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人算知识分子?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有人认为读过很多书,就可称为知识分子。至于多少才算“很多”,有人说高中学历以上就算;有人说大专学历以上才能算。争论不休,官方没有一个统一标准。
但我认为,读书多少只是一个层面,还有另外一个层面,那就是社会实践。
学历固然重要,没有到大学本科以上,书本知识没到一定程度,大脑储备不多,就会有很大的局限性,要贴上真正的“知识分子”标签就有难度。
我同时认为,“有难度”并不代表“决无可能”,有许多读书学历并不高的文学家、医学家、艺朮家、科学家、思想家、政治家、社会活动家脱颖而出。他(她)们在某一方面有专研、有发明、有成果,得到社会广泛承认,照样可以称为有贡献的知识分子,而那些有高历而又碌碌无为的所谓“知识分子”,倒要打上一个大大的“?”号。
由此可见,“知识分子”之称号,“学历”重要,又不唯“学历”论。
对上山下乡时代的“知青”来说,也要具体个案具体分析,他(她)们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后来成了国家各领域的精英分子。
由此更能可见,“知识”二字涵盖很广,既包括书本知识也包括实践知识、社会知识。你有什么不同见解?可提出来讨论。
知识分子同知识青年本身就不是同一个概念,知识分子是指对某一个具体方面有一定的专业认识,所谓的专业知识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社会科学知识,一类是自然科学知识。掌握这两方面的知识或者在这两方面中有某一个方面比较擅长,可以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指导社会实践活动、开展自然科学研究、指导具体生产活动等。
知识青年是相对于当时社会大多数人的文化水平而提出的一个概念,工人比我们会生产,农民比我们会种地。生活在城市里的年轻人,接受过比较完整而系统的基础教育,这些人相对于那些不识字,或者是仅仅通过扫盲后能够认识一些汉字的农民来说,确实文化水平算是比较高的。
基础阶段的教育是很少能够接触到系统的专业知识的,因此他们虽然说是有一些知识的,但是因为缺乏专业知识,基础知识方面却比大多数农民的文化水平高一点,所以把他们称为知识青年。因为他们还没有掌握专业生产技术,所以就让他们到农村去向广大农民学习种田,接受再教育的内容当然并不是仅仅局限于学习种田,更多的应该是思想教育。
从严格意义上讲,上山下乡时期的知识青年不属于知识分子。返城后通过多种渠道的继续学习和工作,有很多知识青年后来才成为了知识分子。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这么说吧,上山下乡时说我们是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所以那时我自认为是“知识分子”。
但是要说实话,当时我们下放到峄城区峄城镇公社后桥大队的37名知识青年中,都是初中或高中毕业。
而且我们上初高中时,正值文化大革命。上学连个正式的课本都没有,一年大约有一半时间搞大批判,去学工学农学军,夏收、秋收都要去地里干活,上课的时间很少。
所以这些“知识青年”回城后,大都进了工厂,从事体力或技术工作。
所以到了尊重知识的年代,我们是不算知识分子的,记得当年还组织了重新再学习,然后又发给新的初高中毕业证书。
所以在提倡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年代,我们这些当年的“知识青年”,纷纷又上夜大、上电大,重新再学习。
所以我1986年脱产上了两年的企业管理中专班,1994年又上了三年青岛大学管理学院的大专函授班。说实话,受益匪浅,学到了不少新的知识,对我的工作很有帮助。
所以答题主,我认为当年我们这些知识青年算不上真正意义的知识分子。而真正的知识分子起码应该经过大专院校的系统学习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