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班凳、中国馆、运动的小猪佩奇,这些物件都出自“阿木爷爷”之手,凭着木块上的凹槽,木块间结合得天衣无缝。
他的作品不仅在国内获赞无数,在国外“阿木爷爷”也收获了大批粉丝,网友们将他称为“当代鲁班”。可他最得意的作品,却是给孙子做的吹泡泡机。
网友评论
7月13日,“网红木匠”阿木爷爷登上热搜,他制作的小猪佩奇、心形锁、上海世博中国馆等作品精致有趣,让人耳目一新。这些作品都是用传统榫卯技术嵌合而成,不用一根钉子一滴浇水,散发着古建筑文化的独特魅力。
目前,不少人称阿木爷爷为“当代鲁班”“爷爷版李子柒”。然而在现实中,阿木爷爷是一个很普通的农民,出生贫苦,通过自学手艺摆脱贫穷。他喜欢当木匠,觉得“一辈子干好一件事就行了”。
出生贫苦 自学手艺实现脱贫
阿木爷爷原名王德文。1957年,他出生在山东聊城一个农村家庭,兄弟姐妹4个,王德文排老二。王德文说当时家庭情况全村倒数第一:“两间房子是生产队帮忙盖的,屋顶横条上铺的是高粱杆子。”
王德文9岁的时候父亲离世,加上母亲一直身体不好,家里没钱,王德文被迫辍学,开始帮生产队劳动,挣工分。“那时候小孩干活也有工分,但是很少。”王德文说,当时一家5口人,一年下来分到的粮食常常不够吃。
为了解决温饱,王德文开始想办法。13岁那年,家里的木锅盖漏气,他就想重新做一个,于是叫来村里一个老木匠帮忙。“那是我做的第一个锅盖,当然是在老木匠的指点下完成的”。这样,王德文开始干起了木匠。
为了学好这门手艺,王德文打算拜师。但是拜师要当三年学徒,期间没有工钱。“我说那不行,我还得挣点钱吃饭。”于是王德文开始四处给人打杂,自学手艺。“那时候人家叫我帮忙,我说去,帮忙时候看人家怎么画线,怎么量尺寸,怎么拉,这样慢慢就学成了”。
到16岁,王德文基本学会了木匠技术,能够独立承包一些任务,他的工作也得到了村民的认可。有了技术,王德文的收入开始增加。“那时候一天干得好能正2块钱,少得时候有1块多。可以买点粮食吃,温饱基本解决了。”
靠着自己的手艺,王德文渐渐扛起了家庭的生活。他有两个弟弟,一个上大学和另一个娶媳妇的钱,都是他干木工挣来的。提及现在的生活,王德文说:“现在家庭情况在全村属于普通水平,不再倒数第一。但也算不上首富,因为村里有一些做生意的富人,人家干了几十年了”。
谈到父亲,儿子阿成说:“我父亲主要的就是勤劳,生活比较朴素、节俭一点,也比较犟。”
“我这一辈子就把这一个事情干好就行了”
2017年,王德文和妻子迁居广西,与儿媳孙子生活在一起。儿子阿成当时正在做短视频创业,内容以农村生活为主。视频最初反响不大,王德文为了帮助儿子,就提出拍自己制作木工的视频:“网友们不仅可以了解传统木匠技术,感兴趣的还可以动手学习。”
儿子决定试一下,开始上传木工视频,结果播放量猛涨。“想不到大家对木工这么感兴趣”儿子说。受到鼓励的父子二人决定继续。
2019年初,阿成上传了王德文制作鲁班凳的视频,结果第二天播放量就超过100万,之后达到400万。此后,王德文开始自称“阿木爷爷”,用传统榫卯技术制作的将军桌、木拱桥、苹果、心形锁、上海世博中国馆等等作品陆续出炉,播放量大多三四百万。就这样,已过6旬的王德文慢慢走红。
目前,王德文在抖音上有200多万粉丝,有的视频播放量达到1000多万。记者问他走红感觉如何,王德文表示“没啥感觉”:“当时儿子说我成网红了,我说什么网红啊,我们都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一个干木工活的老木工,和我们那些老师傅比起来,那还是相差一定的距离呢。还要跟进一步的深刻学习,把更好的作品展现给大家吧。”
做了一辈子木匠,谈到自己的人生,王德文说:“我从小就对这个活特别感兴趣儿,我这一辈子就把这一个事情干好干细致就行了,然后让儿子发视频,让更多人学会,也能挣点钱补贴家里小费。”
谈及日后的打算,王德文说:“要把这个技术学地更加精致一点,要让儿子把视频发出去,把图纸也发出去,让大家对我们有更充分的认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