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字书法

时间:2023-12-16 01:33:38编辑:奇闻君

【麓风轩】书法公益课堂,写字经验分享

“庆”,繁体为慶,会意字。小篆字形上面是鹿字省略一部分,中间是“心”字,表心意;下边是“攵”( suī脚),表示“往”。合起来表示带着鹿皮,真诚地对人庆贺。因此本意为“:祝贺、庆贺”。

“庆”字怎么写好看呢?我们分行草、楷书、隶书来说明:

一、形草书写法

形草书的写法以王羲之、王献之、文征明等人的写法为最好看,其中王羲之草书写法在笔画上高度简洁,成为后代草书约定俗成的写法。如下:

1、晋 · 王羲之 · 小园帖

2、晋 · 王献之 · 委曲帖

3、明 · 文徵明 · 自作诗卷

4、隋 · 智永 · 真草千字文

5、宋 · 米芾 · 叔晦帖

6、明 · 唐寅 · 书七律

7、明 · 董其昌 · 岳阳楼记

8、清 · 弘历 · 草书千字文

9、现代 · 启功

二、楷书写法

楷书当中,以《唐 · 褚遂良 · 雁塔聖教序》、《唐 · 欧阳询 · 九成宫醴泉铭》、《唐 · 颜真卿 · 多宝塔碑》、《元 · 赵孟頫 · 三清殿记》四种写法最为好看。

1、唐 · 褚遂良 · 雁塔聖教序

2、唐 · 欧阳询 · 九成宫醴泉铭:

3、唐 · 颜真卿 · 多宝塔碑:

4、元 · 赵孟頫 · 三清殿记:

三、隶书写法

隶书中以下面三种写法较为好看:

1、《隶辨》

2、元 · 赵孟頫 · 六体千字文:

3、清 · 伊秉绶 · 隶书七言联:

比如这个”庆“字,我一直不知其繁体该怎么写,在查找的过程中,我还顺带知道了”庆“字的来历。

”庆“的繁体为”慶“,会意字。上部为鹿形,下部为“心”(一说是鹿身上的花纹),表示拿着鹿皮真心诚意地前去祝贺。

这是甲骨文”庆“,由上到下应该表示鹿皮,中间是心。不过这张鹿皮,,你说是虎皮也没问题,说是狗皮问题也不大,古人说是啥就是啥吧。

”庆“字从甲骨文发展到金文,繁化了鹿的双角和尾巴。到小篆,尾部则变为“夊”,“夊”是倒写的“止”,意为行走迟缓的样子。

隶楷文字由小篆演变而来。

上面是《礼器碑》中的”庆“,隶变以后,这个字的构形变得看不出花纹鹿的形象了。

如上图,王羲之《黄庭经》中的”庆“,其实的隶书差别并不是特别大,尤其是那一长捺,隶意深厚。

我认为,”庆“既然表达的是庆贺之情,而书法五体中,行书最为灵动,它既不似楷书”端着“,又不似草书”狂放“,能恰如其分地表达舒畅、愉悦之情。

下面看看历代大咖用行书所写的”庆“吧:

1、钟繇

钟先生传世的作品一般认为是小楷,但其实他的很多字带有很深厚的行书笑意,比如《贺捷表》中的这个”庆“字。

2、王羲之

书圣的这个”庆“字,较楷书之祖钟繇,”跑“得更快了。

3、王献之

献之的这个”庆“,较其父,又老实了许多。

4、欧阳询

唐代还是以楷书为主,勉强看看欧阳先生《千字文》中的”庆“吧,和二王一脉相传。

5、苏轼

时间来到宋代,书风为之一变,先来看看这位”尚意领袖“的”庆“:

6、米芾

米老怪说自己”集古字“,你能看出这个”庆“是集的谁的字?

7、赵孟頫

高举复古大旗的老赵,这个”庆“字是否有”二王“的影子?

8、八大山人

最后看一下书法只上比较另类的朱耷,这位大耳朵的”哭之笑之“,又会写出个什么样的”庆“字呢?

上一篇:木岑

下一篇:油炸蚂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