彗星撞地球怎么回事

彗星会撞地球,以每2.4亿年(一银河恒星天球年)6次的频率,彗星在掠过地球的时候,有可能会撞上地球,对地球造成世大的破坏。
绝大多数的彗星,会呆在海王星轨道以外的地方,对地球没有什么威胁。但凡事皆有例外,有些彗星受到临近大天体的引力影响,会改变了轨道,就会有可能撞上地球了。
有些星体,比如海王星,或太阳系附近的其他恒星或褐矮星,冥王星或塞德娜等,轨道一旦改变,就有可能进入内太阳系,变成肉眼可见的彗星,也会有很小的几率会撞到地球。
彗星撞地球是哪一年

近代有记载的彗星撞地球的事件,共发生过二次。
1、第一次彗星撞地球(1908年)
1908年发生在俄罗斯西伯利亚通古斯地区的大爆炸,摧毁了2000平方公里的森林,被认为是一块直径百米的陨星在离地6.4公里上空爆炸的冲击波引起的。
通古斯大爆炸是1908年6月30日上午7时17分(UTC零时17分)发生在现今俄罗斯西伯利亚埃文基自治区上空的爆炸事件。
爆炸发生于通古斯河附近、贝加尔湖西北方800公里处,北纬60.55度,东经101.57度,当时估计爆炸威力相当于2千万吨TNT炸药,超过2,150平方公里内的8千万棵树焚毁倒下。
2、第2次彗星撞地球(1976年)
1976年发生在我国东北吉林市的陨石雨,被证明是一颗形成于46亿年小行星带中的一颗小行星800万年前在运行时和其它星体相撞,发生了一次大爆裂,脱离出小行星带而落到地球表面的。
彗星小知识

彗星(Comet),是进入太阳系内亮度和形状会随日距变化而变化的绕日运动的天体,呈云雾状的独特外貌。
彗星分为彗核、彗发、彗尾三部分。彗核由冰物质构成,当彗星接近恒星时,彗星物质升华,在冰核周围形成朦胧的彗发和一条稀薄物质流构成的彗尾。
受太阳风的压力的影响,彗尾总是指向背离太阳的方向形成一条很长的彗尾。彗尾一般长几千万千米,最长可达几亿千米。彗星的形状像扫帚,所以俗称扫帚星。
彗星的运行轨道多为抛物线或双曲线,少数为椭圆。目前,人类已发现绕太阳运行的彗星有 1700 多颗。著名的哈雷彗星,绕太阳一周的时间为 76 年。
彗星撞地球怎么办?
科学家们认为,过去在地球上发生的事将来有可能会再度发生,这只是个时间问题。1994年7月20日,是苏梅克・利维9号彗星的第一块碎片撞上木星的日子,美国众议院科学委员会指示美国航宇局,开始跟踪任何将来可能撞击地球的彗星、小行星,或者小行星碎片――陨石。美国航宇局官员还任命了一个六人小组,研究开发预警系统的可能性,以便对天体碰撞地球的路线提出预警。与此同时,一些科学家开始讨论,如何以最佳手段将这样的天体摧毁,或使其偏离原来的轨道而进入一个安全轨道。
虽然就撞击地球的可能性而言,小行星和巨大的陨石,同彗星有着同样的几率,但彗星撞击所造成的毁损,较之同样大小的多岩物体更大,因为彗星通常运行的速度更快。但彗星的光临至少会给我们清楚的预警。甚至肉眼也能看见,数百万千米之外,一颗巨大的彗星,在夜空中拖着发光的雾状的彗尾。天文学家们借助望远镜,可以提前至少一年预知一颗彗星的碰撞。
因为与彗星的碰撞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所以专家们认为,需要认真考虑如何避免这样的灾难。一些天文学家提出了望远镜网络建设,专门搜索太阳系所有近地天体,它们的路径与地球轨道交叉,直径大于1千米,会导致大规模的破坏。这样一套系统很可能使科学家们能够鉴定所有这些威胁。
不幸的是,探测彗星与地球碰撞无疑要比阻止碰撞容易。到目前为止,科学家们和工程师们已提出了几套方案,但所有方案都有相当大的风险。
一个解决方案是,将用核武器装备的火箭送入太空,炸毁彗星,或将它推入新轨道。这样的任务需要极其精确的运算。天文学家们必须绝对肯定这个天体确实要撞击地球,此外,核爆炸可能将一直是“靠近弹”变为直接命中。航天工程师必须为火箭设计正确的轨道,并在适当的时间精确地引爆弹头,以获得预期的效果。
有了充分的警告,甚至有可能完全不用爆炸装置。一些科学家建议,把航天员送上正在靠近的彗星或小行星,在上面安装强大的火箭引擎,或者,甚至安装一个巨大的“太阳帆”。后者是一个金属板做的巨大的反射镜,用来采集阳光的压力,这样一艘单桅帆船的帆就可以迎风将这个天体慢慢送入新的轨道。但这种方案估计报警时间测量在几年之内。如果我们发现的彗星撞击地球的时间只有几个月,那么,核弹头火箭可能就是唯一可行的解决方案。