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恐怕让你很失望,因为第三野战军登陆宝岛的作战计划,曾经先后三次被迫推迟,最终确定的攻台战役发起时间为1951年春季,而朝鲜战争爆发的时间则是1950年6月。也就是说,我军厉兵秣马准备跨海登陆的进程,还未及实施,就被这场意外爆发的战争所打断了,而国际形势的巨大变化,最终使攻台计划中止,回过头去看历史,确实非常令人遗憾。
第一次拟定攻台时间为1949年冬季。
我军第一次准备攻台,是在1949年5月上海战役结束以后,当时蒋军在华东和华南沿海的残余兵力,分布在福建、广东、海南以及东南沿海的各岛之上,台岛守军只有七个军14万人,且多为建制不全的逃台败军,战斗力较差。第三野战军前委书记、“攻台工作委员会主任”粟裕决心,以八个主力军20万人的兵力,在1950年冬季立即实施渡海登岛作战。根据命令,当时第九兵团等部已经在长江口和天目山地区,开始了模拟渡海登陆以及未来在台湾山区作战的训练。
然而老蒋也很快察觉到了兵力部署上的弱点,连续放弃了浙东舟山群岛等大小岛屿,拼命向台岛收缩兵力,仅舟山群岛就撤走了12万人马,同时大肆抓丁扩军,这样,当三野主力进军福建时,台岛守敌的力量已经有所加强,那么再以20万兵力跨海登陆就不现实了。尤其是1949年10月的金门战役失利以后,已经就任攻台总指挥的粟裕将军,对强渡台海的作战计划的拟定就更加慎重。
第二次拟定攻台时间为1950年夏季
1949年11月14日,粟裕在总结金门失利的教训时指出:“其主要原因为轻敌、骄傲和急躁”,为力求稳妥,第三野战军司令部在攻台作战准备过程中,对攻台作战方案进行了反复研究和多方论证。鉴于台湾海峡的宽度是琼州海峡的八倍左右(大约是200余公里对29公里),以及三野攻击金门失利的教训,粟裕此时变更了战役部署,向军委报告提出将攻台兵力增加到十二个军50万人,分两批运送登岛。
粟裕将军当时测算,解放军人数虽不占绝对优势,但由于人民解放军士气和战斗素养均高于蒋军,只要大规模登陆成功,胜利应当是有把握的。计划中以八个军约36万人为第一梯队,率先发起渡海战役,其余四个军及后勤保障部队为第二梯队,整个攻台在15天内结束战斗,预计伤亡10万人左右。
在此期间,敌情再次发生变化,第四野战军胜利结束海南岛战役(1950年3月开始),但是只歼灭蒋军3万余人,剩余的7万多人都从海路逃上了台岛,再加上杂七杂八从大陆逃台的部队,到1950年5月间,蒋军在台兵力超过了40万人。为了使攻台作战更有把握,三野前指希望从其他野战军抽出四个军作为预备队,进而使攻台参战兵力达到十六个军65万人左右,如此一来,就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调集兵力和征集船只。
第三野战军司令部经过认真测算认为,如果攻台兵力达到50万人以上,加上武器装备和各种物资装载量将突破13.54万吨,需要船只16000只,如果是千吨以上的大船,也至少需要2282条。而截止到1950年3月,解放军在沿海各地征集到的大船仅1192条,根本不能满足渡海需要,粟裕认为,不仅第一梯队需要保障足够的船只,第二梯队也需要准备好一定数量的船只,绝不能依赖第一梯队船只返回,以免重蹈金门的覆辙,于是申请推迟战役发起时间。
海空军形成战斗力需要一定的时间。
粟裕考虑的是兵力和船只问题,而军委也要考虑了海、空军的建设是否能及时投入作战的问题,各方面因素叠加在一起,攻台发起时间再次被推迟。解放海南岛战役,我军除了木帆船之外,主要依靠的是用机帆船改装的“土炮艇”与敌人的海军作战和周旋,可是横渡琼州海峡时相对容易,船队的安全勉强可以保证,但是要横渡200公里的台湾海峡,再依靠“土炮艇”肯定是不行的,因为航行距离太长。
因此,攻台大军如果没有一定海空力量的掩护,是不能顺利完成任务的,所以在三野进行登陆准备的同时,我军的海空建设也是当务之急。1949年4月和11月,解放军海军、空军先后成立,但要真正形成作战能力且满足攻台需要,还须一定时间并且得到苏联的支持与帮助,经过谈判,苏联当时同意给我方3亿美元贷款,其中一半用于购买解放台湾最需要的海军和空军装备。
(解放海南岛)
空军方面,刘亚楼司令员提出在一年内建立一支拥有300-350架作战飞机的方案,以取得战役制空权,到1950年6月,空军一共有两个个歼击机团、一个强击机团、一个轰炸机团,每团三个大队,二个歼击团分别装备米格-15和拉-11歼击机各30架,强击机团装备伊尔-10强击机30架、轰炸机团装备图-2轰炸机20架,显然,这样的数量并不充足。
海军方面,1950年初我方苏联签订海军装备订货协议,总金额达1.5亿美元,但交货需要相当时间。鉴于海军和空军形成有效战斗力都需要一定时间,军委在回复粟裕的电报中指出:“攻台时间,如有内应,则可早日举行,否则必须推迟到我方海空两军(特别是空军)条件充分具备之时,故具体时间目前不能确定。”
(刘亚楼司令员)
第三次拟定攻台时间为1951年春季。
为保障攻台作战的经费,在新中国百废待兴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中央仍决定拿出占全国粮食总产量十分之一约60—70亿斤粮食作为攻台经费,另以3亿美元贷款为海空军添置装备,可谓是全力以赴。而老蒋也是怕的要死,不仅拼命整训部队,还高薪聘请了一帮旧日本军人来当“雇佣军”,使攻台的难度逐渐加大。
至1950年春季,中央军委鉴于敌情的变化,以及对台作战的装备物资需要量非常大,而新生的我海空军力量也无法在短期内完成作战准备,遂决定将攻台作战的时间推迟到1951年春季。粟裕和三野前指按这个要求继续进行战役准备,并提出了东西夹击,海空并举的作战放案,拟从台岛的西海岸和东海岸同时登陆,同时以伞兵部队空降敌人后方,彻底打乱其指挥和部署。
(渡海训练)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当解放军的海军和空军在1951年形成相当的战力以后,以我军陆军强大的战斗能力,解放台湾是比较有把握的,粟裕曾经说:“隔着一片大海作战,六七分把握绝对不行,八分九分也不行,非十分不可”,既然三野是按十分把握进行的战役准备,相信必然能取得完胜,对此,军委也是充满信心。
1949年5月,金将军的特使曾到北平向毛主席介绍半岛形势,主席也认为半岛的冲突在所难免,但同时明确表示,不希望战争立即爆发,原因一是国际形势不允许,二是中国还不能提供有效地支持,而“一旦完成了统一中国的任务,情况就不同了”,这里所说的任务,当然就是解放台湾。
与此同时,我军解放台湾还面临着美国是否进行武装干涉的问题,在解放战争后期,美国基本已经抛弃了蒋政权,所以1950年1月12日,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发表讲话,宣称美国的安全线既不包括台湾,也不包括南朝鲜,美国不会为了保护这些地方采取直接的军事行动,这就向全世界表明了美国“弃台”的决心。
所以说,若非朝鲜战争的意外爆发,人民解放军攻台的作战,亦不会受到外力干扰,胜算极大。然而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以后,种种因素使美国改变了这个立场,并迅速派出第七舰队封锁了海峡,显然,我军当时确实不具备与美国现代化海空军进行海上较量的实力,还要考虑东北的局势和抗美援朝的问题,因此只能“把打台湾的时间往后推延”。
从大方面来说,当时的环境是有利于解放台湾的。
1、美国明确表示不支持台湾
美国当时是最大的障碍。蒋介石在杜鲁门和杜威竞选总统的时候,下错了赌注。蒋介石一直支持竞选前比较热门的杜威,提供了大笔的竞选资金。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最后当选的居然是杜鲁门。这就导致了蒋介石不喜欢杜鲁门,杜鲁门也不喜欢蒋介石。
即使宋美龄再次赴美修复关系,也是无济于事,受到了美国上下的冷落。
2、蒋介石内外交困
美国方面意见比较一致。除了一个麦克阿瑟,这个远东总司令去台湾转了一圈,被蒋介石夫妇感动了,表示要支持。不过,麦克阿瑟毕竟不是总统。
蒋介石败退台湾之后,在台湾岛上除了国民党内部的派系之争之外,还有外来人口跟台湾原来的人口之间的资源争夺。
总之,在资源极其有限的台湾,蒋介石的日子并不好过。
3、解放军做好了一切准备
在解放海南岛之后,对于岛屿作战,解放军已经有了足够的经验和信心。粟裕为司令,第九兵团为主力,已经在福建开始针对性的练兵。
从大环境来看,对解放台湾是有利的。
1950年6月上旬,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粟裕刚做完攻台的准备情况的报告,6月25日朝鲜战争就爆发了,紧接着美国第七舰队赫然开进了台湾海峡。
一切准备到此戛然而止。
如果没有朝鲜战争,1950年能不能解放台湾?不大可能给出很明确的答案。只能说是:
1950年对于解放台湾是有利的。只是在等待时机,天时地利人和凑齐之后,定可一举成功。只是这个时机可能不在1950,也可能在1951等等。
而朝鲜战争的爆发,让那个时代的时机彻底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