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的笔顺
子的笔顺:横撇/横钩、竖钩、横。
释义:基本含义为儿女,如:子女、子孙;引申含义为植物的果实或动物的卵,如:鱼子、种子。在读作zi时,“子”字多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如:旗子。
在日常使用中,“子”字也用作对人的称呼,如:男子、妻子。在古代也表示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为孔子、先秦诸子。
拼音:zì,zǐ。
同音字:紫、杍。
偏旁部首:子。
笔画数:3笔。
结构:单一结构。
子的组词解释
1、本子[běn zi]
把成沓的纸装订在一起而成的东西;册子:笔记~ㄧ改~(评改作业)。
2、公子[gōng zǐ]
旧时称诸侯、官僚的儿子,后也用来尊称别人的儿子。
3、男子汉[nán zǐhàn]
男性成年人(强调男性的健壮或刚强):~大丈夫,顶天立地。
4、沙子[shāzi]
指细小的石粒,或者是形状像沙子的东西。也喻指不完美的瑕疵。
5、个子[gè zi]
人的身材、身高:高~。矮~。这只猫~大。
子字的笔顺
子字的笔顺是横撇/横钩、竖钩、横。
子,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普通话读音为zǐ、zi,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时代。在六书中属于象形字。“子”字,《说文解字》解释为子,十一月,阳气动,万物滋。入以为偁。象形。凡子之属皆从子。即里切。
“子”的基本含义为儿女,如:子女、子孙;引申含义为植物的果实或动物的卵,如:鱼子、种子。在读作zi时,“子”字多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如:旗子。
子造句
1、她常常绘声绘影的瞎掰一些子虚乌有的事情,来说明她的东西为什么找不到了。
2、我和爸爸妈妈出门去玩,我们一出门,就看到街上非常热闹,空气里荡漾着炮竹的硝烟味,人们都穿上节日的新装,个个喜气洋洋。对于我们孩子来说,新年更高兴了。我手上拿着红艳艳,黄澄澄,绿盈盈的气球,笑个不停。
3、即使是旧的纸巾盒子他都不会丢,因为他喜欢用这些盒子来装小装饰品,或者他只是难以忍受扔掉一个那么像整理盒的东西。
4、不知道谁曾经说过,你会忍不住把他当一个孩子来宠溺,大抵是因为,爱到深处。
子的笔画笔顺
子的笔画笔顺如下:
拼音:zǐ
笔画:3
详细释义:
①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
②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
③动物的卵:鱼~。蚕~。
④幼小的,小的:~鸡。~畜。~城。
⑤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棋~儿。 6.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
⑥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
子的常见词组赏析:
1、屋子
拼音:wū zi
释义:房间
例句:屋子里静悄悄的,只有时钟发出“嘀嗒嘀嗒”单调的响声。
2、点子
拼音:diǎn zi
释义:主意,办法
例句:他常常有新鲜的点子,是一个反对墨守成规的人。
“子”的正确笔顺和笔画名称
子的笔顺是:横撇/横钩、竖钩、横。笔顺写法如下图所示:
一、子的释义
1、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
2、植物的果实、种子;动物的卵。
3、地支的第一位,属鼠。
4、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
5、姓。
二、汉字字源
甲骨文和金文“子”字都有两种不同的写法:一是有头有手,两腿裹在襁褓里;一是有一个大脑袋和头发,两腿翘起。
三、组词
影子、金子、对子、格子、沙子等。
扩展资料:
一、影子 [ yǐng zi ]
1、物体挡住光线后,映在地面或其他物体上的形象。
2、镜中、水面等反映出来的物体的形象。
3、模糊的形象。
二、金子 [ jīn zi ]
黄金的通称。
三、对子?[ duì zi ]
1、对偶的词句。
2、对联。
3、成对的或相对的人或物。
四、格子 [ gé zi ]
隔成的方形空栏或框子。
五、沙子 [ shā zi ]
1、细小的石粒。
2、像沙的东西。
子 的笔顺
子的笔顺:横撇/横钩、竖钩、横。
基本解释
1、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
2、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
3、动物的卵鱼~。蚕~。
4、幼小的,小的~鸡。~畜。~城。
5、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棋~儿。
6、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
7、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
8、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
9、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10、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
11、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
12、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
13、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
14、姓。
相关成语
子子孙孙、子丑寅卯、子曰诗云、子夏悬鹑、子女玉帛、子孝父慈、子虚乌有、子孙后辈、子不语怪、子承父业、子继父业、子母相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