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提出“浑天说”的科学家是谁
地球不是圆球,有点像“梨子”,称之为“梨形体”
在我国宋朝, 科学家沈括认为地球是一个圆球, “天体圆如弹丸, 地如鸡中黄天之包 地犹如壳之裹黄” ,提出了“浑天说”
地球并不是一个规则球体,而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赤道稍鼓的不规则椭圆球体,夸张地说,有点像“梨子”,称之为“梨形体”。
地球内部有核、幔、壳结构,地球外部有水圈、大气圈以及磁场。地球是目前宇宙中已知存在生命的唯一天体,是包括人类在内上百万种生物的家园。
提出“浑天说”的是我国古代的?
张衡(78-139),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人,汉族。他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为我国天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数学、地理、绘画和文学等方面,张衡也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广博的学识。
张衡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指出月球本身并不发光,月光其实是日光的反射;他还正确地解释了月食的成因,并且认识到宇宙的无限性和行星运动的快慢与距离地球远近的关系。
张衡观测记录了两千五百颗恒星,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较准确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转浑天仪,第一架测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还制造出了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飞行数里的木鸟等等。
张衡共著有科学、哲学、和文学著作三十二篇,其中天文著作有《灵宪》和《灵宪图》等。
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小行星”。
20世纪中国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郭沫若对张衡的评价是:“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景仰。”
后世称张衡为木圣(科圣)。张衡字平子。南阳郡西鄂县(今河南南阳)人。东汉建初三年(公元78年)生;永和四年(公元139年)卒。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
提出“浑天说”的人是谁?
浑天说可能始于战国时期。
屈原《天问》:“圜则九重,孰营度之?”这里的“圜”有的注家认为就是天球的意思。西汉末的扬雄提到了“浑天”这个词,这是现今所知的最早的记载。他在《法言·重黎》篇里说:“或问浑天。曰:落下闳营之,鲜于妄人度之,耿中丞象之。”这里的“浑天”是浑天仪,实即浑仪(见浑仪和浑象)的意思。扬雄是在和“盖天”对照的情况下来说这段话的。由此可见,落下闳时已有浑天说。
浑天说的代表作《张衡浑仪注》,东汉的张衡对浑天说做出了最系统、最完整的表达。
浑天说是谁提出的
浑天说是张衡提出的。张衡(78年—139年),字平子,南阳郡西鄂县(今河南省南阳市石桥镇)人。东汉时期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文学家,蜀郡太守张堪的孙子。
举孝廉出身,历任郎中、太史令、侍中、河间相等职。晚年因病,入朝担任尚书。永和四年(139年),逝世,享年六十二岁。北宋时,获封西鄂县伯。
张衡在天文学方面著有《灵宪》、《浑仪图注》等;数学著作有《算罔论》;文学作品以《二京赋》、《归田赋》等为代表,与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并称“汉赋四大家”。《隋书·经籍志》有《张衡集》14卷,已经散佚。明代学者张溥辑有《张河间集》。
张衡为中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发明了浑天仪、地动仪,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后人誉为“木圣”(科圣),由于他的贡献突出,联合国天文组织将月球背面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太阳系中的1802号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后人为纪念张衡,在南阳修建了张衡博物馆。
我国汉代谁提出了混天说首次完成环球航行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航海家是谁?
东汉天文学家张衡提出浑天说,葡萄牙人麦哲伦首次完成了环球航行,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东汉著名天文学家张衡提出浑天说,并制成了浑天仪,演示行星周天变化
葡萄牙人麦哲伦,首次完成了环球航行,验证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什么是“浑天说”?
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它们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了呢?日月在东升以前和西落以后究竟停留在什么地方?这些问题一直使古人困惑不解。直到东汉时,著名的天文学家张衡提出了完整的“浑天说”思想,才使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前进了一大步。
浑天说认为,天和地的关系就像鸡蛋中蛋白和蛋黄的关系一样,地被天包在当中。浑天说中天的形状,不像盖天说所说的那样是半球形的,而是一个南北短、东西长的椭圆球。大地也是一个球,这个球浮在水上,回旋漂荡;后来又有人认为地球是浮于气上的。不管怎么说,浑天说包含着朴素的“地动说”的萌芽。
用浑天说来说明日月星辰的运行出没是相当简洁而自然的。浑天说认为,日月星辰都附着在天球上。白天,太阳升到我们面对的这边来,星星落到地球的背面去;到了夜晚,太阳落到地球的背面去,星星升上来。如此周而复始,便有了星辰日月的出没。
浑天说把地球当做宇宙的中心,这一点与盛行于欧洲古代的“地心说”不谋而合。不过,浑天说虽然认为日月星辰都附在一个坚固的天球上,但并不认为天球之外就一无所有了。而是说那里是未知的世界。这是浑天说比地心说高明的地方。
浑天说提出后,并未能立即取代盖天说,而是两家各执一端,争论不休。但是,在宇宙结构的认识上,浑天说显然要比盖天说进步得多,能更好地解释许多天象。
另一方面,浑天说有两大法宝:一是当时最先进的观天仪——浑仪,借助于它,浑天家可以用精确的观测事实来论证浑天说。在中国古代,依据这些观测事实而制定的历法具有相当的精度,这是盖天说所无法比拟的。另一大法宝就是浑象,利用它可以形象地演示天体的运行,使人们不得不折服于浑天说的卓越思想,因此,浑天说逐渐取得了优势地位。到了唐代,天文学家一行等人通过大地测量彻底否定了盖天说,使浑天说在中国古代天文领域称雄了上千年。
知识点
浑仪与浑象
浑仪是以“浑天说”为理论基础制造的、由相应天球坐标系各基本圈的环规及瞄准器构成的古代天文测量天体的仪器。浑仪的最基本构件是四游仪和赤道环。四游仪由窥管和一个双重的圆环组成,窥管是一根中空的管子。浑象是根据“浑天说”用来演示天体在天球上视运动及测量黄赤道坐标差的仪器。浑象与浑仪合称浑天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