧接任,他的仁德就像上天无处不在,他的智慧像神明无所不能,接近他,便感觉到恰似太阳。尧看到哪些地方的民众忍辱负重,便前去安抚。
帝尧用人也十分妥当,他的继承人是一个平名百姓“虞舜”。舜同样也很谦让,待尧去世后他便把自己的位让给要的儿子丹朱,自己隐居山中,而臣民每天上朝不去拜见丹朱而参见舜;有告状的不去找丹朱而去找舜。后来舜按捺不住,终于又当上了帝王。
舜也仿照尧的方法禅位给禹,禹也像舜一样等舜去世后再把位置还给舜的儿子,但大臣却只给禹进谏,最后禹也回来了。
黄帝、帝颛顼、帝喾、尧、舜就是指五帝。
7. 求≤孝感动天文言文翻译
孝感动天, 《二十四孝》中第一个故事,讲述的是虞舜孝心感动上天。
《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诗选》,由历代二十四个孝子从不同角度、不同环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而成。 原文 虞舜,瞽瞍之子。
性至孝。父顽,母嚚,弟象傲。
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鸟为之耘。其孝感如此。
帝尧闻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让焉。 释义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
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
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历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
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后人有诗赞曰:队队春耕象,纷纷耘草禽。嗣尧登宝位,孝感动天心。
舜对家人祸心的不嫉恨,体现的是一种“宽恕”、“隐忍”的精神,于是就有“忍人之所不能忍”,最终“成人之所不能成”的人生智慧。 摘自《百度百科》‘孝感动天’词条。
求>文言文翻译
孝感动天,
《二十四孝》中第一个故事,讲述的是虞舜孝心感动上天。《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诗选》,由历代二十四个孝子从不同角度、不同环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而成。
原文
虞舜,瞽瞍之子。性至孝。父顽,母嚚,弟象傲。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鸟为之耘。其孝感如此。帝尧闻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让焉。
释义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历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后人有诗赞曰:队队春耕象,纷纷耘草禽。嗣尧登宝位,孝感动天心。
舜对家人祸心的不嫉恨,体现的是一种“宽恕”、“隐忍”的精神,于是就有“忍人之所不能忍”,最终“成人之所不能成”的人生智慧。
摘自《百度百科》‘孝感动天’词条。
文言文一念孝心
1. 一念孝心文言文翻译
一念孝心
去余家十余里,有瞽者姓卫。戊午除夕,遍诣常呼弹唱家辞岁。各与以食物,自负以归,半途失足堕枯井中,既在旷野僻径,又家家守岁,路无行人,呼号嗌干,无应者。幸井底气温,又有饼饵可食,渴甚则咀水果,竟数日不死。会屠者于以胜驱豕归,距井犹半里许,忽绳断豕逸,狂奔野田中,亦失足堕井。持钩出豕,乃见瞽者,已气息仅属矣。
外不当屠者所行路,殆若或使之也。先兄晴湖问以井中晴状,瞽者曰:“是时万念皆空,心已如死。惟念老母卧病,等瞽子以养,今并瞽子亦不得,计此时恐已饿莩,觉酸彻肝脾,不可忍耳。”先兄曰:“非此一念,王以胜所驱豕,必不断绳。”
【译文】
离我们老家十几里的地方,有位姓卫的盲艺人。乾隆戊午(1738)年除夕之前,他走家串户为各家演唱辞年贺岁的小曲。每家也纷纷赠送给他一些食物,他便用口袋背着这些食物往家走。半路上,他不幸失足坠入一口枯井中。这口枯井地处荒郊旷野,又刚好是除夕,家家团圆守岁,路上几乎没有行人。盲艺人在枯井里喊哑了嗓子,也没人听见:幸亏枯井底下温度暖和,又有口袋里的干粮可吃,渴便细细地嚼几口水果,竟然几天不死。
正赶上有位叫王以胜的屠夫驱赶着一口猪归来。在离枯井半里多的地方,那猪忽然挣断绳索,在田野里狂奔乱跑,结果也掉进了这口枯井里。王以胜用挠钩把猪钩上来时,发现枯井中还有一个人,这样,盲艺人才得救,但已奄奄一息了。
这口枯进原本不在王以胜所要走的路途上,他之所以被引到这里来,大概是有鬼神在暗中指使吧。先兄晴湖曾问过盲艺人身处枯井中的心情状态,盲艺人说:“我当时万念俱空,心如死灰。只惦念家中有老母亲卧病在床,还等着瞎儿子回来赡养呢!如今,她连个瞎儿子也失去了,恐怕此时早巳饿得不行了,想到这里,不由得心潮汹涌,肝胆欲裂,痛不可忍,”
先兄晴湖说:“如果盲艺人当时没有这个念头,想必王以胜拴猪的绳子也不会断了。”
2. 一念孝心文言文翻译
一念孝心去余家十余里,有瞽者姓卫。
戊午除夕,遍诣常呼弹唱家辞岁。各与以食物,自负以归,半途失足堕枯井中,既在旷野僻径,又家家守岁,路无行人,呼号嗌干,无应者。
幸井底气温,又有饼饵可食,渴甚则咀水果,竟数日不死。会屠者于以胜驱豕归,距井犹半里许,忽绳断豕逸,狂奔野田中,亦失足堕井。
持钩出豕,乃见瞽者,已气息仅属矣。外不当屠者所行路,殆若或使之也。
先兄晴湖问以井中晴状,瞽者曰:“是时万念皆空,心已如死。惟念老母卧病,等瞽子以养,今并瞽子亦不得,计此时恐已饿莩,觉酸彻肝脾,不可忍耳。”
先兄曰:“非此一念,王以胜所驱豕,必不断绳。”【译文】离我们老家十几里的地方,有位姓卫的盲艺人。
乾隆戊午(1738)年除夕之前,他走家串户为各家演唱辞年贺岁的小曲。每家也纷纷赠送给他一些食物,他便用口袋背着这些食物往家走。
半路上,他不幸失足坠入一口枯井中。这口枯井地处荒郊旷野,又刚好是除夕,家家团圆守岁,路上几乎没有行人。
盲艺人在枯井里喊哑了嗓子,也没人听见:幸亏枯井底下温度暖和,又有口袋里的干粮可吃,渴便细细地嚼几口水果,竟然几天不死。正赶上有位叫王以胜的屠夫驱赶着一口猪归来。
在离枯井半里多的地方,那猪忽然挣断绳索,在田野里狂奔乱跑,结果也掉进了这口枯井里。王以胜用挠钩把猪钩上来时,发现枯井中还有一个人,这样,盲艺人才得救,但已奄奄一息了。
这口枯进原本不在王以胜所要走的路途上,他之所以被引到这里来,大概是有鬼神在暗中指使吧。先兄晴湖曾问过盲艺人身处枯井中的心情状态,盲艺人说:“我当时万念俱空,心如死灰。
只惦念家中有老母亲卧病在床,还等着瞎儿子回来赡养呢!如今,她连个瞎儿子也失去了,恐怕此时早巳饿得不行了,想到这里,不由得心潮汹涌,肝胆欲裂,痛不可忍,”先兄晴湖说:“如果盲艺人当时没有这个念头,想必王以胜拴猪的绳子也不会断了。”。
3. 文言文关于孝心的段落
1、胡秉言《懿德》
毕生劳作善为荣
淑惠贤明俊秀清
雅敏懿德邻里敬
宽恩睿孝有谦恭
思念父母
思忆椿萱泪雨涟
念合容貌在跟前
亲情无法能割舍
人去楼空寂寞添
信义
人伦初涉步堂庭
礼信恭德悌孝明
社会结交仁义记
椿萱燕绕乐融融
承孝
春至又清明
携亲祭祖灵
磕头焚纸课
礼孝在传承
2、《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3、《别老母》【清】黄仲则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4、《十五》【宋】王安石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5、《岁末到家》【清】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4. 世说新语中孝顺的文言文
德行第一之四十五、纯孝之报
(原文)吴郡陈遗,家至孝,母好食铛底焦饭,遗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贮录焦饭,归以遗母。后值孙恩贼出吴郡,袁府郡即日便征。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归家,遂带以从军。战于沪渎,败。军人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遗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纯孝之报也。
(译)吴郡的陈遗,在家里十分孝顺父母,他妈妈喜欢吃锅巴,陈遗在任吴郡主薄的时候,总是带着一个袋子,每次煮饭,就把锅巴收集在口袋里,回家时送给母亲。后来遇上孙恩攻打吴郡,袁山松当日带兵出征,此时陈遗已经收集了好几斗锅巴,来不及回家,就带上随军出发了。沪渎一仗,官军大败逃溃,跑到了山里,很多人都饿死了,惟独陈遗因为有锅巴得以活了下来。人们认为这是他笃行孝道的报答。
德行第一之四十六、安国涕泪
(原文)孔仆射为孝武侍中,豫蒙眷接。烈宗山陵,孔时为太常,形素羸瘦,著重服,竟日涕泗流涟,见者以为真孝子。
(译)孔安国作孝武帝的侍中时,很受器重。孝武帝去世时,孔安国是太常卿,他身体一向瘦弱,穿着大孝的衣服,整日泪流不断,看见他的人都觉得他是个真孝子。
德行第一之四十七、二吴之哭
(原文)吴道助、附子兄弟居在丹阳郡后,遭母童夫人艰,朝夕哭临。及思至,宾客吊省,号踊哀绝,路人为之落泪。韩康伯时为丹阳尹,母殷在郡,每闻二吴之哭,辄为凄恻,语康伯曰:“汝若为选官,当好料理此人。”康伯亦甚相知。韩后果为吏部尚书。大吴不免哀制,小吴遂大贵达。
(译)吴坦之、吴隐之兄弟住在丹阳郡公署的后面时,他们的母亲童夫人去世了。兄弟二人朝夕到母亲的灵前跪拜,一念及母亲,或者宾客吊唁时,二人便捶胸顿足,号啕大哭,悲痛欲绝,路人都为之落泪。韩伯当时是丹阳尹,他母亲也住在郡署里面,每次听到吴家兄弟二人的哭声,就心里感伤,对韩伯说:“你以后如果作了选拔人才的官,一定要好好照顾这两个人。”韩伯也很欣赏二人。后来韩伯果然作了吏部尚书,此时大哥吴坦之已因悲伤过度身亡,小弟吴隐之因此而富贵显达了。
5. 文言文《锅巴救命》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1)母好食
不知道你加点字是哪几个,所以发了译文译文:吴郡人陈姓某人,在家里非常孝顺.他母亲喜欢吃锅巴,陈遗在郡里做主簿的时候,总是收拾好一个口袋,每逢煮饭,就把锅巴储藏起来,回家的时候就赠送给母亲.后来正值孙恩贼兵侵入吴郡,内史袁山松马上要出兵征讨.这时陈主簿已经聚集收敛到几斗锅巴,来不及回家,于是就带着(锅巴)随军出征.双方在沪渎开战,袁山松大败了,军队溃散,都逃跑到山林沼泽地带,没有吃的,多数人饿死了,陈主薄靠锅巴活了下来.那时人们说这就是孝顺的好报.感悟1)孝敬父母,是做儿女的义务.(2)孝顺父母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并且持之以恒.(3)百善孝为先(4)父母为儿女付出了很多,做儿女的要学会感恩等.(5)授人玫瑰,手有余香.(6)善有善报.感悟很多,请自行选择一点.启示:陈遗是晋朝的一个很小很小军官,但他的母亲很爱吃锅巴,于是他就把剩下的锅巴留着,这样一天一天地下来有好几麻袋.后来发生了战争,他们的军队打了败仗.他们没有粮食,饿得眼冒金星.陈遗突然想起那些锅巴.他们就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几天后,他们便等到了援兵的到来.所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从小养成爱惜粮食的习惯,要时时刻刻紧紧地记牢,无论在任何地方、环境,包括生活中也是要记牢.因为在必要的时候可能会帮你一把.还有就是告诉我们要孝顺,陈因为孝顺,得到老天照顾,报应他的孝顺,让他死里逃生,说明我们每个人都要孝敬自己的父母,毕竟父母养了我们多年,不可恩将仇报,只要不做坏事,终将会得到老天的照顾,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生活中,要有一颗感恩的心百以孝为先.。
6. 求珍惜敬孝的文言文
《二十四孝》讲的都是孝道的故事,你选择吧,有的是糟粕。
例如郭巨埋儿,这样的不可信,也不能行教育之用。 一、孝感动天虞舜 虞舜。
瞽搜之子。性至孝。
父顽母嚣。弟象傲。
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
有鸟为之耘。其孝感如此。
帝尧闻之。事以九男。
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让焉。
系诗颂之。 诗曰对对耕春象。
纷纷耘草禽。嗣尧登帝位。
孝感动天下。 二、亲尝汤药西汉文帝刘恒 西汉文帝。
名恒。高祖第三子。
初封代王。生母薄太后。
帝奉养无担母尝病三年。帝目不交睫。
衣不解带。汤药非亲尝弗进。
仁孝闻于天下。系诗颂之。
诗曰仁孝闻天下。巍巍冠百王。
母后三载玻汤药必先尝。 三、啮指心痛周朝曾参 周。
曾参。字子舆。
事母至孝。参曾采薪山中。
家有客至。母无措参不还。
乃啮其指。参忽心痛。
负薪以归。跪问其母。
母曰。有客忽至。
吾啮指以悟汝耳。后人系诗颂之。
诗曰母指方缠啮。儿心痛不禁。
负薪归未晚。骨肉至情深。
四、单衣顺母周朝闵子骞 周。闵损。
字子骞。早丧母。
父娶后母。生二子。
衣以棉絮。闵损。
衣以芦花。一日。
父令损御车。体寒失鞭。
父察知其故。欲出后母。
损曰。母在一子单。
母去三子寒。后母闻之。
卒悔改。系诗颂之。
诗曰闵氏有贤郎。何曾怨后娘。
车前留母在。三子免风霜。
五、负米养亲周朝子路 周仲由。字子路。
家贫。尝食黍薯之食。
为亲负米百里之外。亲殁。
南游于楚。从车百乘。
积粟万钟。累褥而坐。
列鼎而食。乃叹曰。
虽欲食黍薯之食。为亲负百里之外。
不可得也。有诗为颂。
诗曰负米供甘旨。宁辞百里遥。
身荣亲已没。犹念旧劬劳。
六、卖身葬父汉朝董永 汉董永家贫。父死。
卖身贷钱而葬。及去偿工。
途遇一妇。求为永妻。
俱至主家。主令织布三百疋。
始得归。妇织一月而成。
归至槐阴会所。遂辞永而去。
有诗为颂。 诗曰葬父贷孔兄。
仙姬陌上逢。织布偿债主。
孝感动苍穹。七、鹿乳奉亲周朝郯子 周。
郯子。性至孝。
父母年老。俱患双目。
思食鹿乳。郯子乃衣鹿皮。
往深山群鹿之中。取鹿乳供亲。
猎者见而欲射之。郯子俱以情告。
乃免。有诗为颂。
诗曰亲老思鹿乳。身穿褐毛衣。
若不高声语。山中带箭归。
八、行佣供母后汉江革 后汉江革。少失父。
独与母居。遭乱。
负母逃难。数遇贼。
或欲劫之去。革辄泣告有母在。
贼不忍杀。转客下邳。
贫穷裸跣。行佣以供母。
母使身之物。莫不毕给。
有诗为颂。 诗曰负母逃危难。
穷途贼犯频。告知方获免。
佣力以供亲。 九、怀橘遗亲后汉陆绩 后汉陆绩。
字公纪。年六岁。
至九江见袁术。术出橘待之。
绩怀橘二枚。及跪拜辞堕地。
术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乎。
绩跪答曰。吾母性之所爱。
欲归以遗母。术大奇之。
有诗为颂。 诗曰孝悌皆天性。
人间六岁儿。袖中怀橘实。
遗母报深慈。 十、乳姑不怠唐朝唐夫人 唐。
崔南山曾祖母长孙夫人。年高无齿。
祖母唐夫人。每日栉洗升堂。
乳其姑。奶不粒食。
数年而康。一日玻长幼咸集。
乃宣言曰。无以报新妇恩。
愿子孙妇。如妇之孝敬足矣。
有诗为颂。 诗曰孝敬崔家妇。
乳姑晨盥梳。此恩无以报。
愿得子孙如。 十一、恣蚊饱血晋朝吴猛 晋。
吴猛。年八岁。
事亲至孝。家贫。
榻无帷帐。每夏夜。
蚊多潜肤。恣取膏。
虽多不驱之。恐其去以而噬亲也。
爱亲之心至矣。有诗为颂。
诗曰夏夜无帷帐。蚊多不敢挥。
恣取膏血饱。免使入亲帏。
十二、卧冰求鲤晋朝王祥 晋。王祥母丧。
继母朱氏。不慈。
父前数谮之。由是失爱于父母欲食鲜鱼。
时天寒地冻。祥解衣。
卧冰求之。冰忽自解。
双鲤跃出。持归供母。
有诗为颂。 诗曰继母人间有。
王祥天下无。至今河上水。
留得卧冰模。 十三、为母埋儿汉朝郭巨 汉。
郭巨家贫。有子三岁。
母尝减食与之。巨谓妻曰。
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父母之食。
盍埋此子。及掘坑三尺。
得黄金一釜。上云官不得龋民不得夺。
有诗为颂。 诗曰郭巨思供亲。
埋儿为母存。黄金天所赐。
光彩照寒门。 十四、搤虎救父晋朝杨香 晋。
杨香年十四。常随父丰往田间获粟。
父为虎曳去。时杨香手无寸铁。
惟知有父而不知有身。踊跃向前。
搤持虎颈。虎亦靡然而逝。
父方得免于害。有诗为颂。
诗曰深山逢白额。努力搏腥风。
父子俱无恙。脱身馋口中。
十五、弃官寻母宋朝朱寿昌 宋。朱寿昌七岁。
生母刘氏。为嫡母所妒。
复出嫁。母子不相见者五十年。
神宗朝弃官入秦。与家人诀。
谓不寻见母。誓不复还。
后行次同州得之。时母年已七十有余。
有诗为颂。 诗曰七岁离生母。
参商五十年。一朝相见后。
喜气动皇天。 十六、尝粪忧心南齐庚黔娄 南齐。
庚黔娄为孱陵令。到县未旬日。
忽心惊流汗。及弃官归。
时父疾始二日。医曰。
欲知愈剧。但尝粪。
苦则佳。黔娄尝之。
甜。心甚忧之。
至夕。稽颡北辰。
求以身代父死。有诗为颂。
诗曰到县未旬日。桩庭遘疾深。
愿将身代死。北望起忧心。
十七、戏彩娱亲周朝老莱子 周。老莱子至性孝。
奉养二亲。备极甘脆。
行年七十。言不称老。
常着五彩斑斓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
又常取水上堂。诈跌卧地。
作婴儿啼以娱亲。有诗为颂。
诗曰戏舞学骄痴。春风动彩衣。
双亲开口笑。喜气满庭帏。
十八、拾桑供母汉朝蔡顺 汉。蔡顺少孤。
事母至孝。遭王莽乱。
岁荒不给拾桑。以异。
7. 《孝心》阅读答案
参考答案:
1.小女孩日日夜夜的孝心就是这样的结果,小女孩是不是太傻了?不!世上有愚昧的人,却没有愚钝的孝心啊!
2.有一个熟悉的身影愈来愈来清晰:她驼着背、淌着汗……锄草、拾粪……在烈日下,在雨中……艰辛地支撑着一个家。
3.第3自然段中,小女孩说的话在朗读时应读出( 喜悦 )(急切 喜悦 热爱)的语气。你在朗读时还喜欢读哪一段?为什么?
答:我喜欢读第2自然段。小女孩对母亲的爱深深地感染了我。
4.答:作者对小女孩是喜爱、同情、赞赏的态度。从“世上有愚昧的人,却没有愚钝的孝心啊”可以看出来。
5.答:妈妈看到发霉的月饼,顿时热泪盈眶,一下子把女儿紧紧地搂在怀里……
中华古代孝子典古文言文24遍
精锐老师为您解答:
1.孝感动天
虞舜,瞽瞍之子。性至孝。父顽,母嚣,弟象傲。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鸟为之耘。其孝感如此。帝尧闻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让焉。
队队春耕象,纷纷耘草禽。嗣尧登宝位,孝感动天心。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2.戏彩娱亲
周老莱子,至孝,奉二亲,极其甘脆,行年七十,言不称老。常着五色斑斓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又尝取水上堂,诈跌卧地,作婴儿啼,以娱亲意。
老莱子,(东周)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戏舞学娇痴,春风动彩衣。双亲开口笑,喜色满庭闹。
3. 鹿乳奉亲
周剡子,性至孝。父母年老,俱患双眼,思食鹿乳。剡子乃衣鹿皮,去深山,入鹿群之中,取鹿乳供亲。猎者见而欲射之。剡子具以情告,以免。
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亲老思鹿乳,身挂褐毛衣。若不高声语,山中带箭归。
4.百里负米
周仲由,字子路。家贫,常食藜藿之食,为亲负米百里之外。亲殁,南游于楚,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茵而坐,列鼎而食,乃叹曰:“虽欲食藜藿,为亲负米,不可得也。”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负米供旨甘,宁辞百里遥。身荣亲已殁,犹念旧劬劳。
5.啮指痛心
周曾参,字子舆,事母至孝。参尝采薪山中,家有客至。母无措,望参不还,乃啮其指。参忽心痛,负薪而归,跪问其故。母曰:“有急客至,吾啮指以悟汝尔。”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母指才方啮,儿心痛不禁。负薪归未晚,骨肉至情深。
6.芦衣顺母
周闵损,字子骞,早丧母。父娶后母,生二子,衣以棉絮;妒损,衣以芦花。父令损御车,体寒,失镇。父查知故,欲出后母。损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母闻,悔改。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闵氏有贤郎,何曾怨晚娘?尊前贤母在,三子免风霜。
7.亲尝汤药
前汉文帝,名恒,高祖第三子,初封代王。生母薄太后,帝奉养无怠。母常病,三年,帝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汤药非口亲尝弗进。仁孝闻天下。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年)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仁孝临天下,巍巍冠百王。莫庭事贤母,汤药必亲尝。
8.拾葚异器
汉蔡顺,少孤,事母至孝。遭王莽乱,岁荒不给,拾桑葚,以异器盛之。赤眉贼见而问之。顺曰:“黑者奉母,赤者自食。”贼悯其孝,以白米二斗牛蹄一只与之。
蔡顺,汉代汝南(今属河南)人,少年丧父,事母甚孝。当时正值王莽之乱,又遇饥荒,柴米昂贵,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饥。一天,巧遇赤眉军,义军士兵厉声问道:“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篓子里?”蔡顺回答说:“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红色的桑葚留给自己吃。” 赤眉军怜悯他的孝心,送给他三斗白米,一头牛,带回去供奉他的母亲,以示敬意。
黑葚奉萱闱,啼饥泪满衣。赤眉知孝顺,牛米赠君归。
9.埋儿奉母
汉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尝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儿可再有,母不可复得。”妻不敢违。巨遂掘坑三尺余,忽见黄金一釜,上云:“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郭巨,晋代隆虑(今河南林县)人,一说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郭巨思供给,埋儿愿母存。黄金天所赐,光彩照寒门。
10.卖身葬父
汉董永,家贫。父死,卖身贷钱而葬。及去偿工,途遇一妇,求为永妻。俱至主家,令织缣[音jian]三百匹,乃回。一月完成,归至槐阴会所,遂辞永而去。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葬父贷孔兄,仙姬陌上逢。织缣偿债主,孝感动苍穹。
11. 刻木事亲
汉丁兰,幼丧父母,未得奉养,而思念劬[qu]劳之因,刻木为像,事之如生。其妻久而不敬,以针戏刺其指,血出。木像见兰,眼中垂泪。兰问得其情,遂将妻弃之。
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黄河北)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刻木为父母,形容在日时。寄言诸子侄,各要孝亲闱。
12.涌泉跃鲤
汉姜诗,事母至孝;妻庞氏,奉姑尤谨。母性好饮江水,去舍六七里,妻出汲以奉之;又嗜鱼脍[kuai],夫妇常作;又不能独食,召邻母共食。舍侧忽有涌泉,味如江水,日跃双鲤,取以供。
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为妻。夫妻孝顺,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后,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庞氏回家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从此,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
虞舜孝感动天文言文答案
1. 求珍惜敬孝的文言文
《二十四孝》讲的都是孝道的故事,你选择吧,有的是糟粕。
例如郭巨埋儿,这样的不可信,也不能行教育之用。 一、孝感动天虞舜 虞舜。
瞽搜之子。性至孝。
父顽母嚣。弟象傲。
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
有鸟为之耘。其孝感如此。
帝尧闻之。事以九男。
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让焉。
系诗颂之。 诗曰对对耕春象。
纷纷耘草禽。嗣尧登帝位。
孝感动天下。 二、亲尝汤药西汉文帝刘恒 西汉文帝。
名恒。高祖第三子。
初封代王。生母薄太后。
帝奉养无担母尝病三年。帝目不交睫。
衣不解带。汤药非亲尝弗进。
仁孝闻于天下。系诗颂之。
诗曰仁孝闻天下。巍巍冠百王。
母后三载玻汤药必先尝。 三、啮指心痛周朝曾参 周。
曾参。字子舆。
事母至孝。参曾采薪山中。
家有客至。母无措参不还。
乃啮其指。参忽心痛。
负薪以归。跪问其母。
母曰。有客忽至。
吾啮指以悟汝耳。后人系诗颂之。
诗曰母指方缠啮。儿心痛不禁。
负薪归未晚。骨肉至情深。
四、单衣顺母周朝闵子骞 周。闵损。
字子骞。早丧母。
父娶后母。生二子。
衣以棉絮。闵损。
衣以芦花。一日。
父令损御车。体寒失鞭。
父察知其故。欲出后母。
损曰。母在一子单。
母去三子寒。后母闻之。
卒悔改。系诗颂之。
诗曰闵氏有贤郎。何曾怨后娘。
车前留母在。三子免风霜。
五、负米养亲周朝子路 周仲由。字子路。
家贫。尝食黍薯之食。
为亲负米百里之外。亲殁。
南游于楚。从车百乘。
积粟万钟。累褥而坐。
列鼎而食。乃叹曰。
虽欲食黍薯之食。为亲负百里之外。
不可得也。有诗为颂。
诗曰负米供甘旨。宁辞百里遥。
身荣亲已没。犹念旧劬劳。
六、卖身葬父汉朝董永 汉董永家贫。父死。
卖身贷钱而葬。及去偿工。
途遇一妇。求为永妻。
俱至主家。主令织布三百疋。
始得归。妇织一月而成。
归至槐阴会所。遂辞永而去。
有诗为颂。 诗曰葬父贷孔兄。
仙姬陌上逢。织布偿债主。
孝感动苍穹。七、鹿乳奉亲周朝郯子 周。
郯子。性至孝。
父母年老。俱患双目。
思食鹿乳。郯子乃衣鹿皮。
往深山群鹿之中。取鹿乳供亲。
猎者见而欲射之。郯子俱以情告。
乃免。有诗为颂。
诗曰亲老思鹿乳。身穿褐毛衣。
若不高声语。山中带箭归。
八、行佣供母后汉江革 后汉江革。少失父。
独与母居。遭乱。
负母逃难。数遇贼。
或欲劫之去。革辄泣告有母在。
贼不忍杀。转客下邳。
贫穷裸跣。行佣以供母。
母使身之物。莫不毕给。
有诗为颂。 诗曰负母逃危难。
穷途贼犯频。告知方获免。
佣力以供亲。 九、怀橘遗亲后汉陆绩 后汉陆绩。
字公纪。年六岁。
至九江见袁术。术出橘待之。
绩怀橘二枚。及跪拜辞堕地。
术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乎。
绩跪答曰。吾母性之所爱。
欲归以遗母。术大奇之。
有诗为颂。 诗曰孝悌皆天性。
人间六岁儿。袖中怀橘实。
遗母报深慈。 十、乳姑不怠唐朝唐夫人 唐。
崔南山曾祖母长孙夫人。年高无齿。
祖母唐夫人。每日栉洗升堂。
乳其姑。奶不粒食。
数年而康。一日玻长幼咸集。
乃宣言曰。无以报新妇恩。
愿子孙妇。如妇之孝敬足矣。
有诗为颂。 诗曰孝敬崔家妇。
乳姑晨盥梳。此恩无以报。
愿得子孙如。 十一、恣蚊饱血晋朝吴猛 晋。
吴猛。年八岁。
事亲至孝。家贫。
榻无帷帐。每夏夜。
蚊多潜肤。恣取膏。
虽多不驱之。恐其去以而噬亲也。
爱亲之心至矣。有诗为颂。
诗曰夏夜无帷帐。蚊多不敢挥。
恣取膏血饱。免使入亲帏。
十二、卧冰求鲤晋朝王祥 晋。王祥母丧。
继母朱氏。不慈。
父前数谮之。由是失爱于父母欲食鲜鱼。
时天寒地冻。祥解衣。
卧冰求之。冰忽自解。
双鲤跃出。持归供母。
有诗为颂。 诗曰继母人间有。
王祥天下无。至今河上水。
留得卧冰模。 十三、为母埋儿汉朝郭巨 汉。
郭巨家贫。有子三岁。
母尝减食与之。巨谓妻曰。
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父母之食。
盍埋此子。及掘坑三尺。
得黄金一釜。上云官不得龋民不得夺。
有诗为颂。 诗曰郭巨思供亲。
埋儿为母存。黄金天所赐。
光彩照寒门。 十四、搤虎救父晋朝杨香 晋。
杨香年十四。常随父丰往田间获粟。
父为虎曳去。时杨香手无寸铁。
惟知有父而不知有身。踊跃向前。
搤持虎颈。虎亦靡然而逝。
父方得免于害。有诗为颂。
诗曰深山逢白额。努力搏腥风。
父子俱无恙。脱身馋口中。
十五、弃官寻母宋朝朱寿昌 宋。朱寿昌七岁。
生母刘氏。为嫡母所妒。
复出嫁。母子不相见者五十年。
神宗朝弃官入秦。与家人诀。
谓不寻见母。誓不复还。
后行次同州得之。时母年已七十有余。
有诗为颂。 诗曰七岁离生母。
参商五十年。一朝相见后。
喜气动皇天。 十六、尝粪忧心南齐庚黔娄 南齐。
庚黔娄为孱陵令。到县未旬日。
忽心惊流汗。及弃官归。
时父疾始二日。医曰。
欲知愈剧。但尝粪。
苦则佳。黔娄尝之。
甜。心甚忧之。
至夕。稽颡北辰。
求以身代父死。有诗为颂。
诗曰到县未旬日。桩庭遘疾深。
愿将身代死。北望起忧心。
十七、戏彩娱亲周朝老莱子 周。老莱子至性孝。
奉养二亲。备极甘脆。
行年七十。言不称老。
常着五彩斑斓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
又常取水上堂。诈跌卧地。
作婴儿啼以娱亲。有诗为颂。
诗曰戏舞学骄痴。春风动彩衣。
双亲开口笑。喜气满庭帏。
十八、拾桑供母汉朝蔡顺 汉。蔡顺少孤。
事母至孝。遭王莽乱。
岁荒不给拾桑。以异。
2. 中华古代孝子典古文言文24遍
精锐老师为您解答:1.孝感动天 虞舜,瞽瞍之子。
性至孝。父顽,母嚣,弟象傲。
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鸟为之耘。其孝感如此。
帝尧闻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让焉。 队队春耕象,纷纷耘草禽。
嗣尧登宝位,孝感动天心。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
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
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
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2.戏彩娱亲 周老莱子,至孝,奉二亲,极其甘脆,行年七十,言不称老。常着五色斑斓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
又尝取水上堂,诈跌卧地,作婴儿啼,以娱亲意。 老莱子,(东周)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
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戏舞学娇痴,春风动彩衣。双亲开口笑,喜色满庭闹。
3. 鹿乳奉亲 周剡子,性至孝。父母年老,俱患双眼,思食鹿乳。
剡子乃衣鹿皮,去深山,入鹿群之中,取鹿乳供亲。猎者见而欲射之。
剡子具以情告,以免。 郯子,春秋时期人。
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
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亲老思鹿乳,身挂褐毛衣。
若不高声语,山中带箭归。 4.百里负米 周仲由,字子路。
家贫,常食藜藿之食,为亲负米百里之外。亲殁,南游于楚,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茵而坐,列鼎而食,乃叹曰:“虽欲食藜藿,为亲负米,不可得也。”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
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负米供旨甘,宁辞百里遥。
身荣亲已殁,犹念旧劬劳。 5.啮指痛心 周曾参,字子舆,事母至孝。
参尝采薪山中,家有客至。母无措,望参不还,乃啮其指。
参忽心痛,负薪而归,跪问其故。母曰:“有急客至,吾啮指以悟汝尔。”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
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
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
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母指才方啮,儿心痛不禁。
负薪归未晚,骨肉至情深。 6.芦衣顺母 周闵损,字子骞,早丧母。
父娶后母,生二子,衣以棉絮;妒损,衣以芦花。父令损御车,体寒,失镇。
父查知故,欲出后母。损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
母闻,悔改。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
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
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
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
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闵氏有贤郎,何曾怨晚娘?尊前贤母在,三子免风霜。 7.亲尝汤药 前汉文帝,名恒,高祖第三子,初封代王。
生母薄太后,帝奉养无怠。母常病,三年,帝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汤药非口亲尝弗进。
仁孝闻天下。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
高后八年(前180年)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
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
3. 孝感动天,说明什么
孟子说:「尧舜之道,孝悌而已矣.」(《孟子·告子章句下》)这不正是证明了《太上感应篇》所说的,「所谓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禄随之.众邪远之,神灵卫之,所作必成.」道家另一大德,吕洞宾,尊称吕祖,在《劝孝文》中说:「世之人,善莫大于孝,不善莫大于不孝.」老子在《道德经》说:「六亲不和,有孝慈」.意思是说,在六亲不和的家族里,有行孝的人,才最难能可贵.舜是个耕田的人,他并没有想到会当帝王,可是他的孝行,却召感福禄自来而成为天子.自古我国传统观念就是「父慈子孝」,青年史则也说「孝顺为齐家之本」,而家是国家最基本的单位,个人品德没培养好,就无法扩大到社会国家.。
4. 孝的文言文
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 *** 亚 关于孝到的文言文【篇一:关于孝到的文言文】《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诗选》,是元代郭居敬编录,一说是其弟郭守正,第三种说法是郭居业撰。
由历代二十四个孝子从不同角度、不同环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由于后来的印本大都配以图画,故又称《二十四孝图》。
为中国古代宣扬儒家思想及孝道的通俗读物。《二十四孝》的故事大都取材于西汉经学家刘向编辑的《孝子传》,也有一些故事取材《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书籍。
孝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伦理思想之一,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序而诗之,用训童蒙,成为宣传孝道的通俗读物。以后,又有人刊行《二十四孝图诗》、《女二十四孝图》等,流传甚广。
在传统的木雕、砖雕和刺绣上,常见这类题制的图案。二十四孝包括下面二十四个故事,不同说法通常仅仅是不同顺序的排列:孝感动天、戏彩娱亲、鹿乳奉亲、百里负米、啮指痛心、芦衣顺母、亲尝汤药、拾葚异器、埋儿奉母、卖身葬父、刻木事亲、涌泉跃鲤、怀橘遗亲、扇枕温衾、行佣供母、闻雷泣墓、哭竹生笋、卧冰求鲤、扼虎救父、恣蚊饱血、尝粪忧心、乳姑不怠、涤亲溺器、弃官寻母。
一.孝感动天虞舜,瞽瞍之子。性至孝。
父顽,母嚣,弟象傲。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鸟为之耘。
其孝感如此。帝尧闻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让焉。
队队春耕象,纷纷耘草禽。嗣尧登宝位,孝感动天心。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
5. 《二十四孝图》内容概括
虞舜孝感动天 汉文帝试疾尝药 曾参心痛感啮指 仲由养亲远负米 闵损痛单感后母 郯子扮鹿求鹿乳 老菜子舞彩娱亲 董永卖身葬父 丁兰思亲刻木像 江革负母孝感盗 陆绩念母怀丹橘 郭臣埋子得黄金 黄香九龄扇枕罩 蔡顺桑椹感强寇 姜诗孝感泉涌鲤 王裒闻雷泣墓 曾氏守节奉瞽姑 王祥卧冰求鲤鱼 吴猛代亲供蚊噬 杨香救父手缚虎 孟宗哭竹冬生笋 庚黔娄尝粪心苦 朱冒寿弃官访母 黄庭坚涤母溺器 孝感动天 戏彩娱亲 鹿乳奉亲 为亲负米 啮指心痛 单衣顺母 亲尝汤药 拾葚供亲 为母埋儿 卖身葬父 刻木事亲 涌泉跃鲤 怀桔遗亲 扇枕温衾 行佣供母 闻雷泣墓 哭竹生笋 卧冰求鲤 扼虎救父 恣蚊饱血 尝粪心忧 乳姑不怠 亲涤溺器 弃官寻母。
6. 孝的文言文
陈情表
臣密言:臣以险
陈情表——母孙二人,更相为命。衅(xìn),夙(sù)遭闵(mǐn)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xíng)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mǐn)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shào)多疾病,九岁不行(xíng),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xiǎn)兄弟,门衰祚(zuò)薄(bó),晚有儿息。外无期(jī)功强(qiǎng)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tóng),茕茕(qióng)孑(jié)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rù),臣侍汤药,未曾废离。逮(dài)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kuí)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xiǎn)马。猥(wěi)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yǔn)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bū)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dǔ);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jīn)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huàn)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zhuó),宠命优渥,岂敢盘桓(huán),有所希冀(jì)!但以刘日薄(bó)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gēng)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臣密四十有(yòu)四,祖母九十有(yòu)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mǐn)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文章来源于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