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帅

时间:2023-12-15 05:14:56编辑:奇闻君

当年被称为“反潮流小英雄”的13岁小女孩黄帅,后来怎么样了?

1973年9月7日,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五年级的班上,班主任让同学们写日记,写出心里话。13岁小女孩黄帅在日记中写道:“今天,某位同学因没有遵守课堂纪律,做了小动作,老师把他叫到面前说真想拿教鞭敲他的头。这句话老师说的不够确切,希望老师对同学的错误耐心帮助,说话多注意些。”班主任看到她的日记后,称她是在拆老师的台,降低老师的威信。

因此,在接下来的两个多月里,老师号召其他同学要批判黄帅的“错误”,不要跟着她学,要和她划清界线。老师的不公正对待,同学们的孤立,让黄帅觉得很委屈,便给《北京日报》写了一封信,希望报社派人过来调和自己与老师的矛盾。令她没想到的是,一篇普通的日记,会引起大风波,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当时正处于特殊时期,黄帅600字左右的信被有心人利用,称她是“敢于反潮流的革命小闯将”。经几家报社的转载,一时间,她成了全国家喻户晓的“小英雄”。本来她只是想回归正常的生活,却引来了更大的问题。有心人带着她四处演讲,在教育上大做文章。于是,全国中小学掀起了“破师道尊严”、“批判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回潮”的活动,很多地方树立了像黄帅一样的反潮流人物,不少学校出现老师教不了、学生学不了、官员管不了的混乱局面。

1976年10月,全国恢复平静。16岁的黄帅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游行,庆祝历史性的胜利。然而,三年前的事件再次被人提起,她被看作是那帮人的“小爪牙”,经常被欺负。她的生活、学习和心灵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父亲被隔离审查,后被关进了监狱,开除党籍。母亲受不了打击,精神不支,经常昏倒。黄帅成了家里的支柱,带着病重的母亲和年仅9岁的妹妹生活。

1979年,黄帅在中宣部领导的帮助下进入北京工业大学就读。但她始终放不下父亲,若不是因为自己的事,父亲本可以像中科院其他专家一样搞科研,正常生活。经过再三考虑,她决定要为父亲做些什么。1981年元旦,她给当时的领导人写了一封信,不久就收到了回信,领导人请中纪委负责查办。中纪委找到黄帅和其父亲,进行了谈话,并派调查组调查当年事件的始末。同年,父亲出狱。黄帅努力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计算机技术研究所工作。

两年后,黄帅出国深造,留学日本,在日本三和综合研究所工作了5年。1998年底,她回国,在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当编辑。2017年末,黄帅因癌症在北京逝世。

47年前,那位轰动一时的“反潮流小英雄”黄帅,后来结局如何?

相信不少人小时候都写过日记。它们可能是老师留的作业,也可能是父母培养的习惯,但就是这一本本童言无忌般的记录,与我们今天的故事息息相关。47年前,那位轰动一时的“反潮流小英雄”黄帅,后来结局如何?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她的故事吧!

没出名时的黄帅不过是一个平凡的五年级小学生。她像很多普通孩子一样过着家与学校之间两点一线的日子。放学后不仅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还要尽可能为父母分担家务。很多老师很喜欢布置的一个作业,就是让孩子们通过日记或是周记记录自己每天生活的点滴。这不仅可以帮助孩子记录自己的成长,也是老师与家长了解孩子内心想法的一个途径。

然而黄帅并没有像很多孩子一样,把每天的生活写成一个流水账。反而在日记中坦率地记录了老师在教学中的不当言行,并写下了自己的想法。作为一个作业,这篇日记自然被老师批阅了。

在初为人师的齐鸿儒看来,这篇日记无疑是对自己的挑衅与不尊重。特别是如果这篇日记在学校内得到了传播,那么自己身为老师的威信与尊严将不复存在。所以他选择了用老师的身份“冷暴力”黄帅。

年少气盛的孩子自然是忍不下这口气的。冲动之下,黄帅给北京某知名报社寄去了一封信。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这封信居然掀起了不小的风波。一些别有企图的人就着这个名义掀起了一场“批判修正主义教育”的潮流,专门批判教育管理制度。黄帅的来信被刊登在了十几家报纸上,她被人们叫成了“反潮流小英雄”,开始在全国各地进行演讲。

直到一九七六年,这场因为一封信件而被突然发起的运动才走向终点。一些刚刚走出阴霾的群众把问题的矛头指向了黄帅,认为她就是一切的导火索。

黄帅的噩梦就此开始。她不仅经常遭到他人的恶语中伤,甚至有的人还试图对黄帅动手。不仅如此,黄帅的父母也都在之后相继遇到麻烦。他的父亲蒙冤被处分,母亲也因为过度操劳累垮了身体。

然而,黄帅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生活。她没有一天不在积极努力地为了未来打拼。终于,在她在学术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后,她为父亲奔走发生也有了结果,父亲终于得以沉冤昭雪。

尽管生活对黄帅并不友善,她却从未有一天放弃生活。黄帅刻苦努力地学习,只为自己可以奔向更好的前程。她在北京工业大学经历了四年的学习时光,随后又去国外参加了七年的学习与工作。1998年,已经四十八岁的黄帅回到了母校,从事了一份稳定的工作。

可惜的是,在2017年12月10日,这个曾经“反叛”的孩子因癌症永远离开了人世。回顾黄帅的一生,我们无法否认它的精彩。但同时我们又很可惜,这样一个永远积极向上,永远敢于发声的人却早早离开了人世。

结语:

孩子的想法总是天马行空却又无比真挚的。相信在孩童时代,我们都或多或少做过一些“蠢事”,但也只有在孩童时代,我们才有勇气做这样的事,才不会被他人的声音左右,不是吗?无论黄帅在哪一个瞬间放弃了自己心中的这口“气”,她的人生就不会拥有这般传奇的色彩。

人生就是这样,有得必有失。没有永远完美的事,也没有完美无缺的人,但人生正是因为这些不完美才格外真实。只要我们用尽全力过好自己的人生,无论这幅人生画卷被缝补过多少处,它都是我们来这世上最珍贵、最完整的纪念品,是我们努力过的证明。

1973年,给北京日报写信的“反潮流小英雄”黄帅,后来发展如何?

你永远不晓得明天和不测哪个先来,就仿佛下棋一样,你只能控制本人这方的棋子,却无法判定对方下一步会走在哪。

其真实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无法控制的事,比方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反潮流小英雄”黄帅,就是一位典型的人物。她出生于1960年的北京,当时新中国刚成立不久,我国的经济开展,农产业开展都处于一个百废待兴的时期,黄帅正是处于这样一个年代,她的父亲是南京大学毕业的物理系教授,母亲则是一位家庭主妇,用如今的话来说,就是位传统的家庭女性。

黄帅还有个妹妹,一家四口在那个年代来说算是中产阶级,生活宽裕,而黄帅从小就遭到父亲影响,个性鲜明,关于学习,还有教师的教育方式,都有本人的想法。1973年,13岁的黄帅曾经是北京时中关村第一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了,作为过来人都晓得,教师为了锻炼学生的察看力和好习气,都会请求大家写日记,来记载本人每天身边发作的事,黄帅那个年代也不例外。

只是,让教师们没想到的是,黄帅不只个性别具一格,就连写出来的日记也是那么别具一格,9月7日,教师请求学生们统一将日记交上来,她想要深化理解学生们每天的真实生活,可是当教师收到黄帅的日记后,赫然看到上面写着“今天,没有恪守课堂纪律,做了些小动作,教师把他叫到前面,说:‘我真想拿教鞭敲你的头。’”其实这很容易看得出,就是一位同窗由于上课淘气,结果被教师怒斥了。

只是,让教师们没想到的是,黄帅不只个性别具一格,就连写出来的日记也是那么别具一格,9月7日,教师请求学生们统一将日记交上来,她想要深化理解学生们每天的真实生活,可是当教师收到黄帅的日记后,赫然看到上面写着“今天,没有恪守课堂纪律,做了些小动作,教师把他叫到前面,说:‘我真想拿教鞭敲你的头。’”其实这很容易看得出,就是一位同窗由于上课淘气,结果被教师怒斥了。

但是没想到正是教师说的一句话,惹起了黄帅激烈“鞭挞”,她在日记中反驳道“这句话你说得不够确切吧,希望你对同窗的错误耐烦协助,说话多留意些……”,作为教师来说,看待学生就像是看待本人的孩子一样,爱之深责之切,这位教师说想要拿教鞭敲同窗的头,也仅仅是口头上说说而已,目的或许是想要让学生晓得,做错了事,是要被责罚的。

但在黄帅严重,教师是以权谋私,并没有正确的教诲学生,于是才写出这样的日记,当然,其中还有很多黄帅表达本人心中不满的纪录。俗话说,当你对一个人不满的时分,他做什么都是错的。当教师看到黄帅日记中所记录的所感所想后,结果不可思议,很快,全班同窗也晓得了她的“壮举”,并且,教师明白表示,不希望同窗们跟她学。

一时间,黄帅成为了同窗们孤立的对象,他们不只不和她玩,还在背后对她指指点点,这让黄帅觉得很冤枉,她觉得这都是教师指使的,就是由于本人在日记中提到了教师在教学中不当的中央,没想到却换来了这样的结果,于是,她给《北京日报》写了封信,说出了本人这两个月来所遭到的遭遇。

在心中,她直言不讳的写到“我是不过把本人的心里话写在本人上,可是教师不断抓住不放”,然后还说,很多天来,我都吃不下饭,晚上半夜还会做梦惊哭,她将教师的行为比喻为,就教育制度下“师道威严”奴隶主,而她则是那被奴役的奴隶。其实黄帅写这封信的目的是为了调和她和教师们的矛盾,但没想到,一封信却引来了更大的风云。

黄帅的信,被有心人应用,将她推上了风口浪尖,教师和同窗们愈加不了解她,觉得她是个“异类”,父亲也由于她被开除公职,以至还被捕入狱,母亲本就是家庭主妇,基本受不了打击,很快就病倒了,这一系列家庭变故,打得黄帅措手不及,小小年岁,16岁便开端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在父亲不在的那段时间,她要照顾9岁的妹妹,还要照顾生病的母亲。

但黄帅并不是个服输的人,在人生遭遇打击的时分,仍然刻苦学习,1979年,黄帅考入了北京工业大学,开启了新的人生旅程,但当年的那件事,仍然是她心中的一个结,1981年,21岁的黄帅决议为父亲平反,于是开端四处写信,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还父亲清白,24岁时,大学毕业后,黄帅也参加了留学大军,随后便在日本嫁人生子。

但她的根在中国,心也在中国,1998年,38岁的黄帅仍然带着家人回国生活,并进入了母校出版社工作,中年时,黄帅看着曾经老去的父母,心中愧疚,经常回家陪伴二老,因父亲以前是做学术研讨的,所以黄帅常将本人写的文章给父亲看,父女两一边讨论,一边享用天伦之乐,2017年,这位当年惊动全国的“反潮流小英雄”因癌症在北京逝世,她的事迹也成为了一个时期的传说。

47年前,“反潮流小英雄”黄帅震动全国,后来她结局怎样?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很多时候我们不经意间的小小举动,说不定就会变成轰动社会的事件,就像最近炒得正热的“钟美美”事件,由简单的模仿老师变为一场对孩子天性的尊重的社会大讨论。四十七年前,也有一位这样的“反潮流小英雄”,她的事迹,至今仍被热议。

初生牛犊不怕虎

黄帅,出生于1960年,是地道的北京人。1973年,她正在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上五年级,年幼无知的她怎么也想不到,一篇日记居然改变了她往后的人生轨迹。

有一天,班主任让全班学生写日记,内容是自己的心里话。直率的黄帅在日记中写下了自己想对老师说的心里话,内容是这样的:“今天,有位同学没有遵守课堂纪律,做了小小动作,老师把他叫到前面,说:‘我真想拿教鞭敲你的头’,这句话你说得不够确切吧,希望你对同学的错误耐心帮助,说话多注意些……”。

这在今天看来,我们不禁会感慨这孩子是多么地善解人意和思想独立,竟能说出这么有高度的话。可是当时黄帅却因为这段话被狠狠地批评了。老师认为她这是在挑战老师的权威,降低老师的威信,并且号召全班同学不要向黄帅学习,孤立她,不跟她玩。她对此疑惑不解,可她却难以改变事实,只得被迫接受。

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委屈巴巴的黄帅决定给《北京日报》写信,倾诉自己的烦恼和自己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并且希望大家能调和她和老师之间的矛盾。她在信中写道:“只不过把自己的心里话写在日记上,可是最近两个月老师一直抓着我不放。最近许多天,我吃不下饭,睡不好觉,但我没有被压服,一次又一次提出意见。”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黄帅是个很有主见的孩子,她提出意见的本意是和老师进行沟通,希望班级能更好,可是她不懂,为什么这样就是贬低老师呢?她甚至还感到后悔,后悔自己写下那样一段话,因为她觉得老师其实对他们也还是挺好的。

被反动分子利用,事件进一步发展

黄帅的信引起了有心人的注意,他们正好在寻找能在社会上推波助澜的突破口。于是给她回信,表示赞同她的做法,并顺势将这件事情上升到阶级矛盾。一时间,黄帅成了“敢于反潮流的革命小闯将”,有心人士还让她到处做演讲,全国上下掀起一股“反师道尊严”的错误潮流。

不少学校以黄帅为榜样,纷纷表扬那些“反潮流”的学生。可是黄帅不知道,盲目跟从的人们也不知道,他们是被人利用了,本只是一件小小的师生矛盾,却闹成了全社会的学生反动、不尊重老师的大事件。学校对学生的管理逐渐失控,教师尊严无处安放。当时也有人站出来反对,认为这是他们的认知错误,可毕竟是以卵击石,最终被遣送到最艰苦的地方进行思想教育。

忍辱负重中奋力前行

大红大紫的黄帅并没有意识到,她即将面临的是一段极其难熬的日子。后来这场闹剧结束,逐渐意识到自己被利用的黄帅和其他百姓一样,都觉得特别开心,可是别人却对她有不同的想法。大家都认为闹剧因她而生,如果没有她,也许就不会闹成这种地步。于是谣言四起,求学的黄帅经常被欺负,使得原本正常的学习、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在心理也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霾。

这出闹剧改变的不止是她,还有她的家庭。她父亲毕业于南京大学的物理系,原本可以像其他的专家一样为国做贡献,可是因为她,父亲惨遭逮捕,尔后又被开除党籍。她的母亲经受不住打击,加之身体差,严重贫血,终于也都病倒了。年幼的黄帅一下子成为了家里的顶梁柱,她凭借着惊人的毅力,照顾着病重的母亲和幼小的妹妹。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变得支离破碎。

但黄帅并没有因此放弃求学,反而越挫越勇。1979年,她以优异的成绩从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毕业,随后考上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系。当时有人叫嚣着不录取她,所幸国家领导为她撑腰,认为她当时还小,犯错误也难免,但不能一竿子打死。认为如果她能吸取经验教训,将来一定能成为了不起的人。就这样,黄帅开启了她的大学旅程。

学成归来的黄帅始终放不下当年父亲被诬陷的事,她决定为父亲平反,所幸最后如愿以偿。她原本在北京计算机研究所工作,但她进取心强,两年后便加入了浩浩荡荡的留学大军。1993年,她在东京大学毕业,并留在日本工作。随后结识了一个山东小伙,两人在日本结婚,还孕育了一个孩子,在日本生活了十多年,后来机缘巧合之下,黄帅满怀着对祖国的热爱回到了北京。

风雨过后见彩虹

回国后的黄帅生活平静且安稳。步入中年的她始终惦记着自己年事已高的父母,每周都会去看望他们,甚至有时候将工作安排在父母家中,在那里呆上几天。她还常常和父亲分享自己的文章,念给父亲听,父女俩无话不谈,品文章谈思想,羡煞旁人。

2017年,黄帅因癌症在北京逝世。回望她这一生,充满传奇和励志,想必她今生亦无憾,时代改变了她,她也在改变着这个时代。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47年前,黑暗的日子沉重地打击了黄帅,同时也磨砺了她,使她成长得愈发茁壮。比起时代的影响,对黄帅而言,最打击她的是还是她认为“对大家也还挺好”的老师。她是一个多么有主见、思想多么独立的孩子,她带着对班级的爱和对老师的尊敬,真诚地向她敬爱的老师提出建议,却不料被缺乏师德的教师彻底粉碎,弱小的心灵遭受沉重的打击。

夸美纽斯曾经夸奖教师是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可是缺乏师德的教师,却成为了学生一生的噩梦和阴影。如何建设我们的教师队伍,成为了我们每个人应该思考的问题。

47年前,那名轰动一时的“反潮流小英雄”黄帅,后来怎么样了?

相信在孩童时期,大家都有过写日记或是日志记录生活的习惯,那今天我们要走近的这位学者就是因为一篇日记火遍大江南北的"反潮流小英雄"。

动荡时代掀起波澜

那时黄帅还是一个平常的五年级小学生,那天老师布置了一个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一天生活点滴的任务,也正是这篇吐露心声的日记改变了黄帅的一生。

与其他的学生记录平常生活点滴不同,黄帅在日记中直率地表达了老师对班中同学的不恰当言行,以及自己对此的看法。之后这篇特殊的日记也成功地被老师批阅了,在当时并不成熟的老师齐鸿儒看来,这篇日记若是在同学圈传开了,自己在课堂上树立的威信力也就一笔抹杀了。

所以在当时齐鸿儒选择了一种最不理智的方式解决问题,那就是利用自己公信力带头孤立"冷暴力"黄帅。

而这也使年仅13岁的黄帅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委屈与气愤,于是年幼的黄帅决定找地方发泄一下自己的委屈,不久后北京某知名报社就收到了黄帅的来信,这篇有些另类的文章也立马吸引了报社的职员。

可是谁也没有想到的是,这封信也传到了当时有着其他企图心的人耳朵里。于是一场打着"批判修正主义教育"的潮流就此萌生。短短几天时间之内,黄帅的文章被数十家报社转载发表,更是让教育圈风起云涌。

老师的严格管理制度被批判,政府官员对违法乱纪学生的处理也变成了修正主义教育。而那个本想着只是单纯发泄委屈的小学生黄帅也摇身一变成了"反潮流小英雄",到全国各地进行演讲更是成了她的第一要务。

历经艰辛终得沉冤得雪

1976年,这场轰轰烈烈的运动也就此画上句点,截然而止。但对于黄帅而言,致命的事情才刚刚开始。

不少刚刚从运动里脱身出来的群众将质疑的眼神放在了刚刚16岁的黄帅身上,他们认为这场波及全国的运动的始作俑者就是黄帅,或者说就是黄帅所写的那一封信。

其实在寄出信件之后,黄帅也曾迟疑后悔,想想自己还是有些意气用事了,但转念想也许报社压根就不会看到她的那封信便没再多想,不料事情竟发展到如此态势。

此后便不断有人以此攻击抹黑甚至是动手殴打黄帅,这些让黄帅变得惴惴不安,但让她始料未及的却还在后边。

之后的一段时间里,黄帅的父亲被罢免处分,母亲的身体也因为过度的操劳出了问题,一切都像坠入深渊一样。

但好在正义永远不会迟到,在黄帅取得一定的学术成就之后,黄帅四处奔走为父亲发声,后来在各个部门的重新审查中,事情的真相才被公之于众,黄帅以及黄帅的家庭才真正沉冤得雪,拨开云雾见月明。

时过境迁,当老师齐鸿儒再度与黄帅相遇时,两人也都选择一笑带过当年的事情,老师依旧还是那个细致的老师,学生也依旧是当初那个稚嫩的学生,这也许就是现在所说的"历经半生,归来认识仍是少年"吧。

沉淀自我不断前行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世界以痛吻我,我报之以歌。"虽然黄帅以及她的家庭都因为那一封信经历了许多难以言说的苦痛,但黄帅并没有就此放弃读书的念头,相反她的学习成绩一直遥遥领先。

1979年更是一举考入了北京工业大学并在那里度过了四年大学时光,此后黄帅的求学之旅也不曾停止。

在国外七年的学习与工作让黄帅更加明白自己想要什么,1998年48岁的黄帅回到了眷恋的母校,并开始了之后的工作生涯。

如果说童年那段并不开心的回忆成为了黄帅的心结的话,那黄帅在青年以及成年之后的成就则体现了她对世界敞开怀抱彻底解开心结的坦荡。这也许就是"世界以痛吻我",我依旧向阳而生长成自己最想要的样子。

看到这里可能很多朋友想问问黄帅现在过得怎么样,非常惋惜地告诉大家,在2017年12月10日黄帅在北京因癌症逝世。

回顾黄老的一生,从成为红遍全国的"反潮流小英雄"到家庭因为自己坠入黑色深渊再到成为留洋学者归国工作,这看似跌跌撞撞的人生充满了奇妙的真谛。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特殊性,往事我们也无法一一清楚的了解,但不可否认的是扎根在黄帅心里的信念从未改变。

倘若她在成为"小英雄"面对大众的铺天盖地的声音时丧失自我,故事也许会是另一种结局;倘若她在父亲被审查处分时就此放弃学业,也许她过完的是另一个平庸,碌碌无为的人生;倘若她因为现实的原因就放弃为父亲平反,也许她的家庭需要一直被歧视对待。

人生还有无数个倘若,但这些倘若都因为恰如其分的选择成为了人生中不可磨灭的色彩。在这场漫长的旅途中,我们总会有一些难以磨灭的回忆,它们或酣畅淋漓,或沉郁静默,或刻骨铭心,或平静美好……

正如歌词中所说的那样:"人生总有些些遗憾,那就随它去。回不去的留不下的珍藏在心底。"当我们正在经历这些时,我们可能会觉得抑郁不安,但当时间将它们化成歌后,我们才发觉这首歌因为每一个独特的音符的存在而变得悦耳动听。

当生活将这一切化成画时,我们才发觉正是每一笔的浓墨重彩或是留白才让这幅画变得栩栩如生;当经历将它们制成一道菜肴时我们才体味到正是每一次调味或是火候的把控才使得这道菜恰如其分,看似无人生,但每一口都能品出人生的味道。

上一篇:贝尔地板

下一篇:人类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