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装甲列车
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发动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行动,号称世界”第-坦克大国”和”第一装甲列车大国”的苏联没有挡住敌人的进攻,大批军用装备被德军缴获。德军非常欣赏苏联人的装甲列车设计,他们发现,红军的标准装甲列车包括4节运兵车厢、4节有旋转炮塔的火力支援车厢、2节高射炮车厢和1个装甲机车头;各车厢均可通过装甲舱口进入,而这些舱口盖都是密封的,观察哨和所有窗口均有装甲板保护。机车头有1根传声管用来通话,传声管由橡皮管和金属管组成,装甲列车的指挥官、机械师、各独立车厢的指挥官和射手间通过它进行内部联系,列车与外界的联系则依靠指挥塔中的无线电台。苏军装甲列车上普遍安装的是ZIS-2/3型野战炮、M1938型122毫米榴弹炮和7.62毫米捷格加廖夫机枪等。德军后来在克里米亚半岛作战时,缴获的苏军新式装甲列车上安装了T-34/76坦克的炮塔。值得一提的是,苏军装甲列车每个车厢内都有机车蒸汽供暖系统,增强了土兵冬季作战的舒适性。
苏联军事专家是这样评价装甲列车的:”装甲列车的最大优点是行驶速度快,即便是面临敌人地面和空中打击,装甲列车在1天内也能行驶约500千米,而且-般轻兵器和炮弹破片无法穿透其装甲,因此,这种列车能够与敌人近距离交战,车载的至少4门火炮和8-12挺机枪可以形成强大的火力,而且还有防空能力和运载步兵的能力。”
装甲列车的缺点是,无法离开铁轨作战,只要铁轨有一点小的损坏就能使列车失去机动能力。与其他武器相比,装甲列车对后勤支援的依赖性要大得多。列车要不断加水,每天都要补充煤,而且还必须要清理锅炉。
不过,苏联还是认为,他们的装甲列车在二战中十分圆满地完成了历史使命,在战争第一阶段保卫铁路枢纽的战斗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第56号列车曾将来势汹汹的德军坦克和摩托化步兵阻挡于基辅城外,第72号列车曾辗转于明斯克、布里扬斯克、莫斯科、列宁格勒、斯大林格勒等多处作战;”伊利亚.穆罗梅茨”号列车战斗行程达2500千米,一直打到法兰克福,曾击落敌机7架,击毁敌装甲列车1列和7门火炮;”乌兹别克斯坦”号列车一直打到勃兰登堡。1945年,苏联国防委员会主席约瑟夫.斯大林前往波茨坦参加三巨头会议时,他赴会的”座驾”既非战舰又非飞机,而是由8列装甲列车车厢组成的豪华武装列车。
◆特种防空装甲列车
[ 转自铁血社区 ]
虽然苏军在二战初期十分强调装甲列车的作用,但在战场上德军坦克部队已显示出极大的优越性,德军坦克在装甲防护和火炮威力上大大超过了装甲列车的水平。尽管装甲列车的劣势已暴露出来,但战争初期苏军处境困难,不得不在一些战斗中仍使用装甲列车,并在一些装甲列车上加装四联装”马克沁”机枪或一些特殊的组合防空武器,包括T-34坦克炮塔、高射炮和火箭炮(即苏联人所称的”喀秋莎”)等,这使它具备了相对强大的火力。这种装甲列车被称作特种防空列车。
苏联陆军《红星报》曾报道,”布尔什维克”号防空装甲列车,从1942年1月到战争结束共行驶了1.3万千米,击落德机30架,这辆装甲列车既装有轻型和中型加农炮,还装有用于防空的超重型高射炮。
◆铁道炮
1917年后服役的俄国装甲列车归类为铁道炮,其中的1辆是1920年服役的”阿塔曼.楚尔金”号,它除了列车本身外,车上还装有1辆4轮驱动的装甲车辆。装甲车辆上装有1门大口径、长身管加农炮。这种装甲车辆是否属于列车的一部分从照片上无法判知,但有一项创新,那就是列车上装备有系留气球,乘坐在气球上的观察员能侦察方圆20千米内的地形,向地面部队提供矫正弹道和指示地面目标的信息。
从20世纪20年代中期起,苏联设计师开始致力于开发新的铁道炮。1927年,工程师杜捷尔斯基开始着手将巡洋舰”伊兹梅尔”号上著名的356毫米加农炮移植到装甲列车上。根据杜捷尔斯基的建议,一个专门负责铁道炮研制的设计局于1930年成立。苏联当时建造的铁道炮均采用现成的舰用火炮,口径有130毫米(最大射程23.5千米)、152毫米(最大射程30.8千米)、180毫米(最大射程37.8千米)和356毫米(最大射程31.2千米)。建造铁道炮计划的目的是与现有的或将要建造的碉堡和海岸火炮配合,守卫苏联漫长的国境线。由于铁道炮必须与海军舰艇协同作战,因此,波罗的海舰队首先装备了铁道炮,然后是远东舰队。不过,到二战爆发前,苏联的这些铁道炮在数量上远未达到预期目标。
苏联第一列新型铁道炮安装1门356毫米加农炮,其车体重达340吨。1932年首批2个铁道炮兵连(各装备3列铁道炮)开始在太平洋沿岸驻守。不久以后,苏联又开始设计出能够在远距离击沉敌舰的180毫米铁道炮和305毫米口径的铁道炮。到二战开战前夕,苏联拥有11个铁道炮兵连,共37列铁道炮。与此同时,苏联的设计师们还研制出了一种203.2毫米榴弹炮,这种炮装在轨道车辆上,并由火车头拖曳,其他国家从未见到过有此类武备。
[ 转自铁血社区 ]
根据计划,在德军入侵时,岸炮、铁道炮和海军舰炮在反击纳粹德军的入侵中相互配合为地面作战提供火力支援。为此,苏军开始大量部署舰炮、岸炮和铁道炮。驻守在列宁格勒的波罗的海舰队最早有4个重型铁道炮兵连,1941年8月后又紧急生产了70门铁道炮,组建成29个炮兵连。同时,波罗的海舰队武库中的100毫米、130毫米和152毫米炮以及原准备装在新造舰艇上的火炮都被安装在列车上与其他火炮一起参加战斗。实战证明,铁道炮在炮弹威力和射程上均大大超过了野战火炮。
虽然铁路系统经常被炸毁而且还要花很多时间来伪装车体,但在列宁格勒保卫战中,铁道炮仍为地面部队提供了强大的火力支援。苏军利用列宁格勒市内和市郊密集的铁路网以及新建造的炮兵火力点,使铁道炮能出其不意地移动到敌人后方或其指挥部、预备队、火力据点等目标发动攻击或为己方部队提供火力支援。据苏联方面统计,在1942-1943年这段时间内,在列宁格勒作战的铁道炮共发射了14.4万发炮弹。
为这些铁道炮提供弹道校正的是空军的一个特殊的中队以及第3飞艇营,他们装备了一些系留气球,观察兵在气球上可对战线后方的敌军重要目标进行定位。
在战争后期,曾参加列宁格勒保卫战的铁道炮加入到反攻德军的行列中,它们的任务是摧毁特定的目标。1944年,苏军在铁道炮的协助下摧毁了位于维堡的德军工事,并在立陶宛梅尔附近压制住了德军火力阵地。有2个铁道炮兵团(其中1个团装备10门180毫米、9门130毫米和12门152毫米铁道炮,另1个团装备17门130毫米铁道炮)后来一直在苏联沿海地区服役。1945年4月有数个炮兵连参加了攻占柯尼斯堡和皮劳的战役,它们在野战炮无法达到的射程上,对德军工事进行了猛烈炮击。从1943年12月到1945年5月共有6个营的62门口径从130毫米至180毫米的铁道炮与陆军部队一同参加了战斗。在837次作战中,这些铁道炮共发射了15028发炮弹,击沉船只8艘,击毁运输火车7列,击伤5列,并摧毁了21座敌军要塞的防御工事。
战后,苏联铁道炮便销声匿迹了,只有在苏联海军博物馆中才能找到一些有关铁道炮的图片和模型。但至少有1辆铁道炮完好无损地保留下来了并公开展出,这辆停在塞瓦斯托波尔火车站的铁道炮装1门152毫米加农炮,有可旋转的炮架和炮塔。
◆铁道装甲汽车
[ 转自铁血社区 ]
1917年后,苏军在对装甲列车大规模使用过程中发现,他们急需一种机动性好的小型装甲铁道车辆,用来执行各种通信、支援和侦察任务。于是,苏军进行了大量试验,让汽车用轮辋在铁道上行驶。在苏联内战中就使用了1辆装1门加农炮和3挺机枪的加福特-普季洛夫铁道装甲汽车。在苏联红军铁道炮部队重组过程中,计划为每支铁道炮部队都配备侦察和通信用的铁道装甲汽车。苏军采用的BA-20轻型装甲汽车和BA-6及BA-10重型装甲汽车,车轮可随时更换成铁道用或公路用的车轮。德军在1941年缴获了大量这种型号的装甲汽车。
BA-20Shd(Shd是俄文铁道的缩写)、BA-20ShdPU(装有外部电台天线)和BA-6/10装甲汽车外部携带的备用车轮更换起来十分繁琐,于是,苏军开始试验在车辆的前、后装上专门用于铁道行驶的折叠式轮轴,原来的车轮不动,汽车靠前后车轮在铁道上行驶。这种利用倾斜车轴上的小型导向轮使常规汽车在铁轨上行驶的技术,到二战后仍为苏联大量使用。
经过实战,苏军期望能拥有一种既具有装甲列车优点又具有装甲汽车优点的新型车辆。一方面,车体要与铁道装甲汽车尺寸相同,另一方面,火力和作战效能又要和装甲列车相同,但不一定需要那么大的车体。20世纪30年代末,列宁格勒基洛夫工厂开发了一种”摩托装甲汽车”(简称MBW)。这种车辆采用了不少T-28中型坦克的部件,尤其是武器和驱动系统。MBW的外观特征是车辆前端有3对车轮,支撑着车辆上部的T-28坦克炮塔。该车除了有5挺并列机枪外,两侧还有2座活动式”马克沁”机枪塔。76.2毫米主炮弹药基数365发,并列机枪弹夹145个(子弹10962发),”马克沁”机枪弹夹48个(子弹共22000发)。该车还装有简易火控系统,即在炮塔上安装了PT-1型坦克潜望镜和TOD型远距观测仪。后者既可电动操作亦可手动。
全车有装甲覆盖,两侧的装甲厚16-20毫米,有10度倾角;车顶装甲厚20毫米,舱门厚10毫米:炮塔装甲厚20毫米。MBW指挥官位于中间的炮塔内。后部2个炮塔也可分别安装1挺并列机枪用于防空。
该车的动力装置为功率294千瓦的M17-T汽油机,可使重约80吨的MBW最大速度达120千米/小时。该车可载重120吨。外部通信则由71-TK-1电台提供,而内部的联络则依靠6台电话。除此以外,该车还装备一套强大的信号灯系统。
战争初期,MBW只装备坦克和机械化部队司令部直属的装甲列车营。据苏联的一些资料透露,有一些MBW装上了T-34坦克的炮塔和V-2柴油机。有1辆MBW被作为技术样车保留了下来,这辆车装有T-28的炮塔和T-34的76.2毫米主炮,现在无法判断这种混合式的武器配置是设计时的初衷还是后来改装的结果。
[ 转自铁血社区 ]
值得注意的是,在战争中铁道装甲车辆也曾装备过其他各型坦克的炮塔。有一张照片就显示一辆装甲列车装备有T-26坦克的炮塔和主炮(口径45毫米)。
目前现存的铁道装甲车辆除模型和那辆停在塞瓦斯托波尔的铁道炮外,还有1辆保存在莫斯科陆军博物馆的装甲列车,虽然这辆列车是用许多辆残破的装甲列车的部件拼成,但它却逼真地再现了昔日”铁道战神”的风采。
装T-34/76炮塔的苏联装甲列车
装T-26炮塔的苏联装甲列车
[ 转自铁血社区 ]
装14.5毫米高射机枪的装甲防空列车
装L-11型76.2毫米坦克炮的装甲列车
装F-34型76.2毫米坦克炮的装甲列车
[ 转自铁血社区 ]
苏联装甲列车侧视图
德军缴获的装4联马克沁防空机枪的苏联装甲列车
装180毫米火炮的TM-1-180铁道炮
[ 转自铁血社区 ]
TM-1-180铁道炮侧面特写
装高平两用舰炮的苏联装甲列车
什么是特种列车
装甲列车,从字面上解释,就是具有装甲设备的特种列车。在两次世界大战的各条战线,都活跃着装甲列车的身影。虽然在现代战争中它的发展受到铁路等诸多因素制约,使得它已经淡出战争舞台,只有在一些具部冲突中可见,但回顾它的历史,也是令人神往的。
现代社会,公路网和航空网的发展,使得铁路运输的地位下降。但铁路的巨大战略运力,对于有巨大消耗需求的现代战争而言,仍是不可或缺的。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从某种意义上讲,铁道线同生命线是同一的。
最早的装甲列车于1861~1865年美国国内战争期间用来对骑兵作战。1870~1871年普法战争和1899~1902年英国—布尔战争中,大量出现了装甲列车。装甲列车是一种在铁路沿线对部队进行火力支援和独立作战的装甲铁路车辆,由战斗列车和基地列车组成,一般由一台装甲蒸汽机车,两切以上的装甲车厢或二至四节作掩护用的铁路平板车构成。装甲蒸汽机车位于装甲车厢之间,煤水车朝向敌方,机车上备有通信设备和射击指挥器材。装甲车厢装备1至2门火炮,4到8挺机枪,位于车厢两侧和旋转炮塔内。各节车辆采用刚性连接,以便于通过轻坏的铁路线段。基地列车用于配置司令部,安排人员休息和放置随车储备物资。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各交战强国均拥有数简陋的装甲列车。战中,出现了重型装甲列车,车上装有用以摧毁要塞工事的大威力火炮。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航空兵和装甲坦克兵的发展,降低了装甲列车的作用。装甲列车多用于对后方铁路交通线的警戒,普遍装备有高射炮和高射机生气勃勃,对掩护大型铁路枢纽和铁路车免遭敌航空兵的袭击,起过一定的作用。战后,各国不再发展这种完全依赖铁路机动作战的装甲车辆。
世界上最快的飞机和火车
目前现役飞机中,最高纪录就是苏制米格25的3M的速度
火车最快的试验速度来自于法国的TGV-A的325动车组在1990年5月18日创造的515.3km/h
最快的运营速度来自于西班牙马德里-巴塞罗那线的350km/h
列车车次的军用列车
有关规定:客车10辆,或代客车20辆,或人员与物资车混编20辆者,均可开行军用人员列车; 物资车40辆者,可开行军用物资列车。军用列车等级通常高于货物列车,低于旅客列车,并统一规定军 用车次:90001-91998。
当兵坐的火车是专用的么?
一、是的,当兵坐的火车是专用的。
在我国新兵入伍或者进行作战演习时,在六十年代以前几乎都是坐闷罐车(留有很小透气孔的铁皮封闭铁皮货车),其实之前做闷罐车一方面也是为隐蔽而考虑,到了八十年代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军事人员乘坐的的军列开始慢慢的改为绿皮客车。
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便开始用空调车运送兵员,最近还有动用动车组投送演习人员的个例,这在速度和舒适上有质的提高。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今后将会有很多专门用于调运军事人员和物资的军事列车陆续投入。
二、K1334次火车
K1331/1334次列车是运行于银川至上海之间的一趟快速旅客列车。列车自2013年1月8日起开行,现由兰州铁路局银川客运段负责客运任务。该列车使用中国铁路25G型客车,沿太中银铁路、石太客运专线、石德铁路、京沪铁路运行,途经宁夏、陕西、山西、河北、山东、安徽、江苏、上海一区六省一市,全程2215公里,耗时27小时29分钟。
扩展资料
国内军事运输管理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铁路、水路军事运输,由军事交通部门和国家铁道、交通部门共同组织实施,航空军事运输,由总部、军区、空军军事交通部门和国家民航部门统一组织,公路和管线军事运输,由军队后勤部门负责。军事运输须严格按照规章规定和迅速准确、安全保密、综合运用、经济合理的原则组织实施。
铁路军事运输的范围依运输对象的不同,分为人员运输和物资运输两大类。
1、人员运输
(1)、部(分)队(含预备役)调动、参战民兵(工)民兵高炮分队打靶。
(2)、军队机关、院校、医院、仓库、在编军工厂的搬迁。
(3)、兵员补退,伤病员移送,战俘遣送。
(4)、军以上机关批准的执行其他军事任务的人员运输。
2、物资运输
(1)、军用的武器、弹药、油料、车辆、军需、器材、药材、机械设备、营(装)具、军马(犬)和保障前方作战的装备物资。
(2)、国防科研、援外、进口的军用物资和抢险救灾的物资。
(3)、军队在编军工厂生产的军用成品和用于军工生产的机械设备,军需生产和军事装备维修的原料。军办农场的农业机械。
(4)、国防工程、营房的修建用料(普通的砖、瓦、砂、石及国家或地方钢厂出厂的钢材除外)和配套的装修材料。
(5)、使用货车运输的军队干部转业、离退休和调动的搬家物资。
(6)、总部、军区、军兵种、国防科工委在全军(区)范围内统一调剂和部队从生产基地运回驻地的粮食(含玉米、高梁米)食油(含油菜籽、芝麻、花生)大豆和肉类、鱼类等主要农副产品。
总部调拨或军区、军兵总、国防科工委统一筹措运往边防和高原部队的主副食、水果。
(7)、总部和铁道部批准的其他物资。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军列
百度百科-K1334
百度百科-军事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