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头蜂

时间:2023-12-13 14:50:31编辑:奇闻君
更新1:

23种全部


一、台湾省虎头蜂的种类及分布 虎头蜂(hor)属膜翅目,胡蜂科(Vespidae)、胡蜂亚科(Vespinae)、虎头蜂属(Vespa)。据目前的纪录,全世界有23种虎头蜂,台湾省有7种。据赵荣台博士1992的报告,分别是黑绒虎头蜂、中华大虎头蜂、黄跗虎头蜂、黄腰虎头蜂、拟大虎头蜂、姬虎头蜂、威氏虎头蜂,兹简述如下: (一)威氏虎头蜂Vespa wilemani Meade-Waldo 雄蜂2.1-2.2公分,工蜂2.0公分。头、胸部为暗红褐色。腹部以黑色为主,腹部第四节背板虫呈金黄色带是重要特征,腹部腹面第二、三、四节有黄色斑。威氏虎头蜂主要分布于台湾省的中高海拔1
500-2
500公尺地区。 (二)姬虎头蜂Vespa ducalis F. Smith 姬虎头蜂与另一种热带虎头蜂(Vespa tropica)相似,可能是同种。别名:双金环虎头蜂;黑尾胡蜂。雌蜂3.6-3.8公分,雄蜂3.0-3.2公分、工蜂3.6-3.8公分。体表绒毛少。胸部背板赤褐色。腹部第一、二腹节为暗黄色、并有一黑色环带,第二腹节只环带分成三段,第三腹节以后为黑色,因此也称黑尾虎头。脚跗节带褐色蜂。是体型第二大的虎头蜂,仅次于中华大虎头蜂。 分布于中国的中部及东南部及日本、韩国、西伯利亚。热带虎头蜂(Vespa tropica)分布于锡兰、印度、喜马拉雅山东部到中国南部、印尼、大小苏丹岛、菲律宾东部到新几内亚,分布较广。姬虎头蜂在台湾省分布很广,主要分布于低中海拔500-1
500公尺地区,高海拔地区也有零星分布。 (三)拟大虎头蜂Vespa ... is Fabricius 别名:正虎头蜂(台语)、小型虎头蜂。雌蜂2.6-3.2公分,雄蜂2.3-2.6公分,工蜂2.2-2.7公分。外形酷似中华大虎头蜂,但是体型较小。头部呈浅黄褐色。胸部背板呈暗褐色。腹部呈暗黑褐色,末端节呈金黄色与中华大虎头蜂相似,是重要特征。 分布于印度北方,喜马拉雅山到中国大陆的东部,北到日本、韩国、西伯利亚,南到苏门达腊及爪哇。拟大虎头蜂在台湾省的主要分布中海拔1
000-2
000公尺地区,高低海拔都有分布。 (四)黄腰虎头蜂Vespa affinis(Linnaeus);(V. formossana) 别名:黑尾虎头蜂、黄腰仔、三节仔(台语)、台湾省虎头蜂、黄尾虎头蜂。雌蜂2.8公分,雄蜂2.2公分,工蜂2.2公分。前胸黄褐色。腹部第一、二节呈金黄色,后半部其余各节呈黑色,极易辨认。 分布于印度到中国的东南部、琉球、印尼到苏门达腊,婆罗洲到巴拉望及新几内亚。台湾省主要分布于平地、丘陵地、到海拔1
000公尺以下地区,也是都市或市郊最常见的种类,兰屿也有发现,也是养蜂场最普遍的一种虎头蜂。 (五)黄跗虎头蜂Vespa velutina Lepeletier 别名:黄脚虎头蜂、赤尾虎头蜂、黄脚仔、花脚仔(台语)、凹纹胡蜂。雌蜂2.9-3.1公分,雄蜂2.1-2.3公分,工蜂2.0-2.2公分。体表密生绒毛。胸部背板呈红褐色。腹部每一腹节基部呈黑褐色、后部呈棕红色、腹部末端呈棕红色。脚的跗节呈明显浅黄色,因此有黄脚虎头蜂及赤尾虎头蜂等别名。 分布于巴基斯坦东北部到中国的中部及南部,南方到大小苏丹岛、印尼的西里伯岛。台湾省山区的优势种,多分布于中海拔1
000-2
000公尺的山区,高低海拔都普遍分布,最高可达2
500公尺。 (六)中华大虎头蜂Vespa manderinia F.   Smith 别名:中国大虎头蜂、大虎头蜂、台湾省大虎头蜂、土蜂仔、大土蜂(台语)、金环胡蜂。雌蜂5.0公分,雄蜂3.9公分,工蜂4.0公分。体表绒毛较少。头部浅黄褐色。胸部黑色。腹部暗黑褐色,每一腹节后缘都有黄色环纹,末端数节呈黄色。是世界上体型最大的虎头蜂。 分布于印度北部,尼泊尔、中南半岛及中国大陆的东南部,北到日本、韩国、西伯利亚。中华大虎头蜂在台湾省主要分布于中海拔1
000 -2
000公尺山区,高低海拔零星分布。 (七)黑绒虎头蜂Vespa basalis F. Smith 别名:黑腹虎头蜂、黑尾仔、鸡笼蜂(台语)、黑腹天鹅绒虎头蜂、基胡蜂、绒毛胡蜂、黑虎头蜂等。雌蜂3.0-3.2公分,雄蜂2.1-2.3公分,工蜂2.0-2.2公分。体表密生绒毛。胸部背板呈红黑色。腹部全部呈深黑色,第一腹节端部有一不明颢的纵色环带。 分布于巴基斯坦、中国的南部及印尼。黑绒虎头蜂在台湾省主要分布于中海拔1
000-2
000公尺山区,少数分布于高低海拔地区。 二、虎头蜂与环境的关系 虎头蜂在环境中,扮演一种特殊的角色,讨论如下: (一)虎头蜂在自然环境中的角色 虎头蜂通常捕食小型昆虫,控制自然环境中的害虫族群。小型的虎头蜂主要捕食鳞翅目幼虫,如夜蛾、尺护蛾、卷叶蛾等体表无毒毛的种类。其次捕食膜翅目的小型蜂类,双翅目蝇类的成虫及幼虫。虎头蜂不取食刺蛾、蚜虫、三龄以上的毒蛾、枯叶蛾幼虫及体型太大的幼虫。大型的虎头蜂类会捕食蝗虫、蟋蟀等较大的昆虫及蜘珠等。养蜂场、垃圾场、畜牧场常有她们的踪迹,不但取食牛肉、鸡肉、猪肉等肉类,也会围绕在肉品的摊贩徘徊。各种虎头蜂的喜好的食物略有差异,因为季节的不同,取食的喜好也会略有变化。 虎头蜂访问植物,以取食花蜜为主,也取食蚜虫的蜜露。对于水黄皮、大王椰子、山葡萄、山盐青、山毛榉、楠木等植物有特别喜好,花开时很多虎头蜂聚集。她们会访问水果类、取食植物的汁液,咬破树皮取食凤凰木的汁液。取食过熟或有外伤者的水果,如苹果、香蕉、龙眼、梨等。 虎头蜂通常是一年完成一个世代,在森林中能够捕食多少有害昆虫,对于维持森林生态的平衡有多少实质的贡献,难以正确估算。郭木传及叶文和1988年的统计,以嘉义社口林场150公顷面积,推算胡蜂类一年捕食害虫总数为81
719
504只。换算后,每公顷害虫总数为544
797只。虎头蜂一年间捕捉害虫的数目,估算黑绒虎头蜂捕捉害虫1
211
079只,黄跗虎头蜂捕捉681
577只,中华大虎头蜂捕捉180
141只,黄腰虎头蜂捕捉162
618只,拟大虎头蜂捕捉82
150只,姬虎头蜂捕捉27
837只。虎头蜂捕捉的农林害虫数目,占所有蜂类捕捉总数的15%。其他另有长脚蜂属30%、细长脚蜂属25%、钟胡蜂属20%。因此,从森林保护的方面来评价虎头蜂,她们是森林害虫的天敌,可称为是益虫。对于维护自然平衡的益虫,她们也有生存的权利,不可任意的捕杀。 (二)人们捕杀虎头蜂 虎头蜂危害人类,国人对于虎头蜂也不断的捕杀,可能的原因如下: 1.安全受到威胁者:林业从业人员、野外活动者、被蜂螫刺的受害者等。 2.农药施用者:为了防治农业、林业及园艺作物病虫害,施用农药会顺便毒杀虎头蜂,在农区范围内的虎头蜂群分布较少。 3.捕蜂人捕杀:捕蜂者是以「为民除害」为出发点,协助受虎头蜂威胁的民众,摘除蜂巢。 4.养蜂场中捕杀:在养蜂场中,虎头蜂是蜜蜂的天敌,特别是每年的秋季虎头蜂对于蜂群有很大的杀伤力。养蜂者为了维护蜂群,需要捕杀虎头蜂。 三、结语 每年秋季虎头蜂都会在养蜂场出现,邻近山区的养蜂场受到的危害较为严重。台湾省发生的虎头蜂类中,以中华大虎头蜂对于养蜂场的危害最为严重,中华大虎头蜂会在短短的数天之内,把整群的蜜蜂毁灭,养蜂者要特别的注意。虽然虎头蜂对于养蜂场中蜂群的危害,不比蜜蜂幼虫病及蟹严重。为了降低虎头蜂的危害问题,国立台湾省大学昆虫学系及国立台湾省博物馆,投入许多的人力及时间研究,并且研发诱捕虎头蜂的 ... 及工具,期望能够为养蜂者解决实质的问题,将后续刊出「预防虎头蜂的危害」。
参考: mdais/admin/upload/20051125113220
图片参考:upload.wikimedia/ ... /mons/5/54/Information 胡蜂亚科 图片参考:upload.wikimedia/ ... /mons/thumb/2/2a/W/220px-W 胡蜂 分类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纲: 昆虫纲 Insecta 目: 膜翅目 Hymenoptera 亚目: 细腰亚目 Apocrita 总科: 胡蜂总科 Vespoidea 科: 胡蜂科 Vespidae 亚科: 胡蜂亚科 Vespinae 属 虎头蜂属(Vespa) 黑胡蜂属(Vespula) 黄蜂属(Dolichovespula) 夜胡蜂属(Provespa) 胡蜂是指属于胡蜂科、胡蜂亚科的蜂的总称。胡蜂是以女王蜂为中心的社会性昆虫。为了防范入侵者,演化出有毒的尾针,螫人时会产生刺痛感,也有人因为对毒液中含有的毒蛋白过敏而休克死亡。
参考: zh. ... /wiki/%E8%83%A1%E8%9C%82%E4%BA%9E%E7%A7%91

上一篇:金蚕蛊

下一篇:巨象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